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粘膜吸引活检取代直肠壁全层活检病理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多年。江西省儿童医院为配合新生儿巨结肠手术的开展,从上海新华医院引进了此技术。  相似文献   

2.
肛门直肠畸形合并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肛门直肠畸形(ARM)合并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20年来ARM326例,HD320例,其中两种并存有3例,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结论:ARM作结肠造瘘术后,排便不畅应及时作结肠活检,随访ARM术后患儿有腹胀,便秘,应进一步作钡灌肠和直肠粘膜乙酰胆碱酯酶检查,确诊后按巨结肠处理。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手术配合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田莳  赵友娟 《护理学杂志》2002,17(3):195-196
先天性巨结肠是儿外科常见病。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 ,改变了以往的结肠造瘘、二期根治及造瘘的手术方式。 1 999年 1 1月至 2 0 0 1年 5月 ,我院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 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口鸡心领斜形吻合手术 ) 1 9例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 ,男 1 3例、女 6例 ,年龄 6~ 33个月。1 8例为普通型巨结肠 ,1例为长段型巨结肠。所有患儿经直肠粘膜活检、直肠肛管测压和钡剂灌肠确诊。腹腔内手术由腹腔镜系统及超声刀完成 ,会阴部手术采用改良 Swenson手术。手术时间为 ( 2 2 0± 5 0 ) mi…  相似文献   

4.
经肛门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采用Soave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 ,近来我们采用不开腹 ,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 ,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1 材料与方法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2 3例 ,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2 6天~ 4岁。以病史、体征、肛诊和钡灌肛等初步诊断 ,选择其降结肠无明显扩张的病儿 ,常规消毒腹部及会阴皮肤 ,插尿管。肛门扩张后 ,缝 4针牵引线。在齿状线上 4cm处直肠后壁取全层活检进一步确诊。齿状线以上粘膜下注入肾上腺素盐水 ,以利于止血和剥离。在齿线上 0 2cm处环行切开直肠粘膜 ,剥离直肠粘膜 6~ 8cm ,见直肠肌层随粘膜牵…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经验,对改进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估。方法回顾1995年6月~2002年6月155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并且对2000年5月前后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55例行X线钡剂灌肠、直肠测压及直肠黏膜活检确诊,107例行Ⅱ期根治术,48例新生儿期行I期根治术。147例治愈出院,术后发生肺炎25例,伤口裂开8例,8例死亡。在第一阶段107例中2例施行一期手术;第二阶段48例中46例施行一期手术。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数明显下降。结论(1)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一般情况较好者尽可能先保守治疗,造瘘术只用做最后手段。对结肠穿孔者应常规在直肠上段、乙状结肠部位行组织活检。对于诊断有疑问的病例在手术中取多处活检是必要的。(2)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巨结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各种类型先天性巨结肠的原则。对于大部分常见型病例,经肛门手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郭萍  刘志苏  杜明国 《腹部外科》2008,21(5):295-297
目的探讨成年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8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成年人先天性巨结肠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除1例由于多次腹部及肛门直肠手术史选用了保守治疗,效果理想外,其余均采用手术治愈。结论成年人先天性巨结肠误诊率高。诊断依据主要是追溯自幼便秘史,钡灌肠、全消化道钡餐X线透视及24、48h,甚至72h钡滞留X线摄片。诊断不能确定时加直肠黏膜活检及肛门直肠测压。有过多次手术史者,再手术时应视病情而定,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既往手术资料。强调治疗及手术方式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6年以来采用经腹结肠、直肠切除(State-Rehbein手术)加经肛门粘膜下直肠后壁肌肉部分切除(Lynn手术)联合手术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6例,现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巨结肠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1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成人巨结肠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5例,女7例,年龄14—56岁,6例有胎粪排出延迟病史,2例误诊为乙状结肠扭转,6例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其中7例行结肠造瘘,3例行Swenson手术,2例行Duhamel手术;3例行Rehbein手术;1例行Soave手术;外院术后复发2例,Swenson手术1例术后出现骶前感染肛周瘘管,余术后排便功能良好。结论 成人巨结肠临床表现不如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典型,容易误诊,加强对这种疾病的认识,特别是询问有无便秘史。通过钡灌肠、直肠肛管测压和直肠黏膜活检等对这种疾病作出鉴别,区分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引起巨结肠,以利于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B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B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该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远期随访。术前所有患儿均行钡灌肠X线检查,23例行下消化道动力学检测,17例行直肠粘膜活检加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患儿均行病变肠段切除、结肠直肠吻合术。行多处全层活检手术标本。结果:本组中16例为单纯性B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28例合并先天性巨结肠,1例合并肠神经节细胞减少。16例单纯性行钡灌肠X线检查时仅有4例可见确切的狭窄段,9例单纯性中有6例未出现直肠肛管抑制反射,17例活检中只有7例可获得提示性诊断。全层活检可准确诊断该病。术后3例发生小肠结肠炎患儿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发生闸门症候群而再次手术,其他患儿均能自解、自控大便。结论:全层活检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方法。病变肠段切除、结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本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内巨结肠根治(改良Sovae)术的手术方法,手术中注意事项,以提高其疗效。方法103例巨结肠患儿经钡灌肠、直肠测压、直肠活检及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结果与常规巨结肠手术方法相比,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整地剥离黏膜,无出血或黏膜破损,无吻合口瘘,无鞘内感染,无大便失禁。结论经肛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改良Sovae)术安全易行,任何年龄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短段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均可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尤其是经肛门间接分离直肠黏膜的方法,具有解剖平面清楚,剥离快,极少出现黏膜破损,几乎无出血,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效果好等优点,正确、精细的操作可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慢传输型便秘合并成人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慢传输型便秘合并成人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均符合罗马Ⅲ便秘诊断标准。结肠传输试验提示结肠传输缓慢;钡灌肠及排粪造影提示肠管狭窄段位于横结肠3例,降结肠4例.直肠20例,横结肠或降结肠与直肠同时存在狭窄段5例;肛门直肠测压显示23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另9例未见异常。手术治疗行巨结肠切除、结肠部分切除、结肠结肠侧侧吻合术7例;巨结肠切除、结肠次全切除、结肠直肠下端改良Duhamel吻合术16例:结肠全切除、回肠储袋J-Poueh与直肠下端改良Duhamel吻合术9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47个月,18例患者排粪功能优,9例良,5例~般。结论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诊治中应警惕合并成人巨结肠:详细询问病史和对辅助检查的综合分析是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关键。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病变的巨结肠和有慢传输的结肠.并按巨结肠根治术方式进行吻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改良Soar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患儿均经术前钡灌肠、直肠粘膜活检和术后切除病肠病理证实。其中男91例,女9例,均行改良Soave术治疗。结果:97例患儿无手术死亡。手术打击评分8.3±1.4;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分别为8.24%(8/97)和21.65%(21/97),死亡率1.03%(1/97);远期肛门功能评分为4.8±2.1。结论: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腹腔镜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的初步经验。方法 应用腹腔镜行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患儿10例,手术年龄13~70天。体重2.5~4.2公斤。术中建立人工CO2气腹,腹部置3个套管至腹腔。在腹腔镜直视下分离病变的乙状结肠及近端直肠系膜至盆底。手术转至会阴部,牵引线牵开肛门,于齿状线上1cm环行切开直肠粘膜,下拖并向上分离直肠粘膜约4~5cm约达腹内直肠游离处,肛门处环行切开翻转脱出直肠肌鞘,将病变肠段经直肠肌鞘内拖出肛门切除,近端结肠切缘与直肠粘膜齿状线上切缘吻合。另选10例应用消化道吻合器常规开腹行改良Ikeda根治术的年龄匹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与腹腔镜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别。腹腔镜组较对照组术后禁食时间短,开始进食时间早(1:4.5天)。应用抗生素时间及输液时间均短(分别为3:5天;3.5:6.3天)。平均术后出院时间:腹腔镜组为7.3天,对照组为10.6天。结论 腹腔镜Soave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根治术手术打击小,术后患儿恢复快。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采用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也是可推荐的。  相似文献   

14.
直肠粘膜乙酰胆碱酯酶组织检查法在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应用早已众所周知。为提高检验技术的准确性,用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使操作简化,易于向基层推广。笔者谈谈在实验过程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巨结肠病儿的肠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例先天性巨结肠病儿术前作直肠结肠肠电图检查,男14例,女2例,年龄3个月至2岁,11例同龄正常儿为对照组。巨结肠病儿直肠结肠肠电图上有异常波一无波、偶发波及微小波出现,它可作为诊断巨结肠的客观指标,同时根据异常波型出现部位可做为判断巨结肠类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adultcongenitalmegacolon,ACM)称成人Hirschsprungs病(adultHirschsprung’Sdisease,AHD),临床上较为少见,是先天性结直肠黏膜下层和肌层神经节细胞缺失或减少所导致的以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结直肠疾病。先天性巨结肠大多数患者在婴幼儿时期发病并得以明确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的癌前病变,为了消除癌症的危险,必须切除全部结肠粘膜.通常这要通过全结肠直肠切除和回肠造瘘来完成.本文介绍的则是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和末段回肠经直肠拉出术,能使全部结肠和直肠的粘膜得以切除,并保留括约肌的功能.1975年6月至1982年4月,作者成功地为19个病人施行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和末段回肠经直肠拉出术,病人年龄在11~44岁(平均22岁),10人年龄在20岁以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13人,溃疡性结肠炎6人.手术方法:病人取膀胱截石位.结肠游离后,在直肠上段腹膜返折平面作浆肌层环形切开,将粘膜及粘膜下层与直肠肌层分离,向下分离至齿状线.切除结肠,并在齿状线或邻近齿状线的部位横行切断直肠粘膜.将末段回肠经由直肠肌性管道拉出,吻合于肛  相似文献   

18.
肠道假性梗阻是一种临床病种,它具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肠腔内外梗阻的过程,其范围可局限或广泛。急性型多见于慢性疾患或老年病人,多有致病因素;而慢性型常找不到致病原因。许多情况可引起肠道假性梗阻,在诊断慢性原发性肠道假性梗阻综合征时应予考虑。【巨结肠症】在新生儿的发生率约为1/5000,男:女为9∶1,恒定的表现为出生头一个月就便秘,但25%病人可有腹泻。有些到老年时才出现症状。钡剂灌肠可以显示一具有神经节的扩张肠曲与无神经节的萎陷肠曲之间的转变区,直肠压力测定未见尖峰活力。直肠活检发现乙酰胆碱脂酶活性增加和神经束增多。诊断巨结肠症的必备条件是粘膜下层和肌层神经丛内缺乏神经节细胞。Kottmeier 等报道62例小儿巨结肠症,其中2/3证实无神经节,从症状和体征不易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小儿巨结肠类缘病的认识。方法 对小儿巨结肠类缘病合并畸形的 4例病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加以总结。结果  4例术后病理活检均证实为巨结肠类缘病 ,其中 2例同时伴有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1例伴有先天性脊柱侧弯 ,1例伴有先天性白内障。 2例行升结肠造瘘 ,1例行Duhamel改良根治术 ,1例全消化道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者行空肠造瘘。结论 巨结肠类缘病病因复杂 ,诊断困难 ,可同时存在其他先天性畸形。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及顽固性肠道感染是该病常见的并发症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儿童继发性巨结肠多由肛门直肠畸形治疗不及时或肛门直肠畸形术后便秘等原因引起,也可继发于会阴创伤、直肠周围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的便秘。原发因素解除后.排便困难得以改善.经保守治疗.部分巨结肠可以逐渐缓解。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间手术治疗了13例经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的继发性巨结肠患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