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英  王盛民  贺新怀 《陕西中医》2002,23(12):1120-1123
一氧化氮具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 ,通过影响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细胞因子分泌等调节免疫功能 ,并与自身免疫病有关。不少中药成分、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 ,可通过诱生、增强、抑制或调节一氧化氮数量及活性而调节一氧化氮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中药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活血化瘀中药抗衰老的研究进行了探讨,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对人体衰老的生理,病理,生化,免疫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黑白两类中药水提取物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中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黑色组中药大部分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或P<0.01),而白色组大部分则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另外,研究发现白蒺藜、白芷、白茯苓、白芍、熟地这五味药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而桃仁虽为白色,但却起着促进作用。结论:中药材的颜色与色素代谢调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色象中药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王艳  王一理  冯雪  陈昌乐 《陕西中医》2006,27(7):882-884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与大秦艽汤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异同。方法:采取对照实验观察中药对实验大鼠的多项生理、病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两方均可减轻缺血再灌对大鼠的损伤。结论:两方都有抗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其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具有广泛的生理病理作用,其在呼吸、消化、循环、免疫、神经等全身多系统的生理、病理生理及有关临床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使得对于NO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合成的关键酶一氧化氮合酶(NOS)上,特别是对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研究更是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NO及iNOS作用机制、调节及在部分临床疾病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丹参复方成分提高胎盘血供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有效防治胎盘血供不足所致妊娠并发症提供思路.方法:提取分离有效中药黄芪、丹参复方成分,运用NOS(一氧化氮合酶)阻滞剂L-精氨酸甲酯(L-NAME)制作一氧化氮合成阻滞大鼠模型,原位杂交(ISH)法,观察胎盘滋养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变化及黄芪丹参复方有效成分的影响作用.结果:模型组iNOS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黄芪丹参治疗组、阳性药物硝酸甘油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黄芪丹参复方成分可能降低母胎界面妊娠免疫反应,阻抑胎盘免疫病理损伤,提高胎盘滋养细胞合成与释入NO进入胎盘循环,从而维持妊娠母胎循环张力,达到提高子宫-胎盘-胎儿血液供应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黑白两类中药水提取物对人A 375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巴速率氧化法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调节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黑色组中药大部分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或P<0.01),而白色组大部分则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另外,研究发现白蒺藜、白芷、白茯苓、白芍、当归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而桃仁虽为白色,但却起着促进作用。结论:黑色或深色类药物促进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更明显,而白色或浅色类药物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说明药材颜色与色素代谢调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抗凝血作用的网络药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对抗凝血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方法:从数据库中收集抗凝血中药小分子、靶标数据;使用计算机虚拟筛选软件进行分子-靶标的相互作用研究;利用网络构建软件建立中药-分子-靶标之间的网络,并分析其意义。结果:筛选出一批抗凝血中药活性分子,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计算结果预示抗凝血中药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抗凝血、抗血栓和抑制血小板3个方面;部分抗凝血中药分子同时作用多个靶标,调节多种抗凝血效果;抗凝血中药分子不仅对单个靶标因子表现出强的活性,而且可以同时调节多个靶标,药物分子间相互调节、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学基础辨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忻  张楠 《陕西中医》2007,28(1):73-76
目的:辨析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基础。方法:依据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归纳治疗病毒性肝炎复方中常用中药近百种,分析其药理研究资料;从整体的、多靶点的认识出发,归纳辨析这些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学基础。结论:认为这些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基础主要为抗HBV病毒,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抗炎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抗肝硬化,利胆;药物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是补肾、益气治则现代药理基础的重要体现;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的作用,对改善肝炎的消化道症状有积极的意义;降血脂有利于预防肝炎并发的脂肪肝、血瘀证;活血化瘀药治疗瘀血阻络型肝炎的药理基础是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重型肝炎使用通腑泻下的药物是基于它的泻下、解毒和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近15年中医药在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概况,内容涉及:①中药对脂质代谢的影响;②中药抗凝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③中药对SMC增殖的影响;④中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⑤中药对AS斑块消退的影响。展望了从活血化瘀、祛痰化浊和补肾健脾药入手,进行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