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茎突截断术治疗咽异感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茎突截断术治疗咽异感症的疗效。方法 49例咽异感症病人经口内途径行茎突截断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49例病人手术后咽异感症状消失,无并发症。结论 经口途径手术创伤小,疗效明显,操作简单,病人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1994年2月2001年2月,通过对78例诊断茎突过长症的病人进行了茎突截短术,通过6个月的观察,发现茎突过长症的病人中有一部分病人茎突过长与咽痛等症状同时存在,但并不相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云 《吉林医学》2012,33(23):5069-5070
目的:对比分析经口咽、颈外路径两种术式治疗茎突过长症3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8例中24例采取经口咽路径行茎突截短术;14例经颈路行茎突截短术。结果: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年。症状完全消失31例,好转6例,无效1例。结论:手术医师术前评估患者的病变部位,配合X线或三维CT检查影像结果,能够提高茎突过长症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茎突过长症1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茎突过长症14例诊断治疗体会。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咽痣球症、慢性咽炎及咽颊炎等。X线摄片有重要诊断意义,但应注意避免测定方位的误差;扁机体触诊亦有一定意义。本组均行口内径路茎实截短术,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治疗茎突过长症中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81例茎突过长症患者,其中采用口咽径路单纯茎突折断术24例,采用口咽径路茎突截短术57例。结果采用口咽径路单纯茎突折断术的24例中,有效率为91.67%;并发症发生率为4.17%,采用口咽径路茎突截短术57例中,有效率为92.99%(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51%(P〉0.05)。全部81例病例成功率100%,有效率为92.59%,并发症发生率为3.70%。结论口咽径路单纯茎突折断术和口咽径路茎突截短术疗效无差异,口咽径路单纯茎突折断术操作简单、手术安全。对茎突截短困难的患者,采用口咽径路单纯茎突折断术,可提高总体手术成功率,降低总体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治疗茎突过长症中不同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146例茎突过长症患者采用口咽径路54例,颈外径路92例行茎突截短术。结果:采用口咽径路的54例中,手术成功率为92.6%,并发症发生率为7.4%,有效率为83.3%;采用颈外径路的92例中,手术成功率为98.9%(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7.6%(P>0.05),有效率为94.6%(P<0.05)。结论:茎突过长症不同的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颈外径路手术效果优于口咽径路。  相似文献   

7.
100例茎突过长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茎突过长综合征100例,男32例,女68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检查方法、茎突长短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中误诊为慢性咽炎78例,误诊为咽部异感症8例,误诊率86%,茎突最短27mm,最长56mm,平均长34mm。结论:本病易误诊,通过咽部触诊,X线摄片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易维 《广州医药》2001,32(4):50-50
茎突过长综合征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因无特殊症状而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常常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及咽异物感症而作一般的治疗、现就我科1996~2000年手术治疗15例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均经临床及X线或CT确诊,男9例,女6例;21~49岁,病程6月~5年。症状:咽痛15例(伴同介颌上及颈部牵引痛9例,吞咽时加重6例,耳部放射痛5例,2例转颈时有疼痛,咽异物感12例,同侧颅面痛2例)。单侧过长12例,双侧过长3例,扁桃体窝们及茎突13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我院对茎突综合征近10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其发生率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病员的0.3%;正常成人茎突X线测量平均长度为右侧30.33mm、左侧31.88mm;在117例咽异感症中,本病的检出率为50.4%;在504侧咽部扪诊中阳性率达87.1%;随访半年以上的经口内和颈外途径茎突切短术后的有效率分别为68.75%及80%,且效果较稳定;非手术的综合疗法较单一疗法效果好(P<0.05).文中对扪诊手法、诊断标准、手术技巧及保守疗法等,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茎突过长症也称茎突综合征、Eagle综合征,常引起咽部疼痛、咽异物感、咽痒、刺激性咳嗽等症状。我科1998年5月~2007年8月共行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33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赖其敏  何广明  陆斌 《海南医学》2006,17(8):94-94,174
目的探讨茎突综合征手术治疗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1993年-2004年收治57例茎突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不同病例选择口咽径路或颈外径路切除过长茎突治疗茎突综合征,术后随诊1-5年,平均3.5年,症状完全消失35例(61.4%),部分消失16例(28.19%),无效6例(10.5%),总有效率89.5%.结论茎突过长是茎突综合征最常见原因,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是最主要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方凯 《中国医疗前沿》2010,(7):63-63,17
目的探讨以咽痛为主症候群的茎突过长症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以咽痛为主症候群疑为茎突过长症患者45例进行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多角度旋转技术重建,观察茎突的立体解剖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经螺旋CT三维重建清楚显示茎突在三维空间的全貌,从而准确地测量其长度和角度,有32例患者确诊为茎突过长症。结论对以咽痛为主症候群并疑为茎突过长症患者,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诊断,对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一种诊断茎突过长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结果:20例怀疑茎突过长症的患者,均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确诊。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茎突过长症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在有条件的医院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咽痛为主症候群的茎突过长症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以咽痛为主症候群疑为茎突过长症患者45例进行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多角度旋转技术重建,观察茎突的立体解剖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 经螺旋CT三维重建清楚显示茎突在三维空间的全貌,从而准确地测量其长度和角度,有32例患者确诊为茎突过长症.结论 对以咽痛为主症候群并疑为茎突过长症患者,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诊断,对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大量临床病例的观察,探讨难治性咽异感症的病因。方法:对260例难治性咽异感症患者,行耳鼻咽喉常规检查及纤维鼻咽喉镜、纤维食管胃镜、副鼻窦CT、茎突X线摄片、颈部和甲状腺B超等检查以及相关治疗。结果:260例患者中,患返流性食管炎110例(42.31%),慢性鼻窦炎48例(18.46%),更年期综合征25例(9.62%),慢性扁桃体炎17例(6.54%),疑癌症10例(3.85%),亚急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肿瘤6例(2.31%),茎突过长症3例(1.15%),其他41例(15.87%)。所有患者根据检查结果行病因治疗,随访6个月,有效率达84.62%。结论:咽异感症病因较多,应重视返流性食管炎、慢性鼻窦炎等,特别是返流性食管炎与咽异感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茎突过长症是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或茎突周围炎症等原因刺激周围的神经、血管或其他组织而导致以咽部疼痛及异物不适感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手术治疗常规采用口内径路切除扁桃体后行茎突截断术。为了保护正常扁桃体的形态和功能、且术中能充分暴露茎突,我科自2006年尝试再缝合法保留扁桃体的口内径路茎突截断术治疗茎突过长症20例(26侧),取得满意效果[1]。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开始,我们采用舌腭弓旁切口切断茎突治疗茎突过长综合征4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门诊茎突过长综合征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41~79岁,平均49.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经常性一侧咽痛11例,双侧29例。咽异物感伴吞咽时加重18例,头颈部疼痛13例  相似文献   

18.
茎突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茎突综合征又称Eagle综合征,Eichen综合征和茎突过长症,发病率约为1.6‰[1].其临床症状复杂,表现多样.本研究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8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茎突综合征也称Eagle综合征、Eichen综合征和茎突过长症 [1].茎突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我们对我院10余年来茎突手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处理情况,认为可将茎突手术可分成4种类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楼正才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902-1903
目的分析咽异感症在社区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对病程3个月以上被社区医生误诊为慢性咽炎的207例咽异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7例中,鼻后滴漏综合征9例、茎突过长综合征4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7例、更年期综合征6例、胃食管反流28例、咽喉反流79例、精神因素68例。结论咽异感症病因复杂,可能是全身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或惟一症状,社区医生必须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