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有效保膝手段,相关研究证明相对于传统评价工具,遗忘关节评分应用于评价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具有更低的天花板效应和一致性。目的:探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后遗忘关节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治疗的患者117例,男35例,女82例,平均年龄61岁,术后获得了至少2年的随访。通过评价患者术后是否达到遗忘关节分为遗忘关节组(n=28)和非遗忘关节组(n=89),以术前患者特征和手术相关因素为潜在预测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术前的胫骨近端内侧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术后遗忘关节评分(FJS)、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和关节感知问题(PJ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术后髋膝踝角和胫骨近端内侧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胫骨近端内侧角对遗忘关节存在显著影响[OR=0.755,95%CI(0.635-...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是一种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的保膝术式。通过胫骨近端内侧切口,在水平面、冠状面双截骨后,进行楔形撑开、钢板固定。其治疗意义在于将内翻的下肢力线转移至相对正常的膝外侧,以缓解内侧症状,延长关节寿命,延缓骨关节炎进展,甚至避免关节假体置换。 个体化力线矫形:根据膝骨关节炎的多阶段性,针对不同退变程度的膝内侧间室,施行不同的力线矫形方案。通过术前规划截骨后的楔形撑开角度或距离,可以将内翻的下肢力线矫正至中线或偏外侧,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背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对于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疗效明确,但目前关于力线矫正点的选择仍以Fujisawa点作为参考,个体化力线矫形是否能获得更优越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个体化下肢力线矫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因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46例患者。根据X射线片、MRI综合评估患膝并划分退变等级(Ⅰ-Ⅲ级),其中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组及对照组,每组16例;14例Ⅲ级患者作为Fujisawa组。个体化组轻度退变Ⅰ级矫正下肢力线至胫骨平台50%点,中度退变Ⅱ级矫正至胫骨平台外侧55%点;对照组、Fujisawa组均矫正力线至62.5%点。测量评估术后下肢力线,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随访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膝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比较患者术后综合满意度的自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②3组下肢力线矫形结果满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胫骨近端内侧角较术前明显增加,股胫角明显减少(P < 0.05);③随着随访时间延长,3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显著增加,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显著减少,组内不同时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个体化组术后3,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高于对照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个体化组及对照组术后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所有患者对手术矫形效果满意,个体化组术后综合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个体化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通过准确地力线矫形,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ORCID: 0000-0003-0566-2858(俞颖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应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其保膝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应用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PSI辅助内侧开放楔形HTO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2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1例;年龄49~83岁,平均58.9岁;病程1~30年,平均6.3年。术前和术后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下肢负重线比率(weight bearing lineratio,WBL)、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slope angle,PTSA)和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VAS疼痛评分与AK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9个月,平均11.8个月。术后测量结果:W...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高位胫骨截骨:是治疗早期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行之有效的术式,包括内侧开放与外侧闭合截骨两种术式。 3D打印技术:是将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和多层次连续打印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兴应用技术,与传统的材料去除加工方法不同的是,它通过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模型。有研究报道3D打印截骨模块可精确指导全膝关节置换及内侧开放高位胫骨截骨术中截骨。 背景:高位胫骨截骨是治疗早期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经典术式,3D打印可用于制作个性化手术工具,课题组已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高位胫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目的:对比传统截骨方法,探讨个性化3D打印截骨辅助下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联合膝关节清理治疗合并内翻畸形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优势与不足。 方法:行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联合膝关节清理的病例47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3D打印截骨组21例术中采用个性化3D打印截骨,传统截骨组26例予传统截骨。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透视次数及出血量、术后1个月患侧下肢力线,以及术后1,3,6,12,24个月评估患侧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研究方案经莆田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对治疗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术中3D打印截骨模块均与术前模拟卡位相一致;②3D打印截骨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截骨组明显缩短[(69.71±3.17),(92.92±5.91)min,t=-17.21,P < 0.01];3D打印截骨组术中C形臂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截骨组[(5.71±1.62),(18.15±3.00)次,t=-18.12,P < 0.01];3D打印截骨组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截骨组[(275.24±53.82),(507.69±45.19)mL,t=-16.10,P < 0.01];③两组术后1个月患侧下肢力线及术后24个月患侧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 > 0.05);④结果说明,对比传统截骨,在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中应用个性化3D打印截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和出血,但二者术后2年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ORCID: 0000-0001-9766-6164(陈金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胫骨高位截骨和单髁置换,而两者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仍缺乏系统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胫骨高位截骨和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Direct、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集有关比较胫骨高位截骨/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检索年限为2000至2019年。2人独立完成阅读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3项研究,共711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胫骨高位截骨组膝关节活动范围(MD=-5.47,95%CI:-9.53至-1.41,P=0.008)显著优于单髁置换组,单髁置换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MD=0.84,95%CI:0.29-1.39,P=0.003)优于胫骨高位截骨组;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率、术后感染率、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率、外侧间室退变率、手术优良率、术后胫股角等方面,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在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时,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可获得与单髁置换相似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率、术后感染率、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率、外侧间室退变率、手术优良率及术后胫股角,但是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关节活动范围优于单髁置换,而单髁置换后可以使膝关节获得较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比较。方法自1998年3月~2005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关节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并膝内翻患者65例(69膝)。手术均先行膝关节镜检查,重点评估外侧股胫关节病损情况,然后行镜下关节清理,最后行胫骨高位截骨术。2009年6月~2010年2月采用OXFord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共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3例25膝,疗效评定标准选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结果术后3年单髁置换与高位截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髁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对于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都有较好早期疗效,术式选择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年龄,性别,畸形程度,体重,对活动度要求,术后从事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胫骨高位截骨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均能够有效治疗合并下肢力线不良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但对比二者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目的:对比胫骨高位截骨与胫骨高位截骨后钢板置入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伴下肢力线不良的内侧半月板后角退变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9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8例,均伴下肢力线不良的内侧半月板退变性损伤,其中24例接受胫骨高位截骨钢板置入联合关节镜手术(试验组),另24例接受单纯的胫骨高位截骨钢板置入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检测指标。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24,36个月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12,24,3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术后12个月的影像学检查显示,两组患者的下肢力线与股胫角均得到有效改善,两组间股胫角、下肢力线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胫骨高位截骨钢板置入及联合关节镜手术均能有效治疗伴下肢力线不良的内侧半月板后角退变性损伤,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其中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莫诒向    邓羽平    黄文华      欧阳汉斌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5):644-648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腓骨高位截骨对胫骨平台造成的生物力学改变,为腓骨高位截骨在伴有内翻畸形 的膝关节炎中的应用提供生物力学数据参考。方法:根据一例健康志愿者的CT数据,采用Mimics、Geomagic Studio2013 以及Abaqus6.13软件建立个体化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加载材料属性、载荷设置以及模拟腓骨 高位截骨术,计算腓骨高位截骨术前后胫骨平台的不同截面上任意节点的应力大小。结果:经手术去除腓骨的支撑后,内 侧胫骨平台的应力值变化情况不一致,内部的应力降低,中部的不变,外部的增大。而外侧胫骨平台的应力值均增加,且 其内部的应力值最大。整个胫骨平台上应力呈现往中间集中的态势。结论:腓骨高位截骨术有助于减小胫骨平台内侧的 应力,从而达到缓解膝关节炎病人的疼痛及活动不便的症状。由于术后应力的重新分布,故该术式的长期疗效及适应症 等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术中植骨与未植骨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4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植骨与未植骨的临床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4软件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共581例膝关节病例,其中279 例植骨,302 例未植骨。Meta 分析结果显示:植骨与未植骨相比,骨性愈合时间[MD=-0.2,95%CI(-0.26,-0.14),P<0.001]、术后FTA[MD=0.7,95%CI(0.23,1.17),P=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骨性愈合率、术后矫正丢失角度、术后KSS膝关节评分、术后KSS功能评分、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后IKDC评分、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术后功能及疗效,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植骨组的骨性愈合较快,但术后3个月的骨性愈合率无差异,所以对于术中截骨后撑开高度较小时,可以考虑不植骨。  相似文献   

10.
钱忠豪 《医学信息》2001,14(7):433-433
目的 虽然高位胫骨截骨已被证明是治疗膝关节内侧疼痛性骨性关节炎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胫骨近端内翻截骨治疗膝关节外侧疼痛性骨性关节炎的作用则仍存在争议。方法 从 1974年至 1993年 ,作者相继采用胫骨内翻截骨治疗膝关节外侧骨性关节炎 36例。手术过程包括胫骨近端外侧张开楔形截骨 ,用自体骼骨嵴植骨。外翻畸形创伤所致者 2 3例 ,外侧半月板切除所致者 5例 ,内翻矫枉过正者 4例 ,先天性 4例。术前外翻角度平均 11.6° (4°~ 2 2°)。结果  36例中 34例获得平均 11年 (5年~ 2 1年 )随访 ,骨性关节炎无明显加重 ,膝关节活动范围无…  相似文献   

11.
背景:单髁置换和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两种有效术式,但目前仍缺乏中长期疗效观察,且未有研究将两种方法治疗后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目的:探讨单髁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运动学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单髁置换组49例,胫骨高位截骨组48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年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胫股角,同时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3年膝关节在步态过程中三维六自由度活动范围。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且无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膝关节活动度、Tegner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胫股角、膝关节运动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然而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结果提示,对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外侧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技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0年以来,应用该方法治疗13例(男4例,女9例)伴内翻畸形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年龄51~58岁,平均55岁。术中显露胫腓关节近侧,切开前侧关节囊,用骨锯或骨刀去除外铡楔形骨块,闭合截骨处缺损后用"U"形钉固定。结果术后过程顺利,没有发生手术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减轻了术前疼痛,纠正了膝内翻畸形,恢复了功能。术后经1~5.5年(平均3.5年)随访,其中9例优,3例良好,1例尚可。结论HTO技术是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很有价值的手术方法。正确的术前评估和手术的精确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手术的成功较重要,病人相对年青、术前关节活功能好、单髁性骨性关节炎且伴有膝内翻畸形是最佳的手术适应证。病人选择适当、截骨角度准确和不发生手术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双平面上行截骨与下行截骨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步态分析.方法 遴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3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胫骨高位双平面上行截骨组和下行截骨组,以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FTA)、胫骨后倾角、Insall-Salva...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前仰卧位关节线收敛角(JLCA)与术后站立位JLCA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84名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术前JLCA<4°(低JLCA组)和≥4°(高JLCA组)对患者进行分组。术前和术后1年分别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髋-膝-踝角(HKA)、负重线(WBL)比、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预后评分(KOOS)。结果:术前,高JLCA组的HKA、WBL比和潜在外侧松弛度明显小于低JLCA组(P<0.05)。高JLCA组的Kellgren和Lawrence评分高于低JLCA组(P<0.05)。两组之间在胫骨后倾斜度(TPS)、内侧近端胫骨角(MPTA)、总JLCA和关节线倾斜度(JLO)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高JLCA组的仰卧位JLCA、ΔJLCA、内翻JLCA、外翻JLCA和潜在内侧松弛度高于低JLCA组(P<0.05)。低JLCA组的ROM相比高JLCA组的运动范围大(P<0.05)。两组之间的任何临床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在HKA、矫正误差、WBL比、TPS、MPTA骨矫正、总JLCA或JLO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但高JLCA组的矫正角和软组织矫正高于低JLCA组(P<0.05)。高JLCA组的术后JLCA、ΔJLCA、内翻JLCA和外翻JLCA高于低JLCA组(P<0.05)。低JLCA组的术后ROM高于高JLCA组(P<0.05)。两组之间的任何术后临床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仰卧位JLCA与术后站立位JLCA相关(r=0.696, P<0.001)。结论:在控制术中JLCA时,术后冠状面排列不受JLCA改变和低JLCA组与高JLCA组软组织矫正差异的影响。然而,与目标冠状面排列相比,两组仍然存在过度矫正。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内翻是常见病症之一,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胫骨高位截骨术、单髁置换术以及最新推广的腓骨截骨术。单髁置换术自开展以来已有60余年历史,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可保留膝关节正常运动、手术创伤小、保留骨量多以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故单髁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腓骨截骨术是一种治疗膝内翻的新治疗手段,具有手术简单、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正在被大力推广,但其治病机制尚不很清楚。综述单髁置换和腓骨截骨两种临床手术方式,并从生物力学角度推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提出腓骨截骨术后外侧收缩肌力下降导致关节合力矩再平衡,故关节接触位置改变、关节接触力下降可能是腓骨截骨术能够缓解疼痛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背景:氨甲环酸在髋膝关节置换中应用广泛,可以减少骨面渗血,近年来该药物在胫骨高位截骨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选择使用剂量,评估风险效益暂未可知.目的:评估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胫骨高位截骨后患者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单侧胫骨高位截骨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62例的临床...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内翻是常见病症之一,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胫骨高位截骨术、单髁置换术以及最新推广的腓骨截骨术。单髁置换术自开展以来已有60余年历史,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可保留膝关节正常运动、手术创伤小、保留骨量多以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故单髁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腓骨截骨术是一种治疗膝内翻的新治疗手段,具有手术简单、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正在被大力推广,但其治病机制尚不很清楚。综述单髁置换和腓骨截骨两种临床手术方式,并从生物力学角度推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提出腓骨截骨术后外侧收缩肌力下降导致关节合力矩再平衡,故关节接触位置改变、关节接触力下降可能是腓骨截骨术能够缓解疼痛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内翻是常见病症之一,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胫骨高位截骨术、单髁置换术以及最新推广的腓骨截骨术。单髁置换术自开展以来已有60余年历史,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可保留膝关节正常运动、手术创伤小、保留骨量多以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故单髁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腓骨截骨术是一种治疗膝内翻的新治疗手段,具有手术简单、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正在被大力推广,但其治病机制尚不很清楚。综述单髁置换和腓骨截骨两种临床手术方式,并从生物力学角度推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提出腓骨截骨术后外侧收缩肌力下降导致关节合力矩再平衡,故关节接触位置改变、关节接触力下降可能是腓骨截骨术能够缓解疼痛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OW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及其手术前后的步态变化。方法 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80膝)为研究对象,均采用OW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进行疗效分析;对比手术前后股骨胫骨角(F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Insall-Salvati指数(IS)、下肢力线通过平台Fujisawa点等影像学指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患者不同时间点膝关节运动数据,并以1∶4个体匹配原则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步态与之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2例术后2周时出现切口浅表感染,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与WOMAC评分降低,HSS评分升高,与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TA、PTS、IS指数、下肢力线通过平台Fujisawa点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前站立及摆动时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均与正常膝关节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与正常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OWHTO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活动及功能恢复,疗效显著。随着康复时间的推移,患者患肢膝关节逐步趋于稳定,在术后12个月时患者膝关节屈伸、内外翻、内外旋等步态运动与正常膝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获得的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内侧包容性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9例(10膝)膝骨关节炎合并内侧胫骨平台包容性骨缺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胫骨平台骨缺损采用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常规骨水泥固定胫骨假体,缺损的植骨部位完全覆盖于假体下。结果随访时间3月~2年,平均1.4年,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36.7(31~54)分,提高到84.7(76~94)分。术后X线片显示胫骨骨缺损得到有效修复,假体下方无骨质缺损表现。近期随访无感染征象,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植骨块移位及吸收。结论自体骨植骨可有效的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包容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