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以脉诊最为玄妙,也最难以掌握。脉诊之应用,据史籍考证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在后世的记载中,《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淮南了》称“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脉血,知病之所以生也”,这两部时代相近的著作,最早的记载了脉诊的起源及其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经络神气的认识。1.经络概况;2.经络神气;3.经络脉气营卫;4.神气与脑;5.切诊经脉;6.扁鹊系该术;7.经络神气的旁证。并分述了作者所创“十脉之诊”和“系该术诊法”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谈脉象     
<正> 中医的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相传公元前五世纪名医扁鹊就开始采用脉诊的方法来诊察疾病。最古老的医书《内经》记载了21种脉象,汉张仲景《伤寒论》记载23种,晋王叔和《脉经》记载24种,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记载27种,日本学者丹波元简《脉学辑要》记载28种,清程锺龄《脉学金针》记载29种,随着实践经验不断积累,中医脉学也不断发展,有记载30种、32种或更多的,成为中医临证诊病必须观察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切诊是医生运用自己双手的触觉,对病人的脉搏及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部分。一、脉诊脉诊即诊脉,也叫切脉。检查者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切按被检查者桡动脉的寸口部,探查脉象的变化,以了解体内生理或病理变化情况。脉诊是中医诊断学中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诊断方法,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以前就已运用,至今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切脉为什么能够诊断疾病呢?我国历代广大劳动人民和医家,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医  相似文献   

5.
论脉不可言假王长荣(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361005)主题词脉诊/标准言脉有假者,古今医书时有见之.如何梦瑶《医确》曰:"凡脉证不相合,必有一真一假,须细辨之."《中医诊断学》(五版教材)"切诊"节"脉症归还与从舍"段亦循其说,谓:"既然有脉与...  相似文献   

6.
<正>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上发表的温如杰同志的文章《扁鹊生存年代考》,肯定了扁鹊姓秦氏,名越人,为春秋时人,与孔子生年仿佛,约生于公元前500年前后。并说:《史记·扁鹊传》所记“扁鹊医事三则,诊赵简子是真,治虢太子、望齐桓侯之色盖假。”我认为,如果以历史  相似文献   

7.
中医病案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向红 《中国病案》2007,8(5):10-11
中医病案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宋.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案专著。明代医家江编集的《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全科医案专著。1953年卫生部将诊籍、医案、病历统一规范为病案,但无统一的中医病案格式。1983出台的年《中医病历书写格式及要求》,初步统一了全国中医病案书写格式。1991年的《中医病案书写规范》,首次规定了“中医病案首页格式”,为中医临床医疗信息的收集、传播、应用和研究奠定了基础。1998颁布了《中医病案规范》,首次将体格检查与望闻切诊融为一体。2002年为了适应新的医政形势,出台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8.
<正> 腹诊是诊察患者胸腹部一定部位所表现出的某些病理反应(腹证)的诊断方法,属于切诊范畴。切诊中我国主要注重于脉诊,而在日本则十分重视腹诊,把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诊的最大特点是给辨证诊断和判定疗效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体征,所以不仅内科、外科,就连皮肤科、五官科等一切疾病都要进行腹诊。腹诊虽然起源于我国中医学,但在日本汉方医学中有了很大的发展,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为此我们将日本汉方医学的腹诊方法和常见的腹证简介如下。一、腹诊发展概况有关腹诊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难经》。如《难经·十六难》中说:“肝脉……其内  相似文献   

9.
切脉与临床     
脉诊历史悠久,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擅长切脉。至张仲景,便确立了脉证并重之原则,对急危重病证更是如此。 古人重视脉诊,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王叔和著《濒湖脉学》撷取明以前各家论脉之精华,载27脉;李士材《诊家正眼》增订脉象为28脉,均为当今学中医者所必读。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因脉为血府而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而六腑与五脏表里相关。气虚,无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辨脉法篇与平脉篇,详细的论述了切脉的部位,脉的生理、分类、形状、主病,五脏平脉,误治脉象,欲解脉象,死候脉象、以及各种病脉,脉的治法等。因此学习和研究仲景切诊者,都以《伤寒论》为主,很少有入学习和研究《金匮》的切诊。但是仲景的切诊除在《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11.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09,(10):35-37
此前介绍了切诊中“脉诊”的部位、方法及正常脉象的特点。下面要介绍的是病理脉象。  相似文献   

12.
熨剂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物理疗法的外用药剂。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蹶也……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肋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这段文献记载了名医扁鹊以熨剂治愈号国太子尸蹶重症的史实。《内经》也云:“刺布衣者以火碎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历代文献的记载说明了熨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切,有“按”的意思。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都是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进行按压触摸,以获得辨证资料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扁鹊是齐国卢人已是历史宿论,在《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权威性工具书中,均称齐医扁鹊、卢医扁鹊,从未见任何典籍称赵医扁鹊、燕医扁鹊。所谓扁鹊是鄚州(任丘)人之说,是对《史记》的舍本逐末。赵简子在世时,鄚非晋有,更非简子私邑,所谓简子赐扁鹊田在鄚州之说,毫无历史依据。鄚在春秋时期是北山戎、赤狄、白狄等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无城邑、无学校、无文字,语言与华夏不通,此时此地缺乏塑造扁鹊这样一个伟大医学家的文化土壤,而只有号称文化之邦、孔孟之乡的齐鲁,才有培育扁鹊这样杰出医学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120例健康男飞行学员的脉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脉诊是“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经验的中医通过切脉就能辨认出某些症状或疾病,但切诊仅凭指感觉,初学者一时难以掌握。即使有经验的中医,对同一病人的脉象,切诊结果也不完全一致。为将脉诊应用于航空医学,我们描记了120例健康男性飞行学员的脉图,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医药科研事业的飞速发展,脉诊这一古老的、传统的诊病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不足日趋明显。为使中医在诊断手段上既验证、继承古人的正确经验,又剔除其某些不足之处,使脉诊能够进一步客观化、标准化,本文试就下述问题讨论于后,以就教于同道。1脉诊在理论上的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祖国医学属于经验医学范畴,脉诊主要凭借的是医生的主观体会。由于医生各人临床经验、实践次数和理解程度的不尽相同,同一脉象在不同医生切诊时,就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印象。故秦越人就曾有“持脉之道,如临深渊而望浮云,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慨。加之脉诊部位以及“脏腑分配”、“脉象种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分  相似文献   

17.
《医古文》词语再释(一)姜文熙医古文教研室1,诊《扁鹊传》:“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诊”在此处常作“诊察”、“诊断”讲,细思欠妥。诊察、诊断,是指对病情进行检查、判断,课文的本意是中庶子始不信扁鹊的话,因此扁鹊委婉地请他进...  相似文献   

18.
脉诊是祖国医学辨证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对脉诊是比较重视的,如《内经·素问》脉要精致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内经·灵枢》逆顺篇有:“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均说明脉诊能够了解正邪之间的关系,对病机的阐述,预后的判断,治疗的确定,都有很大帮助,成为祖国医学的四诊之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脉诊,是在继承《内经》的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四、诊断学上的伟大发明 扁鹊前后(公元前五世纪上半期)就已发明了切脉的方法。《内经》讲切脉的地方很多,而最要紧的是《素问》第一七《脉要精微论》和第一八《子人气象论》两篇。前者讲到脉象有长短、大小、坚耍、疾徐、虚实、浮沉、滑涩之别,以手指可以区分。当时虽然有切脉法,但并不是诊断疾病的唯一方法。《史记扁鹊传》说扁鹊“特以诊脉为名耳”。《素问》第七八《微四失论》也说:“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可见当时并不全持切脉来诊断的。  相似文献   

20.
针灸学家陆瘦燕、朱汝功认为针灸在临床辨证上与其它各科一样,应用四诊采集病史,追查三因、综合分析、辨证施治,其差异在于针灸治病用针或灸的方法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调经脉、通气血,温阳起陷,补虚泻实,所以在四诊的运用上,尤应重视切诊,提出除切寸口脉外,还应切“肾间动气”,“虚里三脉”,“冲阳”、“太溪”、“颔厌”、“太冲”等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