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腹膜后肾上腺外的节细胞神经瘤与神经鞘瘤的影像学征象,提高两种疾病的影像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嘉兴市中医医院和嘉兴市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腹膜后肾上腺外的节细胞神经瘤11例(节细胞神经瘤组)和神经鞘瘤17例(神经鞘瘤组)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征象,对两组影像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神经鞘瘤组平均年龄大于节细胞神经瘤组[(50.1±12.2)岁 vs (37.9±16.8)岁,P=0.047]。神经鞘瘤组比节细胞神经瘤组病灶形态更规则[76%(13/17) vs 36%(4/11),P=0.010],肿瘤短长径比更大[(0.65±0.18) vs (0.44±0.19),P=0.011],病灶中心更易囊变[(41%(7/17) vs 9%(1/11),P=0.022],神经鞘瘤与椎间孔相通比例更高[(35%(6/17) vs 0,P=0.022]。神经鞘瘤组的密度[(30.88±10.67)Hu vs (22.91±8.41)Hu,P=0.033]和T1信号[非低信号59%(10/17) vs 0,P=0.004]均高于节细胞神经瘤组,增强后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强化程度均高于节细胞神经瘤组[(14.47±7.93)Hu vs (5.45±3.05)Hu,P<0.001;(21.12±11.82)Hu vs (12.36±3.93)Hu,P=0.007]。结论 可通过肿瘤整体形态、中心囊变、与椎间孔关系、平扫及增强CT值、MRI的T1信号来提高腹膜后非肾上腺的节细胞神经瘤与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加速康复外科应用的体会。方法 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0月因胃癌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执行加速康复外科方案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ERAS组)。另选择同期常规胃癌根治术23例患者作为对照(常规组),手术方式均为5孔法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胃背侧系膜近胃端CME术,ERAS方案执行参考文献报道。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分别为7.8±1.3 d和6.7±1.4 d)(P<0.05);ERAS组术后早期进食量(3.1±0.8 d)较常规组(4.4±1.2 d)提前(P<0.05);ERAS组的排便时间(3.3±0.8 d)与常规组(3.9±1.1 d)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时间(ERAS组:2.5±1.0 d,常规组:3.2±1.0 d)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ERA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37)。结论 ERAS组具有术后恢复快特点,但作者体会ERAS方案应用主要是根据手术医生术中和术后情况的经验判断,与患者个性化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简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操作方式分为两组:“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组(隧道法组)19例、经前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组(前入路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断肝时间、断肝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隧道法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断肝时间、断肝出血量方面均低于前入路组[(185.53± 59.84)min vs (232.50±62.92)min, (244.74±88.03)mL vs (327.50±154.30)mL, (15.11±5.53)min vs (41.25±21.21)min, (65.26±23.66)mL vs (156.50±69.4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安全、可行,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有望成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一种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低氧诱导分子-1α(HIF-1α)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相关抗原CD68、CD206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3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HIF-1α、CD68、CD206的表达状态,计算三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数,揭示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CD68、CD20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69.8%、51.2%,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癌旁组织中每个视野下CD68+细胞数分别为(39.7±7.6)、(8.5±2.8)个;CD206+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2.0±9.2)、(3.4±1.8)个;HIF-1α+细胞数(22.9±5.6)、(2.1±1.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CD206+细胞数与HIF-1α+细胞数表达呈正相关(P<0.01,R2=0.641)。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CD68、CD206、HIF-1α表达率及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且CD206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胃癌缺氧区域对M2型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促进胃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互联网+医联体模式为依托、在空巢老人群体中建立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家庭精准康复平台的可行性,并考察该平台的促康复效能和医疗效益。方法 以在我院行首次单侧TKA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随诊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实验组29例,借助以互联网通讯和医联体网络为基础的家庭康复平台进行康复指导,配合我院门诊随诊;对照组24例,予常规我院门诊随诊,门诊医生遵指南行康复锻炼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日常生活质量评分(SF-36)和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HSS、SF-3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6月HSS评分、SF-36评分、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7.74±3.44 vs. 84.24±3.52; 735.06±11.68 vs. 725.88±9.80; 99.58±4.06 vs. 95.68±3.66;P<0.05)。结论 依托互联网+医联体模式在空巢老人群体中构建TKA术后家庭精准康复平台切实可行,可有效改善该群体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有利于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右侧卧位与仰卧位在急诊腹腔镜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1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资料,手术中分别采用了右侧卧位(A组,n=35)和仰卧位(B组,n=4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更短[(145.5±24.4)min vs (169.0±15.3)min;t=5.308,P<0.001],术中出血更少[(75.3±35.3)mL vs (110.3±50.6)mL;t=3.490,P= 0.0008],中转开腹率更低(2.9% vs 19.6%,χ2=5.127,P=0.024),术后胰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8.6% vs 28.3%,χ2=4.861,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腹腔感染(2.9% vs 6.5%,χ2=0.569,P=0.451)、术后出血(2.9% vs 4.3%,χ2=0.124,P=0.725)、静脉血栓(5.7% vs 10.9%,χ2=0.669,P=0.413)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中采取右侧卧位更有助于术者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实施,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简化腹股沟区解剖在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8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为18~80(53.8±21.5)岁,左侧21例、右侧48例、双侧11例。患者均行腔镜经腹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单侧疝患者手术时间27.8~51.4(43.2±5.6)min、双侧疝患者手术时间55.6~103.3(73.8±10.4)min,术中出血量2~6(3.6±1.1)mL,住院时间2~5(3.1±1.8)d。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血清肿,2例患者出现术后第1天腹股沟区疼痛,予相应处理后可缓解。术后7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018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平均9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 简化的腹股沟区解剖简单易懂,可以有效缩短TAPP手术的学习曲线,有利于手术的规范化,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微血管(microvessel,MV)的计数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对47例PHC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检测MV和TAM并高倍镜下计数.结果: 47例PHC癌组织中MV与TAM计数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V(67.30±13.68)个/HP vs (37.20±10.58)个/HP (P<0.01); TAM(70.27±17.93)个/HP vs (44.15±9.10)个/HP (P<0.01).TAM与MV在术前AFU(α-岩藻糖) ≤10 μg/L病例的计数显著高于AFU>10 μg/L病例计数; TAM (74.13±18.33) 个/HP vs (61.15±13.54)个/HP (P<0.05); MV(70.41±13.03)个/HP vs (59.97±12.69)个/HP (P<0.05).伴转移病例癌组织中的MV计数(73.50±13.77)个/HP显著高于无转移病例(64.10±12.68)个/HP (P<0.05);TAM与MV在PHC中的计数与PHC的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关系;癌组织中TAM计数与MV计数呈密切正相关(r=0.686,P<0.01).结论: TAM与MV计数与PHC的发生、进展关系密切;MV计数高的PHC易于发生浸润和转移;TAM与PHC的血管生成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TPKEP)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8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的作为观察对象(TPKEP组,n=44),将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TURP组,n=42),收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数据和术后性功能状况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TPKEP组患者手术时间65.4±15.8 min、术中出血量231.3±77.5 mL及导管留置时间5.5±0.6 d,TURP组患者手术时间76.8±16.9 min、术中出血量346.2±81.4 mL及导管留置时间6.0±0.7 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KEP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发生率低于TURP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射精痛和性欲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URP相比,TPKEP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对BPH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和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分为腹腔镜组(79例)和十二指肠镜组(79例),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十二指肠镜组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等肠胃功能指标以及手术前后PCT、CRP、IL-2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十二指肠镜组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75.7±24.9)mL vs(109.8±13.6)mL]、下床早[(1.9±0.8)d vs (1.5±0.5)d]、住院时间短[(9.8±1.8)d vs (7.2±1.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镜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5.5±9.4)h vs (58.8±16.3)h]、首次排气时间[(22.1±7.6)h vs (34.3±13.2)h]均较腹腔镜组早,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PCT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十二指肠镜组低于腹腔镜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比传统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影响较小、恢复较快、创伤小,并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温芒硝序贯疗法在预防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后血清肿发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万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120例行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电脑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予以腹股沟区创面200 m L 4℃生理盐水冲洗+术后腹股沟区冰敷2 h+术后芒硝外敷2 d的3种联合措施,对照组仅予以TAPP术后常规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切口疼痛、VAS评分、恶性呕吐、尿潴留及肠梗阻发生率和远期随访指标包括慢性疼痛、补片感染、疝复发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1.7%(1/60)、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例属于Ⅰ型;对照组10例中,Ⅰ型6例、Ⅱ型2例、Ⅳ型2例;Ⅳ型血清肿予以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后逐渐缓解,Ⅰ型、Ⅱ型血清肿予以芒硝外敷处理后均好转。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分别是5.0%、3.3%、3.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线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收治的54名腹股沟直疝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倒刺线缝合组和对照组(假性疝囊旷置)。主要结果是比较术后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腹股沟区域的超声血清肿数量和体积。次要结果包括总手术时间、术后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5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疝类型、疝缺损大小、手术方式和随访时间。倒刺线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5.13 min vs. 41.15 min;P<0.001)。然而与对照组相比,倒刺线缝合组术后7天、1个月出现血清肿的患者明显减少(分别P<0.001和P=0.05)。两组3个月及6个月血清肿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和1个月,倒刺线缝合组超声血清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P<0.01)。两组急性疼痛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慢性疼痛、早期复发或其他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手术中腹膜破裂后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腹股沟疝行TEP手术的所有病例,总结TEP手术中腹膜破裂的原因、裂口的大小、位置及处理对策.比较同期病例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腹膜破裂和完整的患者手术时间、中转术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腹探查的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le-TEP)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0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施行的434例成人腹股沟疝手术,其中226例行预先经腹探查的TEP(le-TEP组),208例行传统TEP(TEP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漏气入腹率、中转手术率、出血量、手术时间、精索腹壁化时间、NRS疼痛评分、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真性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TEP组的OCH发现率(19.0%)大于TEP组(2.4%)(P<0.001)。Le-TEP组的联合手术率(6.6%)大于TEP组的联合手术率(1.4%)(P<0.05)。Le-TEP组的假性复发疝发生率(1.0%)低于TEP组的假性复发疝复发率(6.1%)(P<0.05)。结论 Le-TEP术式安全,具有可行性,可以提高OCH的检出率,使联合腹腔镜手术同期进行成为可能,减少成人腹股沟疝假性复发疝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血清肿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676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并发血清肿分为血清肿组(n=56)和无血清肿组(n=162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血清肿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OR=1.499, 95%CI: 1.152~5.897,P=0.012)、疝分型(OR=6.599, 95%CI:1.876~14.183,P<0.001)、疝囊直径(OR=1.461,95%CI:1.088~5.811,P=0.002)、手术方式(OR=2.152,95%CI:1.166~7.801,P=0.006)及疝囊离断(OR=3.886, 95%CI: 1.361~11.129,P<0.001)为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血清肿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合并症、疝分型、疝囊直径、手术方式及疝囊离断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个体化治疗及精准解剖防治血清肿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腹股沟斜疝与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lO月至2014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80例患儿临床资料,比较腹股沟斜疝病程长短、疝囊大小、疝内容物持续留滞时间与同侧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病程〈1年组1232例,其中合并精索静脉曲张361例(29.30%);病程≥1年组648例,合并精索静脉曲张217例(33.49%);二组间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94,P=0.062)。腹股沟型组1338例,合并精索静脉曲张291例(21.75%);阴囊型组542例,合并精索静脉曲张287例(52.95%);阴囊型组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高于腹股沟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6.389,P=0.000)。疝内容物持续留滞组374例,合并精索静脉曲张256例(68.45%);疝内容物间歇留滞组1506例,合并精索静脉曲张322例(21.38%);疝内容物持续留滞组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高于疝内容物间歇留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516,P=0.000)。结论 儿童腹股沟斜疝与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有相关性,疝囊越大、疝内容物留滞时间越长,更易诱发精索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家族成员4(PDIA4)基因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下载并分析CGGA数据库RNAseq数据;收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和星形胶质细胞HA1800,用RT-qPCR法检测细胞系中的PDIA4表达水平;用siRNA转染U251细胞,沉默PDIA4的细胞株为si#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定更规范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步行管理方案,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关节外科2019年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8例,其中32例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组)治疗;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规范化步行管理(规范化管理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出院时Bar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留桡骨小头内固定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桡骨小头Hotchkiss 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为该类骨折的处理策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3例伴桡骨小头HotchkissⅢ型骨折的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就桡骨小头的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其中10例行保留桡骨小头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者为内固定组,13例行桡骨小头切除后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者为置换组。对所有患者行至少1年,结合手术相关指标、肘关节功能评分、成本-效益分析、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等综合分析两种方案处理恐怖三联征中桡骨小头Hotchkiss Ⅲ型骨折的医疗、经济效益并作比较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内固定组长于置换组(P<0.05),切口长度、术后当天疼痛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示,置换组总分优于内固定组(P<0.05),其中其肘关节疼痛、功能范围恢复均优于内固定组(P<0.05),但两组稳定性、日常活动完成情况评分对比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质量-效益分析显示,内固定组治疗费用低于置换组(P<0.05),治疗效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置换组(P<0.05),术后1年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TTE中该类复杂骨折,从而恢复肘关节日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桡骨小头置换术创伤较小,功能改善较优,但内固定术治疗效益及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