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T灌注成像评价肾癌血管生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肾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组织学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血管成熟指数(VMI)之间的关系,探讨CT灌注成像无创的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2例肾癌患者进行CT灌注检查,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的定量值,并得到各参数的灌注伪彩图。利用双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肾癌标本进行CD34、α-SMA染色,以计算MVD和肿瘤VMI。结果BF和BV与MVD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BF:r=0.643,P=0.001;BV:r=0.542,P=0.012;各灌注参数与肿瘤VMI均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T灌注成像可无创评价肾癌的肿瘤血管生成,但CT灌注参数不能反映肾癌肿瘤新生血管的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胰腺癌的CT特征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结果 :直接征象为CT平扫呈等、低密度101例,混杂密度19例;增强后扫描呈低密度47例,等低混杂密度45例.间接征象有胰周血管及脏器受累分别为71例及37例,梗阻性胆管扩张70例,胰管扩张55例,胰体尾部萎缩34例.结论 :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胰腺癌及其胰周受累情况,对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凡士林灌注直肠行多层螺旋CT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凡士林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直肠癌的表现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凡士林灌注直肠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回顾性分析48例直肠癌、直肠癌术后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显示肿瘤部位准确率100%,凡士林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可见病变肠壁增厚、突出腔内的肿块、肠腔狭窄及浆膜面毛糙,可见直肠癌侵犯邻近器官以及直肠癌术后改变。结论凡士林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简单、经济,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直肠癌术前、术后的诊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增强薄层扫描在小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8s和70s,胰腺期行2mm层厚,螺距1.0扫描,并对胰腺期扫描分别以2mm间隔及5mm层厚和5mm间隔重建.对1cm<病灶<2cm和病灶<1cm在2mm层厚图象与5mm层厚重建图像上显示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并对术前预测和术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对1cm<病灶<2cm检出率p<0.01,对病灶<1cm检出率p<0.025;术前预测可切除性和不能切除和术后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1.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薄层扫描可明显提高小胰腺癌和微胰腺癌的检出率,对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肝脏期扫描为临床确定肿瘤是否能够手术切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及其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4例小胰腺癌患者进行双期螺旋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 s和70 s,对比剂用量100 mL,注射速度2.5 mL/s,观察比较正常胰腺和肿瘤在两期增强情况,根据CT表现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胰腺期和门脉期正常胰腺和肿瘤组织的CT值差分别为(44±8.0) HU和(20±12) HU,P<0.01.14例小胰腺癌术前认为可切除11例,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胰腺期胰腺与肿瘤密度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小胰腺癌检出和正确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6.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采用LungPBV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得到CT肺血管图像(CTPA)、双能量肺灌注图像(DEPI)及两者融合图像,以叶为单位,观察肺动脉内有无栓子,记录栓子的位置及数目;分析DEPI影像学表现,记录肺内灌注异常的位置及数目。结果经Kappa分析,同一个观察者CTPA与DEPI分析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9、0.69,P-0.01),不同观察者之间DEPI分析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9,P-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能够显示由栓塞造成的肺灌注稀疏或者缺损区且有一定性的重复性;还可能用于肺栓塞治疗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犬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对脑梗死超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年比格犬10只,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2 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所栓塞血管的血流情况,同时在栓塞后2 h行CT平扫及CTP检查。24 h处死动物后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0只犬全部成功栓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其中4只合并其他脑血管栓塞,至栓塞后2 h造影所有被栓血管没有发生再通。CT平扫没有发现明确异常,CTP检查显示9只局部脑血流量减少为对侧的33.7%~69.2%(平均0.483±0.132),1只无明显的变化,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4 h后动物均存活,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病理检查证实在深部脑组织皆出现脑梗死病灶。结论CTP检查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犬急性局部脑梗死动物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s)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病理学证实的NF-PNETs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均为单发,位于胰腺头部4例,体、颈部3例,尾部2例;4例呈类圆形,5例分叶状。肿瘤最大直径约27~109 mm,平均76 mm,边界相对较清。4例实性、5例囊实性,CT平扫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等及较低混杂密度,囊变、坏死区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多呈明显或较明显强化,以动脉期明显。肿瘤边缘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环形包膜,增强较明显,延迟强化。4例伴肝脏转移,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并周边广泛侵犯,4例伴胆总管和/或主胰管稍增宽。结论 NF-PNETs以单发较大肿块常见,CT对其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平扫多数呈较低密度,边界相对较清晰,增强早期较明显强化并见包膜延迟强化,容易血行转移但胰管扩张相对较少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全肾CT灌注成像(CTP)数据提取最佳CTA期相,并与自动触发扫描获得的CTA图像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怀疑肾脏或上中腹部疾病行肾脏CT增强及灌注扫描的连续患者(n=21)以及同时期进行全腹CTA成像的患者(n=19)。灌注扫描患者先进行肾脏平扫,然后进行灌注扫描;CTA成像患者使用自动触发技术扫描。灌注图像采用CT Perfusion 4D肾脏灌注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左肾动脉和左肾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选择两个肾动脉CTA的期相,分别为A组和B组。CTA扫描数据使用Viewer功能进行测量,为C组。记录左肾动脉、左肾静脉CT值以及皮下脂肪的CT值和SD值。计算左肾动脉与左肾静脉的CT值差值、CNR及SNR,并进行对比。将CTA数据进行肾动脉血管重建,进行主观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 3组的左肾动脉CT值、左肾静脉CT值、动静脉CT值差值、皮下脂肪CT值、皮下脂肪SD值、CNR、SN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除A组与C组肾动脉CT值、A组与B组和B组与C组动静脉CT值差值、A组与B组皮下脂肪CT值和SD值、CNR、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均0.05),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用肾脏CTP数据,可获得肾动脉CTA数据;肾动脉与肾静脉CT值差值最大且满足肾动脉CT值超过300HU的期相为最佳肾动脉CTA成像期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对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动脉期、增强静脉期扫描。结果:肿块位于胰腺头颈部2例,胰体尾部5例,均表现为胰腺囊、实性肿块,3例肿块内见钙化。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在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有较明显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对其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20排CT灌注成像(CTPI)评价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疗效的价值。方法对91例中晚期PHC患者于TACE治疗前后行CTPI,对比DSA结果,观察TACE前后肿瘤与正常肝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评价TACE疗效。结果CTPI诊断结果与DSA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TACE后肿瘤组织的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而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门静脉灌注量(PVP)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9例瘤灶碘油沉积不均,灌注图显示存在血流灌注,其残瘤组织的BF、BV、HAP、HPI、PS值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均〈0.05),而MTT、PVP均低于正常肝组织(P均〈0.05)。结论CTPI能全面、直观、定量地反映TAcE前后PHC血流动力学变化,对TACE疗效作出客观、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减影CT灌注成像(sCTP)技术及其初步应用。方法选取11例有脑CTP源影像的患者,其中脑梗死10例、脑瘤1例,在AW4.2工作站利用减影软件先行减影处理,再以Perfusion3软件对减影图像数据和源影像数据分别作灌注成像分析,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数值并生成其色阶图,进行组间、区间比较与分析。结果①脑sCTP技术成功率为100%,均获得了有诊断价值的BF、BV、MTT或PS色阶图及其数值,其后处理时间约需1~2.5h;②sCTP提供的BF、BV、MTT、PS色阶图与CTP的类似,均准确揭示了病变及微循环血液动力学情况;③与CTP类似,脑sCTP提供的BF、BV、MTT、PS数值病变与毗邻及对侧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脑sCTP技术可行,是减影技术结合灌注成像技术的产物,可作为脑卒中、脑肿瘤功能成像诊断的补充和可选择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多层灌注成像对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的64排螺旋CT(64MDCT)灌注成像时间-密度曲线(TDC)及诸参数与肿瘤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CEA等的关系。方法对33例CRC患者进行64MDCT多层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所选层面靶动脉、靶静脉及肿瘤感兴趣区(ROI)的TDC。CT灌注的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肿瘤按TNM分期,TDC根据形态进行分型。对CT灌注参数与TNM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CEA等诸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C的TDC分为5种类型,TNM分期中各期的TDC可表现为5型中的一种或多种。CRC的灌注参数在各期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V、MTT与浆膜浸润有关(t=2.63和-2.24,P=0.0137和0.0331),Bv与肿瘤大小存在正相关(r=0.41,P=0.02),BF、MTT与肿瘤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CEA等均无关(P〉0.05)。结论MDCT多层灌注成像可反映CRC的血流灌注状况.可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肾脏灌注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肾灌注成像与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9例患者行双侧肾脏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其中包括泌尿系统结石16例、肾囊肿5例、膀胱炎症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分别绘制肾门层面的肾皮、髓质及整体。肾实质的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TDC计算。肾血流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收集灌注前3d患者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值。分别将SCr和BUN与各部位灌注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皮质BF为(171±59)ml/(min·100g)、BV(72±25)ml/100g、MTT(44±57)S、TTP(16±6)S;髓质BF(39±10)ml/(min·100g)、BV(181±82)ml/100g、MTT(305±131)S、TTP(46±8)S;整体实质BF(96±29)ml/(min·100g)、BV(125±51)ml/100g、MTT(165±72)S、TTP(30士5)S。SCr值与。肾皮质BF、BV、MTT、TTP有显著相关性(r=-0.380、0.511、0.674、0.682,P〈0.05),与髓质及整体。肾实质的灌注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BUN值与肾脏各部位的灌注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肾皮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精确反映肾功能,与SCr值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介入断流术后肝脏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收集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间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15例行部分脾栓塞术、8例行部分脾栓塞术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术前后采用东芝Xpress型螺旋CT行单层肝脏动态增强扫描,同时测定主动脉、门静脉和肝脏感兴趣区的CT值,取增强的CT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去卷积法计算肝脏各灌注参数。结果部分脾栓塞术后肝脏门静脉灌注量有所减少,但肝动脉灌注量增加,总肝灌注量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7,P〉0.05),肝动脉灌注指数从12.5%升至32.5%。部分脾栓塞术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术前肝脏门静脉灌注量为0.862ml·min^-1·ml^-1,术后为0.722ml·min^-1·m^-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1,P〉0.05),肝动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分别由术前的0.128、0.990ml·min^-1·ml^-1。增加至术后的0.290、1.021ml·min^-1·ml^-1。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能客观反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部分脾栓塞术、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术后肝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A及CT灌注成像(CTPI)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接受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于术后行MSCTA及CTPI,分析MSCTA对TACE术后肿瘤血管及CTPI对术后肿瘤局部活性的显示情况。结果 36例患者腹腔动脉MSCTA均能清楚显示活性病灶肿瘤供血动脉,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灌注(HAP)、门静脉灌注(PVP)和肝动脉指数(HPI)在非瘤肝组织的和TACE术后肿瘤局部活性灶或复发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MSCTA能很好地显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新生血管情况,CTPI能准确反映肝癌TACE术后肿瘤局部活性,两者相结合对显示肿瘤残存及复发、指导后续治疗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在泌尿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0例临床疑诊泌尿系病变患者行泌尿系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价MSCTU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泌尿系肿瘤14例,输尿管息肉2例,泌尿系结核9例,泌尿系结石13例,良性狭窄并积水13例,邻近器官病变累及输尿管致积水2例,泌尿系外伤性病变2例,肾梗死1例,术后随访复查者4例,未见异常2例。其中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MSCTU诊断泌尿系肿瘤的敏感度100%(14/14),特异度85.71%(12/14),准确率92.86%(26/28)。结论 MSCTU能够直接清晰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病变,可作为临床疑诊泌尿系病变患者、特别是肿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