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酵母分型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酵母的基因组分型工作。回顾了近20年来酵母基因组分型的发展过程,对各种分类方法,如碱基组成,种特异性探针,脉冲电泳核型,重复序列及线粒体DNA和核蛋白体R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申克孢子丝菌是孢子丝菌病的致病菌,以双相致病真菌。发生孢子丝菌病是由于宿主体内酵母细胞增殖所致,同时还与宿主防御机制有关。对其基因分型、部分基因的鉴定、分子诊断方法及致病机理的分子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申克孢子丝菌是孢子丝菌病的致病菌 ,为双相致病真菌。发生孢子丝菌病是由于宿主体内酵母细胞增殖所致 ,同时还与宿主防御机制有关。对其基因分型、部分基因的鉴定、分子诊断方法及致病机理的分子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0种临床少见酵母致病力的大小,体外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高低以及电泳核型的差异。方法 用经环磷酰胺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免疫抑制的习为感染模型,分别用105中酵母攻击,然后观察其存活期,并计数重要脏器中酵母的CFU;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这些酵母对氟康唑和酮康唑的MIC值,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确定这些酵母的电泳核型。结果 不同酵母的致病力大小不同,但均低于白念珠菌,对两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酵  相似文献   

5.
DNA分型技术在医学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感染问题已日益引起当今医学界的瞩目。如何快速而准确地对致病真菌进行分类鉴定对真菌感染的防治至关重要。由于致病真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仅靠传统的形态学、血清学、生物化学等表型分型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分类鉴定目的。生物个体间的差异本质上是DNA水平的差异,故DNA分型不仅能够区分不同种属的真菌,甚至还可揭示种内菌株间的细微差别。DNA分型技术的应用弥补了表型分型的不足,大大提高了致病性真菌分类鉴定的系统性和准确也、目前,该技术已成为致病真菌分类鉴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6.
解脲脲原体分群与分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脲脲原体在疾病中的致病作用仍有争议,现已假设仅有某个或某些血清型与疾病有关联。在研究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性方面,需要一种标准化的分群或分型方法。介绍抗解脲脲原体血清型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及其在临床血清分型上的应用,基于基因扩增的解脲脲原体分群或分型研究等方面的新进展,并综述了细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解脲支原体第一群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解脲支原体第一群进行分型,建立简便,可靠的分型方法。方法 设计分型引物,用CR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方法进行分型。结果 设计了解脲支原体的分型引物UMS511UMAU1和UMS511UMAU3,前者扩增出Uul型和Uu6型,后者扩增出Uu3型和Uu14型。  相似文献   

8.
皮肤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皮肤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文章从皮肤红斑狼疮的分型、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几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皮肤红斑狼疮的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中医辨证分型的规范化、经验方药总结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进行探讨,中医药治疗皮肤红斑狼疮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关节病性银屑病的Moll和Wright临床分型标准。方法:对确诊的61例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应用Moll和Wright临床分型标准进行分型,仅符合1种临床亚型者为单纯型,同时符合2种或2种以上亚型者称为重叠型,不能纳入任何类型者称为未定型。结果:5例符合单纯型,36例符合重叠型,20例属于未定型。结论:Moll和Wright临床分型标准是一非特异性分型标准,单纯根据5种临床表现分型对关节病性银屑病的早期诊断、推测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缺乏指导意义。需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探讨并验证有意义的临床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10.
肢端恶性黑素瘤10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肢端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伤在发病中的意义以及现行分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最近诊断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100例肢端恶性黑素瘤,对其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发于手28例,其中拇指甲下14例;足72例,足掌跖29例,足跟18例,拇趾甲下12例。31例原发部位有外伤史。40例肢端恶性黑素瘤难以用目前的分型方法分型,依据现行病理分型方法,肢端雀斑样痣性、结节性、浅表扩散性黑素瘤在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足部是肢端恶性黑素瘤的好发部位,外伤是发病的重要诱因,现行分型方法的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16年WHO更新了肥大细胞增生症(mastocytosis, MC)的分型和诊断标准,一些方法已经得到验证并应用于临床,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细胞减灭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本文对该病的分型、发病机制、目前常用和新兴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日光反应性皮肤分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本文介绍了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和分型方法,对问卷式调查法的不足之处、皮肤类型与皮肤色的关系、皮肤类型与皮肤对紫线照射的敏感性以及其它影响皮肤正确分型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笔者提出应正确理解皮肤类型的含义及相关概念,合理对待皮肤类型的分型结果。  相似文献   

13.
真菌病     
20 0 2 1490 酵母相马尔尼菲青霉菌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 /梁伶 (广西医大一附院皮肤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2 0 0 1,15 (4 ) .- 2 4 3~ 2 4 5对 6株马尔尼菲青霉菌 (PM)的酵母相 ,采用M2 7- P方案中的 E- test法测定对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5 -氟胞嘧啶、二性霉素 B的 MIC值。结果显示伊曲康唑敏感性最强 ,其次是酮康唑和5 -氟胞嘧啶 ,二性霉素 B敏感性相对较弱 ,氟康唑 MIC值较其它 4种药物要大。酵母型 PM对 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图 6表 1参 7 (王冬云 )2 0 0 2 1491 红色毛癣菌随机扩增 DNA多态性分型研究 /成晓茹 (一军大南方医院惠侨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1,34 (6) .- 4 4 8~ 4 4 9研究发现 ,三地 4 6株红色毛癣菌可分为五个基因亚型 ,基因分型与表型分型间并无对应关系 ,同一表型可呈不同的基因型 ,不同的表型又可呈同一基因型。然而 ,红色毛癣菌的基因型与地区来源却有较密切的关系 ,表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生活习性等因素对红色毛癣菌的遗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定量测定念珠菌酵母相全细胞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和甘露糖。方法:CS 9000双波长飞点薄层扫描仪扫描薄板,随行外标两点法计算含量。结果:线性范围,D-葡萄糖为1.548-9.288μg,回归方程A=9778.85C-1108.01,r=0.9991;D-甘露糖1.464-8.734μg,回归方程A=8167.46C+1047.82,r=0.9993。念珠菌酵母相全细胞生成的D-葡萄糖回收率为96.46%,RSD=3.57%;D-甘露糖为96.36%,RSD=3.83%。结论:此方法可用于定量分析念珠菌酵母相全细胞生成的单糖含量。  相似文献   

15.
须癣毛癣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须癣毛癣菌的DNA分型,了解DNA型别与形态学分型,有性型型别,以及与菌种来源地区,与人体感染部位之间的关系。用氯化苄法提取DNA,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须癣毛癣功42株以及部分其它皮肤癣菌和我科保藏的菌种Arthroderma8株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6.
生殖器溃疡中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测和分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溃疡患者中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情况,并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检测和分型方法在生器疱疹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病毒分离培养、普通PCR和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法同时对200份生殖器溃疡标本作了HSV检测与分型。结果: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1%和95.9%,PCR-微孔板杂交法分型结果与病毒分离培养法和普遍PCR的分型结果完全相符。生殖器溃疡中HSV检出率为30%(60/200),其中HSV-2感染占96.7%(58/60)。结论:HSV-2是性病门诊患者生殖器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是一种适用生殖器溃疡标本中HSV的检测与分型的快速、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 2型 (HSV- 2)和单纯疱疹病毒 1型 (HSV- 1)引起的生殖器疱疹的预后不同 [1],检测 HSV时有必要对其分型。目前,生殖器疱疹的实验室诊断“金标准”是 HSV分离培养法,该法敏感性欠佳,费时费力。新近出现的 PCR- ELISA及 PCR-微孔板杂交法,将 PCR、核酸杂交及酶联免疫技术结合起来,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诸多弊端 [2,3]。我们建立了 HSV的 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检测和分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在生殖器标本 HSV检测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Vero细胞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引…  相似文献   

18.
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将沙眼衣原体分为18个血清型,A~K,L1~L3,Ba,Da,Ia和L2a。随着研究的深入,又鉴定出血清变异型D,D^+,I^-和Ga,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和序列分析为分辨力高而简便的基因分型方法,与血清分型有较高的符合率,并鉴定出基因变异型Dv,G,Ib,Jv1和Jv2。沙眼衣原体全染色基因分型能提供血清或基因型内的多态性,可作为沙眼衣原体分型研究的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同一亲本来源的7株白念珠菌为对象,研究氟康唑对其菌丝相与酵母相抗菌活性的差异。方法:参照NCCLS M27-A方案,测定氟康唑对7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的MIC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不同,对菌丝相的MIC值低于酵母相。结论: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菌丝相的抗菌活性强于酵母相。  相似文献   

20.
免疫抑制患者的主要死因是真菌感染,如在白血病患者中占致死性感染的21%。真菌感染一般发生在免疫抑制后1~6个月。作者复习了有关文献,归纳出引起感染的真菌。(1)酵母菌:最常见的是假丝酵母及曲霉种,前者依次为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光滑球拟酵母和克鲁斯假丝酵母。少见菌种有皱落假丝酵母、季也蒙假丝酵母、葡萄牙假丝酵母和伪热带假丝酵母。隐球菌病中常见新型隐球菌感染。其他还有白吉利丝孢酵母、脆壁克鲁维酵母、酿酒酵母和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