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足底组织缺损采取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方法]对9例足跟部组织缺损的病例行足底内侧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年,9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侧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皮瓣无磨损及溃烂,色泽、质地、厚薄与足跟部组织相似,神经感觉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瓣处于足部非负重区,组织与足跟相似,切取操作简单,切取后对足部负重功能及外观影响很小,不须二次手术,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修复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方法:足内侧皮瓣顺行转移。结果:修复成功,功能满意。结论:足底内侧顺行转移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1986~1991年,我们应用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10例。根据病员的伤情与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对侧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桥式交叉岛状皮瓣和同足岛状皮瓣逆行、顺行转移,手术全部成功。获得随访者无一例复发,疗效满意。实践表明,足底内侧皮瓣用来修复足底负重区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供区。本文对该皮瓣的适应证、术式选择、受区准备、皮瓣设计与切取,供区与术后处理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应用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邦敏  徐健  李恒 《河北医学》2008,14(7):779-781
目的:探讨和评价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18例损伤深度达跟骨的软组织缺损病人,采用岛状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完全成活,均未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所有病人随访3~12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感觉功能好,耐磨、承重性能好,均未出现皮肤溃疡。结论: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确切,是修复足跟部深度创面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病人共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通过随访观察病人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时间3~9个月,所有皮瓣成活良好,2例病人术后早期出现感觉过敏;无伤口感染、感觉缺失等并发症,所有病人穿普通鞋均可正常行走。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瓣是修复足跟部适当大小软组织缺损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足跟是人体最主要的负重部位,其皮下组织较少,损伤后极易导致跟骨外露,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处理效果不太理想.自1983年以来,我科采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效果满意,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复合组织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足跟软组织缺损,采用足底内侧复合组织皮瓣修复。缺损范围4.5 cm×6.5 cm~5.5 cm×8.5 cm,修复范围5 cm×7 cm~6 cm×9 cm。结果:15例全部获得成功,随访6个月~3年,感觉、功能、外形满意。结论:足底内侧复合组织皮瓣,因耐磨压,感觉好是足跟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思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9.
足跟部由损伤、感染或肿瘤切除等造成的软组织缺损较为常见。由于足跟系负重部位 ,又位于肢体远端 ,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或任意皮瓣转移修复常不能满足其功能要求。因此 ,我们运用血运良好 ,有感觉神经支配 ,皮肤质量也最接近的跖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自 1991年至今我科对 14例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因其部位特殊 ,护理难度大 ,要求高。为此 ,作者将其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4例 ,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18~ 64a。其中外伤后新鲜创面 2例 ,外伤后溃疡 3例 ,深度烧伤后组织坏死 1例 ,外伤后骨髓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9月~2009年10月,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2例,缺损面积2.0㎝×4.0㎝~4.0㎝×7.5㎝。皮瓣切取范围为3㎝×7㎝~4㎝×8㎝。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出现瘀血坏死,经换药及植皮愈合,术后10例经3个月~4年随访,皮瓣血运、外观、质地、色泽、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99年至今,应用足底内侧皮瓣,游离修复手掌皮肤缺损7例,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底创面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1~43岁。皮肤缺损情况:①手掌侧电击伤皮肤缺损2例,手掌皮肤创伤性缺损2例,手掌贯通伤3例,游离足底内侧皮瓣面积7cm×5cm-4cm×3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足底内侧皮瓣治疗足跟部慢性溃疡。方法选择28例面积较小深及筋膜下足跟部慢性溃疡甚至跟骨有慢性化脓性感染患者,行足底内侧皮瓣转移治疗。结果28例患者转移皮瓣均一期成活,供区股内侧中厚皮片移植也均一期成活,随访8—23月疗效满意。结论足底内侧皮瓣治疗足跟部小面积深部溃疡有效、可行,不失为一种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足内侧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行足内侧皮瓣修复治疗。结果 16例皮瓣移植后均全部成活,创面均为I期愈合,随访4~12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血运良好,外形恢复满意,无臃肿,痛觉、触觉均正常,踝关节功能良好,可正常行走。结论足内侧皮瓣修复在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供区损害小、皮瓣较薄、色泽质地与受区软组织接近等优点,是一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应用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足底内侧皮瓣、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皮支交腿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共16例,其中足底内侧皮瓣9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3例,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皮支交腿皮瓣4例。结果本组病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轴型皮瓣是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而选择正确合适的皮瓣是保证患者恢复良好肢体外形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朝阳  赵德伟 《铁道医学》1996,24(4):209-210
1985年11月至1995年3月,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部软组织严重缺损20例,皮瓣完全成活,经过8个月-10年随访,效果满意。皮瓣面积最大24cm×8cm,最小10cm、×7cm。该皮瓣有血运丰富可靠,易切取,外形功能良好,较耐磨,不需吻合血管,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1月至1995年3月,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部软组织严重缺损20例,皮瓣完全成活,经过8个月~10年随访,效果满意。皮瓣面积最大24cm×8cm,最小10cm×7cm.该皮瓣有血运丰富可靠、易切取、外形功能良好、较耐磨,不需吻合血管、成活率高等优点;同时,又有损伤小腿一条主要血管、浅感觉稍差的缺点。针对该皮瓣的特点和手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足跟部是人体负重区域,组织结构严密,要求耐磨损,有感觉。创伤致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和足跟恢复较困难。1997-2005年,我院应用跖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2例,术后经过1-8年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组织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体会。方法:对多种原因造成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腓动脉穿支皮瓣、足底内侧皮瓣、比目鱼肌瓣等其中一种修复方式进行修复。结果:自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我科采用了上述三种组织瓣对临床上不同情况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病例获随访3个月至2年,软组织缺损均修复,大部分患者恢复了足跟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足底内侧皮瓣、比目鱼肌瓣修复足跟部缺损各具优缺点,能较好的解决临床所需,丰富了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3例皮瓣移植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足跟软组织缺损13例皮瓣修复术后创面I期愈合。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有感觉,耐磨及稳定性能好,易于解剖操作,成活率高,是较理想的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