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在骨组织工程中,静电纺丝的应用使得促成骨生长因子能够更长久的发挥作用。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目的:构建载淫羊藿苷/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评估其生物相容性及体外促成骨能力。方法: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淫羊藿苷/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表征其微观形貌及体外药物释放。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4组处理:空白组常规培养细胞,纳米纤维膜组加入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药物组加入含淫羊藿苷的培养基,实验组加入淫羊藿苷/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检测各组细胞骨架形态、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m RNA表达。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显示,淫羊藿苷/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具有三维立体的网状交织的结构,相互交错,空隙大小均一,孔径100-200μm,纤维平均分布范围为300-600 nm;(2)观察淫羊藿苷/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1个月内的药物释放累积量,开始1-5 d药物有突释现象,释药量达45%左右,后期药物呈缓慢持续释放,到30 d时药物释放量达80%以上;(3)培养24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黏附于纳米纤维膜生长,细胞肌动蛋白走行及细胞内部结构清晰;(4)CCK-...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为载体材料,制备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并评价其对EMT-6乳腺癌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分析紫杉醇在载药聚合物胶束中的分散状态;采用MTT法研究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对EMT-6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建立荷EMT-6乳腺癌小鼠模型,以市售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研究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 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为表面粗糙的球形,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93nm;DSC研究结果表明,将紫杉醇制成缓释纳米粒后其结晶状态发生了变化,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聚合物胶束中;MTT研究表明,在相同紫杉醇含量下,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毒性低于市售紫杉醇/聚氧乙烯蓖麻油注射剂;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对小鼠EMT-6乳腺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相同给药剂量下其抑瘤效果优于紫杉醇注射剂(肿瘤抑制率:85.79% vs 63.37%,P<0.05).结论 制备的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高效低毒,是一种有潜力的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纳米载药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1250-PEG1500-PCL1250)两亲性聚合物温敏凝胶作为载体材料,构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载药体系.方法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聚乙二醇为引发剂,引发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合成PCL1250-PEG1500-PCL1250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组成、结构及分子量进行表征:制备不同凝胶浓度及初始载药量的载药温敏凝胶,并对其相转变性能、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以及体内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考察.结果 核磁共振及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组成与初始投料比一致,符合设计的PCL1250-PEG1500-PCL1250嵌段聚合物结构;该凝胶在15%~30%浓度区间内,具备温敏性溶胶-凝胶相转变能力;该温敏凝胶对紫杉醇具有可控的药物缓释能力,通过改变凝胶浓度及初始载药量可调节药物释放速率和维持释放的时间.小鼠背部皮下注射PCL1250-PEG1500-PCL1250溶胶后在体内迅速原位凝胶化,凝胶随植入时间逐渐降解至45 d时基本降解完全.结论 PCL1250-PEG1500-PCL1250温敏凝胶作为紫杉醇载药体系具有良好的药物控释能力和体内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汉黄芩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干预情况,探讨汉黄芩苷对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n=95),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N)、生理盐水组(NS)、汉黄芩苷低剂量组(WG12.5)、汉黄芩苷中剂量组(WG25)及汉黄芩苷高剂量组(WG50).采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  相似文献   

5.
背景:聚合物胶束具有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作用,是抗肿瘤药物的良好载体,在聚合物胶束表面修饰以靶识别分子叶酸,可以促进叶酸受体阳性的肿瘤细胞对载药聚合物胶束的摄取。目的:制备载疏水性小分子的叶酸偶联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利用膜水化法制备载香豆素6的聚合物胶束,即将香豆素6的氯仿/甲醇溶液、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的氯仿/甲醇溶液和叶酸-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的氯仿/甲醇溶液混合,旋蒸除去有机溶剂,形成药膜,真空干燥过夜,然后在50℃水浴下加入Hepes缓冲液并磁力搅拌30min,载药胶束即形成;同时制备不含叶酸-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的普通载药胶束。对获得的普通胶束和叶酸偶联胶束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及粒径、动态光散射法检测粒径分布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载药量与包封率。结果与结论:载药的叶酸偶联胶束及普通胶束在透射电镜下粒径约为60nm,粒径分布较均匀;动态光散射法检测到溶液中的胶束平均粒径约100nm;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得到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在0.7%和15%左右。结果显示叶酸偶联载药胶束对于难溶性药物具有明显的增溶作用,可用于细胞及肿瘤模型评价其叶酸受体靶向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及可降解性,对细胞的黏附、增殖及血管生成极为有利。目的:观察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对人牙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牙髓细胞,接种在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接种前及接种后第1,3,7,14,24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1)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强;(2)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增强;(3)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加(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逐渐增强;(4)结果表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可促进人牙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丝胶蛋白可以增加哺乳动物细胞的增殖,促进伤口愈合,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氧化、抗癌的活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然而目前对丝胶蛋白能否引起炎症响应仍存在争论。 目的:评价聚己内酯/丝胶蛋白静电混纺膜的炎症响应。 方法:将不同混合比例的聚己内酯/丝胶蛋白纳米纤维薄膜体内埋植入大鼠背部肌肉,4周后取出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巨噬细胞抗体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其炎症响应。 结果与结论:聚己内酯/丝胶蛋白7∶3组混纺膜炎症反应与丝素蛋白膜类似,小于聚己内酯/丝胶蛋白6∶4组、聚己内酯/丝胶蛋白5∶5组和聚己内酯组;聚己内酯/丝胶蛋白6∶4组与聚己内酯/丝胶蛋白5∶5组与聚己内酯组类似。提示聚己内酯/丝胶蛋白静电混纺膜不会引起显著的炎症响应,少量添加丝胶蛋白可以降低聚己内酯的炎症反应,随着丝胶蛋白含量的增加,炎症反应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1250-PEG1500-PCL1250)两亲性聚合物温敏凝胶作为载体材料,构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载药体系。方法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聚乙二醇为引发剂,引发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合成PCL1250-PEG1500-PCL1250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组成、结构及分子量进行表征;制备不同凝胶浓度及初始载药量的载药温敏凝胶,并对其相转变性能、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以及体内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考察。结果核磁共振及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组成与初始投料比一致,符合设计的PCL1250-PEG1500-PCL1250嵌段聚合物结构;该凝胶在15%~30%浓度区间内,具备温敏性溶胶-凝胶相转变能力;该温敏凝胶对紫杉醇具有可控的药物缓释能力,通过改变凝胶浓度及初始载药量可凋节药物释放速率和维持释放的时间。小鼠背部皮下注射PCL1250-PEG1500-PCL1250溶胶后在体内迅速原位凝胶化,凝胶随植入时间逐渐降解至45d时基本降解完全。结论PCL1250-PEG1500-PCL1250温敏凝胶作为紫杉醇载药体系具有良好的药物控释能力和体内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新型可注射用载紫杉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胶束,并评价和比较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方法以PCL-PEG-PCL为载体材料,通过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出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以市售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采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后观察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并用DAS 2.0药代动力学数据软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呈大小均匀的球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93 nm,多分散系数为0.19;载药量为28.98%,药物包封率为94.36%。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具有缓释效果。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制剂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和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96±0.27)h和(12.65±1.77)h,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0.93±0.19)h和(11.18±1.41)h,体内总清除率(CL)分别为(0.44±0.05)L·kg/h和(0.10±0.01)L·kg/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7.15±2.35)mg·h/L和(73.82±10.38)mg·h/L。结论成功制备了新型可注射用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所研制的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明显延长紫杉醇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及消除半衰期,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是一种有潜力的紫杉醇缓控释新剂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两亲性聚合物温敏凝胶作为载体材料,构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甲氨蝶呤关节腔注射用给药体系。方法采用开环聚合法,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PEG1500为引发剂,与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得到PCL-PEG-PCL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对得到的PCL-PEG-PCL嵌段共聚物的组成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采用翻转试管法测定PCL-PEG-PCL聚合物的溶胶-凝胶相转变温度,绘制溶胶-凝胶相转变曲线;评价甲氨蝶呤PCL-PEG-PCL温敏凝胶载药体系的缓释性能;考察PCL-PEG-PCL温敏凝胶关节腔注射后在大鼠体内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PCL-PEG-PCL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水溶液具有温敏性溶胶-凝胶相转变能力,其溶胶-凝胶相转变温度介于室温与体温之间。甲氨蝶呤PCL-PEG-PCL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研究表明PCL-PEG-PCL温敏凝胶对甲氨蝶呤具有较好的缓释能力,提高载药量和温敏凝胶浓度将减缓甲氨蝶呤从PCL-PEG-PCL温敏凝胶的释放。大鼠滑膜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关节腔注射PCL-PEG-PCL温敏凝胶未引起炎症反应发生。结论 PCL-PEG-PCL温敏凝胶作为关节腔局部注射用载药体系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汉黄芩苷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用CVB3感染BALB/c小鼠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取40只BALB/c小鼠将其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组、CVB3感染后给予汉黄芩苷处理的治疗组以及CVB3感染后同时给予汉黄芩苷和AKT激动剂处理的激动剂组,每组10只。于药物治疗7 d后处死各组小鼠。用HE染色检测前3组小鼠心肌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用ELISA检测前3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前3组小鼠心脏组织中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NF-κB通路的活化情况。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全部4组小鼠心肺组织中AKT/NF-κB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组织内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汉黄芩苷治疗显著降低CVB3病毒诱导的心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P<0.05)。CVB3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给予汉黄芩苷治疗后小鼠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较病毒性心肌炎组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病毒性心肌炎组相比,汉黄芩苷治疗显著降低心肌组织内炎症因子(IL-1β和IL-6)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和NF-κ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而给予AKT激动剂处理后,汉黄芩苷对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P<0.05),且汉黄芩苷对炎症因子的下调作用也显著受到抑制(P<0.05)。结论:汉黄芩苷可通过调控AKT/NF-κB通路减轻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新型可注射用载紫杉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胶束,并评价和比较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方法以PCL-PEG-PCL为载体材料,通过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出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以市售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采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后观察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并用DAS2.0药代动力学数据软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呈大小均匀的球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93nm,多分散系数为0.19;载药量为28.98%,药物包封率为94.36%。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具有缓释效果。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制剂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和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96±0.27)h和(12.65±1.77)h,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0.93±0.19)h和(11.18±1.41)h,体内总清除率(CL)分别为(0.44±0.05)L·kg/h和(0.10±0.01)L·kg/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7.15±2.35)mg·h/L和(73.82±10.38)mg.h/L。结论成功制备了新型可注射用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所研制的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明显延长紫杉醇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及消除半衰期.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是一种有潜力的紫杉醇缓控释新剂型。  相似文献   

13.
张巍  杨丹  王萍  王玲  甄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8):7131-7134
背景: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降解速率,它的应用与其体内降解性能有着重要关系。 目的:观察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在大耳白兔体内的降解性能。 方法:将不同配比DL-丙交酯和ε-己内酯组成的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制备成不同尺寸的试样,植入到日本大耳白兔背部皮下,定期观察试样的形态、失重率、相对分子质量和热性能。 结果与结论:随着ε-己内酯投料比的增加,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形状保持能力增强,降解速度减慢;相同共聚组成的试样,尺寸越大,降解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口腔领域,引导骨组织再生膜被广泛用于口腔种植、牙周、颌面外科领域,用于快速有效的实现组织再生,但如何防止植入物周围感染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的:制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纤维,并通过聚多巴胺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并黏附铜离子,以制备具有抗菌成骨双重功效的引导骨组织再生膜。方法:分别制备聚己内酯电纺膜、聚多巴胺修饰聚己内酯电纺膜与聚多巴胺修饰载铜(铜离子浓度分别为0.01,0.1,1 mol/L)聚己内酯电纺膜。将MC3T3-E1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电纺膜上,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将变形链球菌分别与上述电纺膜共培养,检测各组抑菌率。通过CCK-8与抑菌率实验结果确定合适的载铜浓度,用于后续实验。检测聚多巴胺修饰载铜聚己内酯电纺膜的体外缓释性能。将MC3T3-E1细胞分别接种于聚己内酯电纺膜、聚多巴胺修饰聚己内酯电纺膜与聚多巴胺修饰载铜聚己内酯电纺膜上,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分析细胞活性,碱性磷酸酶染色评价细胞早期成骨分化;将变形链球菌与上述3种电纺膜共培养,活/死细菌染色评价电纺膜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1)CCK-8实验结果显示,载铜(0.01,0.1 mol/L)电纺膜可促进MC3...  相似文献   

15.
主要综述了丙交酯、乙交酯或ε-己内酯与亲水性的聚乙二醇、氨基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等亲水性物质进行嵌段或接枝共聚合反应,制备具有亲水性、温敏性或PH敏感性的共聚物.为缓控释药物、组织工程和体内植入器械提供组织相容性好、保持蛋白药物活性、无毒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16.
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体内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合成及体内降解进行研究,了解埋植剂材料的性能. 方法 Pluronic F68经乙酰封端处理后与己内酯单体(CL)混合,加入催化剂于N2保护的聚合釜中,在140 ℃~170 ℃条件下聚合48 h,用挤出机制成管材.研究致孔剂的工艺、微孔的形成.用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的结构.用氚标记的低相对分子量的聚己内酯胶囊植入大鼠皮下,测定其体内降解、吸收和排泄. 结果 含有F68的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PCL/F68)在亲水介质中F68很快溶出,可形成多微孔结构.该材料起始相对分子量为66 000时,在体内可完整存在2年,2年后降解为低相对分子量碎片,可被机体吸收、排泄,不在体内积蓄. 结论 聚己内酯/F68埋植剂材料在体内可降解并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不在体内积蓄,脏器中放射性极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6-聚己内酯(PCEP)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为载体研制紫杉醇聚合物纳米囊泡.方法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引发合成不同亲水段、疏水段链长的PCEP并进行FT-IR、1H NMR和GPC表征,以合成的嵌段聚合物PCEP为载体,通过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紫杉醇聚合物纳米囊泡,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其形态和构造,用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及分布,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及包封率,用透析袋法研究药物体外释放;同时,研究不同亲水链长、疏水链长对紫杉醇聚合物囊泡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及体外释放紫杉醇药物的影响.结果 研制的紫杉醇聚合物囊泡呈核-壳结构球形,粒径为纳米级,随着PCEP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紫杉醇聚合物囊泡体外释放无突释现象,能稳定缓慢释放紫杉醇,且释放速率随共聚物中亲水段PEG含量增加而增大,随疏水段PCL含量增大而减小.结论 以PCEP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为载体制备的紫杉醇聚合物纳米囊泡,其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较高,有望成为一种用于提高紫杉醇的药效且降低不良反应的新的紫杉醇缓控释剂型.  相似文献   

18.
用静电喷雾法制备单分散性良好、亲水性的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聚己内酯(PEG-b-PCL/PCL)电喷微球。将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PEG-b-PCL)、聚己内酯(PCL)与氯仿混合磁力搅拌3 h后,采用静电喷雾的方法,以双亲(PEG-b-PCL)含量、流速、电压为变量,研究微球形态大小、粒径分布的变化,并研究微球亲水性随双亲含量的变化程度及微球在水中的分散性。双亲含10%~20%、流速1 mL/h、电压10 kV时能得到成球性佳、粒径5~6 μm的单分散性良好的微球,粒径的变异系数为15%~21%;双亲含量增至30%,微球之间由较多的纤维连接;双亲含量由0增至20%时,接触角由126.2°±4.8° 降至29.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改变双亲含量能有效改善微球的亲水性,同时,加入10%~20%双亲的微球在水中分散性佳,能形成均匀的混悬液。PEG-b-PCL/ PCL能得到单分散、亲水性佳的微球,为进一步制备载药微球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 纤维环:是保持椎间盘强度与脊柱稳定性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环的胶原纤维在椎间盘内呈同心圆排列,每层纤维环间呈60°夹角斜行排列,这类特殊的交错网状架构,令纤维环拥有较强的抗拉性能与压缩性,能够预防髓核往外突出,对保持椎间盘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背景:构建既具有仿生结构又具备合适可降解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仍是难点。 目的:以聚己内酯和聚二恶烷酮为原材料制备仿生可降解支架并评估其作为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5组不同比例支架(聚己内酯组、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分别为70/30、50/50、30/70组、聚二恶烷酮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纤维直径、孔径;测量支架的力学性能和接触角;通过体外模拟和皮下埋植观察支架体外、体内降解情况;检测降解组织周围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情况。接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7 d,通过CCK-8和死活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和存活情况。实验于2016-03-02经天津市天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各组支架纤维粗细均匀,纤维成60°角;②力学性能分析显示单纯聚二恶烷酮支架的拉伸和压缩模量最低,不符合纤维环力学要求;聚己内酯组的力学性能最佳,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的支架力学性能适中;③亲水性检测结果表明聚二恶烷酮含量越多,支架亲水性越好;④支架降解情况分析显示,对于组织工程纤维环再生修复来说,单纯聚二恶烷酮和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30/70支架降解过快,聚己内酯组的降解过慢,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的支架降解速率较合适;⑤降解组织周围炎症反应分析显示支架中聚己内酯比例越高炎症反应越严重;⑥CCK-8和死活细胞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三组混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并且存活率高;⑦结果表明,采用熔融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两组支架能够模拟天然纤维环结构,同时具备合适可降解性、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适合用于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构建。 ORCID: 0000-0001-9088-4222(张维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吸水率,GPC、SEM等考察了聚d,1—乳酸(PLA)/聚ε—己内酯(PCL)、聚d,1—乳酸—聚乙二醇(PEG)/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PEG)可生物降解共混多相体系的体外降解行为,研究了PH值、共混组成及相容性对降解性能的影响,并就共混物形态结构与降解性能的关系作了讨论。PLA/PCL共混体系,随PLA含量增大,吸水性增强,降解速率加快。PLA/PCL(75/25)共混物表现出较PLA更高的吸水宰,经65天降解,分子量显著下降。由于聚乙二醇链段的亲水性和内增容作用,PELA/PECL(50/50)共混物的吸水率较PLA/PCL(50/50)共混物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