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肿瘤药物载体是癌症治疗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且十分活跃的部分。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成分也多种多样。抗癌药物载体已涉及蛋白质、脂类、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无机和高分子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靶向给药系统”是一种“导弹式”的超微粒药物载体,将抗癌药物包封于大多用高分子物质构成的载体中,把这些运载抗癌药物的超微粒载体通过各种给药途径(大多数是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后,能将药物导向靶区(癌变部位或直接作用于癌细胞),使抗癌药物的剂量减少,疗效提高,毒副作用降低。这种抗癌药物新剂型研究中的设想,在我们设计的多相脂质体的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与临床观察中,初步得到了证实。所以化疗药物的“靶向给药系统”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中较有希望的新途径。“靶向给药系统”包括:前体药物的一部分、静脉乳、脂质体与多相脂质体、毫微型胶囊、微球剂、含磁性微球剂、β—环糊精分子胶襄以及琼脂聚糖小球等。靶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淋巴定向、由巨噬细胞对超微粒载体的吞噬作用和融合作用、对癌细胞的亲合力、酶类对前体药物的作用以及磁性定位等。  相似文献   

3.
肝癌切除联合肝动脉或(和)门静脉化学治疗泵植入术是延长肝癌病人生命,改善生存质量的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癌肿切除术后化学治疗,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肿瘤组织.据报道,化学治疗泵注入化学治疗药物浓度比周围循环血中浓度高2~10倍,且较静脉穿刺行化学治疗方便,局部用药少,减轻抗癌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增加肿瘤组织中药物的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4.
<正> 抗癌药物与适当载体物质相结合,组成药物——载体复合物,使其在靶区蓄积或滞留,并以一定的速度释放活性物质,形成靶区供给药物系统以降低抗癌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当前各种药物载体缺乏对癌组织的选择性,因此临床上只得采用动脉输入或动脉化学栓塞方法,动脉栓塞作用不仅使局部组织缺血将癌细胞“饿死”,同时使药物浓集于癌组织将癌细胞杀死。 抗癌药物氟尿嘧啶(简称5——FU)70年代初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肿瘤,但可引起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及神经系统失调等不良反应,为降低其全身毒副反  相似文献   

5.
靶向治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强,不良反应少,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叶酸受体是高选择性的肿瘤标志物,其在许多肿瘤细胞表面均过度表达,通过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抗肿瘤药物靶向传递至肿瘤组织或细胞,提高了抗癌药物的治疗指数,目前叶酸受体靶向递药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而其中利用高分子为载体,偶联靶向配体叶酸和抗肿瘤药物形成的高分子偶联药物,能显著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使叶酸高分子偶联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各类叶酸受体介导的高分子抗肿瘤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靶向抗肿瘤药物在减少传统抗癌药物的全身性毒副作用及提高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小分子载体介导的肝靶向抗癌药物的合成中,靶向载体的寻找、抗癌基团的筛选、靶向载体与活性基团的偶联、其体内释放机制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是载体介导的肝靶向抗癌药物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单克隆抗体(McAb)是由一个单独的免疫细胞及其子代(克隆)所产生的抗体,于1975年由Kohler和Milstein发现。目前McAb在临床医学,尤其是在抗癌领域中已被广泛应用。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可使药物局限于靶组织,使药物的抗癌活性因抗体的存在而加强,产生协同作用;对药物的释放可起到延效作用,有高度的靶向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抗癌药物的毒性,笔者就近年来McAb在抗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医药科技界正在寻找一种专门对癌细胞有杀伤能力面对正常组织无损伤,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抗癌新方法,这就是超微药物“导弹”。这是一种能够运载抗癌药物的载体——脂质体,类似微型胶襞的新剂型,可以将抗癌药物包封在类脂质双  相似文献   

9.
在肿瘤的化学治疗中,静脉注入抗癌药物,全身副作用较大,局部药物浓度较低,从而影响疗效的提高。选择肿瘤的营养动脉,注射抗癌药物是用药的新途径,自1950年以来,向局部区域性灌注及局部动脉内持续注射两个方向发展。1959年 Sullivan 等开始报道用代谢拮抗剂 MTX 对头颈部肿瘤进行持续动脉内注射疗法,得到显著疗效。我国肿瘤工作者自1960年起开展间断动脉内注射抗癌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工作,1965年即有以药瓶高悬的方法进行动脉内持续滴注抗癌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报道。动脉内持续注射抗癌药物具  相似文献   

10.
卜风英 《包头医学》2009,33(1):58-59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更先进的化学治疗已经普遍运用于临床。是目前肿瘤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由于对抗癌药物作用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加之临床上可用于恶性肿瘤药物不断增加,使化学治疗已由单药连续化疗过渡到多药联合、间段大剂量用药,使化疗效果有很大改善。成为抗恶性肿瘤的一种“根治性”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研究述评(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内在或获得性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导致肿瘤化学治疗失败的常见因素,也是困扰肿瘤药物治疗的关键性难题。多药耐药肿瘤细胞,常常对非同一类型的多种结构、细胞靶点和作用机理迥然不同的抗癌药物同时产生耐受,使抗癌治疗陷入困境。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每年癌症患者约49万例死亡,90%以上肿瘤患者的死亡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耐药影响。因此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提高抗癌药物疗效已成为肿瘤治疗急待解决的关键性课题。1 多药耐药机制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细胞多药…  相似文献   

12.
化学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现阶段使用中的抗癌药物大多是细胞毒性药物[1],无理想的选择性,在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接触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通过直接接触、吸入或吞食,受到低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合成5-氟尿嘧啶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的高分子前体药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将氟尿脱氧核苷(5-氟尿嘧啶的一种前体药物)偶合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载体材料,得到5-氟尿嘧啶的高分子前体药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光谱(UV)以及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上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1H-NMR、UV以及FT-IR的结果表明氟尿脱氧核苷已以共价键的方式偶合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载体材料上;紫外光谱测得其载药率约为2%;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高分子前体药物对肿瘤有一定的药效,并且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结论:成功合成了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氟尿脱氧核苷,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白萍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9):1001-1002
化学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5-氟尿嘧啶(5-Fu)药物是胃肠道肿瘤化学治疗的主要药物,应用Accufuser泵持续静脉滴注5-Fu,通过维持恒定的血药物浓度增强抗癌活性,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获得最好疗效,Accufuser泵操作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患者活动方便,可提高患者化学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静脉炎是临床输液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静脉留置针、肠外营养、化学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静脉炎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主要用于临床化学治疗、肠外营养、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 d以上的连续输液~([1])。PICC导管因其使用方便、护理简单、在人体内可以较长时间保留,减轻反  相似文献   

16.
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各种骨修复材料为载体的药物缓释体系 (drug deliv-ery system,DDS)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 ,DDS植入生物体内骨骼后载体所承载的药物能持续、稳定、高效地缓慢释放 ,达到修复骨缺损和药物治疗的双重目的。 DDS在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骨折、骨不连和人工关节置换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 ,多种骨修复材料可以充当药物缓释性载体 ,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陶瓷型磷酸钙类人工骨和可吸收有机高分子材料等。磷酸钙骨水泥 (CPC)是近年来发明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新型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 ,在修复骨缺损方面具有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纳米粒作为药物传递载体被改广泛研究,用于肿瘤药物输送的纳米高分子药物载体可延长药物在肿瘤中的存留时间.该研究拟制备聚氰基丙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并对其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包封率,载药率等性能进行应用评估.方法 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药物,采用乳化法制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外形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纳米粒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86±15)nm,载药量为23.2%.包封率为51.6%.结论 以PDCA纳米微粒作为5-Fu栽体粒径小,颗粒均匀,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纳米药物.  相似文献   

18.
青松  杨晶  刘震  谭智  沈锂 《四川医学》2013,34(1):49-50
目的 研究应用埋植式药物泵化学治疗晚期口腔癌的价值.方法 对32例晚期口腔癌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分别应用埋植式药物泵通过颞浅动脉逆行插管至舌动脉、颌内动脉、面动脉平面进行区域性动脉化疗.化疗药物采用顺铂、5-氟脲嘧啶、甲氨碟呤联合应用,每周期用药1周,间隔2周,重复2~6周期化疗.结果 32例晚期口腔癌患者经埋植式药物泵化学治疗后,有效率(RR)75%,其中完全缓解(CR)11例(34.38%)、部分缓解(PR)13例(40.63%).结论 应用埋植式药物泵化学治疗晚期口腔癌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64年以来癌的化学治疗,因观察到氮芥类药物的治疗效果而有迅速的发展,尤其针对毒付作用较大的缺点,己研制出一批新型的抗癌药物如甲基苄肼5-氟脲嘧啶,卡氮芥,阿糖胞苷等,迄今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癌药物已约有30余种,但仍  相似文献   

20.
<正>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由于大多数NSCLC患者确诊时已无手术机会,只能给予以化学治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因此寻求有效且安全的化疗方案尤为重要。多西他赛作为新一代紫杉类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