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叶下珠复方Ⅱ号对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16.94mg/ml,对HBsAg和HBeAg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7.82、7.60mg/ml,治疗指数分别为2.17、2.23。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对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枝莲清肝胶囊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以HepG2.117细胞为模型,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枝莲清肝组(1000μg/ml)、拉米夫定组(5μg/ml),用酶联免疫试验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的变化,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细胞毒性实验显示,2个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种药物对HepG2.117细胞的生长无毒性作用。枝莲清肝组24h和72 h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达30.1%和36.3%,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6.4%和26.7%;PCR检测显示枝莲清肝胶囊能降低HBV DNA水平。除72 h时对HBsAg的抑制率低于拉米夫定组外(P〈0.05),2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枝莲清肝胶囊在1mg/ml浓度下有抑制HBV DNA和HBsAg、HBeAg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复方GK-1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通过中药复方GK—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HBsAg、HBeAg两抗原分泌的影响,初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中药复方GK-1作用于2.2.15细胞4d后,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43.65mg/mL,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8.80mg/mL,18.25mg/mL。治疗指数分别为2.32、2.39。结论:中药复方GK-1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两抗原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全蝎尾部多肽粗提物(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tail,PEST)与蜈蚣头部多肽粗提物(peptide extract from centipede head, PECH)对肝癌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超滤法提取PEST与PECH。选取肝癌HepAD38和HepG2细胞,将其分组: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PEST组,不同浓度PEST(0.125、0.250、0.500和1.000 mg/mL)处理;PECH组,不同浓度PECH(0.125、0.250、0.500和1.000 mg/mL)处理;阳性对照组,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或四环素处理。MTT法检测细胞活力,qRT PCR检测HepAD38细胞上清液HBV DNA含量。另取HepAD38细胞,分为PEST组(1 mg/mL PEST处理)、PECH组(1 mg/mL PECH处理)、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qRT PCR检测HBV X、S、preC、P mRNA表达量,蛋白印迹法检测HBV核心蛋白(HBV core protein,HBc)表达。结果:PEST或PECH处理的肝癌细胞HepG2和HepAD38细胞活力均在7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PEST组(0.250、0.500和1.000 mg/mL)和PECH组(0.125、0.500和1.000 mg/mL)HBV DNA拷贝数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PEST组和PECH组HBsAg和HBeAg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HBV P mRNA相对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PEST组HBc表达几乎无差异,而PECH组HBc表达减少。结论:PEST和PECH在HepAD38细胞株中表现出抗HBV作用,可能与其抑制HBV P mRNA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叶下珠滴丸体外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将复方叶下珠滴丸试药稀释后,分别加入HepG2.2.15细胞培养液和HBsAg阳性人血清中,于37℃5%CO2培养箱孵育后,收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及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液和人血清培养液中HBsAg、HBeAg及HBVDNA含量的影响。结果复方叶下珠滴丸体外对HBsAg、HBeAg和HBVDNA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最好浓度为120mg/mL,时间为72h。结论实验结果证明复方叶下珠滴丸具有明显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等六种药物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曹鸿鹏  陶佩珍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6):1004-100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3TC)等6种药物对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药效评价及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及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含量作为药物抗HBV效果的观察指标。结果:(1)6种药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抑制作用很弱或无抑制;(2)HBV-DNA定量检测拉米夫定和2′3′-二脱氧-3-氟鸟苷(FLG)对HBV DN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剂量(IC50)分别为0.31μmol/L,0.53μmol/L,阿昔洛韦(ACV)和α-干扰素(α-IFN)之IC50分别为0.33mmo/L、96.18U/ml,膦甲酸钠(PFA)和利巴韦林(RBV)最大无毒浓度无任何抑制作用。结论:抑制HBsAg与HBeAg的病毒蛋白表达活性与抑制HBV DNA活性无一致相关性,以HBV DNA指标更能反映化合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晖  陈压西  黄爱龙 《重庆医学》2004,33(11):1690-1691
目的在体外细胞培养研究中,观察Adefovir抗HBV的作用.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为靶细胞,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和HBV DNA,对Adefovir抗HBV效果进行评价.在2.2.15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培养数天后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滴度,细胞DNA抽提液检测HBV DNA;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结果 Adefovir加入细胞培养12d,最大无毒浓度为20μg/ml,对HBsAg抑制率为52.44%,对HBeAg抑制率为54.87%,对HBV DNA抑制率为45.68%,并有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Adefovir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实验中有抗HBV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对照组30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12、24、48周时观察患者HBV DNA PCR检测不到的患者比例、ALT复常率、HBeAg转阴患者的比例。结果:替比夫定组治疗后12、24、48周与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在治疗第12、24、48周时HBV DNA转阴率及HBeAg阳性患者阴转率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迅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较高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HBV 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52例患者,分为3组:乙型肝炎病
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肾损害患者2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尿HBV
DNA;乙肝五项定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中尿HBV DNA阳性率33%(22/66),两对照组
中无1例阳性。尿HBV 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具有良好的阳性预测值(0.96)和阴性预测值
(0.60)。尿HBV DNA或尿HBV DNA与血清HBeAg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尿HBV DNA与血清HBV DNA、血清HBsAg、血清
HBeAg联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结论尿HBV DNA可能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一种新无创辅
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新型稀土杂多化合物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稀土杂多化合物(PTW-6)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MTT法检测PTW-6对Hep G2 2.2.15细胞的毒性,乙型肝炎病毒e(s)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HBeAg、HBsAg的含量,Southern blotting 法检测PTW-6对细胞内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PCR分析PTW-6对细胞内HBV mRNA和上清液中HBV DNA含量的影响。结果:PTW-6对2.2.15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为1590.46 mg•L-1, PTW-6各浓度实验组对HBeAg和HBsAg的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PTW-6浓度的增高,PTW-6对2.2.15细胞内外HBV DNA的抑制率增加,PTW-6对2.2.15细胞外HBV DNA和细胞内HBV mRNA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1.1和63.6 mg•L-1。结论:PTW-6体外毒性较低, 且对HBV复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该实验旨在观察中药复方剂肝康颗粒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及其药效学。方法利用HepG2.2.15细胞模型,采用MTT法和细胞凋亡染色实验来检测肝康颗粒的细胞毒性,并观察其量-效关系;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HBV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HBV DNA的复制浓度。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发现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对HepG 2.2.15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ELISA法测定加药后HBV病毒分泌到上清液中的HBsAg和HBeAg含量,可见随着浓度的增大,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增加,并且抑制效果随着作用时间的累加也相应增强。GKKL抑制HBV病毒分泌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值TI均大于2,结果显示药物低毒高效,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肝康颗粒对HBV DNA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均可使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的拷贝数降低(P<0.05,P<0.01)。且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其作用逐渐增强,呈现一个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结论由此证明肝康颗粒具有降低HBsAg和HBeAg,抑制HBV DNA复制的明显作用,将为进一步药理毒理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知母宁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知母宁对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及对乙肝模型鸭DHBV-DNA的影响。结果:知母宁浓度为4mg/mL时对2.2.15细胞分泌HBe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200mg/kg治疗乙肝模型鸭10d后DHBV-DN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知母宁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BV-DNA的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复方虎杖方体内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CCK-8染色法检测复方虎杖方水提物、醇提物对HepG2.2.15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HBsAg、HBeAg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体内实验采用血清斑点杂交法(Dot blot)测定给药5、10 d...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仙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Ⅵ的活性。方法: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用微粒酶免疫测定技术(MEI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IBsAg、HBeAg含量,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细胞上培养上清液中HBVDNA的变化,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仙草对HepG2.2.15细胞的Tc50为37.45mg/mL,对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4.71和39.42。对HBV—DNA仅有微弱抑制作用。结论:仙草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具有直接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Bay41-4109对2.2.15细胞分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的影响,探讨Bay41-4109的体外抗HBV作用.方法 将一定浓度的Bay41-4109加入培养的2.2.15细胞,通过四甲基偶氮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环孢素和他克莫司(FK506)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HBV DNA永久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经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确定环孢素及FK506对HepG2.2.15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的药物安全浓度后,将不同安全浓度的环孢素(0.6~20.0μg/ml)或FK506(5~100ng/ml)作用于该细胞系,每24小时换相应浓度新鲜含药培养基,药物作用4d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和培养细胞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法半定量分析细胞内HBV DNA水平,综合评价环孢素和FK506对HBV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环孢素的药物作用安全浓度为0~40.0μg/ml,FK506的安全浓度为0~400ng/ml。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随着环孢素作用浓度的增加,其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逐渐上升,细胞内HBV DNA复制水平下降;当1.3、2.5及5.0μg/ml环孢素作用4d时,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16.5%±9.4%、21.5%±8.9%和33.1%±5.3%,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7.8%±2.2%、11.0%±2.3%和20.8%±1.5%,HBV DNA的表达量仅为对照组的56.1%±16.5%、41.7%±10.9%和39.5%±9.5%。在安全浓度范围内,FK506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表达分泌,以及细胞内HBV DNA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环孢素在体外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BV复制;而FK506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YTH 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1(YTHDF1)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蛋白表达和抗原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以pCD3/Flag-KBE和pSilencer2.1-U6 neo为载体,构建过表达和敲降YTHDF1质粒。在Huh7细胞中过表达HBV蛋白质粒的同时表达pshR-YTHDF1和对照质粒,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YTHDF1对HBV蛋白表达的影响。在HepG2.2.15细胞中过表达和敲降YTHDF1, 在Huh7细胞中同时过表达pHBV1.3质粒,通过ELISA检测YTHDF1对HBsAg、HBeAg抗原分泌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肝细胞相比,YTHDF1在肝癌细胞Huh7(t=17.4)、HepG2.2.15细胞中(t=39.6)高表达。成功构建过表达和敲降YTHDF1质粒并验证其有效。敲降YTHDF1抑制HBV基因组编码的HBc蛋白(t=9.5)、HBs蛋白(t=5.2)、preS1蛋白(t=25.7)、preS2蛋白(t=9.0)、HBx蛋白(t=19.7)、HBV DNA Pol蛋白(t=23.0)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过表达YTHDF1促进HBsAg(Huh7细胞t48 h=5.5,t72 h=5.0;HepG2.2.15细胞 t48 h=5.3,t72 h=27.4)、HBeAg抗原(Huh7细胞t48 h=5.7,t72 h=6.3;HepG2.2.15细胞t48 h=29.0,t72 h=6.6)的分泌,而敲降YTHDF1抑制HBsAg(Huh7细胞t48 h=16.0,t72 h=7.9;HepG2.2.15细胞t48 h=22.3,t72 h=7.0)、HBeAg抗原(Huh7细胞t48 h=9.0,t72 h=14.3;HepG2.2.15细胞t48 h=8.1,t72 h=6.6)的分泌(均P<0.05)。结论:YTHDF1可能具有增加HBV蛋白表达及促进HBsAg和HBeAg抗原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叶青提取物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三叶青4个提取部位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运用mT法检测样品药物导致50%细胞死亡的数值浓度为CC50;用ELISA方法检测样品药物达到抑制HbsAg、HbeAg分泌,以及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品药物抑制病毒DNA复制量的50%时的浓度数值为IC50.结果 三叶青4个提取部位对乙肝病毒分泌的HbsAg、HbeAg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三叶青乙酸乙酯部位对乙肝病毒具有较强活性,能明显降低HBV的DNA复制水平,可进一步从中提取分离具有更强生物活性的物质,为新药开发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