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自1999年—2 0 0 2年,对我院妇科及不育门诊就诊患者,经过遗传咨询的筛选,然后进行外周血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检查,采用G显带技术处理,对90例进行了核型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对象 受检查者主要为妇科和不育门诊转来可疑为染色体疾病患者,男4 3人,女4 7人,以习惯性流产及不育症为主;其次为曾分娩畸形儿的双亲及性异常。2 方法 取患者外周血培养淋巴细胞,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及G显带染色后核型分析,每例计数2 0个~30个中期分裂相,核型分析4个以上,异常者则计数5 0个~10 0个中期分裂相,并加核型分析。结  果受检90例中,7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与流产的细胞遗传学关系。方法 收集流产夫妇外周血 ,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制片、胰酶消化、G带显带分析 ,对异常核型进行电脑摄像及染色体分析。结果 分析 2 35对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核型 ,发现异常 37例 ,异常发生率为 7 87%。染色体异常涉及到 1,2 ,5 ,7,8,9,12 ,13,14 ,15 ,17,18,2 0 ,2 1,2 2号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例中女性 2 1人、男性 16人 ,其中平衡易位 15例 ,检出率 3 19% (占异常总数 4 0 5 4 % ) ;臂间倒位 14例 ,检出率 2 97% (占异常总数 37 83% ) ;随体异常 4例 ,检出率 0 85 % (占异常总数 10 81% ) ;Y大 2例 ,检出率 0 4 2 % (占异常总数 5 4 0 % ) ;次溢痕加长 1例 ,检出率 0 2 1% (占异常总数 2 70 % ) ;额外小染色体 1例 ,检出率 0 2 1% (占异常总数 2 70 % )。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引起流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57例具有性腺发育异常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核型异常20例,并对性腺发育异常与染色体、生育的关系以及两性畸型的核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生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0例生殖异常患者进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镜下核型分析,必要时行C显带辅助检查,核型分析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进行。结果 600例生殖异常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共69例,占总人数的11.5%,其中常染色体异常27例(39.13%),性染色体异常14例(20.29%),数目异常15例(21.74%),结构异常13例(18.84%)。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生殖异常的重要原因,染色体检查可对生殖异常患者作出病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夫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技术,G显带,显微镜下核型分析,计数20个核型,分析3个核型.结果:240对流产夫妇中发现染色体异常病例31例,检出率为(12.9%).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对这类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性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 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镜下核型分析,必要时行C显带辅助检查,核型分析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进行.结果 在所筛选出的90例男性不育染色体变异中共包括8种异常核型.数目异常36例(40.00%),结构异常53例(58.89%),数目异常合并结构异常1例(1.11%),主要表现为少精或无精子症.结论 人类性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遗传咨询者染色体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优生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02例优生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G显带(有必要时做C带、N带)核型分析。结果 502例优生遗传咨询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24例,检出率为4.8%(24/502)。其中不良孕产史咨询者216例,异常核型7例,检出率为3,24%(7/216);男性不育咨询者76例,异常核型2例。检出率为2.63%(2/76);先天性智力低下咨询者183例,异常核型14例,检出率为7.65%(14/183);其他咨询者27例,异常核型1例,检出率为3.70%(1/27)。结论 对优生遗传咨询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可为产前诊断和优生遗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02158‘16,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附4例世界首报核型/王凤菊…//现代妇产科进展一2002,11(3)一201一202,205 对疑有染色体异常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必要时C显带。结果:2800例中发现169例异常核型,异常率6%。涉及到的染色体有1,4,5,6,9,10,12,13,14,15,16,17,20,21,22,X,Y。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缺失、倒位及嵌合。结论:染色体异常是重复流产、智力低下、闭经及胎儿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表1参6(周继铭)02】587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概况/李宏军…//生殖医学杂志一2002,11(2)一124一127 本综述系统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染色体异常在潍坊地区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1269例遗传咨询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G显带分析。结果 1269例咨询者中,发现异常核型101例,异常率为7.96%。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31例(30.69%),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6例(15.84%),性染色体结构异常6例(5.94%),嵌合体2例(1.98%),性别异常5例(4.95%)。结论 通过染色体检查可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及继发闭经患者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0例原发及继发闭经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G显带,显微镜下核型分析。结果在160例闭经患者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42例,总异常率为26.2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9例,结构异常15例,多态1例,两性畸形7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原发及继发闭经的重要原因,对闭经患者外周血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研究闭经的病因、估计患者预后和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特纳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特纳(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临床表现及其关系.方法:1991~2006年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35例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检查,G显带、R显带技术分析核型,记录每例的核型、临床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可分为4类,即单一型、嵌合型、X染色体结构异常和含Y染色体核型.核型异常越明显,性发育不全等症状越典型.结论:典型Turner综合征患者有身材矮小、闭经、性发育不全及特殊体型等表现,不同核型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核型异常的程度及异常核型与正常核型细胞系的比例.含Y染色体的多有两性畸形,应早期施行预防性性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对59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6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智力低下或发育异常患者细胞遗传学特点及意义.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分析.结果 348例智力低下或发育异常患者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64例,检出率18.39%.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智力低下或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的不良孕产女性患者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关系,为进一步寻求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3年8月至2016年10月接受检查的1512例不良孕产女性患者的检查染色体核型,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及G显带,对每个受检者计数50个核型,分析5个G显带核型.异常者分析核型10个以上.必要时行C和R显带分析.结果 1512例女性患者染色体检查,染色体异常62例,占4%,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57例,占91.94%(57/62),成为了异常染色体的主要部分;其分布为性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占4.84%(3/62),常染色体结构异常54例,占87.10%(54/62).数目异常5例,占8.06%(5/62),其中性染色体1例,占1.61%,常染色体4例,占6.45%.结论 原因不明的不良孕产女性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有效地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对于诊断病因、干预以及靶向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易于识别的改良染色体R显带方法。方法:用改良的染色体R显带方法对30例各种类型的染色体进行显带,并对显带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将传统R显带技术中用10%吉姆萨染液取代吖啶橙工作液,调整欧氏液各种试剂成分和简化试验步骤。结果:30例恶性血液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显示29例有染色体的核型异常。其中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均可见费城染色体(即Ph1)。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有3例出现Ph1,其中1例为嵌合体,其余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分别出现-22,+Mar(D?)、del(11)(q23)及正常核型或多倍体。1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其中3例M2中2例t(8;21)。1例出现15q+;5例M3中3例见t(15;17),1例考虑为M5,1例少见核型,1例M1根据核型应诊断为M2型。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出现-21,+16数目上的异常,1例出现小Mar,未发现特征性染色体异常。结论:采用改良R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核型研究可以获得一种较稳定带纹丰富的染色体显带图像,使染色体核型鉴定更简便、易于识别,可在实验室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愚型的发病因素与染色体核型 .[方法 ]采用先天愚型患儿的外周血及脐带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片、G显带处理、核型分析 .[结果和结论 ]5 8例先天愚型患儿染色体核型分为单纯 2 1三体型 4 8例 ( 83 % ) ,易位型 3例 ( 5 % ) ,嵌合体型 7例 ( 12 % ) ;患儿发生率在第一胎中最高 ,为 60 % ;母龄大于 3 5岁以上的患儿 11例 ( 18% ) ,母龄 3 4岁以下中居 2 0~ 2 9岁者占多数 ( 70 % ) .  相似文献   

17.
19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用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并对196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个别辅作C带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核型73例,占全部被检者37.2%。其中性染色体异常69例,占全部被检者35.2%,占异常核型94.5%,嵌合体3例,占异常核型4.1%;常染色体异常4例,占全部被检者2.04%,占异常核型5.5%。结论:细胞遗传学分析对不育患者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室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在遗传咨询病人中的发生情况。方法:取受检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及G显带处理、核型分析。结果:在236例病人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15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3%,其中相互易位5例(26.6%),罗伯逊易位1例(6.7%),21三体2例(13.3%),性染色体异常6例(40%),染色体变异2例(13.3%)。结论:不孕不育及其它许多妇产科疾病与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室对遗传咨询病例共作外周血染色体859例,检出异常核型47例,占5.5%,其中两例被鉴定为世界首级核型。资料与方法我们自1982.1~1990.12开展遗传咨询工作,对疑有染色体异常的病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按常规方法培养 GTG 显带染色;个别病人做 C 带及 x 染色质检查。例计数30个核型,镜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闭经妇女病因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4例闭经妇女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G显带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原发性闭经41例,发现染色体异常13例;继发性闭经13例,发现染色体异常2例,总异常率为27.78%(15/54)。染色体核型为46,XY6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2例。其余31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结论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患者,除了常规妇科检查外,有条件的医院,应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对明确病因、指导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