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海兵  熊健  雷灵芝  杨星宇  徐波  闵羿  佘畅 《新中医》2021,53(12):167-170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M1000神经功能重建仪联合针灸药物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AM1000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面部麻痹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M1000神经功能重建仪联合针灸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能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筋调理四联综合疗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经筋排刺、面部经筋推拿、隔姜灸和面部闪罐经筋调理四联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循经取穴针刺。各组均治疗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随访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结束3个时间点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和面部残障指数量表进行评分,并在随访结束评价有无后遗症。结果:最终完成观察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和面部残障指数量表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各量表2组间比较在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现后遗症的例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筋调理四联综合疗法能改善面瘫患者面部活动功能及社会功能,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并有可能降低后遗症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病毒、止痛及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在"五联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作用及相关机理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入扬州市中医院门诊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患者168例,经确诊后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84例,采用包含穴位注射的"五联法"治疗,对照组84例,采用不包含穴位注射的"四联法"治疗,利用H-B分级量表和疗效评判标准记录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疗法均有效,但是治疗组接受治疗后4次、8次、13次后与治疗前相比,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13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进行组间比较,治疗4次、8次、13次时,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差异显著(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98.8%,对照组88.1%。结论:穴位注射在"五联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面部交叉平刺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归类的方式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比组采取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研究组采取面部交叉平刺法联合穴位注射、面部拔罐疗法综合治疗,将疗效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5%(43/45),明显高于对比组的77.78%(35/45),P0.05。结论:面部交叉平刺法联合穴位注射、面部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够有效缩短病程,改善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康 《新中医》2018,50(10):159-16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针灸门诊治疗的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以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以单纯针刺治疗,不行电针。2组均治疗4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局部评分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体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局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可增加对穴位的刺激,加快局部肿胀消退,更好地改善面部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曼吉磁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曼吉磁贴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H-B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曼吉磁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较单纯针刺疗效有优势,能更好地改善患儿面部神经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高压氧、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高压氧、神经营养因子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肌电图、面神经功能(神经功能指数FNFI)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47/60)(P<0.05);试验组治疗后Portmann量表中皱眉、动鼻翼、微笑、鼓腮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眼轮匝、鼻肌与口轮匝肌的神经肌电图潜伏期低于对照组,而患健侧波幅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3周、1个月试验组FN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5/60)与对照组3.33%(2/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压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肌电图指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一组(30例)、对照二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治疗,对照一组单纯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二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依据J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依据评分按照疗效标准分别从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病情改善、痊愈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明显效果;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一、二组,对照二组效果最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合用口内透刺比常规外部透刺优势明显。结论: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患侧面部闪罐治疗中风恢复期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治疗的中风恢复期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侧面部闪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部麻痹症状评分、患侧表面肌电图数值、面部神经功能评分、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面部麻痹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面部麻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表面肌电图数值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表面肌电图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社会生活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康复效果。方法:纳入17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由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87例)实施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87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法及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B面神经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情况、患者开始恢复时间及痊愈时间、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8. 85%)优于对照组(91. 95%),差异显著(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面神经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均相当(P 0. 05),治疗后各组患者HB及FDI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相当(P 0. 05),治疗后各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均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开始恢复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8. 85%)高于对照组(89. 65%),差异显著(P 0. 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佳,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症状改善明显,患者恢复较快,满意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牵正胶囊联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用15天;治疗组加用牵正胶囊中药治疗,连续治疗20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改良Portmann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面部残疾指数(PDI)、躯体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胶囊联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对面神经麻痹患者有较快、较好的促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潘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15):100-101
目的:对照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应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针刺配合手法面部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后面部肌表情肌恢复情况。结果:冶疗组痊愈92.6%,有效7.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40.9%,有效36.4%,无效22.7%,总有效率77.3%。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治愈率高,疗效稳定,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四联疗法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及激素治疗,急性期采用红外线透热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中药方内服、外用自制中药药袋热敷、按摩及艾灸综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对照组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疼痛评分(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ASCS)、颈性眩晕评估量表评分(ESCV)。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SF-36、VAS、CASCS、ESCV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缓解其疼痛感,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朱琏针灸治疗Bell’s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接受朱琏针灸,对照组接受常规针灸,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Stennert继发损害面神经麻痹评分、瞬目反射情况等。结果:两组痊愈患者疗程及针刺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HB量化评分及瞬目反射R1、R2波长比较,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Stennert继发损害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朱琏针灸疗法治疗Bell’s麻痹急性期,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明显缩短疗程,并有效提高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观察透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透刺与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与对照组(针刺+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分别对2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各项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治疗后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在治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在面神经麻痹程度改善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较好,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面瘫患者的患部透刺加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与透刺加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均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前者可明显提高面瘫的治愈率,其治疗方法值得针灸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134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治疗)67例和对照组(药物治疗)67例,两组均治疗20d后统计疗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通过针灸调和面部经络,可明显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药配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确切,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