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L-2在白血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治疗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已占据一定地位.白细胞介素-2是一分子量为15.5Kda的蛋白,高亲和力白细胞介素-2受体主要存在于活化的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静止状态NK细胞及巨噬细胞表达中等亲和力受体.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毒效应细胞识别并杀伤白血病细胞.高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治疗AML或CML可能产生疗效,尤其是在移植后存在微小残余病变时.常见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朱薇波  潘理明 《临床荟萃》1996,11(8):259-260
已有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结果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上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我们对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白细胞介素-2(IL-2)、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的检测,就其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 受体系统介导的靶向杀伤作为新一代导向治疗策略的创立已经引起临床血液学及肿瘤治疗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1] 。我们先前的动物实验结果业已证明 ,重组白细胞介素 6 (IL 6 ) 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能高度特异性地杀伤高表达人IL 6受体 (IL 6R)的BNML大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 ,明显延长白血病大鼠的生存期 ,而对正常造血细胞无不良反应[2 ,3] 。新近我们的研究结果则显示 ,粒、单、红白血病细胞不但高表达IL 6Rα亚单位的基因和蛋白 ,而且还高表达高亲和力IL 6R。鉴于IL 6R的 β亚单位在高亲和力IL 6R…  相似文献   

4.
背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复发率极高,如何降低移植后复发率至今仍是难点。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异体细胞因子活化杀伤(CI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例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诱导化疗及巩固强化治疗后,在第1次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1个月给予三四疗程异体CIK细胞输注,每隔半年1个疗程,每疗程分5次输注异体CIK细胞,每隔1日输注1次。每次输注CIK细胞前半小时内给予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第1次输注后隔日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半年后减为隔2日1次,1年后减为隔3日1次,1年半后减为1次/周,维持半年后结束,预防白血病复发。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异体CIK细胞及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无发热、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无骨髓抑制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治疗安全。2例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分别为20个月及2年,目前仍无复发。首次得出对于无合适供者的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缓解后可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异体CI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有机会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2在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2(IL—2)是机体免疫网络中重要的淋巴因子,它具有诱导细胞分化增殖、增强细胞毒性作用、促进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诱导干扰素产生及介导肿瘤免疫等功能,其作用有赖于与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相互影响。IL—2R由两条肽链(α、β)组成,构成αα、ββ、αβ3种类型。它们与IL—2的亲和力分别属于低、中、高3种。IL—2能诱导表达αβ型受体的NK细胞合成新的α链与过多的β链,以形成更多的αβ型受体,迅速激活细胞。与细胞膜结合的IL—2R(mIL—2R)可释放到血液及其他体液中,成  相似文献   

6.
造血、细胞因子 白介素-11与造血调控(综述) 1:14 IL-13对造血系统的作用(综述) 1:20 重组人白介素-3在几种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综述) 6:350 白介素-2及其受体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综述) 1:8 白细胞介素-6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相互关系的研究(综述) 1:11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Ⅰ/Ⅱ期试验 3:187 重组α-2b干扰素治疗初治毛细胞白血病:癌症和白血病B组所行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 2;122 α-干扰素加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181 GM-CSF和G-CSF在治疗白血病中的应用及评价 1:43  相似文献   

7.
背景: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相关病死率高,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有可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混合H-2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白细胞介素2治疗对小鼠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Balb/c小鼠经直线加速器照射3Gy后分为白血病模型组、白血病模型照射组、混合移植组、自体骨髓移植组,均尾静脉注射5×10^5K562(GFP+/NeoR+)或K562(GFP-/NeoR-)细胞。7d后6Gy照射,自体骨髓移植组移植自体骨髓细胞或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混合移植组移植小鼠自体骨髓细胞混合1/10的H-2半相合异体骨髓细胞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或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4周后行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细胞亚群、GFP及NeoR基因测定,肝、脾匀浆细胞GFP和NeoR基因测定。结果与结论:白血病模型组小鼠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于20d内全部死亡,白血病模型照射组小鼠因造血功能衰竭于14d内全部死亡;自体骨髓移植组、混合移植组均有多少不等小鼠无白血病存活超过28d,且混合骨髓移植后及自体骨髓移植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可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在此基础上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可更进一步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胞因子-受体系统介导的靶向杀伤作为新一代导向治疗策略的创立已经引起临床血液学及肿瘤治疗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1].我们先前的动物实验结果业已证明,重组白细胞介素6(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能高度特异性地杀伤高表达人IL-6受体(IL-6R)的BNML大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明显延长白血病大鼠的生存期,而对正常造血细胞无不良反应[2,3].新近我们的研究结果则显示,粒、单、红白血病细胞不但高表达IL-6Rα亚单位的基因和蛋白,而且还高表达高亲和力IL-6R.鉴于IL-6R的β亚单位在高亲和力IL-6R形成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4,5],因此从理论上讲,白血病细胞表面高亲和力IL-6R的多寡与重组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白血病的生物学效应密切相关[6].所以,全面系统地阐明人类白血病细胞是否表达IL-6R的β亚单位基因和蛋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我们首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技术并结合流式细胞术(FACS)对IL-6R的β亚单位mRNA和蛋白在8种极具代表性的人类白血病细胞系U937、HL-60、KG1、TF1、K562、HuT 28、CEM及Raji中的表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背景: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相关病死率高,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有可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混合H-2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白细胞介素2治疗对小鼠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Balb/c小鼠经直线加速器照射3 Gy后分为白血病模型组、白血病模型照射组、混合移植组、自体骨髓移植组,均尾静脉注射5×105 K562(GFP+/NeoR+)或K562(GFP-/NeoR-)细胞.7 d后6 Gy照射,自体骨髓移植组移植自体骨髓细胞或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混合移植组移植小鼠自体骨髓细胞混合1/10的H-2半相合异体骨髓细胞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或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4周后行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细胞亚群、GFP及NeoR基因测定,肝、脾匀浆细胞GFP和NeoR基因测定.结果与结论:白血病模型组小鼠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于20 d内全部死亡,白血病模型照射组小鼠因造血功能衰竭于14 d内全部死亡;自体骨髓移植组、混合移植组均有多少不等小鼠无白血病存活超过28 d,且混合骨髓移植后及自体骨髓移植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可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在此基础上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可更进一步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正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存在于先天免疫系统中的大颗粒淋巴细胞,在控制病毒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1])。NK细胞也是造血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起源于CD34+造血祖细胞(HPCs)~([2])。目前NK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MM)等治疗。本文主要综述NK细胞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2 (IL- 2 )及血液 T细胞亚群水平。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及荧光免疫法测定 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介素 - 2及血液 T细胞亚群水平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AL患者 IL - 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T细胞亚群中 CD3 、CD4 均低于对照组水平 (P<0 .0 1) ,CD8 高于对照组水平 (P>0 .0 5 ) ,经治疗缓解患者 IL- 2、CD3 、CD4 、CD8 达正常水平。结论 IL- 2和 T细胞亚群可作为 AL 辅助诊断指标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沈建雄  薛志忠  夏丰  何玮 《检验医学》2003,18(4):225-22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γ-干扰素(IFN-γ)与白血病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0例正常对照和60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IL-2、IFN-γ和血清中sIL-2R的水平.结果白血病患者治疗前IL-2、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s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IL-2、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而sIL-2R水平低于治疗前,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2、sIL-2R和IFN-γ的测定在白血病的治疗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对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酷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表现的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血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以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白血病细胞酷似异常早幼粒细胞尤其是变异型M3(M3v)细胞;免疫表型主要为CD34-、HLA-DR-、CD117+、CD33+、CD13-、CD15+、CD56+、cMPO+和CD16-,伴有del(7)(q22q32)染色体异常,但无t(15;17)改变和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反应不佳。结论: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临床少见,易与APL尤其是M3v混淆,应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自然杀伤(NK)细胞表达许多活化或抑制性受体,这些受体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结合,从而调节免疫反应,赋予NK细胞识别靶细胞的能力.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是由细胞表面抑制性或激活性受体产生信号来调节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受者之间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配体错配引发的异体反应性NK细胞活性可以防止白血病细胞复发.本文主要阐述NK细胞的细胞毒性、其介导的抗白血病效应,以及同种异体N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治疗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allo-BMT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病机理主要是T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白细胞介素Ⅰ(IL_1)、IL_2、IL_3、IL_4、IL_6、IL_(11)、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导致靶器官产生效应,从而出现aGVHD各种临床表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2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2(IL-2)在体外对骨髓中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具有净化作用,可以促进骨髓移植后的造血功能恢复。本文就IL-2的加速免疫重建、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及在骨髓移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性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T 细胞经激活后所分泌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淋巴因子。近年来已证明 IL-2与肿瘤特异性 T细胞共同作用时可增强天然杀伤细胞(NK)及淋巴因子激活性杀伤性细胞(LAK)的活性,从而促进肿瘤的消退,因此它是一种较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CD4+CD25+T调节细胞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情况。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22例B细胞系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13例T细胞系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和18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出CD4+CD25+T调节细胞进行培养,同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水平。结果与结论:B-ALL患者和T-ALL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而白细胞介素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P<0.05);B-ALL和T-ALL患者的CD4+CD25+T调节细胞培养上清中3种因子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CD4+CD25+T调节细胞可能通过增加分泌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减少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干扰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CD4+CD25+T调节细胞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情况。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22例B细胞系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13例T细胞系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和18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出CD4+CD25+T调节细胞进行培养,同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水平。结果与结论:B-ALL患者和T-ALL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而白细胞介素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P〈0.05);B-ALL和T-ALL患者的CD4+CD25+T调节细胞培养上清中3种因子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CD4+CD25+T调节细胞可能通过增加分泌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减少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干扰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从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及其相应配体——MICA/B、ULBP-1、2、3的表达和血清中脱离情况来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NK细胞免疫防御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选择30例初发未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B,ULBP-1、2、3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MICA、MICB(sMICA,sMICB)及可溶性ULBP1-3(sULBP1-3)水平。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NK细胞NKG2D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不表达或弱表达MICA/B、ULBP1-3;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游离的sMICA和sMIC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ULBP1-3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和MICB的脱离及ULBP表达缺乏可能是急性白血病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