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方法通过在教学中渗透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结果近3年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明显增多,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均有增强。结论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促进护理学发展,提升护理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对高等护理人才的需求,紧跟高等护理教育前沿及发展趋势,近年来,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围绕培养护理专家、健康专家、心理专家、管理专家、教育专家、研究专家等“六家”高级护士的目标,创建和实践了“三早一贯通”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即早期接触护理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人文素质培养全程贯通.同时,设计和实施了“护理学专业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工程”、“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培养工程”、“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人文素养系统培养工程”和“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创新工程”等,以4项工程建设策略推进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护理专业药理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在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中开展了探索性实验并取得较好效果,使学生初步有了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和创新意识,大多数学生认为其对将来从事护理科研工作有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育部将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1]。而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不仅要培养具有扎实中西医理论知识、护理学、人文科学知识及创新能力,具有21世纪现代护理理念的能满足国内护理临床、护理科研、护理教育、护理管理需要的人才,而且还要培养适应国际社会对护理学的需要,弘扬中医护理特色,融中西医结合护理之优势的人才[2]。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已获得长足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还明显不足,不利于中医护理理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动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09级护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2+2"教学评价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活动教学法"在授课形式上形象、生动、身临其境;在专业能力上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全面掌握疾病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在综合能力上培养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形式上,促进学生间交流与协作;但存在练习时间少、重点强化不够的缺点。结论:活动教学法可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并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TBL结合PBL在本科实习护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昆明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n=35)与对照组(n=35)。试验组在常规临床实习安排的基础上进行TBL结合PBL的科研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实习安排。比较2组护生干预前后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效能以及干预后毕业论文得分。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科研能力总分及其他6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创新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及毕业论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BL结合PBL的科研训练能有效提高本科实习护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效能,可为护理教育者培养护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护理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将课程改革前的2008级115名本科护生作为对照组,由非护理学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基本与公共卫生专业的科研课程内容相似;将改革后的2009级122名护生作为实验组,由护理学院具有专业研究背景的教师授课,教学内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学习难度以及学习收获大小。结果两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基线资料包括护生年龄、性别及文理科构成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学习兴趣、学习难度及学习收获方面,实验组学生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护理专业教师进行本科护生《护理研究》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护理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医学的其他分支一样,也在不断前进发展之中,对护理学知识加以吸收、概括、发展,发明新的护理技术与方法,这就是护理科研。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各级各类护理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本文旨在对我国中等卫校这方面的能力培养进行分析。一、我国护理科研的现状我国护理科研  相似文献   

9.
影响护生毕业实习质量因素的探讨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玲凤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2):290-293
目的调查护理学专业(本科)临床实习情况,发现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方法自行设计问卷,不记名调查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临床实习情况。结果发出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1份,回收率87%.反映出护理学专业在临床实习安排、教学方法、实习内容及,临床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结论护理学专业临床实习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必须在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才能保证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我院本科护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高度综合的应用学科 ,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改革创新和整体优化的要求。我院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备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得以实现 ,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笔者现就我院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的设置 ,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1 课程设置1.1 教学计划 我院教学计划 (见表 1)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质量,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培养符合我国护理专业质量认证标准的本科护生,探讨建立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走访调查法、专家咨询法与座谈等方法,以我校2017年护理专业认证为导向,建立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对2014级学生进行具体实施。通过学生自评、带教教师评价、出科考试、认证专家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社区—医院—社区"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构建以"社区—医院—社区"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课间见习侧重对社区的基本了解,以义诊、健康教育、家庭访视为切入点,切实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基本掌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技巧等。学生进入社区实习,安排实习两周,建立以社区功能科室为单位的毕业实习模式,培养社区护理基本工作能力。结论 "社区—医院—社区"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实践模式能够系统培养本科生社区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符合国家护理学专业认证标准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陈正琼  杨鹰  李真  程湘 《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100-1102
临床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现代临床医生必备的素质。而科研素质的培养应该从本科生抓起。在医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将科研思想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完成必须的医学知识积累的同时,能学会查阅文献,把握医学前沿知识,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