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胆道支架与外科手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不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83例:298例为内镜下放置胆管支架行内引流(内镜组);85例为同期术前判断有手术切除可能而术中证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者要求手术引流(手术组)。比较两组相应的观测值。结果两组直接胆红素下降50%的平均时间、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组相比,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手术组(P<0.05)。结论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恶性阻塞性黄疸内窥镜下胆道支架引流与手术引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3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架组选择内窥镜下胆道内塑料或金属支架置人内引流术25例;手术组选择同期术前判断有手术切除可能而术中证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者不同意行ERBD治疗患者11例,行开腹胆道内、外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平均胆红素下降50%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手术组(P<0.05).结论 与手术引流比较,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具有微创性,可以重复操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阻塞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方法4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和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MBE),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41例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ERBD和EMBE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的综合护理和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ERBD和EMBE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评价其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梗阻性黄疸症状明显解除。血清总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233.6±109.1)vs(110.2±73.9)μmol/L,t=7.681,P<0.001);直接胆红素[术前vs术后为(192.0±96.0)vs(81.7±54.4)μmol/L,t=7.287,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vs术后为(117.2±67.7)vs(41.8±20.7)U/L,t=6.614,P<0.001]水平明显降低,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5例术后胆道出血,其中1例血栓阻塞胆道支架;10例高淀粉酶血症,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5例;支架阻塞6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操作安全,疗效明显,是一种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和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MBE),进行内镜下治疗的配合和护理.结果:成功实施ERBD 86例,EMBE 34例,引流1~2周平均血清胆红素下降209mmol/L.结论:ERBD和EMBE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综合护理和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ERBD和EMBE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引流手术(SB)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对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2019年6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5例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的患者,其中70例患者成功接受PTBS术(PTBS组),65例患者成功接受SB术(SB组)。比较两组的术后第4、7、10天的总胆红素水平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两组间术后第4、7、10天的总胆红素水平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BS组(8.91±2.45)个月vs. SB组(8.77±2.41)个月, P>0.05]。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BS组早期并发症(7.14%vs. 18.46%)及晚期并发症(28.57%vs. 46.15%)发生率均显著低于SB组(均P<0.05)。结论:内引流手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均能有效引流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较内引流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以及鼻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入不同支架或行鼻胆管引流术,观察其疗效和3个月、6个月生存率。结果:56例病人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97%。其中36例置入金属支架。18例置入塑料支架,2例行单纯鼻胆管引流,2例未能插管成功而放弃ERCP。并发症5例,其中急性胰腺炎2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胆管炎1例,并发症率8.9%。插管成功的56名患者血清胆红素从(377.4±155.5)μmol/L下降到术后1周(146.4±54.5)μmol/L(P<0.01),支架组随访40例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率分别达到94%及77%。结论:通过ERCP所进行的支架的放置术以及鼻胆管引流是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68例(观察组),开腹手术引流组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继军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262-263
目的评价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retrogradebiliarydrainage,ERB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比分析32例围手术期ERBD患者与34例未减黄直接手术的患者术中术后输血需求及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ERBD组术中术后输血者6例(6/32),与未减黄直接手术对照组需输血的22例(22/34)比较差异显著(P<0.05)。围手术期ERBD组输血量3.2±1.3单位,与未减黄直接手术对照组输血量6.1±1.4单位比较差异显著(P<0.05)。围手术期ERBD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32与未减黄直接手术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4/3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ERBD不但可以减黄而且避免了胆汁的体外丢失,符合生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和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MBE),进行内镜下治疗的配合和护理。结果:成功实施ERBD 86例,EMBE 34例,引流1-2周平均血清胆红素下降209mmol/L。结论:ERBD和EMBE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综合护理和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ERBD和EMBE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闫勇  戴睿武  汪涛  叶明辉  张生  江宗兴 《四川医学》2011,32(12):1876-1878
目的分析经PTC/ERC途径放置胆管支架的优势,制定放置支架的策略。方法本组经PTC放置支架68例和经ERC放置支架51例资料,总结两种途径的优越性。结果经PTC和ERC途径放置支架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6%,两组无明显出血、漏胆等并发症,生存时间相似。结论时失去手术时机和不能耐受手术的恶性胆管梗阻采取支架置入是有效解除梗阻,提高生存时间和质量的最佳办法,位于胆总管下端和壶腹部的梗阻首选以ERC途径放置支架,位于肝门部及以上的梗阻以PTC途径放置支架为宜。  相似文献   

12.
内窥镜引流胆道梗阻33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胆道梗阻经内窥镜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使用Olympus TJF—240型内镜对33例胆道梗阻病人进行内镜引流的效果。结果:33例中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25例,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RBD)8例,32例得到成功引流,失败1例。结论:内镜引流治疗胆道梗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治疗,无需麻醉,低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价值.方法 对131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观察其疗效和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结果 置入金属支架55例58根,术后2~5 d 黄疸消失,45例(81.7%)血清总胆红素(TBiL)降至正常.随访31例(56.4%),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7.5%、33.0%、10.7%.(2)置入塑料支架 76例89根,术后3~7 d,患者黄疸明显减退,46例(60.0%) 患者血清TBiL降至正常.随访38例(50.0%),生存期70 d~11个月,6个月生存20例(26.3%),通畅期31~95 d.结论 经内镜放置胆道内支架,可有效缓解胆道梗阻,近期效果显著,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恶性梗阻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穿肝胆管支架置入后发生早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可行治疗方案。方法  观察128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内发生胆道感染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引流成功率71.1%(91/128),早期胆道感染发生率30.4%(39/128)。年龄、致胆管狭窄类型、梗阻部位、黄疸持续时间、支架位置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比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后3者为独立危险因素。支架跨过十二指肠大乳头患者引流成功率高82.5%(47/57),早期胆道感染发生率19.2%(11/57)低于未跨过组38.0%(2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3,P =0.014)。结论  经皮穿肝胆管支架置入术针对恶性梗阻黄疸患者减黄效果稳定、操作安全。支架跨过十二指肠大乳头能够迅速减黄从而降低早期胆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吴明浩 《当代医师》2013,(11):1474-1477
目的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角度观察胆道内、外引流术对胆道梗阻的疗效,以探讨胆道内、外引流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胆道良恶性梗阻,胆红素明显增高患者40例,分组行鼻胆管外引流术(ENBD)和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动态观察术后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和TNF-0【含量的变化,分析比较两种引流术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全身炎症反应的改变。结果ERBD与ENBD组术后血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均呈进行性下降。ERBD与ENBD组术后1dDAO、血内毒素、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7d,ENBD组DAO、血内毒素、TNF-α值明显高于ER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RBD与ENBD对解除胆道梗阻、引流胆汁方面均有较好效果。(2)ENBD对改善肠黏膜屏障有-定局限性,而且长时间外引流可能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加重,并由此引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分析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BD)及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BS)治疗后的并发症,并探讨其处理措施.方法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77例,观察分析2月内并发症情况,总结相关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 2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6%),包括:胆道感染15例、胆汁外渗5例、电解质紊乱8例、胆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联合胆道支架植入(PTBS)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病人的临床价值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姑息治疗的MOJ病人,按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PTCD)组和PTBS组,分析病人肝功能的改善情况、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等。Kaplan-Meier曲线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病人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病人69例,其中PTCD组30例,PTBS组39例。2组病人术后1个月ALT、AST、TBil、DBil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 0.01);与PTCD组相比,PTBS组术后1月NLR、MLR、PLR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 < 0.01),PTBS组病人可获得更佳的术后生存(P < 0.05)。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术前较高的TBiL、MLR、CA19-9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PTBS治疗是独立的保护性因素(P < 0.05~P < 0.01)。结论与单纯PTCD相比,PTBS法可改善MOJ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术前较高的TBiL、MLR、CA19-9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植入联合胆管腔内灌注化疗在晚期胆管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PTBS,PTBS组)或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的86例晚期EHC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等。Kaplan-Meier曲线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病人术后总体生存时间(OS)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术后1月、3月及6月血清中ALT、AST及TBIL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 < 0.05),且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下降趋势比PTBS组更为显著;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术后血清ALB水平增加更为明显。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BS组病人生存时间中位数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11.3%;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7.5%。log-rank检验提示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改善EHCC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接受PTBS+腔内灌注化疗是预后独立的保护性因素(HR=0.46,95%CI:0.23~0.92,P < 0.05)。结论与单纯PTBS相比,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改善EHCC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获得更佳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