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照组给予布洛芬胶囊。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显著,且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吴婷婷 《新中医》2015,47(8):163-165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痛经宝颗粒口服,观察组予少腹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周期后、治疗2周期后及治疗3周期后痛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周期后,2组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周期后,2组痛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痛经宝颗粒相比,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痛经汤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原发性痛经证属阳虚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痛经汤口服,对照组采用布洛芬口服,治疗5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痛经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9.17%(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经汤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治疗组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用痛经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气滞血瘀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艾春红 《河南中医》2013,33(8):1342-134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水煎服,日1剂,连服,直至痛经停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痛经开始时服用布洛芬200 mg,日3次,直至痛经停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9%,对照组治愈率为7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较布洛芬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郑氏"热补针法"治疗阳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和捻转补法组,各30例。两组分别采用热补针法和捻转补法治疗,观察疗效,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热补针法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捻转补法组(66.67%),经统计学分析(W=443.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有所下降,且热补针法组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热补针法组中医症状积分在所有疗程及随访时均较捻转补法组下降明显,且第1个疗程下降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氏"热补针法"治疗阳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良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良方温经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消炎痛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清前列腺素(PGF_(2α)、PGE_2、β-EP)、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患者复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PGF_(2α)、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GE_2及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组中治愈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逆汤合八珍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四逆汤合八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芬必得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痛经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0%,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合八珍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艾附暖宫丸,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筋燔刺结合拔罐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筋燔刺结合拔罐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膝关节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燔刺结合拔罐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味治疗阳虚寒凝型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阳虚寒凝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15d。结果:腹水消退有效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40.0%,临床受益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加味治疗阳虚寒凝型癌性腹水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子宫穴治疗,对照组30例予消炎痛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以及检测各组患者血浆PGE2含量。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GE2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其治疗机理可能与改善前列腺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芍甘附子汤联合奥施康定治疗阳虚寒凝型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阳虚寒凝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奥施康定止痛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服用加味芍甘附子汤,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奥施康定日均需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便秘和恶心呕吐的毒副反应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加味芍甘附子汤联合奥施康定在阳虚寒凝型癌痛患者治疗中能明显提高疗效和改善生存质量,减轻奥施康定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助阳消癥汤配合足浴治疗子宫腺肌病阳虚寒凝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临床选取60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助阳消癥汤配合足浴组方治疗,对照组单用助阳消癥汤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并检测2组患者CA125水平的变化,并对痛经进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痛经积分明显降低,血清CA125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阳消癥汤配合足浴治疗子宫腺肌病阳虚寒凝型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经汤合失笑散加味治疗血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于经前3天采用湿经汤合失笑散治疗,对照组口服化瘀镇痛胶囊治疗,均连服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7%、治愈率39.53%,对照组总有效率88.64%、治愈率11.6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合失笑散加味治疗血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痛经60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分别给予温针灸和药物治疗,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7.608,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治疗的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日期单双号分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温经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 0.05)。对照组的复发总计率为17.78%,研究组为2.22%,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痛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2例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田七痛经胶囊治疗,治疗4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行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安全可靠,可发挥调经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且该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络包配合点式直线偏振光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通络包配合点式直线偏振光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治疗,治疗2个疗程20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28%,对照组为82.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包配合点式直线偏振光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疗效明显优于玻璃酸钠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