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鲜卑花属植物分布于西藏、四川、青海及云南。在我国有鲜卑花Sibiraealaexigata(L.)Maxim.和窄叶鲜卑花Sibiraeaangustata(Rehd.)Hand-Mazz.两种。柳茶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单萜及其苷类、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饱和脂肪醇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类等。柳茶药理作用有调节脂代谢、抗氧化、抗肝损伤、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作用等。对柳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叶  石秀云  李海亮  罗光宏 《中药材》2016,(10):2261-2263
目的:对窄叶鲜卑花果穗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回流法提取窄叶鲜卑花果穗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S-MS)技术对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窄叶鲜卑花果穗中分离鉴定得到5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32%,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7.42%)、二十酸乙酯(9.08%)、叶绿醇(6.29%)、山嵛酸乙酯(6.21%)、正三十四烷(5.15%)、植酮(4.69%)、正二十三烷(4.14%)、二十五烷(3.85%)、亚麻酸乙酯(3.76%)、棕榈酸(3.73%)、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2.59%)、亚油酸乙酯(2.53%)等。结论:窄叶鲜卑花果穗挥发油种类较多,以酯类物质和烷烃类为主。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10)
目的:对窄叶鲜卑花果穗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回流法提取窄叶鲜卑花果穗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S-MS)技术对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窄叶鲜卑花果穗中分离鉴定得到5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32%,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7.42%)、二十酸乙酯(9.08%)、叶绿醇(6.29%)、山嵛酸乙酯(6.21%)、正三十四烷(5.15%)、植酮(4.69%)、正二十三烷(4.14%)、二十五烷(3.85%)、亚麻酸乙酯(3.76%)、棕榈酸(3.73%)、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2.59%)、亚油酸乙酯(2.53%)等。结论:窄叶鲜卑花果穗挥发油种类较多,以酯类物质和烷烃类为主。  相似文献   

4.
张丽娜  赵亮  宋宁  杨范莉 《中成药》2021,(2):532-535
目的对新鲜和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新鲜和干燥川芎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结合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由苯酞类和萜烯类组成;新鲜和干燥川芎挥发油总体相差不大,干燥后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相对含量稍有增加;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中相同成分共16种,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藁本内酯和新川芎内酯;干燥根挥发油中苯酞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茎、叶、花,萜烯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低于茎、叶、花。结论干燥过程或可有益于川芎药效的发挥;川芎不同部位挥发油有一定的共性,但与根相比,同一类成分相对含量在茎、叶、花挥发油中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陕西汉中产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检测.结果 两种植物叶挥发油共鉴定出9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脂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吴茱萸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为14.7%,下同),反式-11-十五烯醛(13.61%),球朊醇(7.2%)等.密楝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15.59%),α-库贝醇(10.2%),乙酸法呢烯酯(9.94%),橙花叔醇(9.42%)等.在吴茱萸和密楝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中,有28种成分是它们共有的,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49.92%和43.38%.结论 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和含量比较相似,与果实中挥发油相比,同种植物叶与果实的挥发油在组成成分种类及含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20,(1)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金钮扣花的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以环己烷为溶剂,分别用回流法和超声法从金钮扣花中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分离检测挥发油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所得样品成分进行相对百分含量的计算。结果:金钮扣花的环己烷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2.46%和2.13%,差异不明显;从回流和超声提取的挥发油中分别检测出27个和52个化学成分,共有成分14种,主要有烷烃、酯、醇、烯烃及N-烷基酰胺等多种类型的成分,其含量有明显差异;回流提取的样品中二十一烷的含量高达48%;超声提取的样品中检测出6个金钮扣属特征性成分N-烷基酰胺类化合物,而回流提取的样品中仅检测出1个。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金钮扣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有差异,与回流提取法相比较,超声法提取的样品中总成分数量和N-烷基酰胺类成分的数量均较高,而饱和烷烃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陈皮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明  徐小飞  陈康  汪金玉  黄佩宣 《中药材》2012,(7):1046-1048
目的:分析陈皮炮制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探讨炮制原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陈皮炮制品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所提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陈皮蒸制后挥发油含量减少(1.13%→1.06%)。陈皮生品挥发油中检测出33个成分,制陈皮挥发油中检测出30个成分,分别鉴定出24个化合物。其中蒸制前后共有的有15种,蒸制后未检出的有9种,新检出的有9种。相对含量增加的有4种,降低的有10种。结论:陈皮蒸制后挥发油的组分及相对含量都发生了变化,为陈皮炮制后药性改变和不同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酸藤子和白花酸藤子2种酸藤子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种酸藤子属植物的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2种酸藤子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大致相似,其主要成分都为棕榈酸、2-己烯酮、3-己烯醇、辛烷、亚麻酸等,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法可为酸藤子属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河北产贯叶金丝桃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贯叶金丝桃挥发油中鉴定了5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0%,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芳樟醇14.66%,其次为4-甲氧基丙烯基苯6.89%,苯乙醛4.66%,蘑菇醇4.41%,绿花白千层醇4.38%。结论:河北产贯叶金丝桃挥发油成分与其他地区产挥发油在成分类型和含量很大不同,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域、气候环境和加工炮制工艺不同,为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乳香、没药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亦群  魏刚  周莉玲 《中药材》2001,24(8):566-567
用GC-MS法分析了乳香、没药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炮制后,乳香、没药挥发油总量明显减少,挥发油中低沸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亦有所减少。二药生品挥发性含量最高,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最多,醋制品次之,炒制品最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剑叶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制备两种挥发油;通过气质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76%;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82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1.62%.结论:剑叶耳草挥发油主要包括脂肪族含氧衍生物、芳香族含氧衍生物和萜含氧衍生物,但两种提取方法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花山小橘叶、茎中挥发油成分,对比二者成分差异,为小花山小橘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小花山小橘叶、茎的挥发油成分,应用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小花山小橘叶的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28%;从其茎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57%。结论:小花山小橘叶、茎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以石竹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尖叶光萼苔Porella setigera (steph.)Hatt.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醚冷浸及超声提取法从尖叶光萼苔中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尖叶光萼苔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化合物,其中含有大量的3,5,7-三甲基-2E,4E,6E,8E-十碳四烯、(1aR,7R,7aR,7bS)-1a,2,6,7,7a,7b-Hexahydro-1,1,7,7a-tetramethyl-1H-cyclopropa[a]naphthalene、[1S-(1α,4α,4aα,8aβ)]-1,2,3,4,4a,7,8,8a-八氢-1,6-二甲基-4-1-(1-甲乙基)-1-萘酚.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珠光香青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封士兰  潘宣 《中成药》2000,22(6):438-439
目的:分析珠光香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联用法对珠光香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别。结果:挥发油含量为0.4%,14种成分全部被鉴定。主要民舂为石竹烯19.5%。结论:87.9%为倍半萜,其分子较大,香气保留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梁倩  徐文晖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50-2251
目的:分析蛛丝毛蓝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8种主要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557%。结论:脂肪酸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百分含量为73.484%,其中十六烷酸的含量最高,为65.570%。  相似文献   

16.
国产番泻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国产番泻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番泻叶中挥发油,通过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21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6.996%。主要成分为法尼基丙酮(16.322%),植物醇(13.022%),角鲨烯(6.864%),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672%),丹皮酚(5.995%)。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国产番泻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比较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37个和4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出了26个和20个,已鉴定挥发油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3.97%和77.06%。结论: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分析和比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知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知母根茎经过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计算机检索结合人工解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2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0.83%。结论:知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醛类(31.15%)、萜类及其氧化物(20.66%)、烷烃及其含氧取代物(8.35%)、呋喃杂环化合物(6.41%)、非萜醇类(4.26%)。含量在3%以上的化合物有12个,其中以龙脑含量最高(9.35%)。  相似文献   

19.
金钗石斛、环草石斛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华  高玉琼  霍昕  杨迺嘉  赵德刚 《中成药》2006,28(9):1339-1342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环草石斛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石斛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金钗石斛分离出109个成分,鉴定出6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6.26:环草石斛分离山63个成分,鉴出52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48。2种石斛挥发油成分中,含有10种相同成分。结论:首次报道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石斛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0.
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防风、关防风、西防风、17防风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通过HPMSD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02.L标准质谱图库鉴定,并结合有关文献人工图谱解析,鉴定出防风中52个、关防风53个、西防风48个化合物、口防风49个化合物,除去共有峰外,总共鉴定出69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化合物、链状脂肪族化合物(烷烃、醇、醛、羧酸)。通过其相对百分含量的比较,发现这四种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很大差别:镰叶芹醇(Falcarinol)在防风挥发油中高达19.367%,在关防风和17防风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分别28.923%和46.117%,在西防风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仅为6.381%。其他的化合物在这四种药材的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也各不相同。本文所建立方法可揭示防风、关防风、口防风、西防风挥发油有效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的差别,对防风的质量控制、药理研究及开发该药用植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