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 ,是一可逆阶段。肝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肝纤维化的重要方法 ,金指标 ,但难以推广与重复。近十年来 ,不少学者通过研究 ,已有不少血清学指标用于临床辅助诊断肝纤维化 ,如透明质酸酶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与IV型胶原 (C -IV)等 ,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1- 3 ] 。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限制 ,如不能自动和常规检测、价格高、需放射免疫检测设备等。最近人们发现由凝血酶原时间 (PT)、谷氨酰转肽酶 (GGT)与载脂蛋白A1(ApoAl)组成的PGA是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t-6)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拉米夫定治疗组(n=32),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6个月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4.5±12.6)pg/mL、vs(105.7±15.8)pg/mL,P<0.05)],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和层黏蛋白也明显降低[透明质酸:(172.7±60.7)u/L、vs(221.7±71.8)u/L,P<0.05;Ⅳ型胶原:(102.6±47.5)u/L vs(132.6±26.9)u/L,P<0.05;层黏蛋白:(112.2±20.7)u/L vs(139.2±27.2)u/L,P<0.01)]。结论拉米夫定可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6的释放,具有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IL-12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IL-6、IL-12值分别为(199.7±26.9)、(24.6±13.4)pg/m1;急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129.5±22.8)、(135.3±60.8)pg/ml;重型乙型肝炎组分别为(286.1±56.7)、(19.7±9.0)pg/m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6.4±12.9)、(34.7±11.8)pg/ml.结论IL-6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IL-12则在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值升高可能预示肝病向良好转归发展.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该病演变过程中纤维化形成与机体免疫参与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1,2]。笔者对4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检查对象肝硬化患者4...  相似文献   

6.
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细胞生物活性法检测了 80例乙型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水平 ,结果表明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IL - 6和PDGF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患者的血清Ⅲ型前胶原肽 (PCⅢ )含量密切相关 ,揭示IL - 6和PDGF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细胞生物活性法检测了8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细胞介绍6(IL-6)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IL-6和PDGF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患者的血清Ⅲ型前胶肽(PCⅢ)含量密切相关(r=0.61,r=0.75)。提示IL-6和PDGF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有关,在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转变的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病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免疫组化研究王新,许才绂,赵国宁,陈岳祥,杨琨,金伯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号R5...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水平 ,探讨其在AMI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AMI组 :1999年 6~ 12月发病 6小时收入我院的AMI患者 4 6例 (男 2 4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6 2 .7岁 ) ,患者均符合 1979年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 :选择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 5 0例 (男 32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5 0 .5岁 ) ,无心肌缺血的证据。所有研究对象没有胶原性疾病、进行性肝病、肾衰、恶性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 和透明质酸(HA)评价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检测 20 例健康献血员及 32 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度)患者血清 IL-6、HA水平,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或葡萄糖治疗 4 周后复查,观察血清 IL-6、HA水平及其与ALT、TBIL的关系、和丹参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 IL-6 和HA明显高于正常组,其水平与ALT及TBIL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炎,在降低ALT(P<0.01)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血清 IL-6 和HA(P均<0.05).结论:血清 IL-6 和HA可作为肝细胞损伤的检测指标,可用于丹参治疗慢性肝炎的评价,同时本文提示丹参治疗在保护肝细胞、抗纤维化的同时,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γ-干扰素(IFN-γ)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ELISA和RIA方法检测124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血清IL-18,IFN-γ,HA,LN,Ⅳ-C的水平,并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IFN-γ,HA,LN,Ⅳ-C的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并且血清IL-18及IFN-γ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血清IL-18及IFN-γ水平与血清HA,LN,Ⅳ-C的水平呈正相关.两细胞因子间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及IFN-γ水平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表达水平及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相关性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5例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瘦素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HA、PCⅢ、C1V、LN。结果:(1)血清瘦素水平在慢乙肝、肝硬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在对照组、慢乙肝组及肝硬化组中女性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3)血清瘦素与PCⅢ、LN、CⅣ、HA呈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随病情加重趋于升高;女性瘦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存在性别差异;测定血清瘦素并分析其与PCⅢ、LN、CⅣ、HA的相关性.可对肝纤维化程度做出较合理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空腹血糖(GLU)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其中单纯慢性乙型肝炎(MCHB)31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MCHB + NAFLD)48例,正常对照者(N.C)67例,通过四表格χ2检验、方差分析ANOV及两两分析探讨各组与空腹血糖相关性.结果N.C组、MCHB组、MCHB+NAFLD组,测得各组空腹G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HB+NAFLD患者的空腹血糖升高率明显高于MCHB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空腹血糖,这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价素8(IL-8)、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8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8、HA、LN、PCⅢ含量变化。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NF-α、IL-6、IL-8含量与HA、LN、PCⅢ含量正相关。与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平行测定二者成正相关。结果表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过程中,贮脂细胞的活化,胶原合成增加与TNF-α、IL-6、IL-8细胞因子有关,细胞因子活性与血清胆红素一样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30例小儿SIRS患者为SIRS组,30例门诊普通发热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另外30例门诊正常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IL-6含量。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而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IL-6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6参与了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发生发展,IL-6的含量测定可作为SIRS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尿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脂正常的CKD患者89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洛伐他汀(20~40mg/d),对照组维持综合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尿IL-6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尿IL-6显著下降(P<0.05),肾功能改善,血脂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洛伐他汀有非降脂的肾保护作用,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王亚 《河南医学研究》2022,(23):4300-4303
目的 观察血清甲胎蛋白(AFP)、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水平与慢性乙肝患者Child-Pugh不同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的126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确诊时检测血清AFP、IL-33的水平,并采用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积分法评估肝功能并进行分组。设计患者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分析血清AFP、IL-33的水平与慢性乙肝患者Child-Pugh不同分级的关系。结果 126例慢性乙肝患者经评估,A级66例,B级41例,C级19例。其中肝功能良好66例,占比52.38%(66/126);肝功能不良60例,占比47.62%(60/126);肝功能不良组患者血清AFP、IL-33水平均高于肝功能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IL-33水平过表达均是慢性乙肝患者Child-Pugh分级为肝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