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特发性脊柱侧凸存在多种解剖畸形,对心肺生理功能影响已有较多研究报告。为探讨脊柱侧凸对脊髓生理功能的影响,作者观察了Cobb角60°以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临床资料脊柱侧凸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186岁(12~36...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杆杠力法矫治Lenke 1C或2C型胸段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腰段侧凸自行矫正的疗效.方法 37例Lenke 1C或2C型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凸患者,男3例,女34例;年龄14.3~29.2岁,平均17.3岁;1CN型18例,1C-型2例,1C+型3例,2CN型13例,2C-型1例.在同医院以杆杠力法矫治胸段侧凸.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2~6年,平均3.5年.胸段侧凸平均矫正率为83%,末次随访腰段侧凸矫正率为81%.胸段侧凸矫正率/柔软度的比值平均为2.4,表明胸段侧凸过度矫正,腰段侧凸的矫正率/柔软度的比值平均为1.2,表明腰椎自行矫正能力增强,所有腰段侧凸顶椎横移距离均因自行矫正而减少,手术前后冠状面平衡无明显变化.结论 杠杆力法矫治Lenke 1C或2C型特发性脊柱侧凸,通过矫正胸段侧凸,可获得腰段侧凸的自行矫正.  相似文献   

3.
脊柱侧凸矫正术是骨科一项较复杂的手术,极易出现并发症。我院自1980年~1991年施行脊柱侧凸矫正39例。本文仅涉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临床资料本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7~43岁,平均11.5岁。特发性脊柱侧凸35例,占90%,神经肌肉性及先天性各2例,各占5%。主凸在胸段21例,胸腰段15例,腰段3例。合并胸廓畸形24例,骨盆倾斜9例。术前侧凸35°~95°(Cobb法),平均71°。其中90°以上者6例,有限制性肺功能障碍,肺功能检查肺活量降低43%~48%。采用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伴有面部不对称的小儿先天性颈胸段/上胸段脊柱侧凸畸形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患儿术后面部不对称的自然转归.方法:2010年6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手术的伴有面部不对称的先天性颈胸段/上胸段侧凸畸形患者共16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5~14岁(8.1±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胸段脊柱侧凸的前路矫形方式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2年6月-2007年4月,采用前路矫形技术治疗胸段脊柱侧凸23例.男7例,女16例;年龄11~17岁,平均13岁.特发性脊柱侧凸17例,Chiari畸形I型或脊髓空洞伴胸段脊柱左侧凸6例.病程3~10个月.站立正位X线片示Cobb角为40~78°,平均59°.Bending相自然矫正率为50.O%~67.5%,平均53.5%. 结果 患者术后均无胸腔感染,其中1例于术后3周发现乳糜胸、T6 螺钉松动拔出和椎体破裂,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2周站立位X线片示Cobb角为3~20°,平均13.7°,矫正率为76.8%.2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60个月,矫正丢失2~8°,平均4.6°.患者固定融合区植骨均愈合良好,均无内固定断裂、明显后凸加重及曲轴现象发生. 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前路矫形是治疗胸段脊柱侧凸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胸腰段/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经前路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月,76例胸腰段/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前路选择性矫正融合术。患者共76例,男19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16.2岁(13~27岁)。按照Lenke分型,Ⅴ型41例,Ⅵ型35例。其中Lenke Ⅴ型术前胸腰段侧凸Cobb角平均51.3°(38°~65°),胸段侧凸Cobb角平均35.5°(23°~41°);Lenke Ⅵ型术前胸腰段侧凸Cobb角平均53.4°(46°~68°),胸段侧凸Cobb角平均39.2°(27°~51°)。所有患者均接受侧前路矫正选择性胸腰段融合。术后以及随访中对胸腰段侧凸矫正以及胸段代偿矫正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同时采用SRS-22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状况。结果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2~5年)。Lenke Ⅴ型组术后胸腰段侧凸Cobb角平均11.2°(3°~15°),胸段侧凸Cobb角平均8.3°(2°~11°),最终随访时分别为13.2°(5°~17°)和10.1°(4°~15°),无躯干冠状面失代偿发生;LenkeⅥ型组术后Cobb角平均16.3°(8°~21°),胸段侧凸Cobb角平均13.7°(11°~19°),最终随访时分别为17.5°(11°~24°)和15.2°(14°~21°);仅1例发生躯干冠状面失代偿,但不需要进一步治疗。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在术后以及最终随访时填写了SRS-22评分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胸腰段/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经前路矫正、选择性融合可以获得良好矫正,术后胸段弯曲能够获得较好的代偿矫正,并在远期随访中维持矫正效果和躯干冠状面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 MMC)修补术后迟发性脊柱畸形的影像学特征与矫形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MMC修补术后迟发性脊柱畸形的患者23例, 男16例、女7例, 年龄(15.4±5.9)岁(范围6~28岁), 均在幼儿期(0~4岁)接受MMC切除修补术。对脊髓脊膜膨出的合并症、脊柱畸形的影像学特征(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局部后凸角)、矫形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22)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2.4±0.8)年(范围1~4年)。23例患者中MMC发生于上胸段3例、胸段1例、胸腰段13例, 腰骶段6例。16例患者脊柱侧凸或后凸的顶点与MMC病损在同一节段内。MMC位于胸腰段的13例患者中12例伴有侧凸畸形、9例伴有后凸畸形, MMC位于腰骶段的6例患者中3例伴有骨盆倾斜。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凹侧撑开与凸侧切除治疗先天性颈胸段侧凸畸形的技术差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先天性颈胸段侧凸畸形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为(12.5±4.5)岁(范围6~20岁)。C 7楔形椎1例,T 1半椎体及不对称蝶形4例,T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病例术前病例讨论对于制定最终手术方案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07年10月1日入院待手术的脊柱侧凸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和影像学资料,并由其主治医生制定初步手术方案(包括诊断、手术入路、上下融合节段、是否行主胸弯选择性融合、手术次数),随后科内集体讨论制定最终手术方案,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差异.[结果]至2008年2月29日共收集143例患者,特发性脊柱侧凸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9例,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26例,其他类型脊柱侧凸5例.平均年龄16.1岁(2~49岁),平均主弯Cobb's角56.9°(15°~115°).讨论后最终手术方案改变的有46例(占总数的32.2%),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占38例.手术入路改变1例,上融合节段改变19例,下融合节段改变29例,是否行主胸弯选择性融合改变1例.用性别、年龄、Cobb's角大小、弯型、主治医生经验等分析影响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方案制定的因素,发现年龄小于20岁、Cobb's角70°以下、胸弯型的病例手术方案制定的难度更大.[结论]术前集体讨论改变了部分脊柱侧凸病例的手术方案并且有助于制定更完善的脊柱侧凸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保护膈肌的小切口胸腰段脊柱侧凸前路矫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用保护膈肌的小切口行胸腰段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技术的可能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胸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7例(男3例,女14例),年龄12~19(平均14.6)岁,术前Cobb角44°~76°(平均56°),其中4例伴有胸腰段后凸10°~18°,其余病例矢状面正常。内固定节段T11~L312例,T11~L43例,T11~L22例。手术时取凸侧在上的侧卧位,在保护膈肌的前提下在膈肌上下各作长约8cm的切口,暴露至脊柱。内固定器械采用CDH。切除椎间盘后在脊椎上置钉。将矫形棒从膈肌角处小洞中穿过,应用去旋转技术完成腰椎前凸化,同时采用凸侧加压技术进一步矫正侧凸畸形。结果:手术时间为210~27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310~520ml,平均400ml。术后Cobb角4°~16°(平均10°,纠正率为80%),4例胸腰段后凸畸形术后矢状面恢复形态良好。无术中术后并发症,2例出现手术侧下肢皮温升高。随访3~11个月,无内固定并发症,2例出现6°的额状面纠正度丢失。结论:保护膈肌的小切口胸腰段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是可行的,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能够达到与传统入路相似的临床疗效,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增加,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成人胸段侧凸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并探讨使其发生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41例主弯为胸弯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的心脏彩色超声以及与脊柱侧凸相关的临床、ⅱ影像学资料,男9例,女32例;年龄22~57岁,平均31.29岁.对照组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7例,女28例;年龄25~44岁,平均31.17岁.研究侧凸方向、侧凸角、侧凸累及椎体数量、侧凸弧度类型、顶椎位置以及年龄对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侧凸角和侧凸累及椎体的数量分别影响心脏舒张功能(E/A比值)和收缩功能(左室短轴缩短率).此外,侧凸弧度类型以及顶椎位置影响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的主肺动脉径.成人侧凸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左窒前后径、收缩末期左室前后径、左房前后径、右室前后径、主动脉根径、主肺动脉径等心脏结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成人胸段侧凸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总体并未偏离正常范围,但是脊柱畸形仍对患者的心脏结构和舒缩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影响因素可能包括侧凸角、侧凸累及椎体数量、侧凸弧度类型以及顶椎位置.  相似文献   

12.
后路截骨前路病灶清除治疗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1997年,我们用后路截骨矫形,哈氏棒、棘突钢丝和椎板下钢丝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截骨、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了18例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病例。通过复查随访,效果优良。18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8~36岁。L1~L4结核并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1月至1998年6月,我们应用DICK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5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47例,女5例。年龄18~30岁28例,31~40岁15例,46~65岁9例;高处坠落伤16例,交通事故伤36例。损伤椎体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Marfan综合征患者合并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侧凸程度、类型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38例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Marfan综合征患者的X线资料,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例(42.03%)患者合并脊柱侧凸,男38例,女20例,男女患病率比例为1.18∶1,其中≤10岁6例,11~20岁12例,21~30岁19例,31~40岁11例,41~50岁7例,51~60岁3例;平均冠状面Cobb角为26.8°±27.8°;胸弯36例,胸腰弯11例,腰弯2例,双弯6例,三弯3例;单弯中顶椎凸向右侧38例,凸向左侧11例;矢状面胸椎后凸平均为14.3°±13.2°,其中胸椎前凸5例,胸椎后凸不足40例,胸椎正常后凸12例,仅1例胸椎后凸45°;11例患者冠状面Cobb角>40°,平均年龄15.9岁。结论:在接受心脏手术的Marfan综合征患者中脊柱侧凸患病率为42.03%;脊柱侧凸类型多样,冠状位畸形以胸弯和胸腰弯多见,胸椎凸向右侧发生率较高,矢状位畸形以胸椎后凸不足为主;在青少年表现较为严重,需要严密的随访及手术矫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合并高肩胛征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高肩胛征与双肩平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科以脊柱畸形首诊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4例CS合并高肩胛征患者,其中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11.8±6.0岁(2~31岁)。通过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测量并记录患者侧凸类型、Cobb角、顶椎位置、上下端椎位置、双肩高度差、高肩胛的位置及半椎体位置等。并对双肩高度差和弯型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表现为颈胸椎或胸椎侧凸畸形,平均侧凸Cobb角49.5°±23.3°。侧凸顶椎位于T1~T11,其中16例患者表现为单节段或多节段半椎体畸形,半椎体发生于T4及以上节段10例;合并肋骨畸形15例,其中9例发生于脊柱侧凸的凹侧,3例发生于侧凸凸侧,3例发生于侧凸两侧。高肩胛发生于脊柱侧凸凸侧15例(62.5%)、凹侧7例(29.2%)、双侧2例(8.3%)。高肩胛位于侧凸凸侧的15例患者均为凸侧肩高于凹侧;高肩胛位于侧凸凹侧的7例患者中,5例凹侧肩高于凸侧,2例凸侧肩高于凹侧。双肩高度差平均为15.7±21.0mm。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双肩高度差与Cobb角、顶椎位置、上下端椎位置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S合并高肩胛征患者多表现为颈胸段和胸段侧凸畸形,以T4以上节段半椎体多见,高肩胛征及合并的肋骨畸形均多见于脊柱侧凸的凸侧,而双肩高度差与弯型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Ⅰ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对31例神经纤维瘤病Ⅰ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例,女12例;年龄5~25岁,平均15.4岁。侧凸的类型包括胸椎侧凸23例,腰椎侧凸3例,胸腰段侧凸5例;其中胸段侧凸合并后凸6例。术前侧凸角度45°~145°(平均85.9°),后凸角度43°~120°,平均81.3°。单纯后路手术内固定17例,前路内固定手术2例,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手术12例。内固定采用单纯Harrington棒7例,Luque棒3例,Harrington+Luque棒5例,CD4例,CDH3例,TSRH7例,PRSS2例;其中单棒固定10例。结果除4例随访不足1年外,其余随访时间为1~18年,平均9.4年。术后侧凸矫正5°~68°(平均25.3°),平均矫正率33.4%;后凸矫正18°~55°(平均32.2°),平均矫正率39.6%。术后Luque棒断裂1例,Harrington断棒及Harring棒、Luque棒钢丝断裂各1例;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4例;1例术后反复脱钩经3次翻修手术效果不佳后改行Galveston手术;术后2年侧凸加重1例。结论神经纤维瘤病Ⅰ脊柱侧凸应早期手术治疗,充分植骨融合,并尽可能采用坚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度僵硬脊柱侧后凸截骨策略的量化标准.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20年5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采取牵引后手术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凸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19.8±5.0)(13~34)岁.主弯顶椎位于胸段43例,胸腰段9例,腰段 11 例;主弯冠状面 Cobb 角(...  相似文献   

18.
脊柱侧凸前路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前路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的远期疗效。方法 :198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前路手术治疗 168例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 ,男 5 3例 ,女 115例 ,年龄 7~ 3 1岁 ,平均 14 2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 3 4~ 89° ,平均 47 5°。随访期间测量冠状面Cobb角 ,了解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15 1例患者随访 3~ 2 4年 ,平均 12 5年 ,术后矫正 2 6~ 45° ,平均矫正 41° ( 85 4% ) ,平均矫正丢失 3 2° ( 7 1% )。脊髓损伤 1例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 4例 ,螺丝钉折断 2例 ,钢缆折断 3例 ,断棒 3例 ,假关节形成 2例。结论 :前路矫形手术能有效地治疗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 ,能通过较短的节段达到三维矫正和重建躯干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骨样骨瘤伴脊柱侧凸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并分析其治疗转归及疗效.[方法]回顾研究1997年2月~2006年12月收治脊柱骨样骨瘤9例,年龄8~21岁(平均15.2岁),其中胸段2例,胸腰段2例,腰段5例.所有病人均以脊柱侧凸为首诊,同时伴有脊柱区疼痛,Cobb's角为10°~30°(平均22°).1例因侧凸度数较大为30°,躯干倾斜明显,而当即行瘤巢切除术,1例8岁患者,因躯干倾斜明显,在CT证实后行手术切除.1例诊断不明者亦一期进行了手术治疗.6例病人接受了试验性口服阿斯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治疗,1个月后疼痛均明显缓解,其中3例轻度脊柱侧凸无明显进展,继续服用阿斯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后疼痛完全消失,停药后无复发,未予手术.另3例停止服药疼痛症状复发,予以手术切除瘤巢.[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术后均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症状缓解;脊柱侧凸患者中5例侧凸消失或度数小于15°,4例侧凸成为结构性,在支具控制下,侧凸度数减轻.[结论]青少年腰背痛或者疼痛性脊柱侧凸需考虑脊柱骨样骨瘤的可能.薄层CT横扫是最有效和最有助于定位的方法.脊椎骨样骨瘤病人可先行药物治疗,严格随访,如有需要,再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我院骨科自1988年以来应用Luque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58例,取得较好效果。本组男38例,女20例;年龄14~23岁;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其中3例术前有不完全截瘫。侧凸主弯部:胸主弯5例,胸腰主弯24例,胸腰双主弯3例,腰主弯5例。侧凸角(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