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TIPS)术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患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拟对2017年1月1日—2018年11月1日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行TIPS术后20名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及联合中医治疗组(予以通腑开窍法方药以大承气汤加菖蒲、郁金等,方式采用口服或者灌肠);治疗分别观察或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3天、1周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氨(Blood Ammonia,BA)、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联合中医治疗组较单纯西医治疗组血氨升高、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方面两组基本相当。结论:中医通腑开窍法对TIPS术后肝性脑病患者的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以改善TIPS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对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TIPS手术治疗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炎、保肝、酸化肠道、抗凝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每天1次,2组均治疗1周,治疗前后观察2组血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的变化以及治疗后肝性脑病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上述4个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低于对照组15.9%(P0.05)。结论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可以有效地预防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轻微型肝性脑病是肝性脑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归属于中医"神昏""郁证""失眠""便秘"等范畴,其关键病机为"痰、瘀、毒"互结,以致腑气不通,脑窍蒙蔽,瘀毒内积;使用通腑开窍,解毒导滞之法,可将肠道毒浊之气排出体外,以达开窍醒神之功。大黄煎剂(大黄30 g,乌梅30 g)具有通腑开窍,解毒导滞之功,使用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可清除内毒素、降低血氨,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有治疗作用。探讨大黄煎剂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中医机制有利于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轻微型肝性脑病提供理论依据并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腑开窍”法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肝与大脑的关系、肝与大肠的关系、脑与大肠的关系、通腑开窍法的中医认识、现代医学对通腑开窍法机理的认识等方面探讨了“通腑开窍”法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及历史渊源,为肝性脑病治疗学带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伴消化道出血后行中药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8月间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的资料,其中20例患者TIPS术后常规抑酸、抗凝、抗感染及预防性抗肝昏迷治疗,设为对照组;2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设为观察组;2组疗程均为7天;收集术前及术后1天、3天、7天的血氨(NH3)水平,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静脉(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随访4~156周,记录再出血、肝性脑病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组门静脉压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天、3天、7天的血清TBil、Alb、ALT、AST、NH3值变化不大(P0.05)。术后1天、3天,观察组血清Alb明显升高,与本组术前及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天、7天,观察组NH3明显降低,与本组术前及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TIPS术后1天、3天、7天各时点门、脾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5),门、脾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但组间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月、3~12月,观察组随访期间没再发生肝性脑病,对照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30.00%、4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3月内均无发生再出血。术后3~12月:治疗组无再出血的病例,对照组再出血率为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后,采用中药灌肠能有效降低血氨水平,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有效预防中远期再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峰  刘凤莉 《陕西中医》2009,30(12):1634-1635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中药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从而探讨肝性脑病的中医病机。方法:以中医四诊收集到的患者临床资料为依据,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结论:提出痰热腑实是形成肝性脑病的病机关键,采用化痰通腑法治疗收到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毛德文论治肝性脑病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腑开窍"法是导师毛德文教授在辨病论治基础上提出的用于肝性脑病治疗的有效方法,是中医传统治法理论的提炼与升华。笔者从肝性脑病"通腑开窍"法治疗的理论渊源及应用两大方面展开阐述导师的学术思想,为肝性脑病的防治开启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通腑醒脑汤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45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西医综合治疗(保肝、降酶、退黄,降血氨)的基础上,对照组用乳果糖口服并保留灌肠,治疗组通腑醒脑汤口服并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68.2%,治疗组平均清醒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氨下降也更为明显(P<0.05).结论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腑醒脑汤治疗肝性脑病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赵晓莉 《光明中医》2016,(10):1369-1370
目的探讨化痰通腑中药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接收肝性脑病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化痰通腑中药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1.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氨、血清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化痰通腑中药方法治疗肝性脑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通腑泻热法对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通腑泻热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通腑泻热法能促进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理气通腑汤对妇科剖腹手术后患者排气排便时间及相关症状、血清胃泌素(GAS)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探讨理气通腑汤对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1年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行妇科剖腹手术患者5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起服用中药理气通腑汤,对照组不服用中药,两组术后常规处理相同。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积分,并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测定血清GAS和NO的含量。结果:①术后排气及排便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血清GAS含量,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NO含量,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64.29%,有效率为32.14%,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显效率21.43%,有效率39.29%,总有效率60.7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气通腑汤能缩短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排气、排便时间,改善患者术后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促进肠道细胞分泌胃泌素,抑制分泌一氧化氮,有利于促进患者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及内关穴位联合口服利福昔明预防乙肝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40例乙肝肝硬化并行TIPS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利福昔明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及内关穴。对比分析术前时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比较术后12、24个月时大便常规性状、白细胞、潜血及粪便培养结果;对比术前及术后12、24个月时血浆氨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术后24个月内2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差异,比较2组患者术后生存期差异。结果 2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TBIL、ALT水平与术前相比升高,术后3个月时的TBIL、AL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且治疗组与同时间对照组对比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24个月时的粪便培养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常规异常率相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血氨水平对比术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通腑合剂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通腑合剂鼻饲和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6天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通腑合剂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腑方灌肠对腹部术后胃动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通腑方灌肠组.空白组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通腑方灌肠.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测定术前、术后1h、24、48h,血清胃动素(MT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结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空白组、通腑方灌肠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血清MTL测定:术前、术后1 h通腑方灌肠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48 h通腑方灌肠组血清MTL浓度高于空白组(P<0.05);血清CGRP浓度通腑方灌肠组与空白组比较:术前、术后1、24、48 h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通腑方灌肠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能促进胃动素分泌,但对CGRP浓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肝性脑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医学认为,血脑屏障受损、负氮平衡和碱中毒是发生肝性脑病的重要基础,临床中强调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但疗效并未令人满意.中医学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是在腑气不通的基础上发生了脑窍被毒、痰、瘀、风等浊气所蒙闭,脑窍被蒙闭和腑气不通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治疗时以通腑法与开窍法合用,浊去正安,开窍醒神,交通气机,使脑主元神之职能复常,但应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实施方法 ,一般采取中药水煎灌肠,若灌肠与口服同用则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周大桥 《北京中医》2008,27(2):91-93
现代医学认为,血脑屏障受损、负氮平衡和碱中毒是发生肝性脑病的重要基础,临床中强调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但疗效并未令人满意。中医学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是在腑气不通的基础上发生了脑窍被毒、痰、瘀、风等浊气所蒙闭,脑窍被蒙闭和腑气不通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治疗时以通腑法与开窍法合用,浊去正安,开窍醒神,交通气机,使脑主元神之职能复常,但应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实施方法,一般采取中药水煎灌肠,若灌肠与口服同用则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阑尾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术后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2h予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每天2次。统计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12~24h、24~36h肠鸣音恢复情况及术后24h、24~36h肛门排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汤能明显促进阑尾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有效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对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腑法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8例行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医通腑法。结果:治疗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初次自行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通腑法有助于ERCP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随机设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组(50例)和聚乙二醇4000对照组(50例),对治疗前后的结肠症状问卷表积分疗效评定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症状疗效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疏肝健脾、理气通腑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设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组50例和聚乙二醇4000对照组50例,对治疗前后的结肠症状问卷表积分疗效评定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症状疗效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疏肝健脾、理气通腑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