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紫外线与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紫外线辐射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原因。但紫外线致白内障的机制至今众说纷纭。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紫外线在白内障形成中作用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1 环境中的紫外线[1,2]紫外线(UV)大量存在于日光中,根据其生物学作用不同分为3个波段:UVA(320~400nm),UVB(290~320nm),UVC(100~290nm)。UVB主要被角膜吸收,UVA则绝大部分被晶体吸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大气臭氧、经纬、海拔高度、日照时间及周围环境的反射等。大气臭氧可以将波长<290nm的紫外线全部吸收,…  相似文献   

2.
袁媛  邱霞 《转化医学杂志》2014,3(4):244-245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一类重要的代谢型白内障,系统地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新药的开发和防治糖尿病性白内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辛晓蓉 《高原医学杂志》2003,13(4):63-64,F003,F004
白内障是高原地区的多发病 ,其发病机制复杂 ,近来研究提示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非先天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共有的细胞基础[1] 。细胞凋亡 ,一方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2 ] ,通过细胞凋亡 ,机体能有效地清除多余、衰老、损伤或异常的细胞或组织 ,维持机体生存能力[3] 。另一方面 ,细胞凋亡又是一种病理现象。当机体处于光化学氧化作用、过氧化氢(H2 O2 )等作用时可诱发细胞凋亡[4 ] 。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 ,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弱 ,因此紫外线辐射强度强。随着凋亡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紫外线辐射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白内障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宪荣 《人民军医》1999,42(12):704-705
脑水肿是脑组织受到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后,产生的病理、生理反应。主要改变为脑实质内液体成分过多,脑体积增大。由于脑水肿的病因和分类不同,其发病机制也不一致。血脑屏障(BBB)功能损害和脑细胞代谢紊乱,与脑水肿发生、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近年来,在对脑创伤、脑缺血广泛开展的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对引起BBB损害和细胞代谢紊乱的原因,有了一些新的发现,从而加深了对脑水肿发生机制的认识。1 BBB功能损害与脑水肿BBB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系统,主要由内皮细胞及其紧密连接、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及其足突等构成。…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长海 《人民军医》1997,40(6):349-350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急性丙型肝炎多数发展为慢性肝炎,一旦形成慢性肝炎很少能自行缓解,且往往演化成肝硬变,甚至肝细胞癌。1HCV基因变异HCV属RNA病毒,很易Ill现变异。特别是基囚组的EZ/NSI的5'端,变异最大。5'端有两个高变部位(HVR),称为HVRI和HVR。。HCV分离株的HVR序列不尽相同,HVRI比HVRZ更易变异。在同一个体,不同时间分离出的HCV基因组HVRI也不同。这种在同一区位上出现的异源性序列的病毒株,称为类似株(quasisPecies)。这种类似株的出现,是因为在名免疫压力下,病毒通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与乙醇及其代谢物乙醛有关;NAFL的发生、发展与肝内脂肪合成与排出动态平衡失调、激素紊乱、脂肪酸的口-氧化障碍、肝筛的结构改变等有关;脂肪肝的治疗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方案和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长期锻炼、定期体检对于脂肪肝的防治和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结论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还有待进一步阐明;预防和早期发现是脂肪肝防治的关键;开发抗脂肪肝中、西新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原发性高血压(EH)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重要并发症有中风、心肌梗死及肾功能衰竭,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EH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EH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它的发生发展是由多基因多因素决定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特别重视EH的发病与血管活性肽、环境和遗传因素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雪娇 《西南军医》2012,14(2):294-295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包括病毒感染对心肌的损害、细胞免疫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症状隐匿,且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加重了其危害性。本文就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人们乘坐交通工具的机会越来越多,发生晕动病的机会不断增加,为了对晕动病进行有效防治,各国对晕动病的发生机制一直进行不懈的研究。作者着重介绍晕动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粘连性中耳炎发病机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虽然早在 1 878年 ,politzer就提出了中耳“粘连过程(Adhesive process)”的概念〔1〕 ,其后也有一些研究和文献报道 ,但是至今 ,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疗效欠佳 ,粘连性中耳炎仍是耳科一大难题。1 粘连性中耳炎定义的发展  对粘连性中耳炎的研究虽已有 1 0 0多年的历史 ,但对其定义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因而导致诊断和统计上存在着差异。纵观其发展 ,定义的分歧主要在强调病因还是结果或二者并重的问题上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认为粘连性中耳炎是因炎症愈合不全 (原因 )而导致的中耳纤维性改变 (结果 )〔2〕;2强调病因 …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5年相继派出援藏医疗队5批,对驻西藏高原地区武警官兵晶状体混浊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对“驻西藏武警官兵晶体混浊度的调查分析”[1]后,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现将8年来所采用的紫外线对晶状体损伤的防护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97年接受体检普查的182名驻西藏高原武警官兵,其中随访调查资料有效者164例(328眼),失访率为9.89%。164例中汉族111例(222眼)、藏族44例(88眼)、门巴族9例(18眼);男性144例(288眼)、女性20例(40眼);年龄25~60岁,平均(38±7.8)岁,其中25~30岁38…  相似文献   

13.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保  齐建光 《武警医学》2006,17(11):803-806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众多心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其发病原因在一些病例中仍不明确。对于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称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肺动脉高压严重影响疾病的进展及预后,阐明其发病理论已成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虽然对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从而进一步带动了肺动脉高压诊断学和治疗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15.
张良胜 《西南军医》2012,14(2):325-327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调查显示,至200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高达3亿。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高达9240万,而糖尿病前期患者高达1.48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1]。  相似文献   

16.
邹庆伟  蒲艳  蒲敏  穆东 《西南军医》2010,12(5):949-951
近年来,随着胆管病(Cholangiopathies)发病率的增加,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探索。作为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清,临床医生只能给予局限的或者对症处理。因此,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临床诊疗胆管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高原现场动物模型实验和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试图对发生在高原地区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急性高原病(AHAS)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作者选取健康成年绵羊12只,随机分为平原常氧组(FG,n=7);高原缺氧组(AG,n=5)。FG绵羊取自本地生,AG绵羊选自1 517m急进3 780m。通过高原(低氧)和平原(常氧) 内毒素诱导的绵羊肺淋巴造瘘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比较高原(AG)和平原(FG)两组肺动脉压(Ppa)、肺嵌压(PAW)、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水质量[肺淋巴流量(QL)、肺通透表面积(PS)、肺淋巴液蛋白和血浆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8.
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是重要的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关键因素。血管内炎症反应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再狭窄病因的研究有助于找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金玲  丁虹 《人民军医》2009,(12):843-844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妊娠晚期的临床综合征。因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大量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快速发生脂肪变性,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功能急剧衰竭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大脑、肾脏等多脏器功能不全。本综述将其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如下。1AFLP与胎儿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功能障碍据文献报道,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功能障碍(FAOD)患儿母亲易患AFLP。  相似文献   

20.
顾长海 《人民军医》1999,42(4):221-221
1 发病机制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艾滋病病原体HIV侵犯的主要靶细胞。HIV经传播途径侵入人体后,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感染Th细胞。Th细胞表面含有CD4糖蛋白分子,而HIV颗粒的外膜蛋白,由两种分子量不同的糖蛋白组成,一种分子量为4.1万U,称gp41;另一种分子量为12万U,称gp120。Th细胞表面CD4糖蛋白分子,就是HIV外膜蛋白gp120的受体,HIV通过gp120与其受体CD4糖蛋白分子相互结合而粘附、侵犯Th细胞。HIV在Th细胞内大量复制,不断以芽生方式释放出病毒,再感染其他的Th细胞,由此循环往复,受HIV感染的Th细胞越来越多。Th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