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胰腺癌侵犯胰周动静脉CT诊断标准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H  Zhou KR  Jin DY  Lou WH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2):147-150
目的评价CT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动脉或静脉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多层螺旋CT(MDCT)检查诊断为胰腺癌的72例患者中,4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手术探查认为肿瘤不可切除者28例。术中仔细探查胰周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主干。共发现受侵胰周动脉16支,未受侵胰周动脉61支;受侵胰周静脉42支,未受侵胰周静脉38支。结果胰周动脉受侵的CT诊断标准为动脉被肿瘤包埋、或肿瘤包绕动脉大于管周l/2且管壁浸润或管腔狭窄,其敏感性(75.O%,12/16)较传统胰周血管受侵的CT诊断标准(87.5%,14/16)低,但特异性(95.1%,58/61)较后者(90.2%,55/61)高。胰周静脉受侵的CT诊断标准:静脉管腔闭塞、肿瘤包绕静脉大于管周1/2、管壁浸润、管腔狭窄、肠系膜上静脉呈泪滴征,具备上述表现之一即判为静脉受侵。其敏感性(92.9%,39/42)较传统标准(69.0%,29/42)高,特异性两者相似(均为97.4%,37/38)。结论胰周动静脉的不同CT诊断标准,较传统胰周血管受侵CT诊断标准的判断准确性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CT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多螺旋CT在胰头癌切除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螺旋CT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方法和标准。方法:我院2001年7月~2005年12月使用多螺旋CT对34例胰头癌患者进行术前薄层多期扫描,将胰周重要血管受侵犯程度分为5级,结合周围组织脏器的受累情况判断胰头癌的可切除性.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34例胰头癌患者术前17例判断可切除,实际15例得到根治性切除。灵敏度达88.2%,特异度达89、5%。结论:利用血管受侵犯分级Raptopoulos法结合传统的Freeny法,多螺旋CT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胰头癌的可切除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胰周主要血管CTA三维成像。分别利用三维图像和单纯轴位图像,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进行判别及评价,并与手术对照。结果 手术病人42例,CTA三维图像显示血管受侵28例,CT单纯轴位图像显示血管受侵25例,术中所见血管受侵29例。CTA三维图像判断血管受侵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92.31%,CT单纯轴位图像判断血管受侵敏感性82.76%,特异性为92.31%。结论 相对于CT单纯轴位图像,术前多层CT血管造影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更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Cui CY  Li L  Liu LZ 《癌症》2008,27(2):196-200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术前分期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传统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87例,所有患者术前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生独立评价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T)、淋巴结转移(N)及远处转移(M)情况,做出诊断及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评价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MSCT检出了全部87例直肠癌,对直肠癌TNM分期总的准确性为81.6%(71/87)。T、N、M期准确性分别为94.3%(82/87)、82.8%(72/87)、98.9%(86/87)。≤T2、T3、T4期灵敏度分别为90.5%、91.3%、97.7%,特异度分别为98.5%、94.2%、97.7%。N0、N1、N2期灵敏度分别为92.9%、72.0%、82.4%,特异度分别为88.9%、88.5%、91.7%。远处转移的患者仅1例因肝脏转移灶<5mm而漏诊。结论:MSCT能较准确地判断直肠癌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是非常有价值的术前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因怀疑胰腺癌而申请MDCT检查的病例行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相及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0s、胰腺实质期45s、门脉期70s,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图像分析内容包括肿瘤位置、有无周围器官及主要血管的侵犯、有无器官转移、腹膜或腹腔转移等,最后评估肿瘤是否可以手术切除,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87.5%、97.1%、100%及97.6%。结论胰腺实质期与门脉期应作为胰腺癌术前MDCT增强的最基本扫描时相,如果需要进一步观察胰周动脉走行及肿瘤的供血情况,可以加做动脉期扫描;以原始横断位图像为基础,结合MPR、MIP、VR、CPR等重建技术,MDCT对于胰腺癌的术前可切除性评价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对66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期容积扫描并薄层重建,分析肿瘤分布、形态、大小、密度、CT增强表现、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周围脂肪受侵情况、淋巴结及其他脏器转移情况。结果肿瘤分布于胰腺头及钩突27例,颈部12例,体部19例,尾部10例。肿瘤大小为1.0—3.0cm12例,3.0cm以上54例。63例形态不规则。平扫低密度14例,等密度50例,高密度0例,混合密度2例。动脉期无强化49例,中等度强化15例,明显强化2例。门静脉期轻度强化13例,中等度强化且强化不均匀63例。45例胰腺导管扩张,21例胰腺导管无扩张。57例胰腺周围脂肪间隙不清楚。胰腺周围、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无转移33例,无转移33例。39例患者发生肝脏、肺等远处脏器转移。61例不同程度累及胰周血管。结论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肿瘤常分布于胰头及钩突,形态不规则,多数大于3.0cm,胰腺导管扩张常见,平扫大多数为等密度,增强动脉期多数为无强化,门静脉期轻中度强化,周围脂肪间隙及胰周血管多受累。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胰腺继发恶性肿瘤少见,胰腺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能否准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影响。本文旨在探讨CT在原发与继发胰腺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提高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胰腺原发性与29例胰腺继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和比较肿瘤发生的部位、数量、大小、肿块的密度、有无胰管扩张、胰周血管侵犯和病灶强化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原发胰腺癌有14例发生在胰头,继发性恶性肿瘤有6例发生在胰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胰腺癌有10例伴胰周血管的侵犯,而继发恶性肿瘤未发现肿块对胰周血管的侵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胰腺癌增强后呈轻度强化;继发恶性肿瘤增强后13例明显强化,15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的发生部位、是否侵犯胰周血管及病灶强化程度是胰腺原发与继发恶性肿瘤的鉴别点,CT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MS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表现,探讨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4例无胰腺疾病患者(正常胰腺患者)、18例胰腺癌患者行MSCT胰腺灌注检查,采用Siemens Bodyperfusion软件测量正常胰腺患者及胰腺癌患者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灌注起始时间(TTS)、峰值到达时间(TTP)、渗透性(permeability)、patlak血流容积(pBV)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胰腺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90.60±29.25)ml·100 ml-1·min-1、(190.35±43.8)ml/L、(205.3±16022)s、(1403.5±334.0)s、(99.47±49.9)05 ml·100ml-1·min-1和(157.8±52.5)ml/L,胰腺癌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22.9±10.63)ml·100 ml-1·min-1、(52.38±18.08)ml/L、(194.3±76.0)s、(1549.5±308.5)s、(115.25±33.55)0.5·100 ml-1·min-1和(83.16±41.45)ml/L.胰腺癌组BF、Bv、pBV明显低于正常组,渗透性高于正常胰腺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TTS和T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CT灌注参数值存在差异,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在螺旋CT筛选出胃癌侵犯胰腺病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内镜(EUS)和PET-CT检查对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60例术前螺旋CT检查诊断为胃癌侵犯胰腺的患者,联合EUS检查(60例)和PET-CT检查(14例),判断是否存在胃癌侵犯胰腺,并与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结果 显示,60例患者中,38例存在胰腺侵犯,22例无胰腺侵犯.CT在胃癌侵犯胰腺方面诊断的准确率为63.3%,过度诊断率为36.7%.在CT诊断的基础上,结合EUS检查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准确率达到87.8%,过度诊断率为7.3%,与单纯使用螺旋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ET-CT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和EUS检查在诊断胃癌侵犯胰腺位置、侵犯胰腺程度等方面比PET-CT检查更有优势(P<0.01).结论 术前应用螺旋CT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准确率尚有待提高;在螺旋CT检查的基础上联合应用EUS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螺旋CT和EUS检查在诊断胃癌侵犯胰腺位置、侵犯胰腺程度等方面可提供比PET-CT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周静  张汉良 《肿瘤学杂志》2011,17(10):779-78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侵犯的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采用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双期增强扫描方式,以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容积重建(VR)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胰周主要动脉成像(MSCTA)、门静脉血管成像(MSCTP)多角度观察胰周主要动脉、静脉血管的侵犯情况。[结果]MSCT血管造影对胰周主要动脉、静脉主干的显率达100%。胰周血管受侵的表现特征:①肿瘤压迫侵蚀局部血管弧形变扁,边缘轻度不规则。②血管僵直管腔狭窄变细,边缘毛糙或锯齿状改变。③孤立性或非孤立性脾静脉阻塞。④胰周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迂曲。⑤胰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结论]MSCT血管造影可对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侵犯的准确诊断、术前分期和不可切除性评估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原发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卵巢肿块患者110例,均行MSCT检查,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110例患者中,良性肿块患者42例,恶性肿块患者68例;CT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584,P<0.05,CT诊断卵巢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检查,并经针吸组织病理学或(和)手术切除后病理得到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和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HRCT检查的CT征象检出率。结果:243例患者检出周围型肺癌197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15例,结核球12例,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腺癌114例,鳞癌47例,小细胞肺癌23例,其他类型1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178例,漏诊34例,误诊15例;HRCT诊断肺癌186例,漏诊19例,误诊8例;多层螺旋CT和HRCT阳性诊断肺癌157例,漏诊43例,误诊3例;多层螺旋CT或HRCT阳性诊断肺癌209例,漏诊6例,误诊18例。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2.74%、90.36%、78.17%和96.95%,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分别为67.39%、82.61%、93.48%、60.87%。HRCT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分叶征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P<0.05)。197例肺癌患者CT值增加幅度18~84 HU,平均(35.82±13.74)HU,CT值增加幅度>20 HU的为189例(95.94%),增加幅度超过30 HU的为132例(67.01%),强化均匀的患者153例(77.66%),有21例处于静脉期的时候在边缘点或结节中间出现高密度条状影。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均是周围型肺癌有效诊断方法,HRCT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具有优势,依据影像学征象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AUC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但螺旋CT增强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肺癌的确诊具有参考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内镜(EUS)诊断胰腺及壶腹部癌分期和血管侵犯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可切除及不可切除的预期值。方法 通过EUS扫描对42例胰腺癌和18例壶腹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及血管侵犯的诊断。做好术前内镜检查准备后,持镜插入食管,至十二指肠降部,吸去肠、胃腔内的气体,依次注入脱气水200及500ml,以充盈肠及胃腔,有利超声传导。对胰头及壶腹各部结构进行超声扫描,并退镜至胃窦、胃体及胃底部,对胰头、胰体及胰尾部扫描,找见靶灶即摄片,供分析诊断。本组中的58例同时还进行了CT扫描。结果 (1)EUS的T分期准确率:胰腺癌的1、2、1、3、T4期分别为100.0%(5/5)、75.0%(9/12)和48.0%(12/25),壶腹部癌的T1、1、2、1、3、T4期分别为75.0%(3/4)、66.7%(2/3)、75.0%(6/8)和33.3%(1/3);N分期准确率:胰腺癌的N1和N0期分别为80.0%(4/5)和90.0%(9/10);壶腹部癌的N1和N0期分别为50.0%(3/6)和91.0%(10/11)。(2)EUS及CT扫描对胰腺及壶腹部癌血管侵犯的诊断及其可切除与不可切除预期值的比较:60例EU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可切除及不可切除预期值分别为52.9%(9/17)、93.1%(27/29)、77.1%(27/35)和8178%(9/11);58例CT分别为11.8%(2/17)、92.6%(25/27)、62.5%(25/40)和50.0%(2/4)。结论 EUS是目前影像技术中诊断胰腺及壶腹部癌T分期及其血管侵犯最精确、敏感的方法之一;EUS分辨力高(7.5MHz=1.0mm),可以发现胰腺及壶腹部≤2.0cm的小胰癌;但对胰腺及壶腹部癌的多发微小转移灶,则多不能发现。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与结直肠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铸 《中国肿瘤》2003,12(7):415-4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疗前经多平面重建(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螺旋CT扫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的术前CT表现和手术病理进行比较,重点分析肿瘤的CT征象、肠外侵犯程度的判断及肿瘤分期。[结果]多平面重建螺旋CT诊断符合率达74.42%。[结论]多平面重建螺旋CT扫描对结、直肠癌外侵的判断和肿瘤分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与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6年43例均行EUS和MSCT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pNENs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比较EUS和MSCT对pNENs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并分析EUS和MSCT在肿瘤最大径≥2 cm或<2 cm、功能性或无功能性pNENs诊断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4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NENs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7.2±13.6)岁(28~75岁),肿瘤最大径(2.6±2.1) cm(0.6~7.3 cm),其中19例≥2 cm、24例<2 cm,功能性pNENs 26例、非功能性pNENs 17例.总体而言,EUS和MSCT检出率分别为90.7%(39/43)和69.8%(3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EUS和MSCT敏感性分别为71.8%(28/39)和73.3%(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按肿瘤最大径不同比较:EUS和MSCT对肿瘤最大径≥2 cm 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9/19)和100%(1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敏感性分别为73.7%(14/19)和78.9%(1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EUS和MSCT对肿瘤最大径<2 cm 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83.3%(20/24)和45.8%(1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敏感性分别为70.0%(14/20)和63.6%(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按肿瘤有无功能比较:EUS和MSCT对功能性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88.5%(23/26)和53.8%(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敏感性分别为73.9%(17/23)和64.3%(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EUS和MSCT对非功能性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94.1%(16/17)和94.1%(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敏感性分别为68.8%(11/16)和81.3%(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4).结论:MSCT对直径≥2 cm 的pNENs检出率和敏感性较好,但对直径<2 cm的pNENs检出率和敏感性较低,有必要联合EUS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0例胃癌患者,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病灶大体形态、病灶强化程度及淋巴结CT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蕈样型胃癌181例(78.70%),溃疡型胃癌24例(10.42%),息肉型胃癌18例(7.83%),弥漫型胃癌7例(3.05%).胃癌诊断准确率为98.26%.弥漫型胃癌中没有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共占82.35%.CT大体形态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病灶平扫及动脉期CT值各分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及延迟期各分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化胃癌病灶的CT值在静脉期和延迟期明显小于低分化和中低分化腺癌(P<0.05).通过测量淋巴结短径CT共检出≥6 mm淋巴结556枚,≥8 mm淋巴结290枚,≥10 mm淋巴结229枚.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淋巴结平扫及三期增强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中低分化及低分化胃腺癌病灶的强化程度,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胃腺癌,强化峰值在静脉期和延迟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199水平检测及增强CT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chronic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CMFP)与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CMFP及30例PDA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CA199水平检测及CT征象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PDAC患者CA199平均水平明显高于CMFP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359.4±401.2)kU/L vs (75.7±247.3)kU/L,P=0.005];与CMFP相比,PDAC较少出现钙化,而血管包绕、胰周侵犯、远处转移征象更常见;增强后,CMFP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CT值明显高于PDAC病灶CT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ROC曲线分析提示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CT值均具有较高敏感性与较高特异性。结论:CA199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有助于提高CMFP与PDAC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探讨结肠癌螺旋CT与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5例结肠癌的术前螺旋CT、超声诊断及其中29例钡灌肠造影诊断,分别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螺旋CT与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超声诊断结肠癌与病理相符分别为55例和50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和76.9%;29例钡灌肠造影,23例与病理诊断相符,符合率79.3%;而螺旋CT+超声2种检查方法结合应用分析,与术后病理相符共64例,诊断符合率98.5%。螺旋CT、超声、钡灌肠造影诊断结肠癌3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5)。而螺旋CT+超声2种检查,分别与3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检查方法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与螺旋CT比较:χ2=4.424,P<0.05;与超声比较:χ2=6.985,P<0.01;与钡灌肠比较:χ2=7.379,P<0.01)。手术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34例,术前螺旋CT、超声、螺旋CT+超声诊断分别为25、17、29例。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差异(χ2=4.626,P<0.05);超声与手术病理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差异(χ2=12.705,P<0.005);螺旋CT+超声与手术病理对照差异无显著意义(χ2=2.186,P>0.05)。结论:螺旋CT、超声、钡灌肠造影诊断结肠癌3种检查方法,无优劣之分,但螺旋CT与超声2种方法结合应用,会明显提高结肠癌的诊断率和淋巴结转移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评估直肠下段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7月~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119例直肠癌下段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7cm),随机分为A组(58例)和B组(61例),A组术前行MSCT和SAA联合评估,B组术前只行MSCT评估。分别比较两组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A组的术前T、N、M、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9.7%、86.2%、100.0%和86.2%,B组分别为86.9%、70.5%、100.0%和67.2%。两组间N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8和0.015。[结论]MSCT和SAA联合术前评估,能够提高直肠下段癌患者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