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何谓奔豚气病?奔豚气病与肾积奔豚有何不同? 答:《金匮要略》所论述的奔豚气病,从其命名来看,奔即奔突,指上冲之势。豚是小猪之称(也有的认为是指江豚)。由于这种疾病,发作时少腹气撑作痛,继而气从少腹向上冲至胸咽,其气上冲如惊猪奔跑之急(江豚上冲之势),故而得名。此病的发生与心、肝、肾有关,其气上冲之机理,与冲脉有联系。临床特征:“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金匮要略》所论之奔豚气病,重在“气”字,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但待冲气渐平,则不留任何症  相似文献   

2.
奔豚,最早见于《灵枢》,此后《难经》亦有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定义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临床上奔豚病并不少见,症状典型者居多,多为肾脏寒气上冲,或肝脏气火上逆,方用奔豚汤、桂枝加桂汤等[1],而小柴胡汤治疗奔豚病临床上较少见,且本案病例特点与常见的奔豚病有所差别,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在发作时先从少腹气撑作痛,继而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后则冲气渐平,病亦渐轻,终至平复如常.所以说:"发作欲死,复还止".  相似文献   

4.
周雨龙  司廷林 《中医学报》2022,37(4):723-727
奔豚气病位在肾,气之源头为肾间动气,任冲二脉为气之通路,其根本病机为肾阳虚损,水饮作为关键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阴证奔豚即肾积奔豚,因肾中寒水留积,致动气沿任脉上冲形成,此属虚寒证;阳证奔豚因寒水郁遏相火,相火妄动,则动气经冲脉上逆,致奔豚气发作,实为虚热证.《金匮要略》以三方治疗奔豚气,侧重不同:桂枝加桂汤温肾、苓桂...  相似文献   

5.
七情,即“喜、怒、优、思、悲、恐、惊”。由外界事物的变化反映到人体正常精神活动范围。如果精神突然受到剧烈的刺激,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控制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的紊乱,便导致疾病的发生。六淫与七情致病是不同的,六淫之邪是从口鼻,皮毛肌腠入侵而直接影响内脏而发病的。七情致病是内伤原因之一,由于情志的异常变化,主要影响内脏的气机,使功能活动紊乱而发病。如《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则气上”是说怒可使肝气上逆,血气亦随之上升;“喜则气缓”是说心情舒畅气血和调,营卫通利;“悲则气消”是说悲能伤肺耗血“恐则气下”是说恐可使肾气受伤而气陷于下;“惊则气乱”,是说  相似文献   

6.
奔豚之名,最早见于《内经》、《难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难经·五十六难》:“肾上积,名曰奔豚”。本篇所论当与《灵枢》含义相同,而与《难经》“肾积奔豚”有别。杨玄操注《难经》亦云:“又有奔豚之气,非此积病也”。  相似文献   

7.
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与肾关系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肾……在志为恐"。《素问.举痛篇》说:"余知百病皆生于气也,……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所谓惊恐"伤肾"实乃伤肾精、肾气,而非对肾脏的实质性伤害,通过对肾精、肾气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认为,喜、怒、忧、恩、悲、恐、惊,是人体正常的情志活动,分屑五脏,但五志过极又是人体发病的重要因素,尤其内伤疾病多因情志变化而得。《素问·举痛论》就有“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的论述。因而情志失调,气机不畅,升降失常,可以发生多种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在志为怒,怒者伤肝”。肝主疏泄,喜舒而恶郁,与全身气机升降密切相关。疏泄太过,则肝气实,肝实则怒,过怒气上逆,则见急躁易怒,头晕目眩,两胁胀痛,月经量多,甚则两目红赤涩痛。气为血之帅,气郁则血滞,气虚则血脱,气升则血逆而上行,  相似文献   

9.
中医护理极为重视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并将情志活动具体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七情”。七情太过是内伤杂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不同的情志变化,可以伤及相应脏腑的气机而发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且有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之结之说。故情志的观察及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观察方法,即用“四诊”。  相似文献   

10.
奔豚气辨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气一病,临证常遇,然今之《实用中医内科学》未作专病论述,故对此病的诊断治疗无规可循。笔者重温历代医家著述,结合临床体会,将其临床辨证分型简述如下。1 肝气郁结 挟热上冲型 主证: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腹或心下疼痛,往来寒热,时发时止,病后如常入,可伴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相似文献   

11.
浅议中医情志护理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对人体的情志变化十分重视,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应答反血,也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适度的情志变化是身心健康的际志,过度或不良的情志变化则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素问·举痛论》日:“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灵枢·口问》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对人体的情志变化十分重视,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应答反血,也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适度的情志变化是身心健康的际志,过度或不良的情志变化则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素问·举痛论》日:“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灵枢·口问》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相似文献   

13.
<正> 郁证,是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疾病总称。所谓郁,滞而不通之义也。祖国医学对郁证的记述颇多。《内经》中早有关于情志变化引起人体气机失调可出现多种病证的论述。如《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故凡人情绪不宁,心志不舒,精神不爽,气郁不伸者均可导致气滞、血滞、痰结、食积、热郁、食郁等“六滞”。气机郁滞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乃至脏腑不和,引起种种病症,均属郁证范畴,临床以妇女尤为多见。朱丹溪说:“病之属郁者常八九”;王安道指出:“凡病之起,多由于郁”。故前人有  相似文献   

14.
<正>陈培丰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甲状腺癌的诊疗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其运用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的经验汇总如下,以飨同道。1气与甲状腺癌病因病机之关系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密切。古代文献早有记载,如《素问·举痛论》谓:"黄帝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相似文献   

15.
《内经·举痛》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验之临床,外感、内伤均会引起气机失调。因此,在治疗中也要对气机失调给予重视,尤其是“气虚血瘀”症,常易为人所忽视。兹就个人临床所得,举数例报导如下: 例一赵××女 37岁 79年9月27日初诊:日晡潮热四天,体温38℃多, 全身关节痛,(氵口耳戈)然汗出,口渴喉干,头昏头痛,(口惡)心胃痛、腹胀矢气大便稍稀,便时腹痛,小便正常,舌质稍暗薄黄苔,脉稍数。症属外邪入里影响胃肠气机所致。  相似文献   

16.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博学多才,医理精通。他不仅对“阳非有余,真阴不足”,和重视温补、强调滋阴等有独特的见解,而且对女科也有极为精辟的论述。兹就《景岳全书·妇人规》有关诊治崩漏的学术特色探讨如下,以就正于同道。张氏谓“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认为崩漏的主要病机是“阴虚阳搏”,“故凡阳搏必属阴虚,络伤必致血溢”,且“五脏皆有阴虚,五脏皆有阳搏”:心阴不足,则心神不宁而血无所主;肺阴受损,则气短而逆乱,血无所从;脾阴不足,则意不宁静而血无所统  相似文献   

17.
气治法机理气病,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证。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者由精气内夺,实者由邪气偏盛。虚证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证可见气结、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亦与寒热偏胜有关,如聚热则腠理开而气泄,聚寒则经络凝涩而气收。又劳损可致元气虚衰,积聚可使气机壅阻。以肺主一身之气,肾为元气之根,故气病与肺肾疾患影响尤深。血病与气亦有密切联系,以气为血帅,气病常易导致血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是脏腑功能的反映。因为气的活动范围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8.
冲脉的生理功能包含调节人体气机升降与渗灌储藏气血,其病理特点主要为冲气上逆,临床表现为气机上冲类症状及腹痛,在寸口脉表现为牢脉和长脉,在冲阳脉与太冲脉表现为大脉和动数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之循行与冲脉循行相近,可知冲脉与肝、胃、肾关系密切。基于《金匮要略》经文探索冲脉气逆的证治,痰饮病主要症状为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病机为水饮挟肾气不敛而冲气上逆,治以温阳化饮敛冲气;肾气奔豚主要症状包括脐下悸、气从少腹上冲心及气上冲咽,治以温补阳气、化饮降逆;肝气奔豚表现为气上冲胸和腹痛,其病机为肝郁化热致冲气逆,治以疏肝清热降逆;呕吐病、胃反病、妊娠恶阻病均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其病机包含肝寒、中虚、胃气逆、痰饮,均挟有冲脉气逆,当分别治以散肝寒、补中气、化痰饮、降冲气。  相似文献   

19.
癔病,原称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本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表情夸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女性多于男性。祖国医学对癔病的认识,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记有“脏躁”及“奔豚气”,谓“妇人脏躁.悲伤欲哭,象神灵所作,数欠伸”;《诸病源候论》记载“奔豚气者……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忧思伤志……气积于肾,而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日奔豚……狂躁不定,妄言,妄见……”。其发病因素主要由于七情过度而致气机逆乱,可见祖国医学的理论同现代医学的癔病是一致  相似文献   

20.
《金匮》奔豚气病纵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疏理古今有关(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脉络,认为《金匮》奔豚气病名源于《灵枢》《难经》,然病机不同,其说以“气“的病变为主,与心、肝、肾、冲脉关系密切,治疗上以“气火上冲““阳虚““水寒上凌“为辩证要领。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灸治、辩证选方、针灸汤药并施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