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地震致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输血治疗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经验,为地震创伤CS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08-05-12~2008-06-30间,6例CS患者的输血(包括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的数量)及CRRT治疗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经CRRT、输血及其他综合治疗后,6例均救治成功,6例CS患者输血量占地震伤员总输血量的41.50%,人均输注红细胞71.16 U;4例行CRRT治疗117次(平均29.25次/人).治疗前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后比较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与输血治疗是CS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充足的血液输注和早期透析治疗能有效地改善CS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1109名地震伤住院伤员的临床用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震伤是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性伤害,除发生大量骨折、颅脑损伤和软组织伤外,还可能引发一部分伤员因长时间物理挤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对于地震伤的救治,除了手术治疗外,输血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为了解地震伤员的用血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科学用血,也给输血科血源储备提供合理依据,我们对本院"5.12"汶川大地震后收治的伤员临床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5.12日-5月25日本院地震伤手术共836例,其中有389例术中输血.面对成批地震伤员,手术成批地进行.为挽救伤员生命,许多伤员一到医院即刻推进手术室手术,来不及办理入院证及交叉配血试验等,此种状况给术中输血造成安全隐患.护理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而带来终生遗憾[1].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加强了手术室成批地震伤员的输血管理,未出现差错事故.现将成批地震伤员的输血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地震挤压伤一线手术治疗术前准备特殊性和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地震挤压伤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充分补液、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心理干预、全面评估等准备后,16例伤员中实施截肢术9例,减压术3例,清创术4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术前充分补液、液体复苏、全面监测和评估、早期心理干预等对抢救伤员生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例地震后挤压综合征并行双下肢截肢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是指肢体肌肉丰富的部位受到严重碾压或长时间压迫后,受压肌肉组织大量变性坏死,出现以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衰竭为特征的综合征.严重危急生命,脏器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后,我院收治了1例因地震沙石滚下被压双下肢,于1 d后被救出的地震伤员.该患者发生了挤压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衰并行双下肢截肢术,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目前情绪稳定,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地震挤压伤一线手术治疗术前准备特殊性和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地震挤压伤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充分补液、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心理干预、全面评估等准备后,16例伤员中实施截肢术9例,减压术3例,清创术4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术前充分补液、液体复苏、全面监测和评估、早期心理干预等对抢救伤员生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挤压综合征是获救的地震伤员除创伤外死亡的最重要原因[1],死亡率高达50%[2].多因地震、矿井塌陷、车祸等外界物体压迫肢体、躯干引起[3].而挤压综合征通常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我院本次所收治的地震伤员中,挤压综合征的发生率达5.43%,急性肾损伤达3.81%.对这些伤员,血液净化治疗是挽救其生命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挤压综合征常见于地震和战争空袭等非常时期,因房屋倒塌而造成肢体受压,伤员常成批出现,而平常时期,伤员常散在发生,因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神志不清,昏迷状态中被动体位造成的“自压”所致的挤压综合征,实属偶见。本文报告我院在1980年11月14日收治的1例因一氧化碳中毒后自身  相似文献   

9.
地震伤挤压综合征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挤压综合征(CS)是地震中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及主要症状包括大量失血引起休克,肌红蛋白入血引发急性肾衰竭,以及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地震中CS的发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抗休克、血液透析等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震中伤员救护.而快速诊断模型的开发对于及时展开救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地震挤压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地震所致挤压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分析34例地震挤压伤伤员抗炎、止痛及中药外敷等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病情程度的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 愈显率为83.33%,总有效率95.24%;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病情程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挤压伤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体征及病情程度,降低致残率,促进肢体功能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1.
CRRT在地震CS患者肌肉损伤和肾功能衰竭中的诊断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被地震垮塌物埋压超过100小时的15例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 CS)伤者血清中心肌标志物和胱抑素C浓度进行检测,并运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进行疗效评估。方法使用BE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由地震所致的CS伤员接受CRRT疗法后血清中CK、CK-MB、Tnl、Myo和胱抑素C的浓度。结果CS伤员的CK、CK-MB、Tnl、Myo、胱抑素C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CRRT治疗一段时间后,CK、CK-MB、Tnl、Myo、胱抑素C水平有所下降,部分处于正常水平。结论CK、CK-MB、Tnl、Myo是肌肉损伤的标志物,而胱抑素C是目前临床判断肾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了解地震伤员特别是CS伤员的CK、CK-MB、Tnl、Myo、胱抑素C变化,为临床救治、病情监控及疗效评估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综合使用血液净化技术救治地震伤伴肾衰竭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导致6.9万人死亡,1.7万人失踪,受伤37万人,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灾后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有受困群众从废墟中被拯救出来。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救治成了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和艰巨任务。挤压综合征(cs)在地震灾害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死亡率也较高。在1999年土耳其马尔马拉地震中,330例伤员发生了与地震相关的损伤或疾病,其中110例(33.3%)为CS[。j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最初的15天内入院救治的2718例外伤患者中,CS有372人(13.6%),死亡率为13.4%。华西医院在震后24h就开始收治伤员,共收住院1845位伤员,其中挤压综合征患者147例,发展为急性肾损伤(AKI)69例,48例患者接受IHD/HDF/CRRT治疗(不含非挤压综合征所致急性肾衰竭接受替代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挤压综合征伤员电解质紊乱的特点.方法 对149例地震挤压综合征伤员的临床特点,尤其是电解质紊乱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与非挤压综合征伤员比较,149例(8.2%)挤压综合征伤员有更严重的肾功能损害,血钾及血磷水平更高,血钙水平更低(P<0.05);同时表现出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水平显著升高(P<0.05);电解质紊乱表现多种多样,包括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低磷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尤其是高钾血症,不但严重而且顽固,需要尽早积极治疗.结论 地震后挤压综合征伤员表现出严重而且复杂的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是最严重的表现,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挤压伤伤员伤情特点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总结地震所致挤压伤伤员的伤情特点及康复需求。方法对汶川地震挤压伤伤员进行随访,收集病例资料,确定及实施伤员的康复治疗方案。结果纳入伤员117例,所有伤员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收集,其中14例进行了手术治疗,103例进行了非手术康复治疗。结论伤员伤情复杂,截肢率高,治疗时间长,部位多,病情易反复,且多伴有心理疾患,急需接受包括手术和心理干预在内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对2例地震致中度肢体残疾伤员进行院内心理急救的过程.病例1为地震伤致右侧肢体截肢.病例2为地震致颅脑、胸、下肢严重损伤,均有较严重的焦虑、恐惧、重挫心理、忧伤、惊恐和创伤后虚激障碍.心理急救过程包括确定急救目标、制定急救计划,采取家属干预、满足需求、亲人陪伴、解除睡眠障碍等措施,使2例伤员在1个多月时间内走出了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5.12"汶川地震中地震伤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急诊科对突发灾难作出的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救治685例地震伤员病历.将685例地震伤员中分为四组.(1)挤压综合症n=21;(2)骨折伤员n=503;(3)主要生命器官损伤伤员(包括脑、主要内脏器官)n=134;(4)非地震伤员但与地震有关的疾病发作的患者n=27.根据年龄、性别、诊断、预后、是否有复合伤等危险因素数据用spss13.0软件处理,找出伤员发病的特点和规律,探讨与之相适应的医疗救治特点及决策.结果:在685例地震伤员中,其中挤压综合症的死亡率为0%;骨折伤员,内脏损伤员及非地震伤员但与地震有关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0%;0.145%;0.58%.急诊科总死亡率0.72%,有490例患者与强震后72小时入院.结论:在强震后24~72 h内大量的地震伤员拥入医院急诊科,恰当分诊和迅速抢救受伤严重的伤员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通过这次汶川地震的回顾性分析能够对急诊科医生及医院急诊科管理者对应将来突发性自然灾害给予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地震挤压伤员其生化及体液检验结果的变化.方法 收集芦山地震伤员中的16例有挤压综合征表现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电解质(n=64)、生化(n=41)、体液(n=19)标本,并对其进行检测.根据获得的检测结果值,讨论是否符合地震挤压伤员生理病理性变化.结果 16例患者不同时间段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与参考值差异性不大.结论 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对于挤压伤患者病情的控制,追踪和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时大量急性创伤输血的特点及应对措施。方法对5.12汶川地震期间收治地震伤员用血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住院期间输血情况(输血前检查、用血时间分布情况,输血总量、成分输血比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5月12~31日地震伤员输血人数61例,红细胞149.5U,血浆9600mL。输血前检查率100%。输血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Hb)平均为85.86g/L,其中54例患者输血前的Hb〈90g/L,7例患者输血前Hb〉90g/L。灾后前10d共输血98U,占总输血量的65.6%。结论当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突发时,伤员存在伤情重、数量多、入院时间集中、大量失血等特点,医院输血科应迅速大量备血,掌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进行红细胞输血。当特殊紧急情况得不到ABO同型血时,也可考虑采用ABO相容但非同型的血液输注。同时应注意保留输血前检查的标本。尽可能保存完整的相关资料。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3周2621例急诊伤员分检流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接诊地震伤员的特点动态调整分检流程的意义与要点,为建立在大型灾害事件中的分检处理流程,及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启动应急预案,提高医疗救援水平提供思路。方法以华西医院在震后不同时段接收地震伤员的诊治信息数据为基本资料,分析不同时段伤员特点,对流程变化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震后3周,华西医院共收治地震伤员2621例,伤员的伤情特点在不同时段有所改变,皮肤软组织伤和肢体骨折占总就诊量的45%,挤压伤占4.3%,气性坏疽5例,无一例院内交叉感染。结论根据急诊人数及病情的变化,急诊流程动态改变和调整有助于伤员早检早治,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从而提高医疗救援水平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中受创伤者,需要手术救治的伤员大多伤情复杂,因其损伤严重、开放性损伤多、创面外渗、长时间未能进食等原因,容易出现有效血容量锐减,因而地震伤休克发生率高[1],故此类伤员术中容量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对2008-05-13/2008-05-18手术救治的165例汶川“5·12”大地震伤员的容量治疗过程加强护理,保证地震伤员术中救治的最佳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5例,女80例,年龄2~91(平均45.7)岁。受伤至手术救治时间27~146.5(平均79.7)h。手术种类包括:挤压综合征、椎体、骨盆及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截肢术、清创缝合术等。1.2术中容量治疗护理方法1.2.1建立静脉通路经手术救治的地震伤员均为严重创伤所致的损伤,其骨折伤员多、开放性损伤多、复合伤多、出血量大,由于地震的强大暴力所致,伴有的软组织损伤也较严重,术前正确评估每例伤员体液丢失及失血情况。所有伤员进入手术室后,根据病情和手术部位,用18G留置针连接三通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前及时补液。避免在实施麻醉过程中或手术进程中发生低血压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1.2.2合理运用容量疗法补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