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无菌性松动都是其植入后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一渐进性过程经常导致假体周围大量骨丢失.而如何处理假体周围骨丢失,就成为翻修手术中的关键问题.多年来,治疗骨缺损的最佳方案一直存在争议,而我们采用的同种异体打压植骨和骨水泥技术的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使用这种方法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长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广泛开展,因各种原因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日渐增多。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目的是解除疼痛和恢复髋关节功能。一般可通过重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更换假体来实现。在翻修过程中,可选用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来获得坚强的固定。但那些由于磨损、磨损所产生的碎屑以及炎症产生的骨溶解而导致的骨缺损,常常使翻修术变得很困难。其中髋臼骨缺损是经常遇到的难题。对髋臼骨缺损的充填,需要充足的库存骨和各种类型的假体,并且要求手术医师熟悉股骨前、后方的手术入路,能充分显露骨盆,对各种并发症能及时处理。本文就…  相似文献   

3.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炎  吴立东 《中国骨伤》2006,19(6):381-383
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往往存在骨缺损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复杂情况,修复骨缺损、维持假体的稳定是翻修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往往需要骨移植。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骨移植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假体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应用以修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异体骨的使用,改善异体骨骨折的愈合及重建等,结果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较其他骨移植物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该文将对这些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广泛开展,因各种原因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日渐增多。THR的近期疗效满意是一致公认的,而长期随访资料显示假体松动、骨溶解是当前全髋关节置换术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磨损、炎症等引起的骨溶解与缺损给翻修手术带来极大困难,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需要彻底清除残留骨水泥,或需要拔出假体,也可造成骨残端进一步缺损或骨折。解决骨缺损的问题成为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重要环节,也是翻修手术的难点。本就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类作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假体的选择和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资料较完整的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共55例,其中行髋臼假体翻修术的患者有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52~86岁,平均73岁。左髋13例,右髋23例。髋臼翻修原因:髋臼假体松动20例,髋臼和股骨假体均有明显松动12例;头臼不匹配2例;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2例。髋臼骨缺损21例,按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AAOS)分类标准:Ⅰ型:节段性骨缺损6例;Ⅱ型:腔隙性骨缺损9例;Ⅲ型:混合型骨缺损6例。结果36例中,4例仅翻修髋臼侧假体,保留原股骨假体;3例更换了磨损严重的聚乙烯内衬,未予更换金属假体,其余29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髋臼骨缺损21例中,6例使用颗粒骨打压植骨+骨水泥假体,2例为结构性和颗粒性打压植骨+骨水泥假体,9例为结构性植骨+颗粒打压植骨后,使用金属加强环+骨水泥假体,1例为结构性植骨后,使用常规髋臼假体,3例仅对局部骨缺损部位进行植骨未予更换稳定的金属假体。随访时间6~68个月,平均39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8分,提高至随访时平均89分。结论机械性磨损是人工髋关节松动翻修的主要原因;翻修时,假体的选择和骨缺损的处理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差异和术中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周密的术前计划、准备多种类型髋臼假体供术中选择、充分自体和异体植骨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患者的年轻化,翻修手术也在逐年增多。常见的翻修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而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1-2]。骨溶解往往会导致髋臼侧或股骨侧骨缺损,而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往往比较棘手。因此,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笔者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严重髋臼底部缺损需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人工髋关节置换使患者疼痛缓解、行走及运动能力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然而因人工关节假体使用有一定的年限,且初期假体设计亦尚不完善,术后因应力遮挡、机械因素、骨坏死、骨溶解、术后感染、患者依从性差、过早下床等因素使假体发生脱位、感染、松动~([1-3]),不得不对髋关节进行翻修。不论是哪种因素导致的髋臼骨缺损,缺损部位和程度在翻修术中都对植入物的充分固定、正确对线和稳定韧带产生影响~([1])。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1],但假体的寿命有限,多种原因常会导致假体需要翻修。而翻修术成功的关键就是充分植骨修复骨缺损及可靠地固定翻修假体[2],其中髋臼骨缺损的程度可以对假体的选择、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手术疗效产生极大影响。因此笔者就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股骨假体松动常造成股骨近端骨缺损,对失败股骨假体翻修的方法很多。最初,普遍采用骨水泥技术进行翻修,据报道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髓腔内多为硬化、光滑菲薄的骨面,难以获得骨一骨水泥之间的微交锁,所植入的新假体因而难以获得长期稳定。使用非骨水泥假体进行股骨假体翻修的技术,除骨量丢失较少的患者,以近端微孔涂层假体翻修的结果并不满意”。当近端骨量中度或者重度丢失时,需要某种形式的远端固定才能获得成功重建。1997年至2000年我们对60例患者采用解剖髓腔交锁假体(anatomic medullary locking,AML)进行翻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翻修手术时髋臼巨大骨缺损的重建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作者所治疗的病例,提出髋关节翻修手术时髋臼巨大骨缺损的对策。方法 总结分析 32例 33髋髋臼巨大骨缺损的翻修病例,男 17例,女 15例,年龄 40~ 90岁,平均 61.5岁。第 1次翻修 28例 29髋,第 2次翻修 2例 2髋,第 3、 4次翻修各 1例 1髋。首次手术为股骨头置换者 8例 8髋,全髋置换者 24例 25髋。除行马鞍型假体置换的 2髋外,其余 31髋均行骨移植,以松质骨为主。 22髋为非结构性植骨, 9髋为大块异体股骨头或自体髂骨植骨。植骨后 9髋植入标准髋臼假体, 24髋选用特殊假体,主要为计算机辅助定制型髋臼假体,包括加侧翼假体、双层金属网罩、髋臼增强环罩、双球面假体、带嵴假体和马鞍型假体。结果 经 0.5~ 11年随访,无一例发生再移位或再发骨吸收。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 17~ 48分提高到 54~ 89分。 计算机辅助定制型人工髋臼更能符合不同病情的需要,且使手术难度减小。结论 特殊假体具有更适合个体需要、可防止植骨块移位或塌陷、初始稳定性较好等优点。正确使用植骨和选择恰当的假体,以重建髋臼窝和周缘的完整性,将明显提高翻修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