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冠脉搭桥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特点和成功再血管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01月到2016年01月136例行冠脉搭桥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包括STEMI 和 NSTEMI)冠脉造影特点、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特征。结果:91.7%的STEMI患者和57.1%的NSTEMI患者罪犯血管是桥血管(P=0.001),其中,静脉桥血管是罪犯血管的比例超过动脉桥血管(210根静脉桥中82根 vs 165根动脉桥中4根。P<0.001)。自身冠脉成功行PCI100%,桥血管成功行PCI 86.1% (P=0.002)。院内死亡率8.1%,其中STEMI患者死亡率16.7%,NSTEMI患者死亡率6.3%(p=0.104)。PCI成功患者死亡率3.3%,PCI失败患者死亡率70% (P<0.001)。结论:冠脉搭桥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更可能是静脉桥血管,自身冠脉行PCI的成功率更高,成功行PCI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医院救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医疗质量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纳入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的80家收治STEMI患者≥50例的且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的医院,结合中国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和美国心肌梗死质量标准计算综合质量评分(OBCS)。通过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探讨OBCS与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关系。结果:80家医院共连续收治29 581例STEMI患者,其中1 875例(6.3%)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中位OBCS为74.0%(39.5%~85.7%)。较低OBCS(71.1%)医院(n=26,7 556例患者)、中等OBCS(71.1%~76.5%)医院(n=27,12 751例患者)和较高OBCS(76.5%)医院(n=27,9 274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7.2%(95%CI:6.6%~7.8%)、6.6%(95%CI:6.1%~7.0%)和5.4%(95%CI:4.9%~5.8%)。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与较高OBCS医院相比,较低OBCS医院(OR=1.30,95%CI:1.11~1.52,P=0.0014)和中等OBCS医院(OR=1.11,95%CI:1.03~1.20,P=0.0086)的住院死亡率较高。结论:STEMI患者救治医院的较高医疗质量与住院死亡率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调查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是否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死亡率相关。方法连续选取309例进行PCI的STEMI患者入组,将GNRI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将GNRI≥94或94的患者分别被分配为0或1的GNRI评分组。结果在309例STEMI患者中,24例(7.74%)在医院死亡,15例(4.83%)在长期随访期间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19.5(3~36)月]。与GNRI 0组患者相比,GNRI 1组患者有更显著的在院死亡率(16.7%比4.4%,P0.001)和长期随访死亡率(23.8%比8.4%,P0.001)。GNRI(HR 2.039,95%CI 1.038~4.004,P=0.039)是接受PCI的STEMI患者死亡率的显著独立预测因子。此外,与GNRI 0组患者相比,GNRI 1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76.2%比91.6%,log-rank P0.001)。结论 GNRI对于接受PCI的STEMI患者风险分层可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近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75岁的101例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n=48)和非STEMI(NSTEMI)组(n=53)。随访2年,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院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9.4%、12.5%、20.6%、23.7%和27.9%。术后短期内(15个月内,包括住院),STEMI组累积存活率较NSTEMI组略低,而远期(15个月后)STEMI组较NSTEMI组略高,但两组的2年累积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PCI术后6个月后死亡风险降低,NSTEMI患者远期预后较STEMI更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风险评分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来自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临床注册研究中国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该研究共连续入选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07家医院的STEMI患者17 886例。本研究对STEMI患者进行TIMI和GRACE两种风险评分计算,并且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7 886例STEMI患者中,76.5%(n=13 685)为男性;平均年龄(61.9±12.4)岁;住院天数中位值10.0天;住院死亡率为6.4%(n=1 153);4.3%(n=764)发生过院前心脏骤停;52.5%(n=9382)为前壁心肌梗死/左束支阻滞;53.4%(n=9 555)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时间的中位值为300.0 min,其中10.0%(n=1 782)接受了溶栓治疗,43.4%(n=7 763)接受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仅有0.1%(n=10)接受了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模型计算TIMI风险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院内死亡率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6(95%CI:0.7822~0.8090)和0.8096(95%CI:0.7963~0.8230)。结论:TIMI风险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中国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预测价值基本相当,但由于纳入变量多,评分较为复杂,妨碍了这两种评分模型在临床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连续入选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STEMI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和对照组(经指引导管注射硝酸甘油)。主要研究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率)。结果两组随访期间临床用药无明显差别,微导管组术后1年(中位数374 d)随访期间发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9%vs 15.4%,P=0.03)。结论 PCI术中经微导管注射硝酸甘油可能改善STEMI患者术中冠脉无复流的长期预后,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早期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住院的合并MDV并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318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2组,对照组192例,仅在急诊PCI时干预罪犯血管;治疗组126例,完成早期完全血运重建。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和60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术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A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7.9%vs16.1%,P=0.033;4.0%vs 10.4%,P=0.037)。术后60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31.3%与21.4%,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vs 14.6%,P=0.023;4.8%vs 12.0%,P=0.029)。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且合并MDV的STEMI患者,与仅干预罪犯血管比较,早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是安全的,可能会降低12个月的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并减少60个月时的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和辅助治疗的普及完善而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院内死亡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降为4%~12%,注册研究1年死亡率约10%~([1,2])。多种因素影响死亡率,而现在再灌注年代STEMI后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住院死亡率的最强独立预测因素~([3])。心肌梗死(MI)后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其与近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82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次晨空腹血清GGT水平,将STEMI患者分成正常GGT组(n=197)和高GGT组(n=85)。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Gensini积分)、随访1年内死亡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高GGT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正常GGT组(P0. 05),且GG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 598,P0. 001)。随访1年内,高GGT组患者死亡19例,正常GGT组死亡20例,两组总死亡率为13. 83%。高GGT组患者随访1周、1个月、6个月及1年,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GGT组(P0. 05)。生存曲线分析表明,高GGT组STEMI患者1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GGT组患者(P0. 05)。Cox回归分析表明,KILLIP心功能分级(OR=2. 149,95%CI 1. 024~4. 508)、GGT(OR=2. 408,95%CI 1. 289~4. 501)及年龄(OR=1. 063,95%CI 1. 032~1. 095)均为预测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STEMI患者在1周、1个月、6个月及1年的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GGT组患者(P0. 05)。结论血清GGT水平与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近远期预后有一定相关性,且高GGT水平是评估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心脏科住院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诊疗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非心脏科室住院期间发生STEMI的患者40例(院内STEMI组),随机选取同时间段院外发生STEMI且收住于心脏科的40例患者(院外STEMI组)作为对照,对两组的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院外STEMI组相比,院内STEMI组年龄更大,既往有脑血管意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及既往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比例更高,住院期间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更低,起病至获取心电图的时间、获取心电图至进入心导管室的时间更长,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率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率更低,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率更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起病至获取心电图的时间、CAG检查率、PCI治疗率为院内STEMI组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心脏科发生STEMI的住院患者年龄更大、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多,住院期间抗血小板治疗率低,心源性死亡率高。缩短住院患者起病至获取心电图的时间、获取心电图至进入导管室的时间,积极进行PCI治疗可能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