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电热灸法治疗颈源性耳鸣与常规针刺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针配合电热灸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针灸治疗组(对照组)30例,针灸15次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及耳鸣改善程度情况。结果:电针配合电热灸法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针灸疗法的对照组(76.67%)。结论:运用电针配合电热灸疗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2%,对照组为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75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46耳)和对照组(36例、42耳),两组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与牵引、针灸、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实施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取牵引、针灸、推拿推对比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5.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耳周穴位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百分比、耳鸣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PQ百分比及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NPQ百分比及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灸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针灸配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结论: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刺治疗枕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复方当归注射液和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头晕的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复方当归注射液及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复方当归注射液及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和单纯电针治疗颈源性头晕都有明显效果,但前者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电针配合风市穴穴位注射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8.6%,优于对照组(25.7%,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6%,优于对照组(68.6%,P0.05)。结论电针配合风市穴穴位注射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神经性耳鸣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筋膜松解行针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针对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颈源性耳鸣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筋膜松解手法针刺,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针刺。以5 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PQ、TEQ量表评分、TCD异常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PQ和TE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PQ和TEQ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CD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80.00%(24/30),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愈显率30.00%(9/30),总有效率76.67%(23/3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筋膜学激痛点理论以筋膜松解的行针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30d后,治疗组41例中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1%;对照组30例中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运用微针刀结合旋转提颈扳法治疗颈源性耳鸣30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均符合《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案)》及《推拿治疗学》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患者共62例,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配合化痰祛瘀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时间4周。结果:短期疗效分析,两组电测听值总分明显下降(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中长期转归3个月及干预后半年,两组电测听值分数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短期疗效分析,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长期转归治疗后3个月及干预后半年,化痰祛瘀法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Ridit分析,两组间耳鸣严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化痰祛瘀法组和对照组短期干预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均有效,穴位注射配合化痰祛瘀法组对中长期转归优势明显,对临床症状及电测听结果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耳鸣症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多向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多向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多向针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程爱军 《新中医》2015,47(8):243-245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经筋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经筋刺法。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7%,对照组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患者平均治疗天数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患者平均治疗天数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经筋刺法,具有疗程短,痊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陈娟  嘉士健 《四川中医》2013,(9):141-143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整复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失眠近期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针刺+推拿整复+天麻素穴位注射)和对照组(针刺+天麻素穴位注射)各8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颈源性失眠的近期症状改善情况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显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自评量表SRSS,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整复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失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型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型耳鸣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疼痛感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55/60),对照组总有效率78.3%(47/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确切,具有持久性,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穴位透刺配合经络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透刺配合经络灸,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为1疗程,2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法(VAS)评分、颈部活动度(ROM)评分及症状体征客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有明显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ROM评分及症状体征客观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穴位透刺配合经络灸治疗急性期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5天、30天、60天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率谷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率谷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耳鸣主要症状体征评分、耳鸣响度评分和耳鸣残疾量表(THI)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耳鸣发生环境、对睡眠影响、持续时间、对生活工作影响、对情绪影响和主观感受6个维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耳鸣响度评分和THI评分降低(P<0.05),不同时间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针刺率谷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耳鸣主要症状体征,降低耳鸣响度,改善耳鸣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