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兔坐骨神经离断神经外膜法吻合术后吻合口的渗透性染色实验,为神经外膜内给药方法的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取青紫蓝兔6只,均为雄性,随机分为X、Y、Z三组,每组2只,4条坐骨神经;X组为坐骨神经切断立即染色组,Y组为坐骨神经切断立即外膜法吻合后15min,染色半小时组,Z组为坐骨神经切断立即外膜法吻合后30min,染色半小时组。三组分别于染色完成后取材,进行光镜观察,比较神经断端及神经吻合口渗入染色剂的情况。结果兔坐骨神经在完全离断后即刻染色,染色剂可渗入神经组织内,但在神经吻合后15min,染色剂仅能渗入神经外膜及神经束膜间,已不能渗入神经束膜内;神经吻合后30min,染色剂能够渗入神经外膜,但已难以渗入神经束膜间,神经束膜内更是无法渗入。结论兔坐骨神经断伤行显微手术吻合24h后,断端外膜即已完全性填充修复,通过神经吻合口渗入染色剂(苦味酸、龙胆紫)的途径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袖套血管吻合法行大鼠小肠移植的效果。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作为受体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三袖套法血管吻合法,对照组给予经典血管吻合法,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三袖套法血管吻合法的手术时间、动脉吻合时间、移植肠温缺血时间3项指标均优于经典血管吻合法。结论 与经典血管吻合法比较,三袖套血管吻合法更安全、省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鼠坐骨神经离断后,神经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NGF FG)混合胶膜吻合口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将昆明小白鼠40只分为吻合包埋组(实验组)和单纯吻合组(对照组),实验组外膜吻合后加用NGF FG胶膜包埋,对照组单纯外膜缝合。分别于术后4、8、12周,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动作电位的振幅(NAP)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光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数量、通过率和纤维组织侵入情况;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及轴突的直径、结构和髓鞘厚度。结果术后4、8、12周不同时间点实验组的NAP及NCV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动物SFI均开始恢复,随时间的推移恢复率逐渐提高,实验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单位面积吻合口内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电镜下两组再生神经纤维、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差异不明显,均低于正常神经纤维,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的微观结构较对照组清晰,成熟度好于对照组。结论纤维蛋白胶可以作为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有效载体,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胶包埋离断周围神经的吻合口,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并有效防止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减少纤维组织的侵入、神经纤维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袖套血管吻合法行大鼠小肠移植的效果。方法 将60只Wistar 大鼠作为受体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三袖套法血管吻合法,对照组给予经典血管吻合法,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三袖套法血管吻合法的手术时间、动脉吻合时间、移植肠温缺血时间3项指标均优于经典血管吻合法。结论 与经典血管吻合法比较,三袖套血管吻合法更安全、省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间隙桥接法和神经外膜吻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效果。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对60只SD大鼠的一侧坐骨神经采用小间隙静脉桥接法吻合(实验 组),另一侧用采用神经外膜吻合(对照组),观察神经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大鼠恢复自主活动快(40 d);显微镜下观察,神经正常生长,神经干完整,神经传导速度快;组织学观察,小间隙部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减少,神经纤维排列有序;透射电镜观察,间隙远端再生神经与正常神经无差异。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小间隙静脉桥接法可最大限度地修复断裂的神经,其效果明显优于神经外膜吻合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瘤的形成机制和致痛机理及周围神经与带蒂骨骼肌桥接吻合后神经瘤的生长情况。方法 :Wistar大白鼠 4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将左侧坐骨神经在适当水平切断 ,远端神经切除 ,实验组近端神经分为两束 ,用带蒂骨骼肌桥接两个神经断端 ,对照组近端神经置于原位。饲养 16周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再生的神经纤维顺利通过吻合口长入骨骼肌肌桥内 ,并在肌桥的肌束内生长 ,分布于肌纤维之间 ,未见神经瘤形成 ;对照组均有典型的神经瘤形成。结论 :采用带蒂骨骼肌桥接断裂的周围神经近端后再生的神经纤维能顺利通过吻合 ,并沿肌外膜内和肌束之间生长 ,可防止神经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瘤的形成机制和致痛机理及周围神经与带蒂骨骼肌桥接吻合后神经瘤的生长情况。方法: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将左侧坐骨神经在适当水平切断,远端神经切除,实验组近端神经分为两束,用带蒂骨骼肌桥接两个神经断端,对照组近端神经置于原位。饲养16周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再生的神经纤维顺利通过吻合口长入骨骼肌肌桥内,并在肌桥的肌束内生长,分布于肌纤维之间,未见神经瘤形成;对照组均有典型的神经瘤形成。结论:采用带蒂骨骼肌桥接断裂的周围神经近端后再生的神经纤维能顺利通过吻合,并沿肌外膜内和肌束之间生长,可防止神经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端侧吻合方法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SD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共32只,分为四组,每组8只.A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于相邻胫神经干上行外膜“开窗”,将腓总神经远侧断端以端侧吻合的方式吻合于胫神经干上.B组:将一神经移植段的两端分别与正常胫神经干和切断腓总神经远端行外膜“开窗”端侧吻合.C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断端均结扎并翻转缝合于临近肌肉上.D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右侧腓总神经不做任何处理.术后12周行神经肌肉形态学检查,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肌湿重及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价端侧吻合方法对失神经肌肉萎缩的防治作用.结果 ①神经肌肉形态学检查:A,B,D三组均可见再生的轴突和髓鞘,并且见正常肌肉形态结构,C组神经远断端纤维化并且肌纤维萎缩变细.②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B,D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胫前肌肌湿重:A,B两组较D组稍轻,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与A,B,D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④神经传导速度比较:C组测不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A,B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慢于D组,A,B两组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端侧吻合法为防治肌肉失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但其再生神经对肌肉支配功能不足以代替原支配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神经端侧吻合处供支外束膜开窗与否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观察外束膜开窗在神经端侧吻合法中的作用. 方法 选用4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损伤修复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支后3 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吻合于胫神经.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不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三组大鼠进行组织形态学、腓肠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神经示踪法观察. 结果 外束膜开窗组(B组)腓总神经内有髓神经纤维数、新生轴突数量、新生施万细胞、毛细血管均多于不开窗组(A组),且B组髓鞘生成较完整,有髓神经纤维及轴突直径较粗;在神经电生理传导方面B组潜伏期小于A组,且波幅较A组大;B组胫前肌肌湿重大于A组;荧光示踪剂显示B组较A组荧光强度恢复好,分布均匀,轴突排列较整齐. 结论 供支外束膜开窗行神经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神经纤维再生更好;外束膜开窗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0.
吡咯喹啉醌对离断周围神经的促再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离断周围神经再生效果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配入PQQ组与对照组。所有动物均实施手术造模,离断左侧坐骨神经后予以10-0缝线神经外膜间断缝合。PQQ组术后隔日术侧肌肉注射PQQ 0.5 ml(250μg/kg),对照组仅给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定期行坐骨神经功能评估,神经电生理指标测定。于12周时,取材行再生神经形态学观察。结果:PQQ组在坐骨神经功能、神经电生理及形态学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咯喹啉醌可显著促进离断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取损伤神经远端的不同长度自体神经片段串联壳聚糖-胶原-CNTF再生室对兔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40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四组,A、B、C组(实验组)及D组(对照组),每组10只。A组:4mm自体神经片段串联再生室组;B组:6mm自体神经片段串联再生室组;C组:8mm自体神经片段串联再生室组;D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16周观察电生理、腓肠肌湿重、组织学、电镜及图像分析结果。结果术后16周B、C、D组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湿重百分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的比较,四组在近端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远端处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取损伤神经远端自体神经片段串联再生室对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明显,6mm组和8mm组优于4mm组,且效果都近似于自体神经移植,但6mm组节省神经,是最为适宜的自体神经片段长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肌源性干细胞移植修复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旁分泌机制及参与胰岛修复的信号通路。方法取6只大鼠的前肢肱三头肌与后肢腓肠肌,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传至第4代用于移植。取40只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32只成功造模,取24只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a组胰腺被膜下移植肌源性干细胞约2×106个,实验b组胰腺被膜下移植(LY294002(10umol/L)+MD-SCs2×106),模型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不含细胞的培养液。余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血糖变化:移植后1周,实验a组血糖出现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下降至第4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细胞和胰岛β细胞数变化:移植后4周模型对照组胰岛数目仍较少,胰岛β细胞也较少,实验a组小鼠胰岛数目增加,胰岛β细胞数目也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实验a组pAKT表达显著上调,加入LY294002后即使加入MDSCs后也不能上调pAKT。结论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大鼠胰腺被膜下对胰岛功能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芪楮复筋方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方法:45只大鼠采用钳夹左侧坐骨神经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另15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分别给予甲钴胺溶液[150 μg/(kg·d)]和芪楮复筋方煎液[35.2 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第1、2和4周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和腓肠肌肌细胞直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组织S-100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术后第4周,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SFI、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肌细胞直径、S-100阳性表达率、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及轴突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均优于模型组(P〈0.05,P〈0.01)。除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和肌细胞直径外,甲钴胺组和芪楮复筋方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芪楮复筋方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延缓靶器官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神经营养素4在受损坐骨神经恢复和再生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Wistar大鼠38只,随机均分2组,常规麻醉处理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局部注射人神经营养素4,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4周、第20周观察两组肢体一般状况、神经功能指数、及腓肠肌中段组织学观察肌组织间质,胶原纤维,肌细胞,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直径。结果在20周后,对照组腓肠肌萎缩明显;实验组肢恢复一定行动能力,腓肠肌萎缩不明显;在第20周以后,实验组神经功能指数、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直径大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在第20周以后,对照组肌组织间质水肿,胶原纤维排列稀疏、溶解,细胞萎缩较为明显,实验组肌纤维呈圆形或多边形,肌原纤维呈红色点状,核位于边缘,呈圆形。结论神经营养素-4对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不仅能恢复由于坐骨神经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还能修复坐骨神经对于骨骼肌的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PY免疫反应(IR)视网膜节细胞(RGCs)能否再生及玻璃体内注射霍乱毒素(CTx)或/和玻璃体植入外周神经对其再生的影响。【方法】16只成年金黄地鼠随机分4组,每组4只动物。切断视神经(ON)并缝接坐骨神经(attachedgraft,AG)为再生对照组即AG组;ON切断并缝接坐骨神经后再于玻璃体内注射CTx或/和植入小段坐骨神经(SN)为实验组。荧光金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结合NPY免疫荧光组化双标法,观察视网膜平铺片并记数。【结果】术后4周,AG组每个视网膜NPY-IR阳性再生RGCs平均数为58±22个,占再生RGCs总数的3.36%;AG+CTx、AG+SN和AG+CTx+SN各实验组该类再生节细胞平均数依次为(143±47)、(125±37)和(437±37)个,它们分别占再生RGCs总数的(5.15±0.89)%,(5.34±0.37)%和(8.11±0.85)%,与对照组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哺乳动物NPY-IR阳性RGCs能再生,玻璃体内注射CTx或/和植入SN,可能促进该类RGCs再生。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模型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动物模型的适宜方法。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两组,无菌条件下,分别切断左后肢坐骨神经和左后肢胫神经。术后观察动物的生活状态,并于术后1、2、4、8周分别测定手术侧与健侧腓肠肌的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结果:术后动物全部存活,但切断坐骨神经组有3只动物手术侧肢体远端出现皮肤溃疡。切断坐骨神经或胫神经2周后,大鼠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的测定值,手术侧与健侧相比较即出现显著性差异,术后4周内肌萎缩进程较快,随后趋缓。结论:建立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动物模型,两种方法比较,切断坐骨神经对动物损害较大,建议采用切断胫神经这种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Zhang WG  Lü DC  Fu CY  Qü W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65-1068
目的观察壳聚糖复合他克莫司(FK506)缓释鞘管结合3mm小间隙桥接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坐骨神经再生室模型,并保留断端间隙为3mm。实验所用得桥接材料分别是:硅胶管、壳聚糖鞘管、壳聚糖复合FK506缓释鞘管。分别于术后6、8、12周观察桥接材料周围的瘢痕形成及吸收情况,并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腓肠肌湿重检测比较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的再生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大体标本观察显示:对照组再生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壳聚糖鞘管组、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神经桥接处较易与周围组织剥离,粘连轻微。6周时各组再生室均尚存;8周时壳聚糖鞘管组、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桥接材料开始吸收;12周时壳聚糖鞘管组、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桥接材料不完整或仅有碎片残留,神经连续性建立,且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评估神经再生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检测指标,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10.2m/s±0.8m/s、4.3mV±0.3mV、1.9ms±0.4ms)明显优于对照组(4.2ms±0.5ms、1.2mV±0.3mV、7.5ms±0.4mV)、壳聚糖鞘管组(9.5ms±0.3ms、2.7mV±0.3mV、3.1ms±0.4ms),P<0.05。壳聚糖鞘管组虽然各指标均数优于对照组,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壳聚糖复合FK506缓释鞘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在体内稳定2个月以上开始降解,能够明显促进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且降解产物为多糖类,不影响神经再生微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萌动激活灵芝孢子对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再吻合后受损伤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对单侧坐骨神经切断再吻合后的大鼠ig给予萌动激活灵芝孢子,通过电生理、荧光金(FG)逆行标记和组织学等方法观察受损伤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情况。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再吻合6周后,灵芝孢子组坐骨神经再生轴突的动作电位潜伏期及峰峰值的恢复率以及运动神经元胞体的荧光金逆行标记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灵芝孢子组大鼠腓肠肌萎缩程度也轻于对照组。结论萌动激活灵芝孢子能够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再吻合后的脊髓受损伤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