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期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痉挛瘫期患者91例分为药物组30例、康复组30例及通督调神针刺组31例。每周6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ADL-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SIAS脑卒中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d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康复等的疗效。结果:91例脑卒中痉挛瘫期患者经过28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通督调神针法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药物和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参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神经功能[参照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自主生活能力[参照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调查统计的总满意度95.33%(143/150),高于对照组的87.33%(13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醒脑开窍针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康复训练)与实验组(50例: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预后。结果: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同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常规康复锻炼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常规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练习,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重心轨迹总长度、重心摆动平均速度、重心单位面积轨迹长度]、肢体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DS评分、重心摆动平均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BS、上肢FMA、下肢FMA、FAC、MBI、FM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重心轨迹总长度、重心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NDS评分、重心摆动平均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BBS、上肢FMA、下肢FMA、FAC、MBI、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120例急诊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出院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诊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6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均给予环境护理、体征监测、饮食护理、用药干预等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肢体功能锻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健康教育等综合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接诊的75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中医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四肢感觉功能测评(Fugl-Meyer评分)、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明显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明显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康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比较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各项评分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干预后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促使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并促使其生活质量提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通督调神针法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安定联合普通取穴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组均进行15 d治疗,治疗完毕后对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2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15d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15 d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睡眠效率、入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通督调神针法用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恢复期住院患者252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分均明显降低,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 -Meye运动功能(FM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 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联合辨证施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对照组给予八段锦锻炼联合辨证施护,连续干预2个月。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SF-36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实验组FMA上、下肢评分较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实验组SF-36、ADL评分较高(P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八段锦锻炼联合辨证施护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对康复锻炼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72例,根据临床诊治措施的差异分为观察组(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脑卒中后康复锻炼组)各36例,依据临床效果的不同分析综合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及康复锻炼的影响,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患者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运动功能评分、HAMD评分等方面好于常规脑卒中后康复锻炼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综合性心理治疗对临床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调督针法与常规针法的疗效差异,总结调督针法的临床疗效和运用规律。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调督针法组采用调督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MBI、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组间对比MBI、FMA评分及ND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调督针法组MBI、FMA评分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ND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法相比,调督针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7)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登记序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中医情志护理、辨证饮食护理、经穴按摩、中药塌渍、蜡疗)干预。2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 I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干预后NIHSS、FMA、ADL各项测评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均P 0.05),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养生康复模式的效果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养生康复模式,两组均实施3周后统计康复效果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FMA运动积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养生康复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不仅效果显著,同时对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金楹  陈晓慧 《新中医》2016,48(5):257-259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效果。方法:将68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与干预组(于对照组护理方案上实施中医康复干预)各34例。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HAMD评分、HAMA评分、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及HAMD评分、HAMA评分均改善,且干预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干预组91.2%(31/34)高于对照组61.8%(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医康复综合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调督针法与传统针法的疗效差异,总结调督针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规律,形成标准规范的特色针刺方法,指导针灸优势病种的规范研究。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调督针法组采用调督针法结合康复训练,传统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疗程4周。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对比,两组FMA评分及ND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调督组FMA评分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ND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与传统针刺法相比,调督针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是调督针法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20.
《新中医》2016,(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纳入患者均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疗程6月。比较治疗前、治疗1月、3月、6月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同时于治疗前、治疗6月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与治疗1月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月时,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1月,且治疗6月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治疗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的神经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肢体功能,加速肢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