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联合多因素建立联合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90 d时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193)和预后不良组(n=10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高和TyG指数≥9.37是AIS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功建立了AIS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Logit (Y)=-17.167+1.681×TyG指数+0.147×溶栓前NIHSS评分。TyG指数的最佳截断值为9.37。TyG指数、溶栓前NIHSS评分、联合变量(Y)预测溶栓后90 d AIS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705和0.787,联合变量(Y)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Ty G指数≥9.37和溶栓前NIH...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关系,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07例,根据溶栓后24h内随访的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是否发生HT,将入选患者分为HT组(n=32)和非HT组(n=75),对可能的HT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其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预测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HT组与非HT组AIS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吸烟史、入院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均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7(1.028~1.171)、4.238(1.002~17.928)、1.061(1.009~1.114),P<0.05]。ROC曲线显示,总胆红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H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3、0.698、0.769。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风险相关,可作为HT的风险预测因子,联合吸烟、入院时NIHSS评分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82例,根据发病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功能结局良好组126例和功能结局不良组56例。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NR对AIS静脉溶栓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功能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功能结局良好组比较,功能结局不良组年龄、心房颤动构成比、基线NIHSS评分、平均动脉压、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NR、前循环梗死构成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PNR、基线NHISS评分、年龄和平均动脉压是AIS静脉溶栓患者功能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NR预测AIS静脉溶栓患者功能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P<0.01),最佳截断值为33.71,敏感度为0.825,特异度为0.679。结论:PNR对AIS静脉溶栓患者功能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低PNR是功能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病变(WML)患者静脉溶栓后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220例脑梗死合并WM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情况分为障碍组(n=53)和无障碍组(n=16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脑梗死合并WML患者静脉溶栓后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障碍组患者年龄≥60岁、卒中量表(NIHSS)评分≥9分、中度或重度WML占比及血清水通道蛋白(AQP4)水平高于无障碍组,miR-29b表达量低于无障碍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9b、AQP4均能预测脑梗死合并WML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840(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中度或重度WML、NIHSS评分≥9分、miR-29b表达量<0.895、AOP4水平≥33.695μg/L为脑梗死合并WML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梗死合并WML静脉溶栓后认知功能障碍受年龄、WML程度、NIHSS评分、miR-29b表达量、AQP4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卒中中心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59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随访90 d,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3~6分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NLR水平预测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年龄、NLR水平、溶栓后NIHSS评分是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LR水平对AIS患者溶栓后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意义,溶栓后NIHSS评分对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NLR、溶栓后NIHSS评分对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淮北市人民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5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继发HT分为HT组(n=35)和非HT组(n=520)。查阅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心房颤动、体质量指数(BMI)、服用抗凝药物情况、是否吸烟、是否有高血尿酸、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可能影响HT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H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中的预测区分度,采用rms包绘制校准曲线,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准确度。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HT的发生与高血尿酸、高血压、高血脂、性别及BMI无关(P>0.05)。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HT的发生与年龄、心房颤动、服用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增加≥4分判定为END,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12)和非END组(n=84)。分别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冠心病、TOAST分型、发病至溶栓时间、PLT及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GCS评分≤8分占比及WBC水平均高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WBC水平升高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以溶栓后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4分为END,根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恶化组(n=21)和未恶化组(n=6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NLR、hs-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hsCR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恶化组NLR、hs-CRP水平均高于未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hs-CR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12、0.870,联合检测的AUC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结论:NLR、hs-CRP水平能够预测AIS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中可溶性CD146表达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于本院住院并采用rt-PA溶栓治疗的196例AIS患者(AIS组)和同期体检中心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5 ml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146表达水平。将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分为HT组和非HT组,比较AIS组和对照组及HT组和非HT组血清中CD146表达水平的差异。AIS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CD146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IS患者血清CD146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分析,血清CD146表达水平及NIHSS评分在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中的临床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结果 AIS组和对照组血清中CD146表达水平分别为(25.14±3.26)ng/ml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列线图模型分析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风险因素,并分析预防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发生的对策。方法 回顾2020年1月~2023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CT增强扫描发生高压注射外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外渗组,n=72),另回顾未发生高压注射外渗患者的临床资料(无外渗组,n=216)。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明确导致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Bootstra p法验及Cali brati o n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外渗组年龄≥60岁、BMI≥24kg/m2、手腕注射、未对比剂加热、注射速率≥3mL/s、化疗史人数占比均高于无外渗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60岁、手腕注射、注射速率≥3m L/s、化疗史是影响高压注射外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AUC为0.828(95%CI:0.780~0.870),灵敏度90.28%、特异度78.70%、约登指数0.690;Bootstrap验证结果 显示,C-index值为0.7...  相似文献   

11.
范春红  廖春燕  罗琳  王佳  彭锐 《西部医学》2023,35(4):548-552
目的 探究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反应蛋白(CR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27例,根据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n=81)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n=4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ICAM-1、CRP、MCP-1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AI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ICAM-1、CRP、MCP-1对AIS患者溶栓后90 d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冠心病、心房颤动发生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ICAM-1、CRP和MCP-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NIHSS评分、ICAM-1、CRP和MCP-1是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不伴感染症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应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于静脉溶栓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40)。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史(包括高血压、卒中、糖尿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入院时NL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吸烟比例、有高血压史比例、有卒中史比例、有糖尿病史比例、有心房颤动史比例、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史比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年龄[比值比(OR)=1.044,95%置信区间(CI):1.009~1.082,P<0.05]、NIHSS评分(OR=6.966,95%CI:2.801~17.327,P<0.001)和NLR(OR=1.165,95%CI:1.018~1.333,P<0.001)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NLR评估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最佳界值为 3.3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5%、75.6%。结论 入院时NLR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良好转归组(0~2分,58例)和不良转归组(3~6分,30例)。溶栓治疗24 h内行MRI检查,记录ASPECT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记录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与不良转归组比较,良好转归组患者年龄较小,入院NIHSS评分较低,DWI-ASPECTS评分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WI-ASPECTS评分、入院NIHSS评分均为不良转归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DWI-ASPECTS评分预测不良转归的最佳临界值为5分,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9.66%,AUC值为0.897,AUC明显高于年龄、入院NIHSS评分预测不良转归的AUC值(P<0.05)。 结论DWI-ASPECT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预后转归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年龄、入院NIHSS评分、DWI-ASPECTS评分均为不良转归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出血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后常见并发症,目前缺乏预测出血转化的生物学标志物。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与AIS出血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但SHR是否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有关尚未十分明确。 目的 探究SHR与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SHR。根据急性期内复查CT/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n=58)和无出血转化组(n=262)。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根据SHR第三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SHR组(n=236)和高SHR组(n=84),比较两组出血转化发生率;根据AIS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79)和非糖尿病组(n=241),再根据SHR第三四分位数,分别将患者分为低SHR亚组和高SHR亚组,探讨糖尿病对SHR与出血转化关系的影响。 结果 出血转化组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所占比例及SHR高于无出血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041,95%CI(1.003,1.080)〕、SHR〔OR=3.328,95%CI(1.304,8.491)〕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P<0.05)。高SHR组的出血转化发生率〔29.76%(25/84)〕高于低SHR组〔13.98%(33/236)〕(P<0.05)。进一步调整年龄、基线NIHSS评分、心房颤动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HR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OR=2.244,95%CI(1.215,4.146),P=0.010〕。糖尿病组中,高SHR亚组出血转化发生率〔36.00%(9/25)〕高于低SHR亚组〔14.81%(8/54)〕(P<0.05);非糖尿病组中,高SHR亚组出血转化发生率〔28.81%(17/59)〕高于低SHR亚组〔13.19%(24/182)〕(P<0.05)。 结论 高SHR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是否患有糖尿病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短期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出现短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5%,治疗后7天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患者治疗后7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未发生组与发生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IS患者出现短期不良反应与年龄、高血压史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患有高血压是AIS患者发生短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患者发生END的情况分为END组(n=52)和非END组(n=13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发生END的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风险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区分度,绘制Calibration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END组患者既往脑梗死占比、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时间、责任血管重度狭窄占比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非END组,血红蛋白(Hb)、预后营养指数(PNI)水平则低于非EN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入院时高NIHSS评分、高HbA1c、责任血管重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干预(EM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病-溶栓时间及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静脉溶栓救治的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是否启动EMS方式分为EMS组(启动EMS,n=36)和非EMS组(未启动EMS,n=44);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开始治疗时间(DNT)、发病至溶栓时间(OTN)、DNT达标率和溶栓疗效,并分析影响溶栓疗效的因素.结果:EMS组ODT、DNT、OTN短于非EMS组(P<0.05),DNT达标率及治疗1周溶栓有效率高于非EM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S患者NIHSS评分及启动EMS是影响溶栓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入院基线NIHSS评分、是否启动EMS、OTN均是AIS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因素,启动EMS能明显缩短患者OTN,节约治疗时间,提高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血管再闭塞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6例,将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闭塞者2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部位及入院时PAF水平等资料,检测分析影响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比较血浆PAF水平及预测模型对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BMI、NIHSS评分、后循环脑梗死比例、血糖和血浆PA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373,95%CI:1.137~1.658)、后循环脑梗死(OR=1.008,95%CI:1.001~1.015)和血浆PAF水平(OR=1.006, 95%CI:1.002~1.010)均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浆PAF水平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SPAN-100评分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IVT)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5月1日—2016年3月1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进行IVT治疗、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AIS患者93例,AIS发病4.5 h内应用rt-PA进行IVT治疗,按溶栓后复查头颅CT或MR和NIHSS评分变化分为sICH组(8例)和非non-sICH组(85例)。分析2组SPAN-100评分、hs-CRP及其相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影响sICH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评价SPAN-100评分、hs-CRP和两者联合预测sICH发生的价值。结果 2组基线资料分析表明,sICH组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收缩压、hs-CRP水平和SPAN-100评分阳性明显高于non-sICH组(t=2.766、3.679、3.613、2.305,χ~2=19.079,P均<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收缩压、hs-CRP水平和SPAN-100评分与sICH均呈正相关关系(r=0.278、0.360、0.248、0.235、0.453,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OR=1.171,95%CI 1.018~1.346)、hs-CRP水平升高(OR=1.258,95%CI 1.032~1.533)、SPAN-100评分阳性(OR=9.729,95%CI 1.386~68.277)是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SPAN-100评分AUC=0.726(95%CI 0.503~0.950)、hs-CRP水平AUC=0.711(95%CI0.501~0.921)和两者联合AUC=0.768(95%CI 0.548~0.9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N-100评分是一种简单、易计算、有效的预测sICH的工具,与hs-CR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预测IVT后sICH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魏超  徐姣娜  陈天文  孟钰婷  牛国忠 《浙江医学》2020,42(22):2429-2432
目的探讨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的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根据术后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20例和未出血组83例。分析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尿酸(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UA预测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AUC为0.724(95%CI:0.064~0.844),确定UA最佳截点值为372滋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UA≥372滋mol/L是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的保护因素(OR=0.156,95%CI:0.050~0.486,P=0.001)。结论高水平UA可降低非静脉溶栓脑梗死取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