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2008年1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180例小儿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按中毒发生的原因、种类、中毒途径等不同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小儿急性中毒中常用药物中毒93例占51.6%,农药中毒28例占15.6%,一氧化碳中毒及腐蚀性药物中毒各14例占7.8%,食物中毒4例占2.2%.1-6岁及15-17岁呈2个高发人群.结论小儿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救治是提高儿童生存质量的关键,对不明原因中毒以及可疑急性中毒病例要详尽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及做必要的辅助检查,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26例小儿急性中毒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以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26例急性中毒患儿按中毒发生的比例、原因、分类等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该组病例中药物中毒居第一位,其次为一氧化碳中毒。1岁~6岁为小儿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较大儿童急性中毒多系有意识行为。结论: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应重视年长儿的有意识行为所致的中毒。  相似文献   

3.
叶金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316-3316
目的:对106例小儿急性中毒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06例急性中毒按中毒发生的比例、原因、分类等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该组病例中鼠药中毒居第一位,其次为药物中毒,1岁~6岁为小儿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年长儿童急性中毒系有意识行为。结论: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小儿急诊抢救的关键,在农村加强鼠药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中毒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本组97例中毒小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中毒原因以药物中毒为主,常为误服药物,多见于0岁~3岁;>12岁中毒者多为自行服毒.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受累率分别为77.3%(75例)、72.2%(70例)及24.7%例(24例).结论:0岁~3岁为小儿中毒的高发年龄,误服药物为中毒的主要原因;中毒易累及神经、消化及心血管系统.认识加强小儿监管和毒物管理对预防小儿中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小儿急性中毒病例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46例急性中毒患儿按中毒发生原因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35例年龄小于5岁(占76.1%).农村儿童31例(占67.4%).城市儿童15例(占32.6 %).小儿急性中毒中药物中毒33例(71.7%),其中包括家庭常用药物、农药、鼠药及中草药等.植物类中毒8例(17.4 %),食物中毒2例(4.34%),化学制剂中毒2例(4.34%),一氧化碳中毒1例.38例治愈(82.6%),6例死亡(13.1%),2例致残(4.34 %).结论 小儿急性中毒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重症,需积极综合救治,同时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中毒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所收治的急性中毒151例.结果轻度中毒103例(68.21%),重度中毒48例(31.78%);胃肠道损伤130例(86.09%);重要脏器损伤均发生在重度中毒患儿;灭鼠药、有机磷农药、毒蕈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鱼胆以肾脏损伤为主,其次是肝脏和心脏;四季豆以胃肠道损伤为主;治愈128例(84.77%);9例(5.96%)重度中毒者留有后遗症;死亡6例,占中毒总人数4.0%,占重度中毒12.50%.结论中毒是小儿意外损伤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加强管理及教育可以避免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常见病因,总结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2例急性中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急性中毒患儿中最为常见的是食物中毒,共23例,占到44.20%,其中药物中毒11例(21.20%)、农药中毒8例(15.40%)也比较常见,其余患儿中鼠药中毒4例(7.70%),化学药品中毒3例(5.80%),CO中毒3例(5.80%).52例患儿中,误食、误服者48例,占到92.31%,吸入中毒者4例(7.70%),接触中毒者1例(1.90%).经过治疗后治愈48例(92.30%),转院治疗4例(7.69%).结论 小儿急性中毒多见于消化道中毒,且大部分患儿是由于误服、误食所致.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防治小儿急性中毒的关键,中毒后一定要及时为患儿洗胃,给予解毒药物服用.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中毒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当代医学》2011,17(35):107-108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特点及救治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儿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6例小儿急性 中毒病例进行总结,按中毒发生的原因等不同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小儿急性中毒药物中毒47例(占32.2%),农药中毒26例(占17.8%),消毒剂中毒 36例(占24.7%),食物中毒27例(占18.5%),一氧化碳中毒10例(占6.8%).1~6岁为小儿中毒的高发人群,较大儿童中毒多为自杀、模仿等有意识行为.结论 小儿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救治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对不明原因的中毒要详尽询问病史,认真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避免误诊和漏 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96例小儿急性中毒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急性中毒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96例急性中毒患儿的年龄、中毒种类和途径、治疗及预后。结果:小儿急性中毒中,农药类中毒占47.9%,药物中毒占21.9%,食物中毒占9.4%。1~7岁为小儿中毒高发人群。结论:小儿急性中毒重在预防,中毒急救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60例小儿中毒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急性中毒患儿按发生的原因等不同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小儿急性中毒中药物中毒占65%,一氧化碳中毒占15%,食物中毒占20%。2岁~7岁为小儿高发人群。较大儿童急性中毒多是有意识行为。结论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小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10例小儿急性中毒进行总结,分析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中毒年龄、原因、途径及毒物种类,治疗与转归。结果发病年龄在40 d~14岁之间,1~3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57.6%(121/210),其次4~7岁占24.3%(51/210)。主要中毒原因为误服,毒物以药物为主,占41.9%(88/210),其次是农药38.1%(80/210),仅次于药物。农村发病率为94.3%(198/210)远高于城市,男孩占69.0%(145/210),明显多于女孩。结论210例小儿急性中毒以幼儿、学龄前儿童为主,误服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农村是预防的重点,加强小儿和农药的管理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京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南京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整理2004~2006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来自南京城区的儿童急性中毒病例,分析病例的一般资料、中毒类型以及急性中毒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结果:儿童中毒呈现明显的年龄特征.学龄前儿童占93%,以2岁年龄组居多(32.5%);误服药物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占66.5%,且儿童误服成人药物的比例较高,误服降压药(19.1%)者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引起的中毒;不同季节儿童中毒的发生有一定变化,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各季节中儿童中毒类型也不相同,药物、农药、日用化学品和食物中毒分别在四个季节中占据主导地位.结论:误服药物引起的中毒是南京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药物的管理,规范药品的使用,以减少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徐晓英 《实用医技》2008,15(2):231-232
目的:对126例小儿急性中毒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以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26例急性中毒患儿按中毒发生的比例、原因、分类等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该组病例中药物中毒居第一位,其次为一氧化碳中毒。1岁~6岁为小儿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较大儿童急性中毒多系有意识行为。结论: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应重视年长儿的有意识行为所致的中毒。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近五年小儿急性中毒的种类变化,对218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鼠药中毒86例(39.4%),药物中毒49例(22.4%),农药中毒32例(14.6%),一氧化碳中毒26例(11.9%).结论:新型鼠药中毒是近年农村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类型,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黄伟 《吉林医学》2010,(30):5345-5345
目的:针对小儿急性中毒在临床上的特点以及中毒的原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方法:对90例中毒的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主要是以药物中毒为主,通常是误服用药物;其次是误用了化学物质等。发病的年龄5岁以下为主。结论:加强小儿和药物的管理是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玲  杨鼎君  袁娟  刘君  旷娟  范文娟  高梅 《西部医学》2012,24(1):118-119,121
目的探讨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原因。方法对2008年5月22日~2010年12月31日抢救的1077例急性中毒患者,按病种、例次、性别、年龄、中毒意向、就诊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最多的为酒精中毒(53.3%),其次依次为农药中毒(20.97%)、药物中毒(11.15%)、食物中毒(6.13%)、CO中毒(5.48%)、毒品中毒(3.02%)。女性高于男性(P<0.039),但男性中毒有增多趋势。21~40岁是中毒的高发年龄段(53.95%)。中毒原因以内服毒物自杀最多(59.24%)。就诊方式以自来院居多(54.41%)。结论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性格、情商及意外事件等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周文艳 《西部医学》2009,21(5):737-737,740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扣临床特点,为预防中毒和临床救治提供借鉴。方法对108例急性中毒患儿按中毒发生的原因等不同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小儿急性中毒中药物中毒占50.0%,一氧化碳中毒占27.8%,食物中毒占12.03%。1~6岁为小儿中毒的高发年龄。较大儿童中毒多系有意识行为。结论误服药物引起的中毒是延庆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药物的管理,规范药品的使用,以减少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住院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急诊部收治的急性中毒住院患者资料。结果 460例住院中毒患者中,223例(48.48%)系药物中毒,是急性中毒需住院患者第一病因,农药中毒(142例,30%)位列第二,21例(80.77%)死亡患者系农药中毒,农药中毒是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自杀是急性中毒的最主要原因,占比80.43%;洗胃治疗比例由2012—2014年间的108例(67.08%)下降至2018—2020组的60例(43.17%)。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毒物种类(农药)(OR:8.765,95%CI:2.412-31.845,P<0.01)、机械通气(OR:5.285,95%CI:1.261-11.709,P<0.01)、血液净化治疗(OR:3.842,95%CI:1.533-18.221,P<0.05)。结论 本市中心城区急性中毒发生率有下降趋势,药物中毒发生率最高,农药中毒是急性中毒患者的第一死亡原因,洗胃治疗比例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急性中毒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区2409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近2年兰州市区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为今后防治此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全部资料来源于2006~2008年兰州市区呼救"120"急救电话,经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急性中毒患者.经"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和院前急救病历录入统计的急性中毒患者年龄、性别、死亡分布以及中毒种类、中毒原因、中毒途径等资料,分析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意义.结果2006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共接受呼救并救治急性中毒患者2409例,男女比为2.1:1,男性多于女性.按年龄段分为6组,高发年龄段在30~39.岁短(32.00%)、20-29岁组(28.97%)和40~49岁组(20.96%).中毒类型主要是酒精中毒(58.03%)、一氧化碳中毒(20.67%)、药物中毒(9.30%)、其他(5.89%)、农药中毒(4.57%).院前病死率中酒精中毒最高(43.75%),其次是一氧化碳中毒(34.38%).在中毒原因中误服过量占36.99%,意外占31.05%,自杀占25.03%.中毒途径以口服为主(77.36%),其次为吸入(21.30%).结论患者年龄分布以青、中年占绝大多数.所统计7种类型急性中毒中酒精中毒居首位.性别、死亡分布男性急性酒精中毒院前病死率最高,一氧化碳中毒次之.安眠类药物是自杀行为者选择的常见药物.农药中毒主要发生于城市周边农村.其中女性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桂林市城区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标准的<急性中毒患者登记表>,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病例中男性346例(58.3%),女性247例(41.7%);高发年龄21~30岁(199例,占33.6%);职业分布以工人,学生,农民,以及无业人员排前4位(占全部人群的72%);中毒类型中乙醇中毒排第一位(213例,35.9%),一氧化碳(CO)中毒排第二位(199例,33.6%);1、2、3、11、12月CO中毒高发,乙醇中毒时间分布无特殊规律;中毒原因以意外中毒最常见(321例,54.1%);死亡病例7例,6例CO中毒导致.结论:急性中毒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且不同种类急性中毒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根据急性中毒的规律做好宣教和防范预案,能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急性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