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T肝硬度分级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肝硬度分级评估肝癌术前肝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人术前肝脏双期增强CT59例。术前确定肝硬度分级,与术后病理肝纤维化分级、临床肝功能分级、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变化曲线和生存率进行级间差异性分析。结果 CT分级 1级与 2、3级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 4.9881和 5.4286,Ρ<0.05); CT分级之间的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前白蛋白(PAB)水平峰值或谷底或 20d后的时间区段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分级与病理肝纤维化分级相关系数r=0.77(Ρ<0. 0001),与C-P分级的相关系数r=0.46(Ρ=0. 0011)。结论 肝硬度CT分级可以作为临床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灌注技术评价肝硬化程度之可行性及其在肝储备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CT形态学分级方法对32例患者进行轻、中、重度3级肝硬化程度划分和分组(轻度组17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7例),并对3组患者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研究其CT灌注值差异以及CT形态学3分级和Child-Pugh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1)3级肝硬化之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值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肝硬化CT 3分级与Child-Pugh分级间具有高度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CT灌注值可作为影像学评价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和肝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能谱CT容积螺旋穿梭灌注成像联合体积测量评价肝硬化肝功能储备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组30例及正常肝脏组30例均行 CT 肝体积测量和灌注成像,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肝脏组之间,肝硬化组肝功能 A、B、C 级之间的肝体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体积-血流灌注乘积参数值的差异,并将肝功能分级分数与肝体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体积-血流灌注综合参数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 A、B、C 级肝体积(LV )呈逐级递减,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1);肝硬化组血流灌注参数的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与正常肝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BF 和 BV 呈逐级递减,C 级与 A、B 级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1);肝体积-血流灌注指数(VBPI)呈逐级递减,各级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1);与其他指标相比,VBPI 与肝功能分级具有更高的相关性(r=-0.835,P <0.01)。结论肝体积及肝血流灌注参数的改变与肝硬化的临床分级相关,能谱 CT 容积螺旋穿梭灌注成像联合体积测量能准确地评价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晚期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的远期疗效,探讨匹兹堡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 46例不符合米兰标准的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观察其术后的远期疗效。依据匹兹堡标准分为4组(Ⅰ组:1~2级,6例;Ⅱ组:3级,13例;Ⅲ组:4级,17例;Ⅳ组:5级,10例),分别监测各组的远期生存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46例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6.7%,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38.8%,平均生存期32.5个月,平均无瘤生存期27.7个月。Ⅰ组患者术后无死亡和肿瘤复发,Ⅳ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仅12.5%,Ⅱ、Ⅲ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在40%左右,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Ⅱ、Ⅲ组患者的最长无瘤随访时间为58个月。结论 晚期肝癌行肝脏移植术仍有相当的远期疗效。匹兹堡标准对1、2级和5级患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尤其对较早期肝癌的鉴别优于米兰标准,但在3、4级患者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r FOV DWI)研究肾透明细胞癌,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其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行r FOV DWI扫描,b值为(0、800s/mm2),术后病理分级采用Fuhrman病理分级法进行分级,共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Ⅲ~Ⅳ级为高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参数价值的准确性。结果高级别组透明细胞癌ADC值较低级别组显著偏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01)。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最优阈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26×10-3mm2/s,81.0%,100%。此外,Ⅲ级与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10);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Ⅰ级与Ⅳ级、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 FOV DWI的ADC值对透明细胞癌的分级评价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CT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7例健康正常志愿者、54例肝硬化患者行CT灌注扫描,测量其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获得的相应灌注图进行肝硬化分级分析.结果 CT分级肝硬化程度越重,BF、BV越小,MTT、HAF、PS、肝动脉灌注量(HAP)越大.HAF、HAP在正常肝与轻、中、重度肝硬化之间有明显差异,HAF在中、重度肝硬化组明显增高.HAP在重度肝硬化组明显增高,PS、MTT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肝脏的CT灌注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肝硬化CT分级确实与肝脏的灌注有一定关系,对临床肝硬化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肝硬化合并肝癌TACE治疗患者的肝功能储备,并以TACE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对照,寻求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方法 51例肝硬化合并肝癌TACE手术患者,以TACE术前及术后4周的Child-Pugh分级为标准,分为功能恶化组及稳定组.MR-DWI为研究手段,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4周行MR检查,分别测量不同肝段组织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比较恶化组与稳定组的临床资料及ADC值,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DC值的变化.结果 恶化组与稳定组在TACE治疗前相关临床指标及Child-Pugh分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恶化组的ADC值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43±0.20)×10-3,(1.17±0.18)×10-3 mm2/s;稳定组的ADC值为(1.76±0.17)×10-3,(1.58±0.23)×10-3 mm2/s,两组在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化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可以评估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随着ADC值下降,其储备功能受损,表现为TACE后肝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临床Ch ild-pug h分级为标准,应用256层CT全肝灌注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行段性功能储备评估。方法:20例无明显肝脏疾患的患者及23例肝硬化患者均行全肝灌注检查,得到肝脏灌注图像,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总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以及门静脉灌注指数(HPPI)。对正常组及肝硬化组行肝段性灌注测量,对肝脏各段血流灌注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肝脏各段间HAP、HPP、TLP、HAPI、HPPI均无统计学差异,HAP:HPP=1/3~1/4;Ch ild-pug h A级H A P、T LP存在段间差异(P<0.05),H A P:H PP=1/2~1/3;Ch ild-pug h B级H A P存在段间差异(P<0.05),HAP:HPP=1/2~1/3;Child-pugh C级各灌注参数均存在段间差异(P<0.05),HAP:HPP=2/1~2/3。正常组与肝硬化各组间比较:除Ⅱ、Ⅲ段HAP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Ⅰ-Ⅷ段各灌注参数均存在部分组间差异(P<0.05),Ⅰ-Ⅷ段HPP肝硬化各组与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肝脏各段HAP、HAPI值呈上升趋势,HPP、TLP、HPPI值呈下降趋势,肝动脉与门静脉系统血供比例逐渐增大。结论:256层CT全肝灌注模式可用于直观定量反映肝硬化肝脏各段血流灌注特征,对肝脏储备功能分段评估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介入性化疗栓塞的风险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性化疗栓塞进行风险预测.方法将116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的肝功能分为良好组、轻度损害组、重度损害组,对3组病例之间术前的肝功能和储备功能进行单因素分析(秩和检验)和多因素分析(有序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对肝癌患者行介入性化疗栓塞后的肝功能损害进行预测.结果 3组之间术前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吲哚靛青绿负荷实验15 min 潴留率和Child分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ogicits回归推导出3个预测术后分组的方程式,实际符合率为82.76%.结论 ICGR15和Child分级是评估行介入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的较好的指标,预测方程为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提供了1个安全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测量保留肝容积率评估肝癌术前肝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人59例。所有病人均行肝脏双期增强CT扫描。术前用CT测量保留肝容积率,与术后切除容积和生存率进行级间差异性分析。结果保留肝容积率≤50%和>50%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81,P<0·05);而肝切除率≤50%和>5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4,P>0·05)。结论保留肝容积率可以作为临床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方法,并评价其疗效,以提高肝癌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2003年9月以来本院17例肝癌肝移植诊治过程,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结果17例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均顺利恢复,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9个月;14例存活,3例死亡,此3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7个月、9个月因肺和(或)肝转移死亡外,14例均存活中带癌生存3例,1年以上6例,6~12个月5例,3~6个月3例。结论肝癌是肝移植相对适应证,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规范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并进行术后合理治疗,部分病人可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常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原因有多种,可以发生于肝移植术前、术中或术后。本研究的目的是阐述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评价肝硬化、肝移植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一些相关毒素如血氨、锰、苯二氮类物质、γ-氨基丁酸样物质及受损的多巴胺能神经传导通路等在肝移植术前的肝性脑病、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脑血管自身调节障碍和脑动脉栓塞。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有多种发病机制,如移植肝脏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脑梗死和感染,或免疫抑制剂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Liver tumors     
Gandon Y 《Journal de radiologie》2007,88(7-8 PT 2):1019
  相似文献   

14.
15.
Liver interven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s now widely perform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tumors, because surgery is sometimes limited by poor liver function.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piodol TACE shows a strong antitumor effect because of the overflow of excess iodized oil into the portal veins, and segmental TACE is recommended to avoid deteriorating liver function. Selective CT arteriography is performed in order to decide on the treatment area, and TACE under CT guidance leads to effective results in terms of dense accumulation of the chemotherapeutic drug in the individual tumors that are affected by the ischemic state and anticancer drugs. Percutaneous microwave or radiofrequency coagulation therapy is adequate for a few of the hypovascular tumors. Excessive coagulation through the needle tract is indispensable in these therapies, and precisely designed puncture is necessary to minimize damage to the liver parenchyma. Selective chemotherapy to the tumor-bearing organ is the first step in a number of liver tumors. Continuous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is performed for multiple liver metastases. The reservoir implantation technique is percutaneously achieved via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without the exposure of an artery in the incision method, which can induce thrombus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Liver resec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