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根据生物活性支架材料的特性,经材料设计和材料结合而制备多组分、多功能的复合材料支架,进而修复骨质疏松性骨缺损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目的:介绍生物活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讨论并总结不同支架材料及其设计在修复骨质疏松性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作者以“Osteoporosis,Bone defect,Scaffold,骨质疏松,骨缺损,支架”为关键词,检索2008-2022年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Medline、万方、CNKI数据库,选择生物活性支架修复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方面的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生物活性支架的植入为修复骨质疏松性骨缺损带来了新的方法,如金属材料、生物陶瓷、聚合物等生物活性支架均有良好的促进骨再生作用。但是在骨质疏松的不平衡骨改建下,单一材料支架促进骨再生能力有限,且经常出现骨整合不良。研究者们根据理想支架的特性和各种材料的优缺点,通过材料结合和设计将生物活性物质纳入支架中,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功能化的生物活性复合材料支架,以改善骨改建和增强骨整合。随着对各类型生物活性支架材料的深入了解,明确其优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收治的50例骨缺损并接受骨缺损重建修复术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组(实验组)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组(对照... 相似文献
3.
骨缺损修复是骨科临床常见并涉及多方面理论和技术的难题 ,不论是先天性或外伤、感染、肿瘤造成的骨缺损 ,还是老年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骨萎缩 ,都将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对此 ,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是修复骨缺损 ,以恢复功能和矫正畸形。长期以来 ,骨缺损修复最常用的方法是自体骨移植。但自体骨移植取骨数量受限、影响供骨区生物力学强度和功能、增加患者创伤和痛苦、不易被患者接受。异体骨移植可减少手术次数、容易取材 ,但其具有抗原性 ,可引起机体的排斥反应。为克服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的缺点 ,人们开始探索利用天然材料修复骨缺…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骨缺损治疗方面,近几年集中在骨修复替代材料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催生了很多全新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种类繁多,各种材料的特性不同,各有优势和缺点。如何正确选择与应用是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值得讨论和推敲。
目的:通过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材料在应用中的相关文献分析,评价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生物性能,有利于骨科医师更好的理解几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理化、生物性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人工骨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近期临床效果并非是与传统材料的最终比较结果。人工骨材料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验证尚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确切疗效尚须长期的临床观察。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人工骨材料抑制是骨科的研究热点。分别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材料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治疗骨缺损的理化、生物性能,安全性综合比较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成为骨移植的金标准。但来源有限且取骨区可能产生并发症,取骨又造成第二术区的创伤,因而它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②同种异体骨的来源比自体骨多,但与宿主间的免疫排斥反应,并有感染疾病如肝炎病毒的可能。③人工骨材料成型迅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的帮助下,能更好的合成与缺损骨形态接近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人工骨材料的骨诱导性和仿生物性骨结构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④现有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均存在各自不同某些缺陷,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质量的需要。未来能代替天然骨骼,解决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应当是优势的组合,是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任何手术方式治疗骨肿瘤都将造成骨缺损 ,从而使骨的连续性受到破坏、负重和活动功能受到影响 ,因此 ,对肿瘤性骨缺损进行修复 ,是临床上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目前 ,临床上修复肿瘤性骨缺损的方法很多 ,本文拟对自体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1 游离自体骨移植游离自体骨移植修复肿瘤性骨缺损是骨科临床广泛采用的方法 〔1~ 4〕,虽然因某些肿瘤的局部复发而导致手术失败 ,但其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是肯定的。游离自体骨常用的供骨部位是髂骨、胫骨和腓骨 ,分另提供松质骨、皮质骨和全骨。游离自体骨移植后的成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为无机钙盐与纯净水混合物,可塑形、并可注射至骨缺损部位.观察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四肢骨缺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4年1月~2004年4月对10例10处骨缺损进行修复,年龄20~44岁,平均32岁.骨缺损范围为0.2cm×1cm~1cm×6cm.缺损的部位累及股骨、胫骨、肱骨、掌骨、锁骨.手术显露骨缺损部位后,修整骨断端,对失效内固定物予以更换,骨缺损部位植入Cem-OsteticTM人工骨浆.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5~7个月,平均为6个月.全部患者未见任何不良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固化后的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与受区骨直接愈合,手术后测定血钙、磷值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升高.结论 Cem-OsteticTM人工骨浆适用于四肢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由创伤、感染、肿瘤切除以及某些先天性疾病等所导致的四肢骨缺损的治疗仍是骨科临床最常见、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目的:文章综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复合人工骨的作用机制、局部基因治疗在治疗骨缺损中的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01/2009-12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缺损修复相关的内容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缺损,人工骨,基因治疗”或“VEGF,Bone defect,Bone substitute,Gene therap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缺损修复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
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5篇文章进行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增加血管渗透性和血管发生的特殊生长因子,在骨的生长、发育和重建中密切协调血管发生和骨发生的关系,而目前的人工骨材料只具有传导成骨的特性,所以改善人工骨材料中的血管生成可促进血运丰富骨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聚乳酸/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NBG)在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中的疗效,以及该材料与自体骨、骨髓混合使用的效果,考察材料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在兔双侧股骨髁造成松质骨缺损,将60只雄性大白兔进行不同骨材料植入。试验分为5组:空白(Blank)组、人工骨(NBG)组、人工骨混骨髓(NBG+ABM)组、人工骨混自体骨(NBG+AGB)组、自体骨(AGB)组,通过影像学观察、组织学评价、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考察5 组材料的骨修复性能。结果 观察新生骨和周围骨质结合情况,拍摄X线片并进行灰度值分析以及进行CT三维重建分析,不同时间点的组织切片观察,均表明NBG组、NBG+ABM组、NBG+AGB组、AGB组骨修复效果良好,生物力学测试也表明各实验组相对于空白组可以承载较高的压力载荷。AGB组、NBG+AGB组、NBG+ABM组、NBG组修复效果依次降低,但均接近完全修复。结论 聚乳酸/矿化胶原基人工骨修复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诱导性,是良好的骨植入材料。单独使用即可以获得良好的骨修复效果,也可以和自体骨或骨髓混合使用,修复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李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16):2977-2980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合理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方法:以“组织工程,骨缺损,人工骨,纳米材料” 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eering, bone defect, artificial bone, biological degrad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组织工程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组织工程纳米级人工骨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
结果:可生物降解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组织工程。修复效果相当或接近自体骨,来源充足,既无免疫排斥反应,又避免取自体骨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不影响运动员重返赛场,运动员患者乐于接受。复合材料人工骨在解除运动员患者的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制成的支架,不但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较高的亲和性,而且能提高了骨诱导活性,能够促进新骨的形成。可生物降解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在临床使用的初步情况表明,与人体生物相容性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愈合情况良好。
结论:骨缺损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一直为运动损伤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化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为运动损伤骨缺损修复带来了契机。组织工程复合材料可以发挥不同材料的优势,弥补单一材料的不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继发于各类病因的大段骨缺损通常需要人工骨材料进行修复,目前常用的人工骨材料包括磷酸钙和硫酸钙基人工骨、生物活性玻璃等,以磷酸钙为主要成分的人工骨,复合其他一种或多种材料以期改善人工骨的性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总结以磷酸钙为基质的各类复合材料,包括与聚合物复合的磷酸钙材料、以磷酸钙为基质的合金材料、药物缓释材料以及骨组织工程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为以磷酸钙为基质新材料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段骨缺损再生修复是临床骨科面临的难题之一,利用组织工程材料修复大段骨缺损是最具前景的治疗方式。β-TCP材料由于具有与自体骨相似的无机成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吸收降解以及骨传导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治疗。虽然β-TCP材料是一种最具潜力的骨替代材料,但是还存在诸如降解速率与新骨再生速率不匹配、脆性大力学强度不够、骨诱导能力差等缺陷,从而阻碍其临床应用。采用其他材料对β-TCP材料改性提高降解、力学及骨诱导等性能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就β-TCP材料改性研究及在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可降解聚合具有可降解、能被人体吸收、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骨折内固定和骨缺损复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的研究表明:其作为骨折内固定物,已得到成功的应用;作为骨组织填充物,需与BMP复合,以提高其骨诱导活性;作为组织工程用的支架材料、需进一步提高其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13.
骨髓炎所致的感染性骨缺损复发频繁,难以治愈。各种生物支架材料作为极具潜力的新型骨植入材料,有效弥补了现今感染性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缺陷。其中天然生物衍生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人工合成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抗感染能力显著,复合材料结合3D打印和表面涂层技术,改善了常规植入物机械性能差、抗菌能力差、缺乏骨诱导功能等缺点。生物支架材料已在修复感染性骨缺损、促进骨再生等方面展现出良好前景。本文就生物支架材料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可降解聚合物具有可降解、能被人体吸收、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在骨折内固定和骨缺损修复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的研究表明 :其作为骨折内固定物 ,已得到成功的应用 ;作为骨组织填充物 ,需与 BMP复合 ,以提高其骨诱导活性 ;作为组织工程用的支架材料 ,需进一步提高其机械强度。总之 ,作为可降解聚合物 ,在生物相容性、降解时间的可控性、机械性能和制作工艺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发现,牡蛎壳等很多海洋生物外壳等形成矿物质盐的过程与人体实际情况较为接近。
目的:观察天然牡蛎壳纳米体复合型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30只成年大耳白兔,制作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天然牡蛎壳纳米体复合型骨材料,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医用硫酸钙可注射型植骨材料,植入后2,8,12周进行X射线检查,了解植入骨材料周围组织生长结合情况;于第12周末获得双侧桡骨,利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检测桡骨抗弯曲强度,并利用彩色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成骨情况。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2周,两组骨材料密度较周边正常骨组织呈偏低,缺损与材料间边界清晰,未发现明显骨修复现象;植入后8周,两组骨材料均被较厚软组织全部包裹,实验组血管成分显著减少;植入后12周,两组骨材料紧密结合相邻组织,包裹骨材料的组织质地较韧,二者之间无界线,实验组桡骨表面形态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在形态和质地结构方面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区别,对照组仍存在明显投射分界影像。实验组桡骨抗弯曲强度和成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天然牡蛎壳纳米体复合型骨材料修复骨缺损可以获得更好的桡骨抗弯曲强度,并促进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缺损修复实验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进行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别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监测两组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通过ROI方法定量对比两种材料植入区和正常区放射性浓集比值,nano-HA人工骨组成骨作用优于HA人工骨组,骨缺损修复能力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骨移植材料对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植入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B组植入深冻异体骨,C组植入自体骨,D组植入新鲜同种异体骨。术后不同阶段分别行组织学、透射电镜及X线检测。结果四组骨缺损均有成骨现象发生,骨生成、骨连接情况A、C组优于B组,B组优于D组;A、C组细胞增生活跃、核呈分裂相、胞质丰富、核膜光整、细胞器丰富,同比均优于B、D组;骨缺损愈合时间A、C组为8-10周,B组为12周,D组骨缺损在术后12周仍未愈合。结论提示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其取代自体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修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2012年6月采用Nano-HA人工骨治疗的27例骨缺损患者,骨缺损范围为0.3cm×1.0cm ~3.0cm×6.5cm,人工骨植入量为3~15 g。部位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跟骨。骨缺损原因包括骨折22例,骨肿瘤5例。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临床和X线片检查,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随访时间11个月~26个月,平均18.5个月,骨缺损区Nano-HA与宿主骨直接愈合,相容性好,与原骨界面间无间隙,术后观察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Nano-HA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制备可降解且低毒性的水凝胶材料逐渐成为治愈骨缺损的研究热点。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有利于成骨分化等优点,制成的水凝胶在治愈骨缺损方面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水凝胶材料在骨缺损中的应用,包括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水凝胶和其与金属离子、无机材料组成的三相复合物在骨缺损和骨感染中的应用,还可以包载一些抗炎、抗菌的药物以及一些生长因子,例如:万古霉素、辛伐他汀、BMP-2等,为骨缺损和骨修复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g-Sr合金对兔桡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Mg-Sr合金组和空白对照组两组,每组15只。手术制备双侧桡骨中段1.0cm骨缺损模型,镁锶合金组缺损部位植入Mg-Sr合金;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对照。两组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各处死5只动物取材,行X线片、组织学检查及Micro-CT,观察各组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Mg-Sr合金组骨缺损得到了修复,空白对照组仅有少量新骨形成,但骨缺损未得到修复。结论 Mg-Sr合金对兔桡骨骨缺损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