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舒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海秋 《护理研究》2005,19(8):1461-1462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疗术后病人绝对卧床所造成的不适及并发症。[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术后采用常规医嘱进行护理,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12h,同时保持术侧肢体伸直制动,24h后下床活动。观察组除按医嘱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外,弹性绷带包扎期间,术侧肢体伸直,可水平移动,2h后根据病人需要术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以及床头抬高30度,12h后解除对术侧肢体伸直限制,卧床24h后下床活动。[结果]病人术后舒适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舒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龙海秋 《护理研究》2005,19(16):1461-1462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疗术后病人绝对卧床所造成的不适及并发症.[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术后采用常规医嘱进行护理,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12 h,同时保持术侧肢体伸直制动,24 h后下床活动.观察组除按医嘱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外,弹性绷带包扎期间,术侧肢体伸直,可水平移动,2 h后根据病人需要术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以及床头抬高30度,12 h后解除对术侧肢体伸直限制,卧床24 h后下床活动.[结果]病人术后舒适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后病人卧位及卧床时间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张芹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112-1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PCI)术后病人的卧床类型及卧床时间对病人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病人分为A、B两组 ,A组为对照组 ,术后采用常规医嘱进行护理 ,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 1kg沙袋压迫 8h ,保持术侧肢体制动 ,平卧 2 4h后下床活动 ;B组为实验组 ,术后床头抬高 30°,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 ,术侧肢体伸直可水平移动 ,根据病人需要且无血管并发症者取术侧卧位、仰卧位、半卧位交替 ,12h下床活动。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 ,而不良反应B组病人明显少于A组。结论B组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减少心理压力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卧床体位及卧床时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卧床体位及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术后采用低过敏弹性粘贴固定绷带包扎穿刺点,术侧肢体可微弯曲,取抬高床头15~30°或任何舒适卧位交替,术后4h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采用弹性绷带包扎穿刺点,并且用1kg砂袋压迫6h。术侧肢体伸直平卧8h后下床活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除恶心及食欲差外,其他不良反应皆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故实验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总体而言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的护理方法缩短了患者手术后卧床时间,减少了术后不适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穿刺侧肢体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0例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并无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砂袋压迫穿刺点4h~6h,6h后穿刺侧肢体可以左右旋转.小腿自由屈伸或取对侧卧位。如果病人不习惯平卧位排尿可以变换体位甚至下床排尿,12h后可以下床自由活动。[结果]两组病人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睡眠障碍、腰酸背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术后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减少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 I)术后患者的卧位及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40例PC 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并用1kg沙袋压迫8h,术侧肢体制动24h后下床活动;实验组80例,术后床头抬高30°,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术侧肢体伸直可水平移动,患者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12h后下床活动。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后采取抬高床头30°、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早期下床活动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技术穿刺股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已成为目前常用的一种临床操作技术。但术后最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并发症,据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5%,6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穿刺点需加压包扎,砂袋持续压迫8h,术后常规平卧位并术侧肢体制动24h、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卧床48h,术侧肢体制动24h,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嘱患者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体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后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并制动而引起的各种不适 ,探讨术后体位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照组 40例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的体位采用传统方法 ,即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术侧肢体保持伸直 ,4~ 6h拔除鞘管后予 1kg沙袋压迫穿刺点 6h ,48h后可下床活动 ,实验组 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侧肢体可水平移动 ,若术后 4h内出现排尿困难者可把床头摇起 30°~ 40° ,根据患者需要可予术侧体位和半卧位。结果实验组穿刺点出血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减少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并发症 ,为今后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体位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王美兰  陈秀清  戴盈盈 《护理研究》2005,19(16):1463-1464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穿刺侧肢体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0例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并无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砂袋压迫穿刺点4 h~6 h,6 h后穿刺侧肢体可以左右旋转,小腿自由屈伸或取对侧卧位.如果病人不习惯平卧位排尿可以变换体位甚至下床排尿,12 h后可以下床自由活动.[结果]两组病人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睡眠障碍、腰酸背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术后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减少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72 h内不同体位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隐性失血致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初次实施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72 h内髋抬高35°,膝关节完全伸直位;观察组术后24 h内屈髋35°、屈膝30°,24~72 h膝关节伸直位。计算所有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测量肢体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体位明显影响TKA术后患者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内屈髋35°、屈膝30°,24~72 h膝关节伸直位可安全有效地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减轻肢体肿胀,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介入治疗属有创技术,操作时需进行股动脉、股静脉血管穿刺,要求患者术中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术毕拔出鞘管后砂袋加压止血和穿刺侧肢体伸直6~8 h.  相似文献   

12.
袁连凤  朱伟燕   《护理与康复》2021,20(11):64-65
目的 观察缩短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制动及卧床时间对患者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4h,穿刺侧肢体制动6h,卧床12h.对照组术后常规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h,穿刺侧肢体制动12h,卧床24h.比较两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 对照组术后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瘀斑3例,未发生假性动脉瘤;观察组术后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瘀斑及假性动脉瘤.观察组在腰酸、腰痛、双下肢麻木等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制动及卧床时间不会增加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且可改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近年来,此项技术已在临床普遍开展,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诊疗手段之一。由于冠状动脉介入诊疗需要穿刺股动脉,术后为了防止穿刺处出血,常需卧床休息及术侧肢体制动24h,加  相似文献   

14.
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不适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患者术后需要卧床12~24h,保持术侧肢体平伸、制动,以预防穿刺点出血。由于长时间卧床带来的不适症状,给患者增添了痛苦。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地缓解和消除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不适,我们对230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卧位与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它具有创伤小、无疼痛、疗效确切等优点。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需要穿刺股动脉 ,为避免穿刺血管的并发症 ,如出血、血肿等 ,术后常规需对穿刺点加压包扎 ,并用砂袋压迫 6h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需平卧位卧床 2 4h ,术侧肢体制动 12h[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卧床 4 8h ,术侧肢体制动 2 4h[2 ] 。临床实践发现 ,患者长时间的强迫卧位 ,易产生烦躁、腰…  相似文献   

16.
张洁  孙海云 《护理学报》2007,14(3):91-91
股动脉穿刺介入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介入疗法术后为防止肢体早期活动而导致穿刺部位渗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肢体制动6~24h。术后穿刺部位出现皮下淤斑者,应延长平卧时间至48h,穿刺侧下肢制动48h。目前,临床上尚没有很好的方法,能够防止病人下肢活动特别是病人睡眠中的不自主的下肢活动。为此,笔者自制了下肢制动架,经临床应用,病人感觉舒适且制动效果满意。该制动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420024729.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适当的穿刺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方法2003年2月-2005年3月,将住院行TACE的2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36例。对照组术后穿刺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分别为8h和24h。实验组术后穿刺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分别为5h和12h。比较2组患者48h内与穿刺置管有关的出血、血肿、动脉血栓形成情况和腰酸背痛、下肢麻木、失眠、烦躁和尿潴留情况发生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出血、血肿、动脉血栓形成3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潴留、腰酸背痛、失眠、下肢麻木和烦躁情况进行比较P均〈0.01。结论TACE术后穿刺肢体制动5h,卧床时间12h是安全的,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术后术侧肢体制动5h后给予被动翻身,被动活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各关节,24h后按程序开始康复运动,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绝对卧床24h,1周后下床活动。结果两组出血情况、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腰背痛、焦虑和尿潴留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的,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选择性冠脉造影术 (SCA)及冠脉支架 (STEVT)植入术是当前心血管疾病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常用技术 ,但术后最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据文献报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 5 % [1] ,6 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2 ] 。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 ,穿刺点加压包扎 ,砂袋持续压迫 8h ,术后常规平卧位并术侧肢体制动 2 4h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 4 8h ,术侧肢体制动 2 4h[3 ] 。由于病人的身体长时间处于强迫伸直位 ,限制了活动 ,病人容易引起精神紧张、焦虑、烦躁、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及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术后予床头抬高15-30度;术后患侧肢体制动6h后即开始床上活动(床上翻身、屈膝、屈髋等动作) ;静卧12h之后可行床旁活动。对照组术后取平卧位,常规绷带压迫局部6h,患肢制动12 h,静卧24 h后开始活动。比较2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出血及血肿发生率、腰背酸痛情况、焦虑程度和排尿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穿刺部位出现血肿,而对照组患者则有1例出现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排尿困难、焦虑程度和腰背痛 3 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缩短卧床时间和改变卧床体位后,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术后不适,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