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科微创手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切口手术切排法或穿刺抽脓法联合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治疗。结果:62例患者(小切口切排法加中药42例、穿刺抽脓法加中药20例)中,治愈率为100%,住院天数(8.0±2.8) d;总体愈合时间(13.2±5.3) d,穿刺抽脓法加中药为(9.1±4.0) d,小切口切排法加中药为(15.1±4.8) d;继续哺乳率35.5%;抗生素使用率74.2%;患者乳房外形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58例,满意2例,一般2例。结论:外科微创手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穿刺抽脓联合公英阳和汤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30例,给予穿刺抽脓联合公英阳和汤治疗。结果:经治疗,2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退,复查乳腺彩超脓肿消失,治愈率为90.00%,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时间为(13.77±2.97)d。结论:穿刺抽脓联合公英阳和汤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痈散结膏外敷联合穿刺后隔姜灸治疗急性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急性乳腺脓肿患者150例,随机分为5组,均予以抗菌药物治疗,按疗程分为急性期、成脓期、愈合期3段时期,第1~4组为实验组,第1组急性期予以中药外敷、成脓期穿刺抽液后,愈合期予隔姜灸消除肿块;第2组急性期不予以处理,成脓期予穿刺抽液后,愈合期隔姜灸消除肿块;第3组急性期予中药外敷,成脓期穿刺抽液后,愈合期不予处理;第4组急性期、愈合期均不予以处理,仅成脓期予穿刺抽液后;第5组为对照组,急性期、愈合期不予中医处理,成脓期予以切开排脓术治疗。通过比较5组患者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时间、乳房肿块消散时间、治疗总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治疗时疼痛评分,回乳率等指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组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时间、乳房肿块消散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治疗总时间均最短,患者主观痛苦最少,回乳率最低(均P 0.05)。结论消痈散结膏外敷联合穿刺后隔姜灸治疗急性乳腺脓肿疗效满意,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穿刺配合中药外敷内服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把在我院诊治的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穿刺配合中药外敷内服法和单纯囊腔穿刺抽液法进行治疗。结果穿刺配合中药外敷内服治疗组治愈率87%;单纯囊腔穿刺抽液组治愈率4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穿刺配合中药外敷内服法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优于单纯囊腔穿刺抽液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穿刺抽脓联合中医药治疗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65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依照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别将其分为对照组(n=82)与观察组(n=83),对照组施以穿刺抽脓治疗,观察组施以穿刺抽脓联合中医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9 %高于对照组的79.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临床治愈时间为(8.86±2.51)d短于对照组的(13.18±3.7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穿刺抽脓联合中医药治疗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穿刺抽脓联合垫棉绑缚法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1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的乳腺脓肿患者均给予穿刺抽脓联合垫棉绑缚法治疗。结果:45例患者经治疗后,43例临床症状消失,伤口无明显出血及感染,有2例患者穿刺后疼痛明显,需服用止痛片方能缓解疼痛。穿刺次数为1~5次,创口1~2 d愈合,术后未见明显疤痕和乳房变形,经B超复查乳腺脓肿消失。结论:穿刺抽脓联合垫棉绑缚法治疗乳腺脓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曾真  甘霖  王亚冬  王婷  吕钢 《中国中医急症》2014,(11):2098-2100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单纯超声引导下穿刺脓肿引流;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 (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相当(P>0.05).结论 中药辅以超声引导穿刺抽脓治疗乳腺脓肿具有缩短病程、减轻痛苦、提高疗效的优势,不失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监测下中药消脓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脓肿穿刺抽脓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消脓汤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象复常时间、体温复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脓肿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象复常时间、体温复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脓肿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8%(P0.05)。结论:超声监测下中药消脓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且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用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穿刺抽液法.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4%和78%,总有效率分别为78%和93%,两组数据经x2检验(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揉抓排乳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非脓肿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中医治疗组采用揉抓排乳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揉抓排乳、中药外敷的基础上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乳房疼痛、红肿范围、肿块大小等疗效指标和不良反应,并对2组患者的中段乳汁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中医治疗组细菌感染阳性率11.7%,联合治疗组1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阳性组的病程长于阴性组(P0.01)。病程越长,细菌感染的风险就越高[OR=11.621,95%CI:(3.729~36.214)]。2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559)。结论:非脓肿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细菌感染率低,尽早解决乳汁瘀滞是有效控制病情和预防乳腺脓肿的关键,揉抓排乳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行,且不干扰正常哺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超声引导下EnCor全自动真空辅助乳腺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脓肿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EnCor全自动真空辅助乳腺旋切系统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超声引导下EnCor全自动真空辅助乳腺旋切系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脓尽天数、愈合天数、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治疗组患者脓尽天数为(8.4±1.0)天,短于对照组的(12.3±2.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愈合天数为(9.8±0.9)天,短于对照组的(14.6±1.2)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nCor全自动真空辅助乳腺旋切系统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脓肿疗效明显,可缩短术后脓液排出时间、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艾萍 《光明中医》2023,(1):85-87
目的 探讨中药乳痈消汤剂内服联合消炎膏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炎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8例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头孢硫脒静滴抗感染及排乳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乳痈消汤剂内服联合消炎膏外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乳房肿块消散、通乳时间及疼痛评分情况,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乳房肿块消散及通乳时间明显缩短,疼痛评分数值变小,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指标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乳痈消汤剂内服联合消炎膏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炎症期)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可缩短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有效改善机体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3.
叶舰佩 《新中医》2020,52(11):76-7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联合乳痈消汤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取脓液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乳痈消汤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换药次数、红肿消退时间、愈合时间及预后情况,评价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换药次数、红肿消退时间及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恢复哺乳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头乳晕感觉障碍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联合乳痈消汤治疗乳腺脓肿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对患者恢复哺乳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朱雪琼  林希  林祥  米海霞 《新中医》2016,48(11):125-127
目的:观察瓜蒌牛蒡汤合阳和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敷、乳腺治疗仪、乳腺按摩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均予自制膏药外敷、乳腺治疗仪治疗及乳房按摩,治疗组加用瓜蒌牛蒡汤合阳和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加用青霉素静脉注射,疗程均为1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乳房疼痛程度、乳房肿块数目、肿块大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体温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对照组为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结合乳腺治疗仪及乳腺按摩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不影响哺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医按摩配以中药外敷和内服汤药的方法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进行实验的方法将212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随机进行有效分配,并将两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为106例,并对患者进行中医按摩加以内服汤药和中药外敷的方法进行乳腺炎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样为106例,对照组患者用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方法进行乳腺炎治疗~([1])。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大大好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照组的治疗时间长于治疗组的时间。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对于哺乳期的乳腺炎患者进行中医按摩配以内服汤药和中药外敷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治疗时间~([2]),不影响产妇对婴儿的哺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1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用中药内服外敷,对照组联合应用形美与芙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75%、对照组8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2.90%、对照组1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痤疮的效果优于联合应用芙晴、形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阳证疮疡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急性阳证疮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阳证疮疡患者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生活质量,快速缓解相关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配合西药治疗老年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将老年阑尾脓肿5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配合西医抗炎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纯西医抗炎治疗,两组均治疗2~3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在发热消退时间、包块直径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治疗阑尾脓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急性乳腺炎伴脓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乳腺炎伴脓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80例,治疗组采取回乳、穿刺排脓配合中药托毒排脓及清凉膏外敷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排脓加西药抗生素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第2疗程和第3疗程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采用回乳、穿刺排脓配合中药托毒排脓及清凉膏外敷治疗和护理急性乳腺炎伴脓肿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并发腹腔脓肿的疗效分析.方法:124例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腹腔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64例给予自拟中药方内服和醋调大黄外敷,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体温复常、血象复常、脓肿消失时间、肠鸣音回复、腹痛消失、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切口感染、盆腔脓肿、肠间脓肿、肠粘连)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优于对照组的78.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体温复常时间为(2.8±0.9),(4.1±0.6)d、血象复常时间(5.9 ±0.10),(7.8 ±0.7)d、脓肿消失时间(2.9±0.9),(4.5 ±0.6)d、肠鸣音恢复时间(38.5±1.7),(59.1±1.4)h、首次排便时间(3.2±3.2),(5.6±3.8)d、腹痛消失时间(4.3±3.0),(7.1 ±3.2)d、总住院天数(6.7±0.9),(8.5±0.6)d,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治疗组出现切口感染、肠粘连并发症及复发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脓肿性阑尾炎,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