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有关影响软骨和软骨下骨组织再生的炎症因子、生长因子以及力学负荷已有许多报道,但对骨关节炎整体发生机制还欠缺全面地了解。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状态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 方法:抽取股骨颈骨折患者、轻度及重度骨性关节患者股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培养2周后进行甲苯胺蓝染色。 结果与结论:从各组患者骨髓中均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轻度骨性关节炎组、重度骨性关节炎组;成软骨诱导分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由长梭形逐渐变为类圆形或多角形,核浆比例明显减小,诱导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重度骨性关节炎组诱导出的软骨细胞的数量少于对照组,但细胞形态差异不大。结果表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自身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功能形态呈现负相关趋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3.
背景:大量来源于动物实验或实验室的证据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抗炎症、软骨再生能力。但是相对于动物实验,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微环境更复杂,涉及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及免疫机制。目的:分析经皮穿刺关节腔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轻中度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探讨其炎症抑制、免疫调节、缓解软骨降解等机制。方法:收集26例轻中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骨髓15 mL,在实验室分离、培养、获得足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分析其体外诱导成骨、成脂分化能力。26例患者双侧膝关节分别入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膝注射自体来源的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107个),对照组则注射等量不含细胞安慰剂。采用WOMAC评分评价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变化。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利用ELISA检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软骨寡聚基质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按照标准化的细胞分离、培养扩增方案,能获得足量的用于关节腔注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超过2×107第3代细胞)。从患者分离出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阳性表达CD105、CD29,阴性表达CD45、CD34,体外具有良好的成骨、成脂能力。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而且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软骨寡聚基质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上升。以上结果表明,关节腔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轻中度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进一步推测注射到关节腔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通过炎症抑制及逆转软骨降解等机制发挥作用,从而有望成为治疗轻中度骨性关节炎有效、可行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组织工程骨为修复极限骨缺损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只有先形成完善的功能性血管网,保证稳定的成骨和骨整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血管化可以说是组织工程骨面临的最大挑战与难题。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血管能力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VEGF(20,40,60,80,100,120 μg/L)、PDGF-BB(20,40,60,80,100,120 μg/L)联合干预以及100 μg/L VEGF单独干预、100 μg/L PDGF-BB单独干预,CCK-8实验检测2种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增殖的最佳质量浓度,然后在第7天和第14天通过RT-PCR方法检测血管生成素1、缺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相关成血管基因的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①加入生长因子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联合作用效果更优,最佳组合为80 μg/L VEGF+   80 μg/L PDGF-BB;②VEGF、PDGF-BB都可以促进血管生成素1、缺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联合应用时效果最佳;③缺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 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有所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血管生成素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mRNA表达量随时间延长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体外实验结果证明,当VEGF和PDGF-BB质量浓度均为80 μg/L时,能够持续稳定促进整个血管形成过程,且促进作用优于单独一种生长因子。ORCID: 0000-0003-1918-579X(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老龄化不断发展,骨性关节炎已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利用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治疗骨性关节炎可有效修复关节软骨,促进软骨组织再生。外泌体可通过蛋白质以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转运来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并将其所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关节软骨周围微环境,从而发挥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本文就当前在外泌体领域对骨性关节炎以及软骨修复的最新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提供一些新观点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背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具有创伤修复作用,对其研究大部分集中于骨组织的修复,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修复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创面迁移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4。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1周后,于大鼠背部正中线划长为3 cm的切口,制备皮肤创伤模型。造模后即刻于皮肤创伤处多点注射不同质量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干预药物,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14 d后留取皮肤创面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 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能够剂量依赖性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皮肤创伤组织处迁移和聚集,进而促进皮肤创伤修复。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随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干预质量浓度的增加,创面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胶原纤维数量不断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能够抑制皮肤创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抑制胶原降解,发挥间接促愈合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淫羊藿甙干预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治疗兔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右后肢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右后肢膝关节腔内注射同种异体AMSCs进行移植治疗,实验组注射淫羊藿甙溶液干预的同种异体AMSCs进行移植治疗,空白组注射等...  相似文献   

8.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面标志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胎儿骨髓MSC,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结果 流式细胞术证明,MSC具有间质细胞的特征。原代及传代培养显示,胎儿骨髓MSC具有活跃增殖的能力。结论 胎儿骨髓MSC作为组织工程重建的种子细胞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刘毅 《医学信息》2019,(21):149-150153
目的 观察消肿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肿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疼痛、肿胀、僵硬)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Lequesne总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高于对照组的8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quesne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肿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82例120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60岁和<60岁)和膝关节退变的程度(Kellgren-Lawrence Ⅰ-Ⅱ和Ⅳ-Ⅳ级)进行分组,对其进行了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每两周注射1次,共计3次.对患者进行随访,对膝关节功能进行WOMAC评分,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疗效.结果 所有的患者都得到12~1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5±4.8)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所有患者WOMAC评分分别为46.44±9.24,22.58±5.50,21.20±4.93,24.53±8.8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2.284,P=0.000).年龄小于60岁、Ⅰ-Ⅱ级与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Ⅲ-Ⅳ级患者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时相比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获得了良好的短期效果;膝关节退变轻、年龄小的患者治疗效果更持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迁移的影响及其在BMSCs向C6胶质瘤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传代BMSCs,RT-PCR检测PDGF受体α和β mRNA在BMSCs的表达,用Transwell小室建立体外迁移模型检测PDGFBB对BMSCs迁移的影响及其在BMSCs向C6胶质瘤的迁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价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PDGFBB诱导BMSCs迁移能力改变的影响。结果通过直接贴壁法获得了纯化的BMSCs,RT-PCR证实PDGF受体α和βmRNA在BMSCs呈阳性表达,C6胶质瘤可以诱导BMSCs向胶质瘤细胞定向迁移。用阻断抗体阻断PDGFBB后,向C6胶质瘤发生迁移的BMSCs数量减少;含10ng/mlPDGFBB的无血清培养基可诱导BMSCs迁移;加入SB203580后PDGFBB诱导发生迁移的BMSCs数量减少。结论 PDGFBB是诱导BMSCs向C6胶质瘤发生迁移的细胞因子之一。PDGFBB可诱导BMSCs发生迁移,p38M APK参与了这一过程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2.
背景:国内虽然有很多骨性关节炎相关课题的研究,但以人群为基础的膝关节炎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对鲁西南邹城市膝骨性关节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早期患者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于2008年开始随机抽取鲁西南地区邹城市共3 427人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鲁西南地区邹城市膝骨性关节炎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及发病率;根据X射线膝骨关节炎Kellgren Lawrence分级,随机抽取0级、Ⅰ级和Ⅱ级患者208例,随机分为2组:外科治疗组按照X射线Kellgren Lawrence分级分别给予膝关节腔注射、膝关节腔冲洗、关节镜等治疗并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口服药物组仅给予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外科治疗组98例、口服药物组87例得到随访超过1年。 结果与结论:调查结果显示:鲁西南邹城市骨性关节炎患病城乡和年龄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膝骨关节炎患者的33.2%不治疗,53.2%治疗不正规,能定期遵医嘱治疗的仅占13.6%,治疗现状不容乐观。外科治疗组优良率(81%)和总有效率(99%)显著高于口服药物组的优良率(34%)和总有效率(87%)(P < 0.01)。结果提示此次调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针对已经患病者早期采用积极有效的阶梯性治疗效果显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随着对其细胞免疫学研究的深入 ,目前已建立了多种分离纯化并扩增的方法 ,为其在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iR-200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增殖、凋亡、成血管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hBMSC分为3组,对照组;阴性对照组(NC组),NC组转染NC质粒;试验组,试验组转染MIR-200a inhibitor质粒,MTT法检测各组细胞24、48h和72h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和Caspase3表达水平,通过miRDB软件对miR-200a的靶向基因进行预测,双荧光素报告实验验证靶基因,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靶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及成血管分化关键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和NC组相比,试验组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并且随着时间增加抑制能力增强(r=0.63);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显著降低,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结果均具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KOA患者...  相似文献   

16.
背景: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作为炎症递质,其水平与骨性关节炎病情相关。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性关节炎报道较少。 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观察关节软骨T2值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并进行分析。 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兔仅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第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后第2周,1,2,3个月行左后膝关节核磁共振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检查。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2值降低,无关节腔积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软骨T2值变化与二者呈正相关。MRI能够反映早期关节软骨的生物学改变,可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关节腔内可向软骨分化,为早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学家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防治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发现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发生机制与软骨下骨及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有重要相关性。研究成果5月1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一医学》杂志上。该研究由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引进深圳市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防治新技术创新团队,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香港大学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定向诱导分化及诱导后BMSCs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可行性。方法用含10μmol/L5-氮胞苷(5-Aza)的完全培养液(LG-DMEM,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孵育第3代BMSCs24h后改用完全培养基培养4周,采用未处理组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早期心肌形成转录因子GATA-4、Nkx2.5、TDGF-1基因的表达。将已诱导4周的BMSCs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上培养2周后检测。结果诱导组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表达cTnT、α-Actin,对照组不表达cTnT、α-Actin;RT-PCR检测BMSCs诱导后表达早期心肌形成转录因子GATA-4、Nkx2.5、TDGF-1等基因;诱导后的BMSCs黏附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表面,生长良好。结论大鼠BMSCs可向心肌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黏附良好,有望构建理想的组织工程化心肌。  相似文献   

19.
研究在胶原海绵上间充质干细胞(M SC s)向软骨细胞的定向诱导,以及其对M SC s细胞增殖力、细胞周期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胶原海绵作为M SC s支架、修复软骨缺损奠定基础。取大鼠股骨骨髓,经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M SC s,用加有转化生长因子1β10 ng/m l、地塞米松1-0 7m o l/L、转铁蛋白3 m g/m l、胰岛素2 m g/m l的诱导因子培养基分别在胶原海绵、培养板中进行诱导,14 d后免疫组化检测II型胶原分泌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M TT)法比较两者之间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组细胞周期。14 d后,胶原海绵上及培养板中均诱导出表达II型胶原的软骨细胞,M TT法检测胶原海绵诱导组,和培养板诱导组细胞增殖值分别为0.9213±0.0312和0.5875±0.0258,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CM检测胶原海绵各组S期 G2/M期百分率,发现其与培养板中同期细胞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均未发现异倍体。结果表明在胶原海绵上,M SC s能定向诱导为软骨细胞,细胞增值能力更强,M SC s细胞DNA合成、细胞分裂增加,无异倍体产生,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组织工程学支架。  相似文献   

20.
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髓基质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具有广阔前景。许多实验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 ,表现为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向多种间充质细胞分化的潜能。目前已建立了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方法 ,而且正在摸索进一步纯化的方法和诱导分化的条件。本文就骨髓基质细胞的研究现状与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