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远期的成功率、抗凝或抗栓治疗和栓塞事件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连续住院的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并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在环状标测电极(Lasso)引导下进行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术后通过24 h的Holter、体表心电图、话和书信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房颤复发、抗凝或抗栓治疗和栓塞事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成功随访97例,失访9例.随访病例中,男性65例,年龄(54.8±11.2)岁.平均随访(60.7±11.8)个月,3例因恶性肿瘤死亡.其余94例中,68例(72.3%)维持窦律(窦律组),26例(27.7%)房颤复发(复发组),其中8例(8.5%)为晚期复发.窦律组56例(82.4%)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没有发生栓寒事件.复发组中仅1例华法林抗凝,11例服用阿司匹林,其中2例发生脑栓塞;其余14例(53.8%)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1例发生脑栓塞.复发组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窦律组(P<0.01).窦律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比率明显高于复发组(80.9%比56.0%,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有较高远期成功率,远期复发率低;房颤根治者远期可以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且明显减少栓塞风险,并通过减少该类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比较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基线和随访3、6、9、12个月时SF-36健康调查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积分。结果连续入选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2例(导管消融组),同时入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84例(药物治疗组),两组在基线时社会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导管消融组中分别有42.7%和37.8%存在抑郁和焦虑,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躯体和精神状态积分均下降且组间无差异。导管消融组术后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积分明显减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均0.001。12个月时导管消融组72.0%维持窦性心律,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20%),P0.001。除导管消融外,维持窦性心律和避免服用华法林是抑郁和焦虑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能够更好地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药物治疗与导管消融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结构、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00例未行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年龄17~83(56.27±12.98)岁,病程2~68(14.12±11.25)个月.其中72例接受药物治疗(A组),128例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消融治疗(B组),随访3、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左心房结构、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3个月的随访,A组有69例完成随访,21例维持窦性心律(窦律)(30.4%).B组有127例完成随访,108例患者维持窦律(85.0%).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A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增大,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减小;B组的LAVImax与LAVImin减小,LAEF增加.A组与B组的一般健康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B组提高的幅度明显高于A组,3个月后两组的一般健康与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的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提高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6个月的随访,A组的LAVImax、LAVImin较3个月前明显增大,LAEF明显减少(P<0.05),但B组的LAVImax,LAVImin较3个月前略有缩小,LAEF略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一般健康与生活质量、心理健康评分较3个月前明显降低(P<0.05),但B组的一般健康与生活质量、心理健康评分与3个月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管消融在改善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大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2009-01至2010-05就诊于我院住院部房颤患者123例,其中66例行环肺静脉消融治疗的患者(消融组)和57例同期入院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药物组),对所有入选的患者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SF-36量表)调查方式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消融组与药物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SF-36量表中除肌体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以及躯体健康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消融组患者按疗效分为成功者(41例)和未成功者(25例)分别进行比较,成功者SF-36量表中8个维度评分术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躯体健康评分从(227.4±57.0)分提高到(293.4±54.3)分(P<0.001),精神健康评分从(243.8±51.7)分提高到(309.0±58.0)分(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肺静脉消融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房颤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消融成功患者中,环肺静脉消融治疗房颤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80岁的老人中20%有此终生危险。它常见于心力衰竭、脑卒中,死亡率因而增高。但随机化临床试验反映,各种以维持窦律为目的的抗心律失常药并未能改善预后。最近医、患关注导管消融。几项观察经选择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病人的小规模的临床试验反映,它维持窦律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虽然它在寿命和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行导管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 ,选择药物无法控制或不能耐受的PAF患者 5 6例 ,男 4 1例、女 15例 ,年龄 6 5 .7± 10 .1(6 0~ 74 )岁 ,无器质性心脏病 4 6例 ,合并高血压 7例 ,高血压及糖尿病 1例 ,高血压及冠心病 1例 ,冠心病 1例。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左房血栓。据消融技术的演进及患者入选的时间顺序 ,采用不同的消融方法 (点消融术、超声球囊肺静脉电隔离术、肺静脉节段性消融电隔离术 )。 3~ 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5 6例患者 ,5 5例完成消融术 :点消融术 4例 ,成功 1例 ,无效 2例 ,心包积血 1例 ;超声球囊肺静脉电隔离术 14例 ,成功 7例 ,有效 5例 ,无效 2例 ,无肺静脉狭窄 ;肺静脉节段性消融电隔离术 37例 ,成功11例 ,有效 2 3例 ,无效 3例 ,左下肺静脉开口 >30 %狭窄 1例。结论 :导管消融治疗老年人PAF是安全有效的 ,肺静脉电隔离术使疗效明显提高 ,但仍未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的总体效果差 ,非药物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在目前房颤众多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中 ,阵发性房颤的经导管消融治疗最为成熟 ,患者的获益 /风险比最高 ,因而倍受重视。本文就该项治疗的现状做一简要概述与评价。1 阵发性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理论基础阵发性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理论基础是房颤的局灶起源学说。该学说认为 ,阵发性房颤的发生起自心房或与心房相连接的腔静脉中的一个或多个局灶 (foci) ,这些局灶发放快速激动即导致房颤发生。其实 ,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有学者根据动物实…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1~3年内,15%~30%阵发性心房颤动(AF)自然发展为慢性AF。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AF接受肺静脉分离治疗日益增多,远期疗效的报道不多。方法及结果2003~2004年下半年,161例症状性阵发性AF、左室功能正常的病人接受环肺静脉(PV)分离(三维图谱以double Lasso方法),左右两侧用射频连续环切病变,操作终点为用双Lasso导管置于同侧PVs,至少30 min不见PV电位。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静脉解剖变异及急性期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7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获取 CT 三维重建的左心房与肺静脉解剖图,测量肺静脉支数及直径.行环肺静脉消融及急性期肺静脉电传导恢复位点消融,消融终点为消除所有肺静脉电位.随访(10.3±5.6)个月,根据随访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复发组(n=18)和未复发组(n=52).分析比较两组肺静脉电解剖特征.结果复发组肺静脉变异(61.1%)及出现左肺静脉共干者(33.3%)较未复发组(15.3%、7.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静脉共干长轴直径[(25.8±0.9)mm]大于未复发组[(22.5±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肺静脉电传导恢复位点数量占比显著多于未复发组(P<0.01).两组急性期肺静脉电传导恢复61.9%位点位于上、下肺静脉交接处,明显多于其他部位.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左肺静脉共干长轴直径(OR=5.007,95%CI 1.581~15.852,P<0.01)及急性期肺静脉电传导恢复位点数(OR=7.463,95%CI 1.975~28.197,P<0.01)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肺静脉共干长轴直径及急性期肺静脉电传导恢复位点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重复消融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患者的远期获益.方法:入选2000-01-2004-12期间经导管消融(肺静脉电隔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心房颤动的症状明显,超过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结果:106例中,失访9例(8.5%),非心源性死亡3例,2次消融时出现一过性脑梗死未完成完整术式1例,其余93例均纳入随访,平均随访5年.1次消融远期维持窦性心律39例,成功率为41.9%.复发者54例中39例(72.2%)进行2次消融,其中27例(69.2%)远期维持窦性心律,消融远期成功率提高了29.0%;复发者12例中5例(41.7%)进行3次消融,其中2例(40.0%)远期维持窦性心律,使远期成功率再提高2.2%;复发者3例中2例(66.7%)再行4次消融,术后均再次复发心房颤动.重复消融累计远期成功率较1次消融明显提高(73.1%:41.9%,P<0.01).包括重复消融在内,12个月内的总成功率为81.7%,平均远期复发时间是术后(28.4±8.3)个月.1次消融因电隔离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导致心房颤动远期复发(6例),经重复消融均可实现远期维持窦性心律.结论:远期复发心房颤动的主要机制是电隔离肺静脉的电传导恢复,重复消融有望实现和维持远期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消融已经成为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由于技术难度较大,短期内费用较高,受治患者数暂时还远低于药物治疗患者.但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①经导管消融近期效果较好,尤其是对阵发性房颤,随访12个月的成功率可达88%.②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远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近期关于经导管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对比的8项临床试验中,前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分别是86%、87%、74%、76%、66%、89%、79%和66%,而后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分别为22%、37%、58%、17%、9%、23%、40%和16%[1-8].③经导管消融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9].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结果.但上述临床试验的随访时间都只有12个月左右.随着时间的延长,消融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会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于现有的常规射频消融导管,冷冻球囊导管是专门为电隔离肺静脉所设计.目前国外已有上百家医院应用此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术后随访1年,约70%患者保持窦性心律[1-2].2012年9月10日,本中心在德国Kuck KH教授的指导下,使用冷冻球囊导管成功治疗两例阵发性房颤.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评价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4例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 ,前 5 0例的消融靶点为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的起源部位 ,消融终点为自发和诱发的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消失 (终点 1) ;后 2 4例的消融靶点为致心律失常性肺静脉的开口部 ,消融终点为该肺静脉的肺静脉电位消失 (终点 2 )。结果 共发现 111个异位灶 ,行76次消融术 ,有 5 8例 (78 4% )达到消融终点。随访 1~ 31(12 9± 6 6 )个月 ,2 3例 (31 1% )消融成功 ,可以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术中达到消融终点者的成功率为 39 7% (2 3例 / 5 8例 ) ,其中达终点 1者为 34 1% (15例 / 44例 ) ,达终点 2者为 5 7 1% (8例 / 14例 )。并发症 :无症状的单支肺静脉狭窄 5例(6 8% )、气胸 1例 (1 4% ) ,均发生于本组的前 30例中。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较为安全 ,但成功率尚待提高 ,目前可用于部分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而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26例,给予CARTO指导下的射频消融环肺静脉电隔离术,配对入选26例房颤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临床随访观察房颤、房速的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8.7个月。消融组患者73.1%消融成功,药物治疗对照组11.5%无房颤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长期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环状电极 (Lasso电极 )标测指导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与结果  2 0 0 1年 5~ 12月 ,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 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47 8± 14 9)岁 ,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在Lasso电极指导下标测肺静脉 ,以确定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起源处。确定房性早搏的消融靶点后 ,在有房性早搏或冠状窦远端起搏或右心耳起搏下寻找优势肺静脉电位 (PVP)放电消融 ,或肺静脉口环状消融。消融终点设定为 :①肺静脉电位振幅明显减低或消失 ;②肺静脉自律性电位与心房电活动无关 ;③诱发房颤的房早消失。结果成功隔离 2 6条肺静脉 ;其中左上肺静脉 12条 ,右上肺静脉 8条 ,左下肺静脉 5条 ,右下肺静脉1条。有 2例仅消融 1条肺静脉 ,均为左上肺静脉 ;8例消融2条肺静脉 ,消融 3条与 4条肺静脉者各 1例。术程 (196 4±6 5 8)min ,X线曝光时间 (5 2 0± 14 4 )min。术后随访 2~ 8个月 ,有 1例频发房早发生 ,经口服胺碘酮后房早消失 ;4例有房颤短阵发作 ,其中 3例接受口服药物 (2例服用胺碘酮 ,1例服用索他洛尔 ) ,1例植入有抗房颤程序的DDDR起搏器 ,能够有效抑制房颤发作。术中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发现 6例有轻度肺静脉狭窄 ,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术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房颤患者接受导管消融,男40例,女30例,年龄(51.2±16.1)岁,于消融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用SF-36健康随访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66例顺利完成随访,按消融效果分为成功组(54例)和复发组(12例)。结果射频消融术后1、3、6个月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消融前比较,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状态和精力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除了社会功能外,其余4个指标消融术后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会功能消融术后各时间点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驱体疼痛、心理健康和总的健康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消融前比较,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状态和精力有明显改善(P〈0.05)。复发组生活质量8个评价指标分值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消融术可以早期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2例,观察组采用导管介入消融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 LAD 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11% vs 68.1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导管介入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起到逆转心房重构的作用,有效维持窦性心律,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环肺静脉与复合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消融和复合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后长期随访的成功率,探讨导管消融治疗PAF的路线和终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PAF患者141例,分为两组。第1组:单纯环肺静脉消融,在三维心脏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和单环状标测电极(LASSO电极)指导下行同侧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至左心房-肺静脉电活动双向传导阻滞;第2组:复合消融,即在环肺静脉消融后,常规进行心房高频刺激,根据术中是否有自发或诱发的房性心律失常而选择右心房峡部、左心房峡部、左心房顶部、冠状窦左心房心内膜面、左心耳部、碎裂电位、冠状静脉窦内消融或上腔静脉隔离等附加消融方式。比较两组的消融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第1组消融过程中6例出现自发的持续房性心动过速(auricular tachycardia,AT)转为复合消融。结果按照实际治疗原则进行分析,即第1组64例,第2组7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X-线曝光时间较第1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8±14.2)min vs.(33.1±10.7)min,P=0.002]。随访(39.2±5.2)个月,两组单次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4%(15/64)vs.26.0%(20/77),P=0.729]。第1组5例AT和4例PAF接受重复消融,其中5例AT及2例PAF治疗成功;第2组6例AT和6例PAF接受重复消融,其中5例AT和3例PAF治疗成功。两组两次或三次消融后总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56/64)vs.84.4%(65/77),P=0.603)。结论导管消融治疗PAF的远期成功率高;环肺静脉消融与复合消融治疗PAF的远期效果相似,但X-线曝光时间相对较短,损伤较小;对于复发的患者,寻找肺静脉以外的靶点可进一步提高导管消融治疗PAF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644例房颤患者,获取基线特征,应用倾向评分方法进行匹配分组,获得两组不同治疗策略的入选人群(257例),进行为期约18个月的随访,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对房颤患者一级终点房颤复发事件以及二级终点因心力衰竭住院率、血栓栓塞事件、累积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 (1)无房颤复发终点:导管消融术组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HR:3.12,95%CI:1.93~5.03,P<0.01)。(2)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导管消融术组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4,95%CI:0.67~1.94,P=0.34)。(3)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在导管消融术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8,95%CI:0.44~2.20,P=0.38)。(4)累积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5,95%CI:0.33~3.32,P=0.73)。(5)生活质量评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组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而导管消融术组仅对精神方面评分有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和12个月均为P=0.04)。结论导管消融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房颤复发率更低,并可以改善精神方面的生活质量,但未能降低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风险,两种治疗手段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