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意义与心绞痛不同,若处置不当或不及时,短期内很可能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猝死,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现将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出现心肌缺血性胸痛或证实心肌缺血,但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英 ]/Lloyd JonesDM…∥AmJCardiol 1 998,81 1 1 82~ 1 1 86 作者试图在心电图 (ECG)和临床资料中找出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病人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些预测因素。研究对象 从 1 991年 1 0月至 1 992年 9月间就诊的 2 80例原发性UAP病人纳入研究。结果 2 80例的年龄中位数为 66( 3 0~ 93 )岁 ,1 / 3者为女性。 2 80例中 ,67例 ( 2 4% )为ST段升高的AMI,而 2 1 3例 ( 76% )无AMI,为单纯性UAP。两组病人入院前的用药情况无明显差别 ,但入院前UAP病人组使用 β阻滞剂的人数是A… 相似文献
3.
评价炎症的特征有许多技术 ,已经发现 C反应蛋白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其他的急性冠脉事件的发展是一个有力的危险因素 ,并且对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有重要价值。再有 ,简单、常见的检测炎症的方法是白细胞 (WBC)计数。先前在 AMI溶栓和介入治疗的研究中观察到 ,伴有 WBC升高者 ,有较高的 AMI的复发率和病死率 ,本文认为 WBC计数也可用于对 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分层上。近期报道了用 Orbofiban治疗不稳定冠脉综合征试验结果 ,概括统计在 1997年 10月 16日~ 1998年 11月 5日 2 9个国家 888所医院住院治疗的 10 2 8… 相似文献
4.
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活性增强不仅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更是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因素。由于血小板的活性与血小板的大小密切相关,因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和AMI时血小板计数(PLT)及体积可能会发生变化,但目前国内、外的报道不多,鉴此,我们研究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AMI患者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旨在探讨这些变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预测和防治AMI提供有益的资料。互对象与方法1.1对象SAP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4~71…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方法 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4例在发病后5日内多时间点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包括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和活性、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并通过时量曲线分析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结果 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仅有7例心肌标志物不同程度升高;而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肌红蛋白的峰值分别为24,16,8小时。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界峰值分别为0.25,16.6,75.6 μg/L,结论 诊断区分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为心肌肌钙蛋白0.25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为16.6 μg/L,肌红蛋白为75.6 μg/L。 相似文献
7.
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液浓度一般相对稳定,是较好的心血管预测因子。因此,笔者观察其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及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76例胸痛患者进行入院即刻血浆 c Tn T半定量、同步心肌酶学定量测定 ,观察对比 c Tn T与心肌酶学在诊断 AMI及评估 U AP患者预后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76例胸痛患者中 AMI 34例、U AP 2 7例、稳定劳力性心绞痛 8例、其它胸痛疾患 7例。AMI34例 c Tn T全部阳性 ,而 U AP2 3例和其余病例 c Tn T均为阴性。AMI患者同步 CK,AST升高者 2 8例 ,L DH升高者 30例。c Tn T与心肌酶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P>0 .0 5 ) ,但发病 2~ 5 h者 10例 ,心肌酶各项均正常 ,与 c Tn T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 ;发病 5~ 11d者 6例 ,仅 2例 L DH还表现出升高外 ,其余心肌酶均正常 ,与 c Tn T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发病 5~ 12 0 h者相差均不显著 (P>0 .0 5 )。在 2 7例 U AP患者中 ,c Tn T阳性组 AMI和难治性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 c Tn T阴性组 (P<0 .0 1) ;c Tn T阴性组药物疗效好 ,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低 ,与 c Tn T阳性组对比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c Tn 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生化指标 ;c Tn T对诊断早期和晚期 AMI的价值高于心肌酶学 ;c Tn T阳性 相似文献
9.
尹涛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Z1):72-73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为稳定性劳累性和心肌梗死之间的状态,它包括了除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外的所有类型的心绞痛,还包括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等新近提出的心绞痛类型。心肌钙蛋白具有比血清酶学指标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测定其浓度是判断心力衰竭进展中心肌损伤的新标志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损伤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评价CHF患者心肌损伤和坏死缺乏敏感和特异性的生化指标,近年开展的心肌钙蛋白(CTn)监测CHF的心肌损伤,用于指导CHF治疗和判断预后取得了较大进展。方法研究了26例非冠心病、非心肌炎的CHF患者,其中6例(23%A组)CTnI升高,5例为急性或严重心力衰竭发作,其中2例复查CTnI增高者分别于45天和23天死亡,2例经药物治疗有效,心功能改善Ⅱ级后CTnI正常,20例(B组)患者CTnI正常。使用了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缓解。结果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80%以上,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或硝酸酯用量减少50%以上,心电图ST段改善>50%或倒置的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或硝酸酯用量减少<50%,静息心电图元变化。结论表明有效的硝酸酯类药物可使冠脉血管扩张,减少血管痉挛,达到缓解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0.
史亚非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5,(3)
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溶栓治疗后冠脉造影结果有无临床预测价值尚无一致看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UA患者接受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活化剂复合物(APS—AC)溶栓试验资料,旨在确定造影所示冠脉形态改变与临床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检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为了解检测血栓前体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归的早期诊断价值 ,5 1例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含量 ,采用干化学法同步检测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结果发现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5例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均值为 9.9± 3.9mg L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2 6例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均值为 2 .6± 1.7mg L ,前者明显升高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急性心肌梗死组磷酸肌酸激酶均值为 5 95± 4 32u L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值为 10 1± 74u L ,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磷酸肌酸激酶均值为 137± 4 0u L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值为 10± 7u L ,前者亦明显升高 ,差别均有显著意义(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结果提示 ,血栓前体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因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住院并接受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对SUNDAY(TheStrategiesforUA/NSTEMIandDelayofAngioplastyRegistry)研究中注册的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因UAP或NSTEMI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 74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4 2例中 ,UAP患者 70 9例 (95 .6 % ) ,NSTEMI患者 33例 (4 .4 % ) ;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分别占 6 1.5 %和 19.5 %。 70 %的患者为多支血管或左主干病变。抗血小板药物和 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早期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分别 >90 %、4 4 .7%、6 3.9%。 74 2例中 ,5 9.0 %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成功率98.6 % ;4 1.0 %的患者经外科搭桥治疗 ,成功率为 99.3%。 8例 (1.1% )在住院期间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高血压 (OR =2 .95 ,95 %CI :1.15~ 7.5 6 ,P <0 .0 5 )、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OR =3.0 4 ,95 %CI :1.0 5~ 8.87,P <0 .0 5 )、左室功能降低 (OR =1.0 4 ,95 %CI :1.0 0~ 10 .7,P <0 .0 5 )以及女性患者 (OR =2 .70 ,95 %CI :1.18~ 6 .19,P <0 .0 5 )是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接受血运重建的UAP和NSTE 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 ,近 70 %的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的定量测定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96例UA患者及25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测定,并常规治疗,严密观察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cTnI≥0.3μg/L的28例UA患者中有13例在2周内发生心脏事件,而cTnI<0.3μg/L的68例UA患者中仅3例在2周内发生心脏事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TnI的定量检测对识别高危UA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TnI≥0.3μg/L提示UA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近年发展的灵敏度、特异性均明显增高的反映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具有出现早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心肌中的浓度较高,可检测到微小梗死和心肌损伤,预测价值高。为探讨血清cTnT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我们进行了相关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115例 U A患者根据其病史、心电图及肌钙蛋白 T(Tn T)变化分为低危险组 (A组 ,48例 )、中危险组 (B组 ,3 6例 )和高危险组 (C组 ,3 1例 )。分别记录入院前 48h心绞痛发作情况 ,其中 98例 (A、B、C组各 41例、3 0例和 2 7例 )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详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住院期间同时测定 C-反应蛋白 (CRP)水平。结果 C组心绞痛病史明显短于 A组和 B组 ,二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和 P<0 .0 5 ) ;C组患者入院前 48h心绞痛发作次数较 A组为多 (P<0 .0 5 ) ;C组三支病变较 A组多见 ,而单支病变 A组较 C组多见 (P均 <0 .0 5 ) ;C组 CRP水平较 A、B组明显增高 (P均 <0 .0 5 )。结论 高危险组冠状动脉病变较低、中危险组广泛 ,心绞痛发作次数亦较后二组为多 ,临床上常需要更强的药物治疗及积极的介入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临床指标的鉴别价值及院内降脂强度分析。方法 本研究纳入患者467例及AMI患者16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院内降脂方案等,评价Gensini积分。ROC曲线分析部分指标对UAP和AMI患者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患者男性患者占比、吸烟史占比、既往他汀治疗史占比以及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R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空腹血糖、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数目均显著高于UAP组,在高血压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3.580)、既往无高血压史(OR=1.541)、既往他汀治疗史(OR=1.816)、较高的LDL-C(OR=1.357)及空腹血糖(OR=1.091)更可能是AMI,但这些指标的鉴别能力有限,其中五项指标联合的曲线下面积最高(AUC=0.659),(P<0.05)。两组间85%的患者属于超高危... 相似文献
17.
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 44例 ,男 2 8例 ,女 16例 ,年龄 60~ 90岁 ,平均 (75± 15 )岁 ,按WHO诊断标准入选 ,并按Braunwald分级标准进行分级。除外 :(1)肾脏和骨骼肌损伤 ;(2 )近 2周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AMI) ;(3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和肌酸激酶 (CK)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 (0~ 2 4U/L和 3 0~ 2 0 0U/L)上限 2倍以上 ;(4)其他心血管疾病。 2 研究方法 :UA患者入院时静脉取血检测 1次肌钙蛋白Ⅰ (cTnI)和肌红…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和非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均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表现形式。2 0 0 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 AHA) UAP与 NSTEMI治疗指南强调 ,应对 U AP/ NSTEMI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 ,并根据危险分层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 U AP/NSTEMI的药物治疗进展中 ,以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的进展最快 ,本文将重点介绍。1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进展1.1 环氧化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仍为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 ,急性期使用剂量为 15 0~ 30 0 mg/ d。阿司匹林具有广泛的生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申源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995,3(3):25-26
我科于1993年1月至1995年2月,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结果显示,溶栓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43例UAP患者的诊断符合ISFC/WHO关于缺血 相似文献
20.
周也卿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0,(2)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自然病史研究,其死亡率为1~60%,手术治疗后的死亡率为0~22%。作者认为上述统计数字相差悬殊的原因是由于病例选择标准不同。本文报道1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11例因造影未发现冠状动脉显著损害而予以剔除。对上述病例除进行完整的临床检查及心电图、X线摄片、肌酸磷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测定外,对每个患者都作了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心室造影所见分为两型:A型,正常或一侧心室壁轻至中度动力减弱;B型,心室壁运动损害较重。在随访期间每四个月复查一次。所有患者均未作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