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它是由病毒引起的,除动物之间相互传染外,还可由动物传染给人。已有报导,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实验大小鼠等十几种动物均可成为其自然宿主。最近在市售的大、小鼠中发现有带毒现象。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研究室和医学实验动物中心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和酶联葡葡球菌A蛋白技术,对本中心饲养的实验大、小鼠的主要品系进行了抗原和抗体的检查。材料和方法一、材料: 1.抗原: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A_9细胞适  相似文献   

2.
实验动物中心等级大鼠和小鼠的寄生虫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等级大、小鼠的建立,是各项医学科研顺利完成、保证科研质量的前提。为配合我省等级大、小鼠的建立,我室自1995年起开展对实验动物寄生虫的监测工作和大、小鼠体内外寄生虫感染的调查,并提出了改进建议,2000年5月我们对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报验的普通级和清洁级大、小鼠进行了体内外寄生虫感染情况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0年3月,日本教育部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研究班出版了“制订实验动物的质量标准及其关于建立检查方法的研究报告书”。这本报告书是我们目前所能获得的,有关叙述大、小鼠遗传监测和微生物监测的方法,比较完备的参考资料。这项研究工作是在日本实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03年至2007年湖南省实验动物中沙门氏菌、汉坦病毒、仙台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弓形虫病等几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方法 按抽检动物.结果 实验大、小鼠汉坦病毒(HV)和仙台病毒(Sendai)出现抗体阳性,实验小鼠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出现抗体阳性,实验鼠沙门氏菌(Salmonella)检测结果阳性,实验大鼠和普通级兔弓形体(Toxoplasma)检测结果阳性.结论 应加强对实验动物流行病学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中MHV、Reo-3、MNV三种肠道病毒,并与血清学检测结果相比较,分析核酸检测在小鼠健康监测中的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本实验室接收的小鼠盲肠内容物样品,提取核酸,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HV、Reo-3、MNV三种肠道病毒;并与其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做关联分析。结果在272份样品中,MHV、Reo-3、MNV三种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7.3%,18.8%,16.9%;MHV、Reo-3核酸检出量多呈低拷贝状态;与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的关联分析表明3种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与抗体检测结果不完全相关。结论实验动物小鼠群体中存在携带MHV,Reo-3,MNV三种病毒的可能,作为血清学抗体检测技术的补充,核酸检测可作为高敏感性的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群体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6.
SPF大、小鼠生产群的微生物学监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英国SPF动物饲养管理技术和标准,就大规模监控大、小鼠及其环境的SPF水平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SPF环境的建立和维持、引进鼠群中病原体清洁水平的评价、鼠群及环境监测和微生物筛检方法等。目前,我们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每周2,000只。自1983年12月以来,检查120只大鼠和90只小鼠,没有发现任何内外寄生虫;没有发现任何应当排除的病毒和细菌;动物环境,包括饮水,饲料,垫料,和空气落菌的监测都完全符合英国四星级动物标准。  相似文献   

7.
1984~1989年连续地观察了本所饲养场的一、三级实验大、小鼠共1685只,其监测13种病毒的血清学流行情况,发现一级大、小鼠流行最广者为仙台病毒、冠状病毒(MHV和RCV/SDAV)和细小病毒(RV,H-1刊MVM);小鼠病毒的感染其次为PVM,GD_7,Polyoma,EDIM,Reo-3;LCM,Ect,MAd,KV偶有低检出率。大鼠病毒的感染,86年Reo-3检出阳性,LCM,EHF和MAd未检出阳性;三级小鼠只曾检出仙台病毒和鼠肝炎病毒阳性,其他均阴性,三级人鼠未检出有阳性例。  相似文献   

8.
为医用实验动物质量颁发合格证在上海已实施6年。许多单位现已认识到,欲获得动物实验的可靠结果,必须首先提高实验动物质量。目前,对各种动物的遗传学监测和微生物学监测已成为重要常规业务。1988年7月,我们曾对本市部分单位的普通级昆明、NIH和BALB/c系小鼠进行了全面的细菌分离和病理学检测。迄今时隔3年,随着各单位的动物饲养条件逐步改善,不少单位正在逐步淘汰普通级动物,并趋向于应用清洁级动物。为进一步了解常用大小鼠带菌状况,1991年上半年我们选定本市11个单位,进行了大小鼠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血清学方法和PCR方法对北京地区实验小鼠多瘤病毒(POLY)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和评估分析。方法对2011-2012年度我中心收检的不同实验动物生产设施的SPF级、清洁级小鼠血清130份、不同实验动物使用机构实验小鼠血清67份,共197份样品进行POLY病毒血清学检测;根据多瘤病毒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方法检测不同动物生产设施的SPF级、清洁级小鼠的80份肠内容物样品是否存在POLY病毒。结果抽检的2011-2012年度实验动物生产设施的SPF级、清洁级小鼠血清130份未检出POLY病毒抗体;实验动物使用机构实验小鼠血清样品检出POLY病毒抗体7/67阳性。使用的PCR方法检测实验动物生产设施不同级别的80份小鼠肠内容物未检出POLY病毒核酸。结论北京地区实验动物饲养机构的实验动物基本排除POLY病毒的潜在污染,实验动物使用机构中实验用动物仍然存POLY病毒的潜在污染。实验动物生产设施对各级别实验动物应每年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项病毒检测,以便更客观的了解实验动物质量;实验动物使用机构应对如何加强实验中动物的质量控制问题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2013~2015年广东地区实验小鼠和大鼠的病原携带情况。方法 本文涉及的样品主要来源于监督检测的抽样样品和委托检测的送样样品,共收集到广东省12家监督单位和32家委托单位样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的项目及标准外的螺杆菌和小鼠诺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监督检测和委托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3年中监督检测的小鼠检出4种病原,包括绿脓杆菌(0.7%)、嗜肺巴斯德杆菌(0.3%)、肺炎克雷伯杆菌(0.7%)和鞭毛虫(1.7%),未检出病毒;大鼠检出1种病原即嗜肺巴斯德杆菌(1.1%),未检出病毒和寄生虫。委托检测的小鼠检出15种病原,包括绿脓杆菌(3.7%)、嗜肺巴斯德杆菌(5.2%)、支原体(1.9%)、金黄色葡萄球菌(0.7%)、肺炎克雷伯杆菌(0.8%)、螺杆菌(45.3%),小鼠肝炎病毒(8.5%)、小鼠脑脊髓炎病毒(7.0%)、小鼠诺如病毒(16.2%)、鼠痘病毒(0.3%)、小鼠细小病毒(0.5%)、仙台病毒(0.1%)、鞭毛虫(11.7%)、蠕虫(1.0%)、体外寄生虫(0.1%)。大鼠检出8种病原,包括绿脓杆菌(3.4%)、嗜肺巴斯德杆菌(8.6%)、支原体(0.9%)、金黄色葡萄球菌(2.9%)、泰泽病原体(4.8%)、大肠杆菌(1.0%)、大鼠细小病毒H-1株(3.0%)、大鼠冠状病毒(1.0%),未检出寄生虫。其中,实验小鼠7种病原,包括绿脓杆菌、嗜肺巴斯德杆菌、螺杆菌、鞭毛虫、小鼠肝炎病毒、小鼠脑脊髓炎病毒和小鼠诺如病毒,大鼠2种病原,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泰泽病原体,检出范围广、检出率较高,而且存在区域分布特点,即设施污染后能在多次送检的动物中检出这些病原。结论 本研究获得广东省实验大小鼠病原流行情况和分布,这些数据的统计为我国实验动物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各动物实验设施的质量控制方案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实验动物质量直接关系着研究和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亦是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部分。方法 针对高校动物中心来源复杂、人员流动性大、需求多样等特点,从管理体系建立和病原检测角度提升实验动物质量。结果 建立并执行了实验动物准入制度、哨兵动物监测制度、动物用品监测制度等系列管理体系,自2018年以来,检测了1481批次非活体动物样本,106批次病原阳性,检测了395例活体动物样本,38例病原阳性,检测了363份动物相关用品。结论 禁止了数批烈性传染病病原阳性动物的进入、严密监视了条件致病菌阳性动物的来源单位、及时调整和更新了大小鼠监测病原谱,从而提升了实验动物质量。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2004~2006年实验动物病毒学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省实验动物病毒学质量。方法按GB14922.2-2001和GB14926-2001进行,在相关单位生产繁殖群以单纯随机抽样原则采样检测。结果实验小鼠MHV和Sendai病毒出现抗体阳性并出现疫情;普通级兔出血症项目不合格;实验大鼠未检出相关病毒。结论实验动物病毒学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分别对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开放饲养的昆明小鼠、BALB/c小鼠、NIH小鼠、C57BL小鼠、DBA小鼠以及Wistar大鼠、SD大鼠共7个品系的实验动物进行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抗体的检测。70只被检动物血清中LCMV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证实,该中心所饲养的七个品系的实验大、小鼠均未受到LCM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分别对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开放饲养的昆明小鼠、BALB/c小鼠、NIH小鼠、C57BL小鼠、DBA小鼠以及Wistar大鼠、SD大鼠共7个品系的实验动物进行了淋巴细胞性脉络脑膜炎病毒(LCMV)抗体的检测。70只被检动物血清中LCMV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证实,该中心所饲养的七个品系的实验大、小鼠均未受到LCM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对实验动物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动物标准的不断完善就变得尤为重要,小鼠诺如病毒在实验小鼠中有很高的感染率,小鼠感染后不仅对动物本身造成危害,对实验结果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的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目前还未将小鼠诺如病毒纳入常规检查项目,我们参考国内外小鼠诺如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国外相关标准,编制了小鼠诺如病毒的团体标准。本文介绍了小鼠诺如病毒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编制的背景、法律法规依据,对标准内容的设置进行了解释。本标准的编制完善了实验动物相关标准,为推动实验动物质量的提高,适应实验动物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Li T  Si Z  Qi H  He Z  Li 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47-1152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 (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7d分别应用ELISA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和Th17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鼠肺炎病毒(pneumonia virus of mice,PV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方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模型用小鼠等实验动物及其动物相关样本的检测。方法 选择PVM G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方法。并进行方法的线性、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和可信度验证。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包括用于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模型用hACE2等8个品系142只小鼠,及15只大鼠、5只沙鼠、4只黄鼠、63只裸鼹鼠和19只PVM感染小鼠的肺组织样本进行PVM检测。结果 建立的方法与仙台病毒、呼肠孤病毒Ⅲ型、汉坦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无交叉反应。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01~1×108拷贝/μl,检测病毒质粒标准品灵敏度达101拷贝/μl;重复性、稳定性结果显示实验内和实验间平均变异系数均<5%。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用于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模型用hACE2等8个品系142只小鼠,及15只大鼠、5只沙鼠、4只黄鼠和63只裸鼹鼠...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疾病是实验动物的重大危害因素之一。目前,国际确认品系小鼠中已发现的病原体有60多种,其中病毒有20种以上。实验动物可同时自然感染几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一。急性感染可引起剧烈发病,暴发性死亡,甚至全群覆没。不少动物属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由于实验条件等外界环境的刺激,体内的病毒因子被激活,可使动物发病死亡,给实验造成严重的干扰。国际上发达国家均把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列于重要地位,特别是定期进行病毒性疾病的检测。各国根据本地区疾病流行情况及其所掌握的检测手段,制定了各种实验动物病毒学检测内容。在实验用鼠方面,不同国家和组织的检测项目不尽相同,但均将对实验人员和饲养人员造成威胁的人畜共患性病毒如:流行性出  相似文献   

19.
1989~1994年对广东省12个实验动物繁育和应用单位的普通级小鼠和大鼠进行病毒监测。结果:小鼠鼠痘病毒血清抗体的阳性率为0.62%(6/963),鼠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3.48%(11/316),仙台病毒抗体阳性率2.28%(4/175);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均为阴性(0/953)。抽检大鼠861只,EHF抗体阳性率6.5%,受染的单位较多,占2/3。  相似文献   

20.
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经验,病毒可能是肾小球性肾炎的发病原因之一。可能通过对肾小球细胞的直接病理性作用而致病;也可能作为一种抗原激惹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而致病,机体对病毒反应产生的干扰素也可引起某种肾小球性肾炎;病毒还可能诱发自体免疫而伴发肾炎。动物实验证明,病毒进入机体后,首先出现在肾小球系膜区,进而到内皮细胞核内,但只引起轻微的一过性损害,小鼠和水貂经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