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德清县农村一般人群隐匿性及实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情况及病毒株S基因的分子特征。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在取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集调查表信息并采血。采用Epidata 3.2软件录入调查表信息,双录入并核对;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所有样品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 ELISA检测及病毒载量real time PCR测定,并对HBsAg检测阳性或病毒载量测定阳性的标本进行后续HBV S基因PCR扩增和测序;采用MEGA 5.0软件对测得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共调查对象1 720例,调查人群中HBsAg阳性者共162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者共4例,实际HBV感染率为9.65% (166/1 720),OBI感染率为2.57‰ (4/1 558)。显性和隐匿性病毒株病毒载量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范围分别为866 (425,12 500)IU/mL和314 (216,677.5)IU/m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HBsAg阳性血清样本扩增得到71株显性病毒株S基因序列,HBsAg阴性血清样本扩增得到4株OBI病毒株S基因序列。OBI病毒株均为C基因型,adrq+血清型。显性HBV病毒株54株为B基因型,其中有2例标本为adw3血清型,其余52例均为adw2血清型;余17株为C基因型,adrq+血清型。OBI病毒株中C基因型的比例显著高于显性HBV病毒株中C基因型的比例。B基因型显性病毒株发生I104F、L109V、I110L、S113T、T126I、P127T、Q129R、M133L、F134L、P135A、T140A、K141I、T143M/S、V159A、Y161F、A166G和R169P突变,C基因型显性病毒株发生I126S、I126T及F158S突变。OBI病毒株发生Q129R、I126T、 M133T及F161Y突变。结论 浙江省德清县一般人群存在一定比例的OBI感染,OBI感染病毒载量较低,OBI病毒株存在氨基酸突变,C基因型为其可能的优势基因型,需重视OBI预防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低载量HBV DNA S区基因扩增的可行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为隐匿性HBV感染(OBI)患者HBV DNA S区基因突变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巢式PCR和自建两轮PCR方法扩增6例低HBV DNA载量(100~200 IU/mL)和22例更低HBV DNA载量(20~99 IU/mL)的血清样本中HBV DNA S区基因,并对引物序列、引物量、PCR产物模板稀释倍数、退火温度、PCR反应循环数、PCR总反应体系等条件进行优化.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切割目的条带凝胶进行克隆测序,然后对克隆测序结果进行核酸序列BLAST比对确认.结果 设计3对巢式PCR引物(P1~P3),扩增产物理论上包含整个HBV DNA S区基因.经过PCR扩增条件优化后,6例低HBV DNA载量的血清样本中仅2例经巢式PCR扩增出HBV DNA S区基因特异性靶序列,22例更低HBV DNA载量样本无一例扩增成功.自建两轮PCR法设计了P4~P15共12对引物,扩增产物理论上包含整个HBV DNA S区基因.经过PCR扩增条件优化并筛选出P13为最佳引物后,6例低HBV DNA载量的血清样本全部扩增出HBV DNA S区基因特异性靶序列;15例(15/22,68.18%)更低HBV DNA载量的样本扩增出HBV DNA S区基因特异性靶序列,经PCR产物克隆测序均证实为HBV DNA S区基因,该15例样本中HBV DNA载量最低为20.1 IU/mL.结论 基于引物P13自建的两轮PCR法更适用于低载量HBV DNA S区基因的扩增,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均优于传统巢式PCR;扩增产物可进一步应用于OBI者HBV DNA S区基因序列突变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春地区慢性乙型肝病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特点。方法: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经巢式聚合酶链法(nested-PCR )扩增HBV S基因区片断,利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检测HBV S区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39株HBV中C基因型23株,其中16株为C基因型adr亚型,7株为C基因型adw亚型;16株为B基因型adw亚型; 未发现ayr及ayw型;有2株存在“a”决定簇变异;与参照序列比较,S基因存在多处点突变,部分 点突变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变异;同以往研究的结果类似,未发现癌特异性的HBV S基因变异。结论:研究对象中HBV存在C基因型和B基因型, C基因型为主要基因型;HBV相关性慢性肝病患者中HBV S基因存在序列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与S区氨基酸序列突变的关系。方法 将43例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35例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血清中HBV DNA S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对患者的基因型进行分型并对S区氨基酸序列突变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B基因型8例、C基因型35例,对照组中B基因型9例、C基因型26例。实验组C基因型患者的年龄[(50.2±16.3)岁]明显大于B基因型[(34.4±13.4)岁](P=0.015);实验组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S区氨基酸突变率分别为0.77%和1.64%(P=0.005);而对照组的B、C两种基因型的突变率分别为0.59%和0.49%(P=0.597)。同样为C基因型的两组患者,实验组S区氨基酸突变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0),而且实验组S区氨基酸突变大多分布在主要亲水结构区域(MHR)α决定簇的第一个环状结构区内;而B基因型只有少数患者有α决定簇内的突变。结论 HBsAg+/HbsAb+的乙肝患者C基因型较B基因型更易发生突变;且C基因型患者的氨基酸突变大多发生于S区的α决定簇内,可能正是由于此种突变使HbsAg的抗原性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与S区氨基酸序列突变的关系.方法 将43例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35例HBsAg+/HBsAb-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血清中HBV DNA S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对患者的基因型进行分型并对S区氨基酸序列突变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B基因型8例、C基因型35例,对照组中B基因型9例、C基因型26例.实验组C基因型患者的年龄[(50.2±16.3)岁]明显大于B基因型[(34.4±13.4)岁](P=0.015);实验组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S区氨基酸突变率分别为0.77%和1.64%(P=0.005);而对照组的B、C两种基因型的突变率分别为0.59%和0.49%(P=0.597).同样为C基因型的两组患者,实验组S区氨基酸突变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0),而且实验组S区氨基酸突变大多分布在主要亲水结构区域(MHR)α决定簇的第一个环状结构区内;而B基因型只有少数患者有α决定簇内的突变.结论 HBsAg+/HbsAb+的乙肝患者C基因型较B基因型更易发生突变;且C基因型患者的氨基酸突变大多发生于S区的α决定簇内,可能正是由于此种突变使HbsAg的抗原性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邯郸地区核酸检测无偿献血者低病毒载量HBV DNA标本的血清学及基因型情况。方法 选取邯郸市中心血站2020年1—8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或单试剂阳性合并华益美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 NAT)阳性的献血者标本,经罗氏核酸定性检测为HBV DNA阳性的标本,对其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核酸定量及基因型测序试验,并对其血清学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77 351份献血者标本中,定性检测HBV DNA阳性28份,核酸定量检测数值<5~1 371.00 IU/ml,其中25份<100 IU/ml,占89.29%。基因型分布:C型18份,占64.29%;B型5份,占17.86%;未定型5份,占17.86%。6份血清学检测全阴性的窗口期标本中,C型5份;22份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 OBI)标本中,C型13份、B型5份。结论 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HBV DNA标本大多呈病毒低水平复制,且基因型以C型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前S(前S1和前S2)及S区的基因突变模式和基因分型,为从病毒因素探讨HBV母婴传播免疫阻断失败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取血清HBsAg阳性且HBV-DNA≥105 IU/ mL的孕妇41 例,提取血清HBV-DNA,靶向设计HBV各基因型的前S及S区通用引物, 经PCR 扩增测序进行序列分析, 检测和分析前S及S区基因的突变情况,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①在 41 例样本中, 共有29例( 70.73%)样本存在前S1、前S2及S区基因突变,突变方式以碱基置换为主;前S1、前S2及S区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为8.96%9.88%和3.24%,前S1和前S2区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S区(P < 0.05)。②对41例样本根据S区点突变的特点进行基因分型及同源树簇集分析,结果B基因型22例,C基因型19例,两基因型在全S区的基因突变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C两基因型分别形成独立的簇集,簇集间同源性<90%,但簇集内B、C两个基因型的同源性分别达96%和95%。【结论】 ①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 前S及S区的基因突变普遍存在,突变形式以碱基置换为主,突变频率以前S1和前S2区常见,S区则相对稳定;②不同HBV基因型间同源性差异较大,按HBV不同基因型分别进行前S和S区基因突变模式的分析将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调查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特征。方法收集10名HBV感染的儿童血清标本,抽提血清中的HBV DNA,采用PCR扩增HBV S基因并测序,利用Genotyping软件对PCR产物序列进行分型,并分析HBV 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10份血清标本中,扩增出HBV S基因并成功测序6份,其余4份扩增阴性不满足测序要求。6份PCR产物所测序列标本经Genotyping比对后,均属于B型,与NCBI收录的参考序列AF100309同源性最高;5例是adw,1例是ayw。HBV S基因中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核苷酸序列突变点分别为G529A、T531C、C534A、T562A、T581A、A589C。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突变点分别为I126T、P127T、S143T、G145A。核苷酸突变点G529A、T562A不引起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突变,为无义突变。而其他4点突变均可引起编码a抗原决定簇相应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结论所调查儿童主要感染B基因型HBV;其感染的HBV S抗原a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出现I126T、P127T、S143T、G145A的突变,可能是逃避乙肝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广西隆安县队列HBs Ag无症状携带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准种序列长期演化特征。方法 收集9名广西隆安县队列HBs Ag无症状携带者2004年、2007年、2013年、2019年或2020年4个不同时间点血清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病毒载量;试剂盒提取HBV DNA;PCR法扩增HBV全基因组,进行二代测序;利用Mega等软件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获得23份血清样本,309条全长基因准种序列,每份标本平均获得(0.18±0.07)G测序数据量。55.55%(5/9)的研究对象携带的HBV毒株基因型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型转换,Pre S/S区系统进化树基因分型结果与全基因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发现B/C、I/C重组体;各研究标本的Sn值范围为0~0.37,D值范围为0~0.11;共检出21种特殊单核苷酸/氨基酸突变位点(S区7种,X区2种,Pre C区3种,BCP区9种)和6种缺失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明确乙型肝炎病毒"a"决定簇的变异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定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的乙肝HBsAg阳性血清标本,共41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乙肝HBsAg进行定量,根据HBsAg定量结果将标本分为两组:低HBsAg组(0.05~100 IU/mL)和高HBsAg组(100 IU/mL);提取乙型肝炎病毒DNA,采用高灵敏度巢式PCR扩增病毒DNA的S区,对S区"a"决定簇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41例乙肝HBsAg阳性标本中,以B基因型为主,占75.6%;C基因型占24.4%;对HBV病毒S区"a"决定簇氨基酸置换位点和置换率进行分析,没有发现低HBsAg组(0.05~100 IU/mL)和高HBsAg组(100 IU/mL)存在特异性的氨基酸置换位点。低HBsAg组与高HBsAg组S区中"a"决定簇的氨基酸置换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a"决定簇的变异并不是影响HBsAg定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隆安县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HBV前S基因缺失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肝癌高发区隆安县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流行情况。方法HBV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从我们隆安县研究队列中选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研究对象血清HBV前S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在66例标本中9例出现前S基因缺失突变,占13.6%(9/66)。9例缺失突变均为框内突变,其中7例突变发生在或涉及前S2区的5'末端。男6例、女3例出现前S基因缺失突变,但男女间突变率(12.0%,6/50与18.8%,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10);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在基因型B、基因型C和重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5)。结论肝癌高发区隆安县居民HBV无症状携带者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较高,这种突变与肝癌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HBsAg与抗-HBs(Anti-HBs)双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流行病学及PreS/S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2年4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的43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将202例HBsAg(+)/抗-HBs(+)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36例HBsAg(+)/抗-HBs(-)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使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PreS/S基因全长序列,确定基因型并分析PreS/S基因突变特征。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10岁及高于80岁人群中的流行率较高,而对照组在20~49岁人群中的流行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年龄、HBsAg<250 IU/mL比例、C型HBV感染及乙肝携带者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成功扩增PreS/S并测序成功的观察组样本共132例,其中B型基因81例,C型基因51例;对照组样本中B型基因110例,C型基因65例。B型基因患者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末端区域突变率明显增加(P<0.05)。C型基因患者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HR、...  相似文献   

13.
邓少丽  黄恒柳  陈伟  袁涛 《重庆医学》2008,37(3):249-251
目的 建立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P区耐药变异情况并分析基因型.探讨HB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检测46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采用特异的引物对待检标本HBV P区进行PCR扩增后作基因序列检测,利用Chromas2.23软件对测序结果 进行分析有无突变产生,测序结果 用软件clustalx1.81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 可通过一次测序反应完成对HBV.DNA P区的基因检测及基因型分析.检出YMDD变异株8例,其中YIDD 5例,YVDD 3例.在检测的46例标本中23例为B基因型,阳性率为50.0%;有21例为C基因型,其阳性率45.6;D基因型2例,阳性率4.4%.B基因型HBV感染者中HCC 2例,占8.7%;C基因型HBV感染者中HCC 8例,占38.1%.结论 直接测序法分析HBV常见耐药突变位点及基因型准确可行,B基因型乙肝患者预后优于C基因型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持续低水平病毒血症的慢乙肝患者,高敏HBV-DNA载量、HBV的基因型分布特点、HBV P区耐药位点的突变特征,和HBeAg、HBsAg、ALT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医的707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分析高敏HBV-DNA、HBV的基因型以及HBV P区的耐药位点突变情况,并分析不同HBV-DNA载量与HBeAg、 HBsAg、ALT之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707例持续低载量慢性乙肝患者中,高敏HBV DNA(< 500 IU/mL)446例,占(63.50%),高敏HBV DNA 小于2000 IU/mL的慢乙肝患者共有576例,占(81.90%);HBeAg 阳性262例(37.05%);基因分型以C基因型占比最高60.53%(428/707)。在196例HBeAg阳性且HBV DNA < 2000 IU/mL患者组中,男性为主,占69.89%;ALT > 40 U/L占28.57%,有73.47%患者的HBV DNA > 20 IU/mL。在265例HBV DNA < 20 IU/mL的患者中,80.38%(213例)患者HBeAg阴性,19.62%(52例)HBeAg呈阳性。临床指标比较,HBeAg阳性率、ALT异常率、耐药位点和其它位点突变率在HBV DNA 载量水平不相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持续低水平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择高敏的PCR技术定期监测乙肝病毒HBV DNA,结合HBeAg、HBsAg 、ALT等临床指标的定量监测,可为后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中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1762(A T)/1764(G A)双突变的分布,以及与中国常见HBV基因型的关系和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68例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利用制备的特异性TaqMan MGB探针,采用特异性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PSRT PCR)方法对其血清行B、C基因型分型和双突变定量检测,比较双突变在B、C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CMIA)检测血清HBeAg和抗HBe,比较B、C基因型各组双突变株和野生株病毒的HBeAg血清学转换。结果: C基因型CHB患者BCP区1762/1764双突变率(70.65%)明显高于B基因型(29.17%,P=0.000)。观察HBeAg阴性CHB患者比例,B基因野生组明显高于其双突变组(28.57%,P=0.004)和C基因野生组(22.22%,P=0.000);C基因双突变组(63.08%)明显高于其野生组(22.22%,P=0.000)和B基因双突变组(28.57%,P=0.018)。在所有HBeAg阴性患者中,B基因野生组抗HBe阳性率(84.00%)高于其双突变组(0.00%,P=0.003)和C基因野生组(16.67%,P=0.004);C基因双突变组抗HBe阳性率(19.51%)与其野生组(16.67%)和B基因双突变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1.000)。结论: 在我国慢性HBV感染人群中,C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BCP区1762/1764双突变;B基因野生型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并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较彻底;而C基因双突变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但不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不彻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白族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方法对202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采用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02份血清标本中100份(49.5%)HBV基因分型阳性。其中,B基因型41份,占41%;C基因型25份,占25%;B+C混合基因型34份,占34%。在HBV基因型B、C、B+C中HBeAg阳性率分别为:68.3%(28/41)、40.0%(10/25)、58.8%(20/34),B、C基因型比较HBe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5.089,P=0.024)。结论大理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为B基因型、C基因型和B+C混合基因型,最显著的特点是B+C混合基因型感染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HBV Pre-S/S基因序列特征及不同抗原表位氨基酸的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分片段扩增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HBV的Pre-S/S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的标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120例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78例,C基因型42例。序列分析发现,B基因型中有2例出现Pre-S1基因序列缺失;C基因型中有1例出现Pre-S2基因序列缺失。Pre-S/S蛋白区抗原表位变异分析可知,除CTL的3个抗原表位(CTL-7、8、9)外,其它检测的抗原表位均出现变异。相关性分析发现,除B细胞4、5表位,CTL 4、5表位及Th细胞1表位的变异与样品的基因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其它表位的变异与样品基因型无统计学意义。抗原表位具体氨基酸变异分析发现,Pre-S1/S2基因位点如27、45、46、48等氨基酸变异可导致多个抗原表位同时发生变异;在"a"决定簇中还发现126、129、131、133、144、145等热门位点的变异,B基因型中有2例发生G145R经典逃逸株的变异;C基因型中发现7例与严重肝病有一定相关性的I126T位点变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HBV Pre-S/S基因上也普遍存在基因变异,其中包括G145R、I126T等热门突变位点,这些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可导致Pre-S/S蛋白区一个或多个抗原表位的改变,进而影响其免疫原性,并导致HB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而引起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调查江西地区乙肝疫苗免疫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11 445份乙肝疫苗免疫儿童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抽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中的HBV DNA,分3个相互重叠片段PCR扩增HBV基因并测序,采用ContigExpress软件对所测序列拼接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各读码框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化。对HBV不同基因型以及所获得的HBV全基因组的S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以确定基因型。结果 11 445份血清样品中,检测出117份HBsAg阳性标本,进行分段重叠扩增并测序,最终拼接出58份完整的HBV基因组,均为B基因型和adw血清型。对各开放读码框进行序列比对发现PreS区存在散在分布的突变:如A2990C→H48P、A2999C→N51T、C3041T→P65L、C3097A→L84I和A3136G→T97A;S区突变集中在120~200aa,主要突变位点为C533A→P127T、A541C→Q129H、G588C→G145A、T753A→F200Y;前C区突变位点有A1814C/T1815C→M1P、G1896A→W28*,C区出现1例C1913A→P5T变异;P区出现散在分布的突变位点,未发现与耐药性有关的突变位点,其RT区YMDD核序也未发生变异;X区氨基端主要突变点为:G1437T/A→G22C/S、G1476A→G35R和G1503A/T/C/T1504G→V44I/F/L/C,羧基端突变集中在120~150aa,出现5例A1762T/G1764A→K130M/V131I突变。结论 了解分析儿童HBV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和突变情况,为疫苗免疫儿童感染乙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病毒学分子信息。  相似文献   

19.
初步调查江西地区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特征,为诊疗和预防儿童HBV感染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收集118例HBV感染的儿童血清标本,抽提血清中的HBV DNA,采用PCR扩增HBV S基因并测序,利用Genotyping软件对PCR产物序列进行分型,并采用Editseq软件、Clustalx(1.83)软件和Mega 4软件绘制S基因HBsAg遗传进化树以鉴定基因亚型。结果 118份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成功扩增出HBV S基因并测序。所测序列标本经Genotyping比对和HBsAg遗传进化树后,112例为HBV B基因型,占94.92%,都是B2亚型;6例为HBV C基因型,占5.08%,其中4例为C2亚型,2例为C3亚型。结论江西地区儿童感染的HBV以B基因型中B2基因亚型为主,有少量的C基因型(C2基因亚型和C3基因亚型);该地区儿童感染的HBV遗传距离近。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贵州省毕节地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非干预区-鸭池镇下坝村与干预区-长春镇长春乡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流行趋势以及血氟含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酶标仪分析HBV血清学结果;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氟含量。结果:共调查汉族人群532人,检出HBV感染403例,感染率高达75.75%;其中高血氟人群检出HBV感染326例,感染率为68.78%;正常血氟人群检出HBV感染42例,感染率为65.63%。结论:贵州毕节鸭池镇下坝村与长春镇长春乡均具有较高的HBV感染率及血氟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