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内分泌康复科就诊的50例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25例,使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5例,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指标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使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及胰岛功能各指标、血脂各指标及尿微量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 0.05);观察组治疗后FBG、2hPG、HbAlc、HOMA-I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HOMA-β水平明显升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U-Alb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血脂,抑制肾功能损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6,(1)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降糖药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无锡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单纯口服二甲双胍片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维持原二甲双胍治疗方案不变,而治疗组再加予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6 g,每日2次。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经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项血糖数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相较于二甲双胍治疗,维持血糖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与二甲双胍联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减辅助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炎性因子及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146例阴虚内热证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观察组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辅助二甲双胍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糖指标、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4%(x~2=8.722,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炎性因子含量分别为(1.29±0.20)ng/L、(55.63±10.49)ng/L、(5.17±0.59)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831,3.836,6.108,P0.05);空腹血糖(Fasit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postprandial 2hour peripheral blood glucose,2h 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等血糖含量分别为(6.31±0.85)mmol/L、(6.60±0.83)mmol/L、(6.24±0.9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454,10.174,6.220,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对照组轻微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33%、9.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0,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辅助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减轻阴虚内热证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性反应,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六味地黄丸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控糖效果及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实施六味地黄丸+二甲双胍片治疗。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临床效果、胃肠道反应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在干预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实施六味地黄丸+二甲双胍片治疗,对胃肠道反应改善有一定价值,且可以调整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肾阴亏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阴亏虚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对照组24例),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观察组26例),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症状积分、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值(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空腹血糖(Glucose,GLU)、血脂水平,检测其空腹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S)、观察胰岛素抵抗(HOMA-IR)情况,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24 h MAU)、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Hb A1c、2 h PBG、GL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观察组患者FINS水平、HOMA-IR及24 h MAU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别(P 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能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并减轻糖尿病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六味地黄丸结合拜糖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拜糖平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改善水平为(7.19±1.22)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4±1.3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六味地黄丸结合拜糖平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参芪注射液联合应用对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与参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21 d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心动超声和左室肥厚等指标。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左室高电压以及LVH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并且实验组治疗后各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参芪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降糖药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药物口服治疗,而对于观察组则在予以二甲双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六味地黄丸药物口服治疗。干预治疗6个后,分别对两组的血糖控制水平、血脂水平、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干预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干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9,2.051,2.652,4.904,4.559,2.994;P0.05),且观察组的FPG、PBG和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6,2.001,3.134;P0.05);②干预治疗后观察组的(TG)、(HDL)(LDL)和体重指数(BMI)均较干预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3.323,6.488;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7,2.565,5.935;P0.05);③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6,P=0.01);④干预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SAS、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9,-4.256;P0.05);⑤干预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降糖药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不经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联合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Hb Alc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Hb Alc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控制患者血糖,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降糖方联合西药对妊娠糖尿病妇女脂肪因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妊娠糖尿病提供新思路。方法:12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西药治疗,主要包括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及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降糖方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脂生化指标、血糖控制情况、脂肪因子、不良反应等数据。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身高、体质量、BMI、TG、TC等数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血糖值分别为(12.92±2.34)mmol/L、(13.21±2.13)mmol/L,两组空腹血糖值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血糖值分别(9.65±0.55)mmol/L、(7.23±0.42)mmol/L,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值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RBP-d、APN、TNF-α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RBP-d、TNF-α数据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PN数据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6.51%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47.62%(P0.05)。结论:降糖方联合西药能够降低妊娠糖尿病妇女的血糖、RBP-4及TNF-α水平,提高患者的APN水平,对脂肪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金芪降糖片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金芪降糖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得到改善的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血糖水平得到改善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金芪降糖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降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对照组36例予以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36例加用益气养阴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血脂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益气养阴汤、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控制二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二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金芪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金芪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控制二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效果显著,促进病情恢复,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给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均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血糖症状总发生率为14%,明显高于实验组的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我中心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空腹血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97.83%,45/46)显著优于对照组(84.88%,3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能够改善空腹血糖,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付庆林 《光明中医》2016,(16):2396-2398
目的探讨疏肝降糖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疏肝降糖汤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降糖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