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血病胸部浸润的CT表现,评价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认的12例白血病患者的胸部白血病细胞浸润的CT(HRCT)表现。结果:白血症患者发生胸部浸润的CT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外周支气管血管间质增厚、结节影,毛玻璃状改变,气腔实变等。这些表现与白血病细胞浸润肺的途径相一致,但不具特异性。结论:白血病患者出现胸部症状时,应考虑到肺浸润的可能,CT有助于肺浸润的诊断,但应与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6岁.因"咯血3天"就诊,近期无发热,CT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处一软组织块影(图1),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酷似肺癌CT表现,其后行一般抗炎保守治疗.1年9个月后复查CT,示:左肺上叶病灶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成一空洞,壁较厚,内壁光滑,有液平.痰查结核菌阴性,抗炎治疗2月后复查CT(图2)示:左肺上叶薄壁空洞,内壁光滑,无壁结节,液平不显著.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诊为"肺结核(左肺上叶)". 相似文献
4.
Crohn病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rohn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Crohn病的CT征象,大多数病例采用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节段性肠壁增厚,CT增强有7例表现为肠壁均匀增厚,缺乏层次,同时肠壁强化不明显;有11例表现为黏膜增厚和分层形成“靶征”和“双环征”,肠壁厚度多在5~10mm;有9例表现为病变段肠管周围纤维脂肪成分增多,蜂窝织炎及肠周或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有5例CT首先考虑为其他疾病,1例考虑为闭攀性肠梗阻,1例首先考虑为肠结核,2例回盲部病变怀疑为癌,1例肠穿孔形成脓肿仅诊为化脓性感染。结论cT不但能准确显示Crohn病肠壁、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异常,增强CT还能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变,有助于临床采取合理而积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3~1:5[1,2]。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不引起特殊的症状或体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及黄疸,与胆囊炎性病变无特异性区别,早期难以作出准确诊断。原发性胆囊癌预后极差,是由于确立诊断的时间较晚,大多已形成局部肝脏浸润、周围或远处的转移所致。本文回顾性分析26例胆囊癌的CT表现,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耳硬化症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4年9月经手术证实的耳硬化症24例,均行水平位及冠状位HRCT扫描,层厚、层间距1mm,窗位700HU,窗宽4000HU。结果左耳13例,右耳12例CT显示前庭窗前方低密度影;左耳7例,右耳7例耳蜗周围可见低密度影;6例镫骨底板增厚,其中左侧3例,右侧3例;5例镫骨底板塌陷,左侧2例,右侧3例;4例前庭窗扩大,左侧2例,右侧2例;6例前庭窗狭窄,左侧2例,右侧4例。结论耳硬化症好发于年轻女性,病变累及耳囊各部,前庭窗前方近鼓岬处为好发部位,活动期表现为密度减低影,前庭窗状似“扩大”,底板“塌陷”,成熟期表现为前庭窗变窄,甚至封闭;耳蜗周围尤其环绕底转常可发现异常病灶,“斑点”状或“弧线”样,典型表现为“双环征”。CT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范围及其程度,对明确诊断及随诊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下鼻甲气化的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鼻甲气化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评价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HRCT显示的下鼻甲气化的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冠状面HRCT可清晰、直观地显示下鼻甲气化,其中单侧11例,双侧1例。根据下鼻甲气化的部位分为泡状型、板型和弥漫型3种类型,其中泡状型5例,冠状面HRCT呈结节状1例,卵圆形和椭圆形各2例;板型5例,其中4例在冠状面HRCT上呈弯曲的条状并与上颌窦相通,另1例呈椭圆形;弥漫型2例,在冠状面HRCT上呈弯曲的带状并与上颌窦相通1例,呈卵圆形1例。5例与上颌窦相通者在横断面HRCT上显示上颌窦内壁缺损,腭骨的上颌突、上颌骨各自独立附着于下鼻甲。结论 HRCT是显示下鼻甲气化的最佳方法,可直接作出诊断并能帮助临床与其他原因造成的下鼻甲肥大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典型阑尾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常规检查即可诊断,不必作影像检查,但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则诊断困难,临床误诊率比较高。鉴于此,笔者回顾性分析14例无典型临床体征阑尾炎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蜗神经孔发育不良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蜗神经孔发育不良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观察了50例100耳无中内耳疾患的正常人及9例10耳蜗神经孔发育不良患者蜗神经孔的CT特征,并在轴面图像上测量了蜗神经孔的横径值。结果正常组50例100耳均见筛孔区基底部骨性裂隙显示,蜗神经孔横径测量值为(2.32±0.25)mm。异常组9例10耳均表现为蜗神经孔狭窄,8耳筛孔区基底部骨性裂隙未显示;2耳筛孔区基底部骨性裂隙存在。合并内听道狭窄4例,前庭与水平半规管异常1例。异常组蜗神经孔经线测量结果:蜗神经孔横径最大1.5mm,最小0.9mm。结论蜗神经孔发育不良的典型CT表现为蜗神经孔狭窄,筛孔区基底部骨性裂隙消失。蜗神经孔发育不良可能是耳蜗发育不良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10.
11.
12.
肝脓肿的典型和不典型CT表现:———附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脏肿不同阶段的CT表现,提高肝脏肿的CT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穿刺以及临床证实的肝脏肿CT表现。结果肝脓肿的典型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病变.伴环形强化,而蜂窝状改变或“簇样征”则是肝脓肿早期不典型的CT表现、结论CT是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准确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医源性肠外瘘的分型和CT表现.方法:对754例医源性肠外瘘实施了CT检查.参照临床分型,将肠外瘘分为管状瘘、唇状瘘和断端瘘三个类型,并分析其CT征象.结果:管状瘘所占比例最高(占68.70%),表现为内、外口之间不均匀的管道形成;唇状瘘(占31.30%)的CT征象特点是较大的外口,呈唇状改变,无瘘管形成.管状瘘的腹腔和腹膜后脓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唇状瘘(P<0.01),而唇状瘘的肠壁炎性改变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CT检查能够显示医源性肠外瘘的临床分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5例肿块内见多发或单发细小斑点状钙化。6例肿块最大径在5cm以上者,肿瘤受邻近器官及血管不同程度挤压而呈铸形生长。7例增强扫描肾皮质期肿块无明显强化,肾实质期轻度强化,强化程度10~15HU。7例肿块无论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坏死囊变征象。结论:铸形生长、细小钙化、轻度延迟强化及肿块无明显坏死囊变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可在术前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PHA)的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PHA,进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使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评估病灶的数目、大小、形态、密度特点及动态增强后的强化程度。结果 6例中,弥漫多结节型4例,巨块型2例。6例CT平扫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弥漫多结节型病灶大部分呈中心斑点状强化,少数病灶呈边缘结节状强化,随后病灶强化区域明显扩大而呈典型的渐进性强化特点;延迟扫描部分或全部病灶与肝实质呈等密度强化。巨块型病灶多呈小片状不均匀渐进性强化,整个病灶的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及周围的血管。结论 PHA的CT表现为中心斑片状渐进性强化的特点,不典型时需与肝海绵状血管瘤及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最终确诊还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7.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45例按病灶形态分为结节型(16例)、肿块型(15例)、浸润型(8例)和实变型(6例)。CT表现:7例边缘清晰光整,10例呈锯齿样改变,12例见有细毛刺,8例边缘模糊,8例边缘呈不规则样。10例结节型和10例肿块型病灶行平扫加增强。结节型:病灶均匀强化3例,环状强化3例,不规则强化2例,不增强2例;肿块型:病灶均匀强化4例,环状强化3例,不规则强化2例,不增强1例。6例环状强化病灶内有液化坏死。16例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12例见支气管血管束异常,20例病灶位于胸膜旁。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的特征性,CT诊断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穿刺活检证实的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男性5例,女性l例.年龄53~66岁(61.2±4.2岁).6例均行CT检查,观察6个病例的CT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共9个病灶,其中3例单侧,3例双侧.肿瘤最大径6~13cm (8.4± 1.7cm).病灶呈椭圆形7个,不规则形2个.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呈稍低密度8个,等密度1个.5例伴有同侧肾脏的直接侵犯,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4例,脾脏浸润l例.4例行增强扫描,5个病灶轻度强化,肿瘤内部强化较均匀的3个,不均匀者2个.结论: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多为肾上腺区较均匀密实的密度较肌肉稍低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常轻度强化.肾上腺淋巴瘤易侵犯同侧肾脏及邻近血管.如果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以及脾脏浸润者,对肾上腺淋巴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目的: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11例,男4例,7列,除1例发生于后纵隔者为9岁儿童外,其余10例发病年龄22-63岁,中位年龄44.6岁。10例患者经CT扫描(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平扫3例,直接增强2例);3例患者经MR检查(平扫2例,平扫+增强扫描1例)。结果:(1)节细胞神经瘤以青年和成年人多见(10例,90.9%);(2)腹膜后6例(54.5%),后纵隔3例(27.3%),颈部2例(18.2%);(3)肿物边界清晰,位于腹膜后者多沿周围器官间隙呈嵌入性生长,邻近大血管被包绕穿行于肿物之中或受压移位为其特征性表现之一。CT平扫为均匀低密度(8/8例),可伴有钙化,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4/7)或仅见少量条线形强化(3/7例);MR T2WI为明显不均匀高信号(3例),注射对比剂后呈延迟强化(1例)。结论:CT的MRI有助于提高节细胞神经瘤诊断的准确性,并可进一步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关系,为临床及手术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