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D的精神心理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常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和烧灼感等,但是又缺乏能解释上述症状的任何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在FD发病中的作用及精神心理干预的疗效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可能同时存在食欲不振、暖气、腹胀、恶心、呕吐等.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FD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1,2,3].HP可能是FD发病机制之一,持续感染可能改变胃动力和感觉生理学[3].但HP与FD的关系目前尚存争议,抗HP感染治疗FD目前处于探索和研究之中.我们通过观察FD不同临床亚型中根除HP治疗,并与促动力药治疗比较,进一步探讨根除HP在HP感染性FD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对症治疗对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1例FD患者分两组,甲组以胃动力药、心理支持、抗抑郁药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加用多酶片。分别在4W~8W观察消化道症状及精神心理指标。结果:FD的精神心理失衡与环境因素及对本病的担心有关,互相作用。结论:FD治疗上应重在精神心理指导,药物以抗抑郁及对症为主。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敏  黄云花 《广西医学》2006,28(11):1837-183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一组症候群,其发病率高,占消化内科专科门诊的30%~40%[1].FD的病因尚未阐明,目前认为FD的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应激和社会心理障碍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许多学者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对常规药物治疗的FD患者进行心理评价,并在护理工作中辅以心理干预,旨在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在FD患者发病和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和抑郁调查分析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目的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进行焦虑与抑郁调查 ,探讨精神因素在F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186例FD患者评定 ,并与我国常模对照。结果 FD患者中 2 6.3 %有焦虑情绪 ,3 1.7%有抑郁情绪 ,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高于我国常模水平 ,消化不良程度与焦虑、抑郁分数成正相关 ,中青年组焦虑、抑郁分数较老年组高。结论 FD的发生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有关 ,支持FD是一种心身疾病的观点。提示在FD的治疗上 ,应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多方面作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对24例FD患者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和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量表对比显示FD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FD患者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相似文献   

7.
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影响。方法 :用龚耀先修定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评 4 4例 FD患者的个性、精神心理状态 ,另选 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在 EPQ表中 ,FD组的 P(精神质 )、N(神经质 )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在 SCL- 90中 ,FD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焦虑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 SAS、SDS中 ,FD患者的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1 )。结论 :FD患者存在神经质、精神质的个性倾向 ,个性特征和发病有内在联系。F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不适、强迫、明显的焦虑及抑郁 ,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 NUD),是消化系常见病,国内占胃肠专科门诊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主诉上腹不适如隐痛、早饱、胀满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应用胃镜、上胃肠道钡餐造影,腹部B超和各项化验检查,除可能有轻度胃炎外,常无异常所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电活动异常和神经精神因素导致的内脏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因此,除促胃肠动力药外,近年来还使用改善心理障碍药治疗FD.本研究通过对FD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观察黛力新对FD患者的作用,为心理治疗F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症,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与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精神心理、肠道免疫与微生态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对FD的深入研究,众多学者认为脑-肠轴在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以上几方面对脑-肠轴与FD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 ( FD)是一种常见病 ,发病率很高 ,但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 ,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综述了胃酸分泌 ,胃肠动力障碍 ,幽门螺杆菌 ,精神社会心理因素等在 F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韩志斌 《微创医学》2003,22(2):143-14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对其的疗效.方法对100名正常人和100例FD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Zung)评分;采用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将伴有抑郁症状的F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抗消化不良、抗抑郁治疗,疗程为6~8周,两组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Zung量表评分显示39%的FD患者有抑郁情绪,正常人与FD患者的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消化不良控制总有效率分别是45.0%、84.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D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抗抑郁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FD患者的抑郁和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近来研究认为FD的病因与胃肠道动力障碍及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因而我们对FD患者给予身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ispepsia, FD)患者与健康人在焦虑、抑郁状态方面的差异,并对FD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化版SF-36量表对69例FD患者和69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受试者在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及生活质量的的差异.结果 FD患者的SAS、SDS分值及SAS合并SDS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5),同时FD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倾向,躯体生理健康和精神心理健康均明显受损,生活质量较健康人低,尤其是在精神心理健康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卓群 《微创医学》2002,21(3):339-33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itional dyspepsia,FD)发病率较高,有部分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1].我们将120例伴有抑郁、焦虑、失眠、情绪波动症状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多虑平与雷尼替丁合用及单用雷尼替丁治疗F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的FD患者138例,对入选病例询问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腹胀、餐后饱胀、早饱、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7项),并为患者症状积分.同时以我院体检健康成年人11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结果 FD者中37.7%有抑郁症状,34.7%有焦虑症状,28.9%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男女间无差异.FD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伴焦虑抑郁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较非焦虑抑郁状态者显著增高(P<0.01),消化不良症状程度与SAS、SDS标准分呈正相关(r=0.531,r=0.467,P<0.05).结论 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与FD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耐信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对精神心理因素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耐信40 mg,1次.d-1口服,黛力新1片,1次.d-1;对照组以同样剂量口服耐信,不用黛力新;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FD症状和汉密尔顿量表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lt;0.01),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更明显(P&lt;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在治疗组下降明显(P&lt;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耐信联合黛力新治疗能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且黛力新对FD患者精神心理因素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症侯群,其发病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多归属于“胃病”、“痞满”等范畴.中医治疗多疏肝解郁为主,而中医心神与FD的发病关系密切相关.本文通过从心神则脾伤、思则气结、思伤脾,亦伤心的理论探讨,为进一步探讨从心论治F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D联合心理精神治疗的合理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50例FD患者以先后秩序随机交叉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两种不同治疗剂量的心理精神联合治疗:并将三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8%/90%例,对照组有效率58%;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治疗组病人在两种不同治疗剂量抗抑郁治疗后出现的六项不良反应观察指标中,四项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 FD联合心理精神治疗方案的确能提高FD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治疗剂量的抗抑郁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以小荆量为佳.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系指除外器质性疾病而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上腹胀、痛、早饱等为主症的一组临床证候群,中医药在病因病机上有较深的论述,其治疗FD不易反复,且副作用少.目前西医对FD病理机制的认识,大多考虑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和精神因素有关,治疗上多予胃肠动力药、抑酸药及抗焦虑药治疗,效果差,易反复,且副作用大,抗焦虑药病人服后感乏力,精神差,抗酸药如奥美拉唑可致胃内亚硝酸类物质升高,可能与胃嗜铬细胞增生与胃类癌发生有关[1].本文对近年来中医学对FD的辨证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足三里穴(ST36),观察其胃排空的变化以及与胃排空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罗马Ⅲ标准,确定FD患者.采用B超预先测定FD患者进餐前、后胃排空情况.采用针刺FD患者双侧足三里穴(连续3 d),再测定进餐前、后其胃排空情况,同步测定与胃运动相关的胃肠道激素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以及观察针刺FD患者足三里穴对其胃动力作用的影响.同时选择健康志愿为对照组.结果 FD患者在进餐后,其胃排空呈现减慢趋势,胃肠道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给予针刺足三里后,FD患者胃排空较未针刺状况相比明显加快,接近于正常对照组.FD患者MTL、SS水平在针刺后均较针刺前为高.结论 针刺FD患者足三里,可以改善FD患者胃排空障碍,其主要变化可能与某些胃肠运动相关的激素水平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