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FOS样抗原1(FOSL1)蛋白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使用UALCAN数据库预测FOSL1在头颈鳞癌(HNSC)中的表达情况,收集98例头颈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头颈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FOSL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UALCAN数据库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FOSL1蛋白在头颈鳞癌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FOSL1的表达与头颈鳞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HPV状态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FOSL1高表达组HNSC患者总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HNSC患者(P< 0.05)。结论 FOSL1蛋白参与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FOSL1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头颈鳞癌恶性程度的评价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uMtCK)基因在肿瘤的中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uMtCK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uMtCK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潜在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 荧光定量PCR验证uMtCK在本中心结直肠癌生物样本库中的表达水平。小分子RNA敲低结直肠癌细胞内uMtCK表达,通过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和Westernblot检测uMtCK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机制。结果 与邻近正常组织相比,uMtCK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与T分期(P=0.002)、N分期(P=0.002)、TNM分期(P=0.000)和无瘤生存率密切相关。下调uMtCK的表达可显著抑制增殖能力、降低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逆转PI3K/AKT/mTOR信号通路。结论 uMtCK通过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是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2例胆囊癌组织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石蜡切片中PCNA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及慢性胆囊炎组分别为64.29%和3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aspase-3在胆囊癌及慢性胆囊炎组分别为30.95%和7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胆囊癌组织中,PCNA和Caspase-3表达水平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及病理TNM分期有关(P<0.05).(3)PCNA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2,P<0.01).结论 PCNA和Caspase-3的表达在胆囊癌组织中呈负相关,且两者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及病TNM分期有关,提示PCNA和Caspase-3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确定NDC1基因对结肠癌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NDC1基因的RNA-Seq数据以及对应的每一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参数从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而后使用R软件绘制散点图并分析NDC1在结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化表达,绘制受试者曲(ROC)并分析NDC1基因表达对区分结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的诊断效能。通过GEPIA数据库检索并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NDC1基因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卡方检验分析NDC1基因表达和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NDC1表达量的中位数为3.797(3.411~4.118),高于正常组织3.09(2.897~3.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41对配对组织中的NDC1表达量同样高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ROC曲线显示NDC1基因对结肠癌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8515,95%CI:0.8115~0.8915,P<0.001)。NDC1高表达的患者相比于低表达的患者有着更低的淋巴结转移数、更好的病理分期以及更少的肿瘤淋巴侵犯(P<0.05)。NDC1基因低表达的结肠癌患者有着更低的总体生存率(P<0.05)。单因素COX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病理分期、淋巴侵犯以及NDC1基因的表达都是影响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P>0.05)。在多因素COX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M分期、病理分期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NDC1基因有潜力成为一个用于结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低氧诱导分子-1α(HIF-1α)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相关抗原CD68、CD206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3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HIF-1α、CD68、CD206的表达状态,计算三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数,揭示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CD68、CD20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69.8%、51.2%,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癌旁组织中每个视野下CD68+细胞数分别为(39.7±7.6)、(8.5±2.8)个;CD206+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2.0±9.2)、(3.4±1.8)个;HIF-1α+细胞数(22.9±5.6)、(2.1±1.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CD206+细胞数与HIF-1α+细胞数表达呈正相关(P<0.01,R2=0.641)。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CD68、CD206、HIF-1α表达率及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且CD206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胃癌缺氧区域对M2型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促进胃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ARP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PARP1基因的RNA-Seq数据,使用R软件绘制散点图并分析PARP1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PARP1分为高、低表达组并进行生存分析、亚组生存分析和GSEA基因富集分析,筛选与PARP1相关的基因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鉴定与PARP1共表达的基因。结果 在GSE184093、GSE100179、GSE44076、GSE110225和TCGA数据集中,PARP1在肿瘤样本中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非肿瘤样本中的表达(P<0.05);以6.93作为阈值,分为PARP1高、低表达组,PARP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较PARP1低表达组显著缩短(P<0.05)。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共筛出差异表达基因2629个,其中有765个基因与PARP1显著相关,GO分析显示PARP1相关基因与DNA聚合酶结合、组蛋白激酶活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结合、卡哈尔体蛋白定位、端粒蛋白定位等有关;KEGG分析显示PARP1相关基因与DNA复制、细胞周期、错配修复等通路有关。结论 PARP1在结肠癌中表达上调,并与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探讨SDF-1和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DF-1在41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根据HCC患者术后复发时间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SDF-1在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29%、46.34%、和18.18%(P<0.01).SDF-1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低分化为66.67%,高分化为43.48%;转移组为52%,未转移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表达阳性、阴性患者12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48.1%和14.3%(P<0.01).结论 SDF-1在HCC中表达上调,SDF-1的高表达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DF-1可作为一种新的判断HCC患者术后复发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44v6和Survivin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CD44v6与Surviv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44v6和Survivin表达水平.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CD44v6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42/52)和67.3%(35/52),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分别为45.0%和30.0%,P<0.05),并随着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减低、病理分级增高和转移而明显增高(P<0.05).同时,CD44v6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明显正相关(X2=5.19,P<0.05).结论 CD44v6和Survivin均是胆囊癌高度恶化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胆囊癌CD44v6表达与Survivin表达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数量、分布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肝细胞癌60例,单纯性肝硬化62例,正常肝组织23例,以SP免疫组化法检测NK细胞.结果: ①癌中与癌旁组织的NK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肝硬化(P<0.01),癌中NK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②肝癌组织学分级与NK细胞数量无明显关系.③癌中NK细胞随着临床分期的发展有下降的趋势(P<0.05).④15月内转移复发组癌中和癌旁的NK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无转移复发组(P<0.01).结论: NK细胞计数可能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和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铁氧还原蛋白1(FD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我院神经外科40例恶性胶质瘤样本和20例外伤性脑组织样本中FDX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FDX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伤性脑组织(P<0.01);FDX1的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DX1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FDX1表达强度(相对危险度为2.003,P<0.01)和肿瘤分级(相对危险度为2.279,P<0.01)是恶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DX1高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对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可能是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v(ITGAV)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1例结直肠癌组织及18例癌旁组织中ITGAV的表达,分析ITGAV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ITGAV的表达及临床随访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ITGAV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05月至2022年05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釆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转移的前哨淋巴结(n=26)和未转移的前哨淋巴结(n=29)中ALDH1的表达情况,分析前哨淋巴结中ALDH1的表达情况与原发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和未转移前哨淋巴结中ALD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20/26)、17.2%(5/29),转移前哨淋巴结中ALDH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转移前哨淋巴结(P<0.01)。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ALDH1的表达情况与原发灶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直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的表达情况及分子分型进行差异性分析,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5);将ALDH1的表达情况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与术后病理明确性质的前哨淋巴结的准确性进行差异性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ALDH1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内镜下不同活检部位胃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阳性率及与胃癌组织学特点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7例列入胃癌组,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慢性浅表型胃炎患者21例列入正常胃黏膜组,入院后将内镜或手术获得的标本行病理检查,比较内镜标本中不同活检部位组织的HER2阳性率和胃癌病理学特征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HER2阳性率较胃黏膜正常组更高(17.2%和0.0%,P<0.05),内镜下肿瘤浅表弥漫部、溃疡隆起部、溃疡床及肿块突起部组织HER2阳性率分别是100%、90%、44%、100%,病理类型为管状腺癌及镜下不含印戒细胞较其他组织类型癌和镜下含印戒细胞HER2阳性率高(分别是23.0%、23.6%和3.8%、6.3%,P<0.05)。结论 胃癌HER2表达水平与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具有相关性,镜下不含印戒细胞的胃癌组织HER2阳性率可能更高,在评估内镜活检标本HER2表达时应着重选择肿瘤浅表弥漫部和肿块突起部,可以为胃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肛门置入减压导管在低位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 13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在结肠镜辅助下,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灌洗、引流等保守治疗7~10天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减压导管;术后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3天,腹围由92.7±5.7 cm减小到81.2±4.8 cm;腹腔内压力由21.00±1.5 cmH2O减至12.2±0.8 cmH2O;减压导管引流量从782.3±72.1 mL下降至33.8±15.3 mL;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由5.4±0.6 cm缩小至2±0.3 cm(均P<0.001)。所有患者均接受一期结肠癌根治手术,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伤口、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低位结直肠癌伴发急性肠梗阻,经肛门置管减压不仅可显著缓解梗阻症状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为一期根治性手术赢得时机;具有有效、安全、经济、创伤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盆底腹膜重建对直肠癌患者微创低位前切除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接受微创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12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64例实施盆底腹膜重建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64例未实施盆底腹膜重建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围术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5 d的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3 d的血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术后1 d(P<0.025)。观察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大便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时(P<0.05)。结论 盆底腹膜重建能够使得实施微创低位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Ⅲ~Ⅳ级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经会阴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阳性率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例,经直肠组187例,经会阴组68例。结果 经直肠组阳性穿刺率为34.7%,经会阴组阳性穿刺率为29.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后经直肠组和经会阴组的血尿发生率分别为40.1%、42.6%,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6.9%、7.3%,直肠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经直肠组和经会阴组的会阴肿胀的发生率分别为2.6%、13.2%,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均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有效方法。两者穿刺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并发症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