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碳酸酐酶抑制剂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17眼)和对照组13例(15眼),术后观察组给予噻吗洛尔+布林佐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噻吗洛尔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2组眼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RNFL厚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眼压及血清中VEGF、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PED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上方视野、下方视野、颞侧视野、鼻侧视野的RNFL厚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联合碳酸酐酶抑制剂有助于降低眼压,调节细胞因子含量,增加RNFL厚度,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患儿,马某,女,8岁。2岁时发现视力差,在外院诊断为"双眼青光眼",给予布林佐胺滴眼液、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眼药水降眼压治疗。眼压控制不佳,双眼眼压在30~45 mmHg(1 mmHg=0.133 k Pa)波动,于2019年7月24日来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8,双眼球结膜无明显充血,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择58例(103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噻吗心安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噻吗心安的同时加用中药青光眼方,对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和视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都有显著的降眼压作用,两组都有保护视力和视神经的作用。结论 应用中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保护视神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曲伏前列素联合噻吗心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于2009 年3 月至2011 年9 月收治的60 例青光眼患者,均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均采用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联合噻吗心安眼药水进行滴眼治疗,观察并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及过程中的昼夜眼压变化、视野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1 个月和3 个月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眼压均降低,视野亦有所改善.治疗1 个月后有11 例患者有轻度不良反应,占18.33% ;治疗3 个月后有4 例患者有轻度不良反应,并均能耐受,主要不良反应为结膜充血、异物感、前房房闪等表现,全部患者均无全身不适、结膜炎和虹膜色素增加等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曲伏前列素联合噻吗心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因全身不良反应及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少,且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值得眼科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推广运用,为广大青光眼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熊胆开明片联合地塞米松和噻吗洛尔滴眼剂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和噻吗洛尔滴眼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熊胆开明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的治愈率,检测2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后沉着物(KP)水平和房水中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2组治疗后的眼压、KP均显著降低(P均0.05),视力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眼压、K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房水中PGE_2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房水中PGE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胆开明片联合地塞米松和噻吗洛尔滴眼剂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疗效更佳,且可明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275-277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单眼发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时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眼压、KP变化情况、治疗前后IL-4、IFN-γ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实验组患者治愈时间为(8.66±3.41)d,对照组患者治愈时间为(11.26±3.22)d,两组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眼压、KP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眼压、KP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IL-4、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L-4、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临床症状积分、眼压、KP指标,改善IL-4、IFN-γ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眼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55例施行抗青光手术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15例患者术前眼压 <=21mmHg 者92例,22-30mmHg 者23例.术后2周视力提高者90例,保持不变者22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1例,发生前房积血2例.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手术治疗前要将眼压控制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同时注意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沟通,使医患双方达到一致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十枣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顽固性高眼压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岩  蒋爱玲  张伟霞 《陕西中医》2007,28(5):533-535
目的:探讨攻逐水饮类中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顽固性高眼压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37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顽固性高眼压的患者在常规应用降眼压西药疗效不明显,口服“十枣汤”胶囊3次以内。结果:服药1~3次眼压下降至20mmHg以下者16例19只眼,服药3次眼压下降至24mmHg左右者12例14只眼,服药3次眼压下降不显著者3例4只眼。提示:“十枣汤”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顽固性高眼压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30眼)。两组均予患眼局部0.2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及口服醋甲唑胺片。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耳尖穴、太阳穴放血疗法治疗。结果:提高视力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眼压控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降眼压的同时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较好疗效,可有效及时控制高眼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噻吗心安眼药水进行滴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和视野差异。结果 2组患者的视力治疗前后未有显著性变化。观察组眼压降低明显,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平均缺损变化不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眼压有一定降低,但视野受损较重。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具有起效快、疗效稳定和副作用少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对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58.2岁)给予柴苓汤(9g/d)。在给予柴苓汤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服用类固醇(2.5~10mg)。应用柴苓汤治疗期间,以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4例(78眼)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视力无光感2眼,有光感1眼,<0.1 12眼,0.1~0.3 36眼,>0.3~0.5 18眼,>0.5 9眼;术后随访6~12个月,不用任何降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0~20 mmHg(1 mmHg=0.133 kPa)者68例(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应用美开朗或毛果云香碱等局部降眼压药物使眼压控制在10~20 mmHg者9例,1眼行2次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得到控制,手术成功率为99%;术后第1天,患者均形成前房,其中正常72眼占总数的92%,浅Ⅰ级4眼,浅Ⅱa级2眼,给予脱水药物、加压包扎、散瞳剂等治疗后均于7 d内恢复正常;75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占76%,3眼为无功能的滤过泡占4%;其中发生低眼压1例,脉络膜脱离1例,角膜后弹力层水肿1例,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16例;术中发生2例前房少量出血。患者均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眼内出血、玻璃体脱出以及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持续性极高眼压下,如药物不能控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复合性小粱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内迎香穴点刺放血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内迎香穴点刺放血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166只患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内迎香穴点刺放血,对照组采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眼压分别为(29.81±3.49)mmHg、(23.18±3.61)mmHg;对照组分别为(29.94±3.64)mmHg、(23.88±3.96)mmHg,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迎香穴点刺放血可有效减低眼压,效果与西药噻吗心安滴眼相当.  相似文献   

14.
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结果:针刺球后穴在降眼压、提高视力方面,改善C值(房水流畅系数)等方面优于噻吗心安眼药水的治疗方法。结论:本课题提供了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法,针刺球后穴可以明显的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从而改善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观察患者的高眼压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6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5眼),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远近配穴结合电针(主穴:球后穴、太冲穴,配穴:合谷、足三里,电针取穴:太冲+合谷/太冲+足三里,每次留针20 min)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眼压变化。结果治疗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6.41±1.21)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3.62±0.74)mm Hg,治疗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4.42±0.63)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2.67±1.62)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1<0.05,P2=0.000<0.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79%,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44%,总有效率64.8%。结论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体重指数在25以上的肥胖妇女为研究对象,服药前测定基础代谢率(BMR)及血中脂质值。对BMR低于-10%者给予葛恨汤,对有高脂血症倾向,胆固醇值超过5.98mmol/L,中性脂肪值高于标准值者给予柴苓汤,对BMR和脂质值没有特殊变化者给予大柴胡汤。服药方法:7.5g/d,分三次于两餐之间及睡前服用,服药8周,以BMR及体重减少率为指标,观察三方对肥胖症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服药后基础代谢率上升,消耗热量增加的顺序为葛根汤>大柴胡汤>柴苓汤。服药8周以上的患者体重均减少,其中体重减少率高于5%者,服用葛根汤者(8例)5例,服用大柴胡汤者(21例)12例,服用柴苓汤者(5例)2例,占40%。显示体重减少效果的顺序为葛根汤>大柴胡汤>柴苓汤,与显示基础代谢率上升效果的顺序相同,表明汉方药促进热量消耗的作用与减少体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3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结果36例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随诊6~12个月,31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手术成功率为86.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降眼压、保护视神经的临床疗效,及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将30例(38眼)青光眼患者根据其病程所处具体阶段和类型分为3个组: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术后。分别给予针刺治疗,记录针刺前和针刺3个月后患者的眼压,通过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探索针刺疗法对于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3个月后,各类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术后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疗效比较:开角型青光眼有效率可达到100%,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率为83.3%,青光眼术后的有效率为60%。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各类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尤其对于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辫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41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给予深层巩膜切除噬≥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对于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压(13.21±2.19)mmHg,对照组术后眼压(20.21±5.87)mmHg;观察组视力提高占30%,对照组视力提高占1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结论:给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格缝线治疗具有璃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并且具有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5年 5月起采用口服葶苈子煎液 ,噻吗心安滴眼液点眼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32例 ,收到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38~ 65岁 ,平均年龄 4 6.8岁。接受治疗时眼压为 3.3~4 .8k Pa,病程 3个月~ 15年 ,其中 18例长期滴用噻吗心安眼液眼压控制不佳。1.2 治疗方法 :葶苈子[1] 10 g加水煎 ,取汁 30 m L,分 3次温服 ,每日 1剂 ,10日为 1疗程。体虚者适量加用健脾药并辨证施治。每日用 0 .2 5%~ 0 .5%噻吗心安滴眼液点眼 1~ 2次。对眼动脉供血不足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