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骨折与其骨矿含量减少密切相关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已为大家所接受,而骨矿含量的下降即造成患者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诊断是指以男30岁、女28岁左右的骨矿含量为最高峰值,以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低于2个标准差者[1]。为了证实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许多学者进行大量研究来证实此观点。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往的研究不能精确地测定股骨颈的骨矿密度值,对骨折的风险预测只能定性,未能提出定量的估计。因此我们应用双能X线吸收比色法(DEXA)随机测定了老年髋部骨折12例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  相似文献   

2.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密度的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骼性疾病~([1])。临床表现主要体现为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目减少导致的疼痛、脆性骨折及脊椎变形,其中椎体为骨质疏松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脊椎椎体属于松质骨,是全身最早发生骨质疏松的部位,骨小梁变细、中断及消失,椎骨内孔隙增多等现象表现最为典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大多数成慢性的  相似文献   

3.
椎体压缩骨折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椎体高度减小。近年来,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1],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椎体压缩骨折按病因可分为良性骨折和恶性骨折。在临床上,这2种病变骨折都好发于中老年患者[2]。有研究统计,﹥60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59%~89%[3],而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不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还耗费家庭和社会大量资源[4]。另外脊椎又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见部位[5],随着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水平提高,脊柱转移瘤的诊治水平也有所上升。现已发现约40%恶性肿瘤患者会发生脊椎转移,其中约12%~20%患者首先发生脊柱转移瘤特征[6]。脊柱转移瘤约占脊椎恶性肿瘤的58.4%[7]。据估计有明确肿瘤病史的患者中﹥1/3的椎体骨折是良性病变[8、9]。这种良性压缩性骨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临床预后如减轻脊髓压迫和恢复脊柱稳定性十分重要[10]。同时鉴别椎体恶性压缩骨折,对明确肿瘤分期、监测肿瘤进展和治疗疗效更显重要。因此,对于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和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1 手术治疗 为了微创地恢复脊椎的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国外率先开展手术治疗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Mathis等报道了由于服用类固醇而导致腰椎和下胸椎多发压缩骨折的女性患者。经多处注射骨水泥取得明显效果。背部疼痛获得完全缓解。Jensen等嘲究表明对于年龄及类固醇相关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PVP有稳固作用.90%的患者表现为在1周内疼痛有明显的缓解、活动能力增加和镇痛药需求下降。Reiley等经皮穿刺,在塌陷的椎体内置入可扩张球囊,通过扩张球囊抬升终板,并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强化椎体,使病椎原有的高度大部分得以恢复,稳定了伤椎。这种手术称为椎体后凸成形术闸。国内于2002年开始引进该项技术.顾晓晖等围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取得迅速持久的镇痛效果,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5.
老年与青年骨内无机及微量元素分布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松质骨内无机及微量元素含量。方法应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测定12只股骨头松质骨中无机及微量元素含量,其中青年组5例,老年组7例。结论测定老年人骨内微量元素含量可能对预测髋部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评价等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注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3例,椎体骨折部位T5~L4,单一椎体压缩骨折者22例,多发骨折41例,共116个椎体骨折,85个椎体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随访3~6个月,对本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外渗率和术后止痛效果进行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椎体高度平均恢复(1.14±0.42)mm,骨水泥外渗率5.88%。根据WHO疼痛分级评价,本组术后止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8.4%。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注入减轻患者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且具有创伤小,骨水泥外渗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患者脊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7例脊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9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治疗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后凸矫正率、椎体增加高度、1年椎体丢失高度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SF-36评分组间比较都未表现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脊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脊柱爆裂骨折CT和X线应用价值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CT扫描和x线平片在脊柱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56例脊柱爆裂骨折的CT和X线平片表现.结果 CT和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高度压缩,椎体骨折,终板骨折移位并突入椎管,椎管狭窄,棘突间或椎弓间距增大等.CT很容易诊断不明显脊椎爆裂骨折,仅根据平片诊断脊椎爆裂骨折易误诊,本组有17例爆裂骨折被误诊为单纯压缩骨折.结论 普通X线平片诊断脊椎爆裂骨折需要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明确诊断需CT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68例老年患者乘车致脊柱压缩骨折,原因为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基础上轻微外力易致骨折,并提出预防措施。老年人乘车致脊椎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李彪$云南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650032@张华$云南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6500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X线透视下运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手术操作,评估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填充情况及止痛效果。结果 本组25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患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骨水泥注入量增加;术后VAS评分结果优20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结论 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止痛效果迅速、显著,椎体高度恢复满意,骨水泥弥散充分,获得优良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长期服用钙拮抗剂者的骨矿含量测定济南军区总院(山东省济南市250031)王囡囡,赵玉堂,李金花高血压病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钙桔抗剂对骨矿含量有无影响?有人存有疑虑。笔者就8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骨矿含量测定作一初步报告。1.研究对象:选择高血压病(Ⅱ...  相似文献   

12.
三明市正常人桡骨骨矿含量测定三明市第一医院陈振声,张明诚我们应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测定了三明市356名成年人桡骨骨矿含量,旨在建立健康人群骨矿含量的正常范围,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对比参考。一、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长期居住在三明市的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加压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作用,本文对16例外伤性胫骨骨折行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加压固定治疗,加压量为自体重的1/4。通过压传器,骨矿含量测定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观察骨折加压固定后骨断端压力变化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表明:加压固定早期骨折端压力逐渐下降,尤以术后5小时内明显,此后逐渐稳定,调整后压力仍保持在70%左右水平。骨折术后2周出现骨膜反应,2个月左右即达临床愈合,骨折部代谢活跃,无骨矿丢失。提示加压固定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手段之一。作者体会到应用骨外固定器对骨折进行加压固定治疗具有钢板加压固定无法比…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是一种主要影响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的新陈代谢性骨骼疾病,它的特征是骨矿物质(主要是钙的含量)的过量丢失和除头颅外的任何部位的骨骼易发生骨折,已知骨组织的强度有75%~85%与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周身骨骼的BMD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BMD下降到一定程度,易发生骨折。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CT,QCT)能对松质骨和皮质骨的BMD进行分别测定以达到对BMD进行准确的测定的特点,通过应用QCT对胸椎或腰椎进行横断面薄层三维检查,从而对骨矿物质进行定量测定来测定出B…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者或家属均已经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VAS评分、BMD、椎体高度、Cobb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7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2例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组9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康复训练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7.07%。治疗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康复训练结合药物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均发现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高达80%左右。一般易把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性骨折误认为肿瘤所致的压缩性骨折。本文分析报告50例绝经后妇女,通过骨矿分析仪测定其骨矿含量,并摄胸腰维X线片进行对照。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均系自然绝经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常见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本文对2000至2007年我院以胸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老年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点,以至骨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在我国,年龄超过60岁的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为60.7%,女性90.8%,而且研究显示椎体压缩骨折病死率比对照组高23%。椎体压缩骨折最常见的症状是顽固性腰背痛,脊柱后凸畸形,因此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祥  张乃鼎 《云南医药》2004,25(6):517-520
骨质疏松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密度变薄,骨小梁数目减少,骨髓腔增宽,骨强度减低等,易于骨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该症所致骨痛、骨病及骨折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成为目前越来越被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严重的骨质疏松可出现自发性脊椎骨折和髋骨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