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和Slit2/Rob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出生24h内的SD大鼠体外提取原代皮质神经元,以1×106/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2ml/孔)培养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神经元正常培养;氧糖剥夺-复糖复氧组(O组)神经元行氧糖剥夺90min;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在行氧糖剥夺前预先给予2%七氟醚处理1h,余同O组;HIF-1α抑制组(H组)在七氟醚预处理前行2ME(5μM/L)处理72h,余同S组。复糖复氧24h后收集神经元,采用Hoechst/PI双染色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率;采用RT-PCR法测定HIF-1α、Slit2和Robo1mRNA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IF-1α、Slit2和Robo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C组比较,O组神经元PI阳性率明显升高,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Slit2和Robo1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与O组比较,S组神经元PI阳性率明显下降,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Slit2和Robo1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与S组比较,H组神经元PI阳性率明显升高,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Slit2和Robo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通过HIF-1α增加Slit2/Robol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核转录因子KLF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脏核转录因子KLF6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用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中KLF6、TGF-β1、α-SMA表达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CⅣ。结果模型组大鼠高脂喂养8周呈现单纯性脂肪变,肝脏KLF6、TGF-β1、α-SMA的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随着脂肪变的加重,KLF6mRNA表达上调(0.62±0.10,P<0.01),于16周达高峰(1.01±0.07,P<0.01),24周略有回落(0.81±0.08,P<0.01);而TGF-β1和α-SMA的mRNA表达于16周时开始增高(0.62±0.19、0.77±0.12,P<0.01),24周达高峰(0.91±0.07、1.08±0.19,P<0.01)。相关分析发现,KLF6与TGF-β1、α-SMA表达以及肝纤维化分级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48、0.859、0.706,P<0.01)。结论高脂饮食引起KLF6表达增强,最初可能是一种适应性反应,随着其表达进一步增强,可引起TGF-β1和α-SMA表达持续上调,从而促进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神经迁移因子Slit2与受体Robo1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胃癌组织及28例癌旁组织中Slit2蛋白和Robo1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不同临床病理学行为下Slit2蛋白和Robo1蛋白的表达变化;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研究在胃癌组织中MVD与Slit2蛋白和Robo1蛋白的关系。结果:Slit2蛋白和Robo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和77.8%,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和10.7%,两种组织中Slit2蛋白和Robol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86,P〈0.01;X^2=33.491,P〈0.01)。胃癌组织中MVD显著增高(t=19.562,P〈0.01)。Slit2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Robo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Slit2与Robo1 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202,P〈O.01)。Slit2和Robo1表达阳性者MVD显著增高(f=2.256,P〈0.05;t=2.631,P〈0.05)。结论:Slit2及其受体Robo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Slit2/Robo1信号途径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BSA诱导Wistar大鼠产生免疫性肝纤维化后,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与10μg/g紫杉醇(紫杉醇处理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以相同的方式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天注射1次,28d后处死大鼠获取血与肝组织标本,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与血清及肝组织胶原相关指标、肝组织α-SMA、TGF-β1表达,分离肝星状细胞(HSC),检测HSC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肝纤维化改变、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血清与肝组织胶原相关指标明显升高、肝组织α-SMA与TGF-β1表达率明显升高、HSC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及mRNA明显上调(均P0.05)。紫杉醇处理组以上指标的变化程度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均P0.05),且部分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部分P0.05)。结论:紫杉醇对BSA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肝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其上下游调控因子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BA肝内进行性纤维化炎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8例胆道闭锁患儿与1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患儿和8例正常对照儿童肝内OPN表达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Masson染色法对各组标本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定;免疫印迹法对各组标本肝内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各组标本肝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OPN在BA患儿肝内汇管区胆管上皮异常高表达(0.33±0.10),而在CBD组和正常对照组肝内胆管上皮均不表达,且BA组胆管上皮OPN表达强度与肝纤维化水平呈强正相关(r=0.97).NF-κB在BA患儿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0.76±0.07)明显高于CBD组(0.25±0.04)和正常对照组(0.22±0.02),且BA组NF-κB表达强度与OPN表达强度呈强正相关(r=0.94).TGF-β1mRNA在BA组患儿肝组织中的表达(1.46±0.17)明显高于CBD组(0.68±0.11),在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TGF-β1mRNA表达,TGF-β1mRNA在BA患儿肝内表达强度与OPN表达强度呈强正相关(r=0.88).结论 OPN炎症通路的激活对BA患儿肝纤维化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进行性纤维化炎症的产生是由OPN及其上下游调控因子NF-κB、TGF-β1共同作用所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TGF-β1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3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 ml,实验1组(n=15)和实验2组(n=15)注入平阳霉素1 mg+碘油0.2 ml,2周后实验2组再次化疗栓塞.分别于第1、2、4、8周取材,并行苏木素-伊红(HE)、VG染色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肝纤维化分级在第1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4、8周时实验2组肝纤维化的级别高于实验1组(P<0.01).实验1组肝组织TGF-β1表达水平在第4周时最高,第8周时下降;实验2组在第2周时上升,持续到第8周实验结束,实验2组肝组织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实验1组(P<0.05).结论 经兔肝TACE术可引起肝纤维化,纤维化的程度与次数有关,肝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在TACE术后不同时间点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 AECs)在正常免疫大鼠体内存活、迁徙及对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为h AECs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0周龄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220~28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A组为肝纤维化+细胞移植(移植细胞量4×106个)组,B组为肝纤维化+生理盐水组,C组为肝纤维化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移植后2周,取A组大鼠心、肝、脾、肾、肺、脑组织采用DNA-PCR法检测人Alu基因重复序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人白细胞抗原G(hu man leucocyte antigen G,HLA-G)表达,并比较各脏器阳性表达百分比(脾脏为细胞注入器官不纳入统计);取各组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并采用肝纤维化组织学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行肝纤维化半定量分析,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行免疫组织化学评分(immunohistochemical score,ISH);取各组血清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 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浓度检测,定量分析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结果A组各脏器中人Alu基因重复序列及HLA-G均表达阳性,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余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肝纤维化组织学半定量计分分别为(10.47±3.20)、(13.84±3.46)、(13.85±3.16)分,A组显著低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TGF-β1的ISH评分分别为(3.60±1.50)、(5.38±2.60)、(5.50±2.40)、(1.87±1.36)分,A、B、C组显著高于D组,A组显著低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血清AST、ALT浓度显著高于D组,A组显著低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浓度显著低于D组,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 AECs可在正常免疫大鼠体内存活,可缓解肝纤维化程度并改善血清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紫衫醇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模型+紫衫醇组,肝纤维化模型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每日1次连续7 d诱导,之后,肝纤维化模型+紫衫醇组大鼠给予尾静脉注射紫杉醇液,隔日1次,共3次;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观察肝脏病理学和血清学指标变化,及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将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分别用TGF-β1、紫杉醇+TGF-β1处理,以无处理的HSC-T6细胞为对照,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纤连蛋白及I、III型胶原m 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肝组织无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模型组出现肝纤维化病变,肝纤维化模型+紫杉醇组可见肝组织中度坏死,无明显坏死结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紫杉醇组转氨酶、总胆红素(TIBL)、透明质酸(HA)水平均明显升高,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后者较前者在TBIL、ALB、HA方面有明显改善(均P0.05);正常对照组肝组织无明显α-SMA表达,肝纤维化模型组和与肝纤维化模型+紫杉醇组肝组织均有α-SMA表达,后者的α-SMA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前者(P0.05);与无处理的HSC-T6细胞比较,TGF-β1与紫杉醇+TGF-β1处理后的HSC-T6细胞纤连蛋白及I、III型胶原m RNA与蛋白均明显上调(均P0.05),后者的上调程度明显低于前者(均P0.05)。结论:紫杉醇可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产生和发展,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星状细胞中TGF-β信号通路从而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IL-10)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梗阻性黄疸(CJ)组和IL-10组.OJ组和IL-10组结扎切断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疽模型,SO组仅游离胆总管.IL-10组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腹腔内注射IL-10(4 μg/k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结果 胆总管结扎术后3d,与SO组相比,OJ组大鼠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PCNA标记指数及血清转氨酶均明显升高(P<0.05).胆总管结扎术后7d,与SO组相比,OJ组大鼠上述各项实验指标均进一步升高(P<0.05).应用IL-10治疗后,与OJ组相比,IL-10组大鼠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及血清转氨酶均明显降低,而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外源性IL-10可通过抑制肝组织TGF-β1的表达而促进梗阻性黄疽大鼠肝再生并改善受损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Wnt/β连环蛋白信号在人正常真皮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表型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正常皮肤真皮Fb.(1)实验1.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以下简称培养液)培养;TGF-β1组,用含10 ng/mL重组人TGF-β1(浓度下同)的培养液培养;Wnt3a组,用含150 ng/mL重组人Wnt3a(浓度下同)的培养液培养;TGF-β1+Wnt3a组,用含重组人TGF-β1和重组人Wnt3a的培养液培养.48 h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b β连环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2)实验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TGF-β1组,处理方法均同实验1;SB415286(糖原合酶激酶3β阻断剂)组,用含10 μmol/L SB415286(浓度下同)的培养液培养;TGF-β1+ SB415286组,用含重组人TGF-β1和SB415286的培养液培养.48 h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b 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α-SMA阳性表达情况.各项检测重复3次,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 (1)实验1.①β连环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TGF-β1组、Wnt3a组和TGF-β1+Wnt3a组F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2,P=0.823).②β连环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13,P=0.001).与对照组表达水平(0.34±0.11)相比,TGF-β1组、Wnt3a组均显著上调(0.73±0.12、0.82±0.17,t值分别为3.028、3.727,P<0.05或P<0.01).TGF-β1+Wnt3a组(1.23±0.21)显著高于其余3组(t值分别为6.911、3.883、3.184,P值均小于0.01).③α-SMA mRNA表达水平: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30,P=0.00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显著上调,Wnt3a组下调(t值分别为6.759、2.535,P<0.05或P<0.01);TGF-β1+Wnt3a组低于TGF-β1组(t=4.532,P<0.01).④α-SMA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TGF-β1组、Wnt3a组、TGF-β1+ Wnt3a组分别为0.83±0.17、1.43±0.20、0.53±0.12、0.89±0.14(F=16.597,P=0.00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显著上调,Wnt3a组下调(t值分别为4.582、2.291,P<0.05或P <0.01);TGF-β1 +Wnt3a组低于TGF-β1组(t =4.123,P<0.01).(2)实验2.①α-SMA mRNA表达水平: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01,P=0.001).SB415286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 =2.511,P<0.05),TGF-β1+SB415286组明显低于TGF-β1组(t=3.587,P<0.01).②α-SMA蛋白表达水平:4组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381,P=0.003).SB415286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364,P<0.05),TGF-β1+ SB415286组低于TGF-β1组(t=2.556,P<0.05).③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对照组Fb α-SMA表达微弱;TGF-β1组α-SM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t =11.198,P<0.01);SB415286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TGF-β1+ SB415286组表达较TGF-β1组显著减少(t=5.902,P<0.01).结论 Wnt/β连环蛋白信号可能参与Fb细胞表型转化,并且对TGF-β1所介导的促转化效应起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缺血对肝移植术后胆管树纤维化影响的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 18只雄性成年实验犬被制成简易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肝动脉缺血组(HAI组)、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TBB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3组动物于门静脉开放后6 h、3 d和14 d时切取部分肝组织,观察肝内胆管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的表达;并于14 d时活杀动物,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肝内胆管组织中Smad3及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肝内胆管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AI组中可观察到明显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胶原蛋白沉积增多,胆管管腔狭窄;而TBB组肝内胆管的形态学病理改变轻于HAI组。TBB组TGF-β1阳性细胞指数在门静脉开放后3 d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而HAI组则持续升高,并明显高于TBB组(P0.05)。在门静脉开放后14 d时,TBB组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水平和α-SMA mRNA的转录水平分别为1.04±0.13和1.12±0.55,显著高于对照组(0.59±0.09和0.46±0.18),但低于HAI组(1.82±0.18和1.86±0.73),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缺血通过对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引起肝内胆管壁中胶原纤维的沉积,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增多,导致胆管树纤维化的发生;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装置能够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活化来减轻肝动脉缺血引起的胆管树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高、低2个剂量青藤碱干预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行胆总管结扎。术后第1天开始,2个青藤碱干预组大鼠分别给予40 mg/kg和80 mg/kg青藤碱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第8天处死各组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水平,取右肝用试剂盒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取左肝做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肝组织病理学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肝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其中2个青藤碱干预组大鼠肝组织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血清TBIL,DBIL,ALT,AST水平明显增高;肝组织MDA,MPO含量明显升高,T-AOC明显降低;肝组织TGF-β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模型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均较2个青藤碱干预组明显(均P<0.05),而高低2个青藤碱干预组间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青藤碱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作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研究模型.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受体拮抗剂(AT1RA)组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Ⅱ+AT1RA)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蛋白的含量.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中TIMP-1 mRNA的表达. 结果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蛋白的含量,对照组、AngⅡ组和AngⅡ+AT1RA组分别为(7.531±0.654)pg/mL、(9.855±1.485)pg/mL和(7.719±0.329)pg/mL,AngⅡ组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AT1RA组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肝星状细胞TIMP-1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AngⅡ组和AngⅡ+AT1RA组分别为3.387±0.042、4.870±0.061和3.837±0.042,AngⅡ组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AT1RA组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 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TGF-β1蛋白的合成以及TIMP-1 mRNA的表达,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能够明显抑制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拈抗TGF-β1促皮肤瘢痕化的效应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成人皮肤Fb,根据培养基中所加刺激物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无血清DMEM培养基),TGF-β1组(DMEM培养基加入含终浓度10 ng/mL TGF-β1作用48 h),曲格列酮组(DMEM培养基加入含终浓度10μmol/L曲格列酮作用2 h,再加入10 ng/mL TGF-β1作用48h),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组(DMEM培养基加入含终浓度10 μmol/L 15d-PGJ2作用2 h,再加入10 ng/mL TGF-β1作用48 h).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实时荧光RT-PCR检测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mRNA水平变化.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TGF-β1组的CT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曲格列酮组和15d-PGJ2组的CT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TGF-β1组.空白对照组、TGF-β1组、曲格列酮组、15d-PGJ 2组MMP-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81±0.195、0.193±0.051、0.417±0.043、0.485±0.027,其中TGF-β1组低于空白对照组(F=12.811,P<0.01),曲格列酮组、15d-PGJ2组高于TGF-β1组(F=12.811,P值均小于0.01).空白对照组、TGF-β1组、曲格列酮组、15d-PGJ2组PDGF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49±0.057、1.044±0.237、0.677±0.055、0.511±0.017,其中TGF-β1组高于空白对照组(F=16.848,P<0.01),曲格列酮组、15d-PGJ2组低于TGF-β1组(F=16.848,P值均小于0.01).结论 激活后的PPARγ对TGF-β1下游反应因子CTGF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拮抗TGF-β1促皮肤瘢痕化的主要机制,而对细胞因子MMP-1、PDGF的影响可能也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中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比值变化与TGF-β1、MMP-9、TIMP-1表达的关系.方法 构建质粒pcDNA 3.1(+)-TGF-β3和pcDNA 3.1(+)-TGF-β1.将pcDNA 3.1(+)-TGF-1β1转染HSC-T6细胞株,经筛选建立高表达TGF-β1的HSC-T6细胞阳性克隆.pcDNA 3.1(+)-TGF-β3转染该阳性克隆,48 h后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TGF-β3、TGF-β1、MMP-9和TIMP-1 m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 空白组、对照组、阳性克隆组及TGF-β3干预组中,TGF-β3/TGF-β1mRNA比值分别为0.286±0.070、0.874±0.141、0.448±0.327和1.277±0.244;阳性克隆组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TGF-β1和TIMP-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TGF-β3干预组与阳性克隆组相比,TGF-β1蛋白和TIMP-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TGF-β3能下调TGF-β1蛋白表达;当TGF-β3/TGF-β1mRNA比值>1时,TGF-β1和TIMP-1表达减少,MMP-9表达增加;当TGF-β3/TGF-β1mRNA比值<1时,TGF-β1表达减少,TIMP-1和MMP-9表达无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 TGF-β 1、VEGF蛋白表达,RT-PCR检测其mRNA表达,并选择39例正常人结肠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 1、VEGF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RT-PCR检测TGF-β1、VEGF mRNA表达量癌组织高于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的TGF-β1和VEGF表达阳性率在T3~T4高于T1~T2;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C~D期表达阳性率高于DukesA~B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GF和TGF-β1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TGF-β 1、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浸漓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密切相关,两者也存在相关性,与肿瘤进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结肠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复方三叶香茶菜(三叶香茶菜、黄根、三七)的保肝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运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复方三叶香茶菜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运用苏木素-伊红染色、Massion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的变化,生化检测肝脏羟脯氨酸、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和蛋白质表达状况.结果 复方三叶香茶菜能显著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损伤,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含量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TGF-β1及CTG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 复方三叶香茶菜能有效地抑制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大鼠的肝损伤及纤维化进程,其主要机制可能与复方三叶香茶菜显著抑TGF-β1和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和α-SMA表达的作用,并探讨其抗纤维化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CCL4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其中,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CCL4,治疗组给予1,25(OH)2D3溶于花生油以3 ng/(100 g·d)灌胃,1次/d,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予等量花生油。治疗8周后,肝组织行病理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纤化维程度;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病理组织学显示1,25(OH)2D3能明显改善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结构和肝纤维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1,25(OH)2D3治疗组肝组织TGF-β1和α-SMA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模型组TGF-β1和α-SMA表达蛋白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25(OH)2D3可明显减轻CCL4致大鼠肝组织的损伤,抑制肝纤维化发展;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减少TGF-β1的表达以及抑制HSC的激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经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备的肝纤维化Wistar大鼠接受正常Wistar大鼠肝细胞移植(实验组),另以不接受肝细胞移植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组)和接受肝细胞移植的正常Wistar大鼠(移植对照组)为对照.肝细胞移植于注射四氯化碳后21 d进行.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第1、2、7和14天采集抗凝血(肝纤维化组同步采集),测定血浆总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活性TGF-β1、纤溶酶及α2-巨球蛋白(α2M)水平,并取其肝脏,进行肝脏的纤维成像和定量分析,检测肝脏星形细胞活性.结果 肝细胞移植后的第14天,实验组肝脏内成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为(3.69±0.44)%,低于肝纤维化组的(8.25±0.69)%(P<0.01);实验组肝内α-SMA阳性信号面积百分比为(0.43±0.03)%,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组同期的(2.79±0.40)%(P<0.01).移植前实验组大鼠血浆中总TGF-β1和活性TGF-β1水平分别为(4543.2±307.2)μg/ml和(2380.7±150.8)μg/ml,移植后1 d,二者均显著下降,分别为(2109.9±425.2)μg/ml(P<0.01)和(1758.9±429.2)μg/ml(P<0.05).实验组肝细胞移植前血浆纤溶酶水平为(5.16±0.42)μg/ml,移植后下降至(2.96±0.11)μg/ml(P<0.01).实验组肝细胞移植前血浆α2M水平为(152.4±27.6)mg/ml,移植后升高至(343.0±48.8)mg/ml,为移植前的2倍,而移植对照组的α2M水平移植后升高30余倍.结论 肝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肝内活性星形细胞减少及TGF-β1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干扰素-γ(IFN-γ)治疗大鼠肝纤维化,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及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INF-γ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3组。用3%硫代乙酰胺(TAA)100mg/kg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组同时肌肉注射INF-γ5U/d。在肝纤维化诱导第8周处死,用Masson染色观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肝纤维化程度、TGF-β1和Smad3表达比正常组增高(P<0.05),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IFN-γ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