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制订有效的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针对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予干预,观察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随着新生儿窒息率的下降而有所下降;窒息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由50.5%下降到30.3%.结论积极防治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或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目标监测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对比干预前后新生儿感染的效果,为进一步制定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2 003例新生儿,通过HIS、LIS和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回顾性调查,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对2014年1-12月入住NICU的1 165例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监测,包括:出生体质量、胎龄、窒息、气管插管、留置胃管、脐静脉/PICC置管等,并进行评估,在监测评价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由干预前的7.59%下降至4.8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由5.34‰下降至1.4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由2.08‰下降至0;新生儿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脐静脉/PICC置管、住院时间、新生儿有无窒息及Apgar评分等因素密切相关,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主动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及时调整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干预技术的效果.方法对97例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病例按1:1配比设立对照,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以条件Logistic法筛选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技术,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结果14项相关因素中有3项因素(重症监护、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采取应用丙种球蛋白提高新生儿免疫力、洗手消毒合格率以及规范消毒措施相结合的控制技术,对2004年7月后的217例新生儿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率自2003年同期的16.2%降至8.3%,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重症监护(ICU)、侵袭性操作(插管)、住院天数长是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新生儿免疫力、加强洗手消毒合格率以及全面规范消毒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结果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92例,医院感染率为2.65%;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9.13%),其次为胃肠道(17.39%)、皮肤软组织(15.22%)、眼部(15.22%)及口腔感染(13.04%);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以高危新生儿为主,主要感染时间为出生后1~3 d(79.35%);低体重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8.87%、33.71%、77.78%,与正常新生儿(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该积极监控出生3 d的高危新生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情况下复苏的发展及应用。方法:新生儿初步快速评估,没有大动脉搏动、呼吸反应,就应该给予新生儿采取复苏措施,基本包括:清理、刺激、吸引、供氧等。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从2003年到2008年下降了53%;新生儿窒息分娩死亡率下降了55%。结论:新生儿复苏技术是挽救窒息新生儿生命减少伤残的有效措施,通过我国第一周期实施,明显降低了新生儿窒息死亡的概率,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新标准制定后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新生儿SIRS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006年1月~12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768例,符合SIRS者38例,SIRS发生率4.9%,病死率为5.3%。结论:早期新生儿发生SIRS的主要病因为非感染因子,晚期新生儿感染因素是引起SIRS的主要病因;新标准的应用使SIRS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病死率下降;加强围生期保健,降低窒息发生率,减少羊水和胎粪吸入,及时控制感染是降低SIRS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3-2012年中山市新生儿死亡情况,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2年中山市产科质量情况报表及新生儿死亡登记的相关资料。结果 1)2003-2012年中山市活产数为453 925例,新生儿死亡1 463例,死亡率为3.22‰,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669例,死亡率为1.47‰;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率的45.73%;2)前三位死因依次:窒息295例(20.16%)、早产低出生体重293例(20%)、先天异常194例(13.26%),其中先天性心脏病88例(6.02%);3)中山市近十年早产发生率为4.10%;窒息发生率为1.77%。前后5年对比:中山市新生儿死亡率由4.04‰下降到2.41‰;早产发生率由3.66%上升到4.34%,早产死亡率由0.77‰下降到0.50‰;出生窒息率由2.34 %下降到1.42 %,窒息死亡率由0.91‰下降到0.42‰;出生缺陷死亡率由0.56‰下降到0.30‰;4)对2007-2011年中山市围产儿死亡中43例(12.13%)足月儿“产时重度窒息”个案评审,其中羊水污染者34例(62.79%)。结论 建立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妇幼保健系统、医疗管理部门、临床科室紧密配合的机制,完善产前、产时母婴监护措施,加强对基层围产工作者技能的培训,重点控制早期新生儿死亡,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对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2011年4月共收治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例,其中8例为医院感染病例;自2011年5月-2012年4月对疑似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隔离,入院后24 h内轮状病毒肠炎抗原主动筛选,期间对102例患儿主动筛选,共筛选出13例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并对确诊患儿严格落实隔离措施.结果 实施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前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8%,措施落实后无医院感染发生.结论 通过主动筛选、严格落实隔离、消毒措施能有效预防与控制轮状病毒肠炎在新生儿室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标性感染监测及干预措施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感控制;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住院的新生儿作为试验组,进行目标性感染监测并采取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医院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3. 82%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6. 2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千日感染率9. 7‰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18. 7‰;两组常见感染部位均为下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病原菌居前2位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住院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开展目标性感染监测及干预措施,可减少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呼吸道和胃肠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妇幼保健院在降低区域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海淀区属4家分娩量最大的医院为研究对象,对在2009至2010年中开展新生儿窒息专项工作与2008年度未开展专项工作时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4家医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009至2010年比2008年均有逐年明显下降趋势,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海淀医院、四季青医院和上地医院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在各年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630、2.103、5.074、2.007,均P<0.05).4家医院合计早期新生儿死亡率2008至2010年分别为1.15‰、1.13‰、0.95‰,有逐年下降趋势,但各年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44,P>0.05).结论 妇幼保健院应承担起对区域内新生儿复苏工作的管理责任,规范的窒息复苏培训及督导、加强产儿科合作等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早期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1997-2007年四方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苯丙酮尿症(PKU)的筛查情况.总结经验.使新生儿筛查工作更加正规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降低智障儿的发生。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72h采足跟血滴于美国进口滤纸上,用荧光法检测血促甲状腺素(TSH),苯丙氨酸(Phe)浓度。结果 四方区11年来共筛查29814例,确诊CH14例.(男:女=1:2.5)发病率为0.470%。;PKU患儿1例,发病率为0.033%。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PKU患儿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政府支持、政策得力、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及严格控制实验室质量.保证100%的追访治疗率.是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有效降低智障儿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的防控策略进行探讨。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方法,对近2年来医院新生儿病区住院患儿医院感染情况、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结果并对预防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医院2年共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2.28%,其中早产儿医院感染18例,感染率占60.00%,明显高于同期新生儿医院感染,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高危因素,同时医源性因素以及患儿所处院内环境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规范指导,同时对患儿所处医院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指导,以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999~2006年上海市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状况及流行趋势,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方法对1999-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153703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对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732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4.76%,例次感染率5.03%。2004~2006年医院感染率4.09%低于1999-2003年的5.61%(P〈0.01)。科室例次感染率以ICU最高(15.89%),其次为内科(8.68%),儿科最低(0.01%);科室感染例次构成比以内科最高(占74.02%),其次为外科(占21.07%),儿科最低(占0.54%);各部位例次感染率,泌尿道由1.91%下降至0.61%(P〈0.01),手术部位由0.35%下降至0.21%(P〈0.01),下呼吸道由1.80%下降至1.23%(P〈0.01),其他部位感染由0.23%下降至0.14%(P〈0.01);上呼吸道、胃肠道、腹腔内组织及血管相关感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患者年龄分布以大于60岁所占比重最大(77.79%)。致病菌检出以G^-杆菌为主(占51.86%)。[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针对本院医院感染流行特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逐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科院内感染发生影响因素较多。文章主要从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新生儿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院内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751份病历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9.05%,感染部位为消化道、口腔、呼吸道、脐部、皮肤、泌尿道,以消化道感染占首位。主要病原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原发疾病为非感染性疾病的医院感染率比原发疾病为感染性疾病者高。结论: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应加强监测,尤其应加强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强调隔离及无菌操作,避免接触性传播,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查阅2009年12月-2010年10月NICU新生儿的病历,记录患儿所采用的侵入性操作种类、持续时间及其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458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07例,感染率为7.34%;NICU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51.40%;未使用、使用1种、使用≥2种侵入性操作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57%、5.83%、8.78%,感染发生率呈依次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尿管、肠内营养、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可以增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且随其应用的时间不同,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也不同。结论应用侵入性操作,可以增加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综合衡量患儿病情和治疗措施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过多的侵入性操作。  相似文献   

17.
足月胎儿生长受限的妊娠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主要相关因素,终止妊娠的方法和时机,改善FGR围生儿预后。方法收集近5年的足月FGR病例108例,分析FGR孕妇有关病史、妊娠经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相关因素。结果:①与FGR相关因素方面,以妊娠并发症为首要因素,其中又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首位(13·9%),其次为胎盘、胎儿因素,而病因不明者达20·4%。②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组比较,胎儿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108例足月FGR新生儿体重为(2250±225)g。结论:妊娠并发症是FGR主要危险因素,选择恰当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有利于减少FGR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本院1997~2002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结果31956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3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4.49%,总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26.04%)、上呼吸道(20.06%)、术后伤口(16.78%)和胸腔感染(13.65%)为主。结论通过监控和加强人员培训教育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降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在1998年开展伤害调查的原9所中小学校中实施干预措施,于实施干预措施后5个月和10个月重复进行伤害调查。观察伤害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后5个月,中学生月平均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5.19%降至1.91%,下降了63.20%;小学生月平均伤害发生率由3.63%降至0.74%,下降了79.56%,实施干预措施后10个月,小学生的月平均伤害发生率进一步下降至0.52%,下降了85.67%,结论 伤害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现状和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取前瞻性及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2009年870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30 209例住院患者中有87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9%,感染科室以内科、儿科为主,分别为5.5%和2.5%;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上呼吸道占32.3%,下呼吸道占36.4%;第一、四季度感染率最高,分别为3.2%和3.5%。结论强化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医院感染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